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22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转载]沉痛悼念粟寒生同志不幸谢世

$
0
0
   惊悉故友粟寒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6日16时在上海瑞金医院不幸辞世之噩耗,心中悲痛不已。
   粟寒生,湖南会同人,侗族1947年出生,系开国大将粟裕之次子。寒生兄系北京“老三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期在海军部队服役,并从事海上舰艇作业,后转业至交通部工作,曾任南方远洋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等。记忆犹新的是与寒生兄初识是在血雨腥风的“文革”初期,其沉稳卓识的性格给不佞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2008年春天在云南昆明“他乡遇故知”,偶遇寒生兄,多年不见,格外亲切,并相约到大理。嗣后虽少有往来,但是总是相互惦念着。去年2月在粟妈妈楚青(粟裕大将之妻)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肃立于一侧的寒生兄心情沉痛,与不佞握手时还特地用左臂予以了不佞一个单手拥抱,且用手掌轻轻地拍了拍不佞右肩背,小声嘱咐:“谢谢!多保重,吃胖点儿……”。作为兄长的寒生兄为人为事永远值得不佞尊重与怀念。寒生兄一路走好!



 

[转载]刘伯承评粟裕大将

[转载]《粟裕战争回忆录》读书笔记之一

$
0
0

        粟裕出生于湘西,1925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在那加入了由中共领导的学生会。“马日事变”后撤离了学校,来到武昌加入叶挺领导的二十四师教导大队。1927年6月在教导大队入党。后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作为革命委员会的警卫随军南下进攻广东,到达潮州后警卫连留守潮州,部队继续进攻揭阳、汤坑,但失利退了下来,被迫从潮州撤离,丢弃了许多物资装备。在三河坝部队与朱德的部队会合,此后在朱德、陈毅领导下开始战略转移。途中粟裕右耳上侧头部中弹差点丢了性命。一路上困难重重,他们充分利用了蒋系桂系军阀间的矛盾给队伍创造了生存空间。最终在朱德的带领下坚持到井冈山。

        粟裕在跟随领导学到了战争有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内战的规律去寻找。对于一打就垮掉部队,采取穷追;对于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则运用迂回包围。在转移过程中,要处理好打与走的关系。既要尽量避免不利的和不必要的战斗,以保存力量,又要选择有利时机给敌人以打击,才能夺回主动。学会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利益纠葛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比如:在闽西作战时打下了龙岩城、永定后,从当时的力量看可以打下漳州,但毛、朱认为应适可而止。因为漳州是福建地方军阀的后方基地,如果打了,地方军阀必然会向蒋介石求救,这样中央军就乘机进入了原军阀势力范围,对我们更为不利。可见领导人员的深谋远虑。
        在井冈山第一次反围剿时,粟裕调任师长。红军采用的是诱敌深入方针,向根据地中部退却。敌人以每日35公里速度分多路进犯。红军选择了对第十八师和第五十师这两个围剿总指挥鲁涤平的嫡系主力部队进行攻击。以四万人对一万四千人的绝对优势分别歼灭。就此粉碎了第一次反围剿。战后粟裕总结认为打十八师迂回得好,而打五十师时没有迂回好,仅歼敌一半。说明歼灭战在兵力运用上必须把包围和迂回结合起来,没有迂回打不好歼灭战。
        井冈山第二次反围剿,敌人总兵力20万,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当时中央意见不一致,毛泽东则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开一次会定不下来,就把部队向东固方向推进一步,再开一次还定不下来,就再推进一步,最后终于大家同意打了,部队也已经完成了战略展开。敌人采用一字长蛇阵右翼和左翼都很强,分别是蒋鼎文蔡廷锴的队伍和“四大金刚”的中央军,中间是杂牌军。经过多次分析研究,最后决定从中间开打,一方面中间的位置比两侧部队略微突出且是北方兵对南方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考虑到蒋介石一贯玩弄借刀杀人,我们打中间的杂牌军,他的嫡系未必会立刻积极增援,这就给了我们时间。果然横扫七百里,两边的部队仍在原地观望,就这样粉碎了二次围剿。粟裕总结道毛、朱作战常常先打弱敌。打弱敌难在选择。判断敌之强弱,需要对敌人各种具体情况作全面、周密的调查研究。一切的强与弱都是相比较存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强敌而未展开,虽强犹弱;弱敌作困兽之斗,虽弱亦强。
        井冈山第三次反围剿紧接着来临,“四大金刚”为主力,实行长驱直入策略,妄图先捣毁苏区,再深入围剿。速度之快出乎我军意料,毛、朱决定将红军主力撤回苏区应战。快速的调动让敌人误认了我军的主力。而我军主力则乘机避强击弱打了三个歼灭战,才化被动为主动。然后利用苏区的优势,带着敌人来回乱奔了两个月,受尽苏区军民的不断袭扰和坚壁清野的苦,最终不得不撤退,而我军趁势分路出击又歼灭2万多人。赢得了胜利。第三次反围剿后,粟裕调任红十一军参谋长。
        井冈山第四次反围剿是周恩来和朱德指挥的。由粟裕的十一军吸引敌人先头纵队加快南进,拉大敌人前后距离,创造各个歼灭的战机。在这过程中,粟裕对于运用牵制、策应部队以创造战机,夺取战役胜利有了直接的体会。意识到作为军事指挥员应该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了清醒的头脑,才能运筹自如地指挥作战。在他后续的战争生涯中对于尽可能地去了解和学习战略性问题格外重视。

        第四次反围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当时左倾错误很严重,奉命进行所谓的“不停顿的进攻"路线,在一次战斗中粟裕左臂中弹,动脉血管被打破,造成了他的左手残疾。出院后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开始。红十一军改编为红七军团,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兼任第二十师师长。第五次反围剿指挥中通讯联络差,军团之间未能协同配合。敌人飞机、装甲车协同步兵作战,这是未曾经历过的。这一仗给粟裕留下很深的印象,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武器装备的变化,我军的战术、技术也需要相应发展。不能自欺欺人,不能为怕引起恐慌就不实事求是地讲敌人的力量。与其打起仗来恐慌不如早点了解早点做研究和准备工作。


 

[转载]粟寒生病逝告别式9月10日在上海举行

$
0
0

图片提供:宋扬之、张雁之、张奇、李京生、陈小琴



粟裕大将次子粟寒生因患胰腺癌2018年9月6日下午四点二十三分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71岁。定于9月10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告别会。


粟寒生简介: 粟寒生,男,侗族,湖南会同人,开国大将粟裕次子。1947年出生,建国后才与父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最令他难忘的是,父亲带他出席一些正式场合,多次见到了毛主席。1968年初参加解放军,受父亲影响,从事海上舰艇作业,曾在海军服役多年,后转业至交通部、中国远洋公司,曾任远洋公司副经理,后任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
粟裕大将(中)与儿子粟戎生、粟寒生(左)在一起



悼粟寒生

望月悲秋怀健儿,
落花时节哭寒生。
军营小宝英孩志,
铁血雄心跨海兵。
红史传忠千里路,
绿风播爱百年行。
海南一别天人隔,
愿起东风送远征。

陈昊苏2018年9月7日



 































 


 

[转载]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8军名片

$
0
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8军名片


姓名: 第68军
生日:1949.01.25  
出生地:  
家庭成员:

步兵第202--204师

步兵第604--612团 

家庭后代: 
赤峰守备区(68军)
赤峰守备区守备12旅[第68军第202师]
46军第138师装甲团[第68军202师坦克团]
赤峰守备区守备第4旅[第68军第203师]
赤峰守备区守备第6旅[第68军第204师]
71集团军合成第2旅某营[68军203师坦克自行火炮331团] 



1949年1月25日,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隶属第20兵团。下辖第202、第203、第204师。
第202师由原第16旅改称,原辖第46、第47、第48团依次改称第604、第605、第606团。
第203师由原第17旅改称,原辖第49、第50、第51团依次改称第607、第608、第609团。
第204师由原第18旅改称,原辖第52、第53、第54团依次改称第610、第611、第612团。
原国民党军第16军第22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25师,隶属第68军。5月23日,独立第25师番号撤销,部队编入第68军各师团。
1951年7月1日,第68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第68军下辖第202、第203、第204师和各师炮兵团。11月,在朝鲜战场第8军22师补充在秋季反击战中损耗过大的20兵团。22师部分机关人员和其第65团共1800多人编入第68军,补入在抗击敌人“秋季攻势”战斗中伤亡较大的202师第606团和204师第612团.

1954年9月,68军[6063部队]从朝鲜归国,驻徐州地区,调归华东军区建制。
1955年4月,华东军区改称南京军区,68军划归新成立的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及其附近地区。1975年,68军与沈阳军区46军对调。68军移驻吉林省吉林市。46军不再跨区驻防。1985年9月4日68军[81096部队]番号撤销。陆军第68军军部和白城守备区部分机关同赤峰守备区(1981年11月25日组建,正军级.81513部队)合编为新的赤峰守备区,移驻内蒙古赤峰市,陆军第68军的第202、第203、第204师分别与守备第12、第4、第6师合编组成新的守备第12、第4、第6师,驻防林西等地。赤峰守备区下辖6个师即守备第3师、第4师、第5师、第6师、第11师、第12师。1991年4月7日,守备第4师、第6师、第11师、第12师缩编为守备第4旅、第6旅、第11旅、第12旅。1992年10月13日,赤峰守备区撤销。

赤峰守备区守备12师[第68军第202师]

1949年1月25日,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16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2师,原辖第46、第47、第48团依次改称第604、第605、第606团。1951年3月,202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2团)。同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2师,随军入朝参战。1954年8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202团(1967年6月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55年3月该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师番号,1963年1月担任全国机动作战值班部队任务。1976年5月由江苏徐州地区移防吉林省吉林市,1985年9月撤消202师番号,原202师与沈阳军区守备12师合编为守备12师(81580部队)。1992年10月13日,撤消番号和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二师

1981年5月4日将铁道兵第十四师机关、大部分直属分队及其68、69团的1个营部、8个连共2494人,调归沈阳军区改编为守备第十二师师部。由承德进至赤峰,归辽宁省军区领导指挥,其所辖为
守备第三十四团由军委工程兵第二一四团改编.
守备第三十五团由军委工程兵第一二八团改编.
守备第三十六团由军委建筑工程兵第二一七团改编
坦克团由沈阳军区守备第二师坦克团改编.
炮兵团由沈阳军区守备第一师炮兵团改编。
1981年11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5年9月与68军202师合编为守备12师。
1991年5月,师缩编为沈阳守备12旅。
1992年10月13日,与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
46军第138师装甲团[第68军202师坦克团]
1954年9月,在河北昌平县阳坊镇组建一个新的坦克自行火炮202团,由华北军区装甲兵带训。1956年11月,该团归建陆军第68军202师,为202师坦克团,称为坦克自行火炮202团,番号为6073部队,驻防江苏新沂马陵山下1967年6月,调归济南军区装甲兵建制,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76年2月,68军202师调到吉林,46军138师驻防新沂县城北,师部在原202师原驻地,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改为46军坦克团。由新沂老营房移防到潍坊市坊子区,1985年改称46集团军军属坦克团。1998年改称步兵第138师装甲团。番号为55387部队,2003年138摩步师改为摩步旅,第138师装甲团番号被取消。

赤峰守备区守备第4旅[第68军第203师]


1949年1月25日,华北军区第6纵队17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203师,原辖第49、第50、第51团依次改称第607、第608、第609团。1951年3月,203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3团)。同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3师,随军入朝参战。1955年3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3师番号。1963年3月步兵第126师坦克自行火炮331团调入步兵第203师(1967年10调归坦克2师建制)。1969年12月608团 调给新组建的26军78师为233团,另重建608团。1976年5月由江苏徐州地区移防吉林省蛟河县。1985年,撤消68军番号,203师移防林西,与守备4师(81595部队)合编。1991年4月7日,守备第4师缩编为守备第4旅,1992年10月13日,撤消番号和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四师:
前身是1965年8月至1966年2月广州军区工程兵第四支队(由广州军区第104工程指挥部为基础组建),下辖工兵6团、12团、建筑301团、302团、303团,部队先后入越执行筑路任务。1967年6月至11月部队陆续回国.
1968年4月支队率工兵6、12团和建筑第301团由广州军区调归沈阳军区建制。
1969年10月在林西地区由工程兵第四支队部、建筑第301团和工兵6、12团部分人员合编组建沈阳军区守备第四师,辖守备10、11、12团,归40军领导指挥。
1970年1月改由辽宁省军区领导指挥。
1974年9月组建师炮兵团。
1980年10月增建师坦克团,由39军负责组建。
1981年11月该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5年9月守备4师与68军203师合编为守备4师。
1991年4月7日,守备第4师缩编为守备第4旅
1992年10月13日随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

71集团军合成第2旅某营[68军203师坦克自行火炮331团] 

1947年3月3日在山东省沂水县王家庄由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3中队学员30余人,东江纵队干部40余人及解放入伍的原国民党军队坦克乘员10多人成立华东坦克队。编为3个区队,其中2个坦克区队,1个修理区队,1个保障组.隶属于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1948年3月,坦克队暂时隶属于胶东军区炮兵团。1948年10月21日与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摩托大队在山东省济南市合编为华东坦克大队,编为2个中队,1个侦察排.隶属于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1949年3月15日三野以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为基础,在江苏省徐州市扩建为战车团,隶属特纵建制。辖2个战车营(战车第1--6连)及直属分队。4月23日该团进驻南京.5月进驻上海,6月11日以特纵警卫营抽调1个连为基础组建战车3营,7月1日在上海市改称为战车第1团。当月在上海市组建水陆战车营、装甲车第1、2营及教导大队和搜索连。1949年11月17日由24军教导2团和战车1团在上海市水电路扩为战车师,辖战车团(3个营),水陆战车团(3个营1949年10月25日以水陆战车营从步兵24、33军抽调1000余人扩编为),装甲团(编为2个营,以装甲营扩编)1950年1月3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2师,辖4、5、6团(依次由战车、水陆、装甲团改称),6月6日战车6团改称水陆战车团;1950年8月30日以战车第2师师部及4团为基础,调入步兵306团、268团、南京警备司令部警卫营两个连、南京教导第1团第4营、特种兵纵队警卫营营部及两个连、24军步兵第71师步兵213团1连整编为坦克第2旅,9月中旬由上海分批移防徐州、连云港,旅部和坦克第4团驻地徐州,旅部驻地徐州少华街,坦克第5、6团驻地连云港墟沟镇、海州镇,1950年11月3日改称坦克第2师,辖坦克第3、4团和摩托化步兵团(步兵268团)、摩托化炮兵团(步兵306团)。坦克3团由原4团1营扩建,坦克4团由原4团3营扩建。1951年7月8日战车2师摩托化步兵团分编为战车独立7、8团,以该团团直大部、1营、重炮连、工兵连、修理连和指挥连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独立第7团。以团直一部、2营、战防炮连、并补充新兵182名,编为战车独立8团.经总参谋部1955年3月30日批准,由12、20、67军抽调13个建制步兵连,于1955年6月1日在徐州东营房组建坦克2师摩托化步兵团,驻地徐州中兵营房,1955年7月1日,根据总参命令,该师隶属济南军区装甲兵领导。 1958年2月25日--3月15日整编:摩托化炮兵团由原野炮营改编为122榴弹炮营,增编运输连,改称坦克2师122榴弹炮兵团,1962年8月改称坦克2师炮兵团。摩托化步兵团改称机械化团。1967年9月18日,68军203师坦克自行火炮331团转隶该师建制.9月和12月该师抽调部分官兵参加组建坦克8师和坦克13师。1969年8月10日坦克2师坦克3、4团和坦克自行火炮331团改称坦克5、6、7团。1970年8月坦克2师担负军委战略预备队1976年3月21日坦克2师机械化团改编为装甲步兵团,1978年10月1日坦克2师调归南京军区装甲兵建制。1983年1月1日,该师调归陆军第12军领导。1985年8月1日隶属于第12集团军建制。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改称装甲第二师,撤消装甲步兵团团部,2011年,以装甲2师一部组建第12集团军装甲第2旅;2017年,以第12集团军装甲第2旅组建71集团军合成第2旅.


赤峰守备区守备第6旅[第68军第204师]

1949年1月25日,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18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4师,原辖第52、第53、第54团依次改称第610、第611、第612团。1951年3月,204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4团)。同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4师,随军入朝参战。1955年3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4师番号,1960年6月改称陆军第204师。1968年12月与67军201师对调建制,204师归67军建制。1970年4月归建68军,1976年5月由江苏徐州地区移防吉林省延吉地区,1985年9月撤消204师番号,原204师与沈阳军区守备6师合编为守备6师,所辖第610--612团、炮兵团分别与守备第16--18团、炮兵团合编,隶属赤峰守备区建制。1991年4月7日守备第6师缩编为守备第6旅,1992年10月13日,撤消番号和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六师:

遵照中央军委1972年9月3日电示和沈阳军区(1972)沈军务字第76号《关于组建守备第6师》命令,吉林省军区在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军区机关、独立4团、原沈阳军区守备第17团、工程兵基建307团、308团第3营及沈阳军区炮兵第7师、10师、11师、31师等4个炮兵师抽调少量军事干部组成守备第6师,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6师”,下辖2个守备团、1个炮兵团、番号分别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16团、17团、师炮兵团”。隶属沈阳军区建制,归吉林省军区领导指挥。部队组建后由长春市移防至内蒙古扎鲁特旗。
1978年7月17日新组建守备18团。
1980年10月27日守备6师由坦克5师抽调官兵组建守备6师坦克团,
1981年9月22日拨归白城守备区建制。
1985年11月1日守备6师坦克团撤消,原204师与守备6师合编,所辖610、611、612团、炮兵团分别与守备16、17、18团、炮兵团合编,隶属赤峰守备区建制。
1991年4月7日守备6师缩编为守备6旅。
1992年10月13日,该旅撤消番号。

 

[转载]广西柳州市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名单简历2018年9月8日邝驱拟任县委书记

$
0
0

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柳组公示〔2018〕8号)


  根据有关规定,经中共柳州市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
  邝驱,男,1970年3月生,汉族,籍贯广东南海,200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鹿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党组书记,拟任县委书记;
  兰美清,男,1965年9月生,侗族,籍贯广西三江,1991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1987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拟作为县长人选。
  对以上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地址,于2018年9月14日前邮寄或直接送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直接送的以送达日期为准;邮寄的以邮戳为准,邮政编码:545006;举报电话:0772-12380-1;举报网站:http://lz.gx12380.gov.cn,短信举报 :13481212380)。
  群众如实反映有关问题受法律保护。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
  2018年9月8日



邝驱简历

邝驱,男,汉族,1970年3月生,广东南海人,200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物资学院管理工程系物资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

1988.09–1992.07  北京物资学院物资管理工作系物资管理专业学习;

1992.07–1994.10  广东省佛山市物资集团总公司宏威外商企业物资贸易公司经营科副科长;

1994.10–1997.12  柳州市建设物资总公司有色金属公司副经理;

1997.12–1999.06  柳州市经贸委矿产建材工业办公室科员;

1999.06–2002.02  柳州市经贸委三电办副主任(其间:2001.09–2001.11 柳州市第十期中青班学习);

2002.02–2002.07  柳州市经贸委化工制药工业办公室副主任;

2002.07–2004.09  柳州市经委电力科科长(2002.07定正科);

2004.09–2006.08  柳州市经委能源工业科科长;

2006.08–2006.11  柳州市政府办公室第四秘书科科长;

2006.11–2010.04  柳州市政府办公室第六秘书科科长;

2010.04–2011.01  柳州市政府办公室第一秘书科科长;

2011.01–2011.02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

2011.02–2011.08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2011.08–2012.02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2012.02– 2014.12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

2014.12– 2016.05 广西鹿寨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2016.05 –2016.08 广西鹿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县政府党组书记。

2016.08 –至今      广西鹿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党组书记。


兰美清简历
兰美清,男,1965年9月生,侗族,广西三江人,1991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1987年12月参加工作。
2010年2月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2年6月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
2016年5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协党组书记,
2016年9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吴乐同志简历
吴乐,男,侗族,1971年7月生,广西三江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在职大学学历。
现任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党组书记。
1991.09--1994.07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94.07--1999.04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业务员
1999.04--1999.07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人民政府镇长助理
1999.07--2002.07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副镇长
2002.07--2003.07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2002.09-2005.06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在职本科班法学专业学习)         
2003.07--2006.04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6.04--2006.09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党委副书记
2006.09--2009.03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09.03--2011.05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党委书记
2011.05--2014.09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2014.09--2014.11  广西鹿寨县委常委、提名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4.11--2016.05  广西鹿寨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6.05--2016.08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党组书记
2016.09--至今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党组书记








 

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会长粟寒生

$
0
0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百年来抵御外侮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琼崖纵队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东江纵队成立于1943年12月2日,它的前身是组建于1938年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东江纵队是东江人民、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子弟兵,在东江地区、广九铁路沿线、港九敌后、大鹏湾、大亚湾的广大地区开展山地游击战、城市游击战和海上游击战。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孤悬华南敌后,受日、伪、顽的三面夹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抗战,是华南抗战的一面旗帜。



在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战史上,红花岭战斗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几十年后,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与部下重返旧战场,抚今追昔,悼念英烈,亲笔题词“碧血红花”祭奠永生的战友。

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当年在红花岭上指挥战斗的老团长李群芳,带领当年参加战斗的老战友们发出倡议,将红花岭建成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辉煌功绩的纪念公园,成为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碧血红花公园已初具规模,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云端,“碧血红花”石刻与园内8组表现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著名战斗的红色革命雕塑遥相呼应,成为园内具有重要革命教育意义的景点。2014年8月,碧血红花公园被确定为深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5年6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宣告成立。基金会本着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东纵精神、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积极筹措资金,在园区内建设东纵、边纵纪念馆,将东纵边纵的重要战斗场景和重要活动场景在景区内再现,既可作为东纵边纵题材的影视拍摄基地,又可供游客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还将推出东纵边纵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京剧、纪实文学等艺术创作,将东纵边纵的革命历史功绩传播更广泛,更加深入人心。

碧血红花_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 http://www.gdbxhh.com/


名称 : 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
地址 :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布龙路20号布龙城3楼A306-A308室
电话:0755-84552979
qq:3277261445
邮箱:gdbxhh@163.com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设立登记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的批复

2015-09-06 17:22:00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粤民函〔2015〕1054号

李金伦、甘泉、饶颂华、滕存伦先生,苏红进女士:

  报来申请设立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的材料收悉。经审查,符合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同意设立登记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原始基金200万元,属非公募基金会,具备法人资格,发给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请按有关规定履行基金会法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此复。

广东省民政厅

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捐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
(二)捐资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
(三)资助离退伤残复转军人生活医疗等;

(四)资助部队国防建设。


2015年6月30日企业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粟寒生会长深圳前海调研"汇能科技"

中国经济网   2017年06月09日 13:57

日前,深圳前海汇能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简称:汇能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粟寒生会长... 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百度快照

【组图】“民族抗战与东江纵队”书画图片展开幕 抗战老兵重聚忆...

中国青年网   2015年08月27日 10:31

8月26日上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民族抗战与东江纵队书画摄影图片展”在深圳龙岗举行。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百度快照

复转军人公益创业平台上线 由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携手电商...

深圳政府在线   2015年08月04日 00:00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盛佳婉)上周六是八一建军节,为传播、弘扬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携手国盾聚亿电子商务... 百度快照

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招聘助理/秘书/文员职位-城际分类

城际分类   1970年01月01日 08:00

hr 联系电话: 请点击“立即投简历”申请该职位 申请职位 职位描述 办公室文员 岗位职责: 1.负责基金会行政、接待工作; 2.负责基金会网站维护; 3.领导交代的其它... 百度快照

【办公室文员_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人才招聘信息】 -...

智联招聘   1970年01月01日 08:00

广东省碧血红花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 公司规模:20人以下 公司性质:其它 公司行业: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 公司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留仙一路高新奇科技园二期1号楼B... 百度快照


 

中国少数民族福利基金会,粟寒生任创会会长、监事会主席兼董事长

$
0
0







中國少數民族福利基金

中國少數民族福利基金會 http://www.cmwf55.org/


中國少數民族福利基金會是在香港註冊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社會團體。由於積極參加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那裏的公益活動而受到社會關注。 

本會是由熱心於中國少數民族福利事業的人士倡議組成,他們之中有的自小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生活過,有的就在那裏投資做生意,有的自身就是少數民族…他們一致看好民族地區地大物博的有利條件和後發展的無限商機,自願在本身的企業發展的同時回報社會,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共用現代科學文明和經濟發達的豐碩成果。

本會每年組織會員參加民族地區政府和商會舉辦的招商活動,應邀到民族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訪問,為民族地方政府的發展專案引進資金、推介合作夥伴;為會員投資意願落實專案,搭橋牽線,為會員爭取優惠待遇和有利條件,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因此,當地政府非常歡迎,會員也深感便利受惠。

與此同時,本會對民族地區的公益事業尤為盡力。幾年來,本會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團體組織巡迴義診去過雲南保安市、怒江傈僳族自治洲,貴州黔南7個縣、15個鄉鎮、20多個少數民族村寨,去過西藏自治區的拉薩市和那曲、林芝地區的6個縣。受益人群近二萬人,培訓醫護人員四千多人,發放各類藥品價值約70——80萬元,並在寧夏、甘肅修建鄉村公路、捐款助學、修建宗教活動場所、資助貧困家庭等。

本會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同國內省(自治區)、市、縣等各級政府及其民族、宗教、商務廳局等主管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成為會員商號尋找商機不可替代的服務平臺,又是民族地區企業商界通往海外的視窗和通道。

註冊地址: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02 – 308號集成商業中心19樓1901室。
電話(852)—6066 2694
傳真(852)—2587 8182 

聯絡地址:
北京東城區建國門內貢院西街6號E座6層
電話(86 10)—6517 0088 
傳真(86 10)—6517 0178


开国大将粟裕之子粟寒生9月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1岁

百家号   2018年09月07日 15:51

后来,粟寒生又任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中国少数民族福利基金会监事会主席兼董事长等职。 2018年9月6日下午16时,粟寒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71岁,... 百度快照

中国首届现货商品托管交易行业高峰论坛召开

中证网   2015年12月21日 08:15

原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中国少数民族福利基金会主席黑良慈,原中国远洋公司副总经理、原南方远洋总公司党委书记粟寒生,上海茶叶行业协会、上海茶叶学会会长黄政,湖南省... 百度快照

“军神”粟裕大将后代近况如何?大儿子是中将,将门出虎子

百家号   2016年11月26日 00:00

后来,粟寒生又任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等职务。现为中国少数民族福利基金会监事会主席兼董事长。 三、女儿粟惠宁 粟惠宁,1949年出生,早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被授予... 百度快照

纪念上海解放六十周年交响音乐会举行 俞正声致贺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05月31日 11:07

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中国少数民族福利基金会等五家单位共同主办的音乐会,特地为...陈毅之子陈昊苏,上海军管会副主任粟裕之子粟戎生、粟寒生专程来沪出席了音乐会... 百度快照

 

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粟寒生任会长

$
0
0



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会长粟寒生(左)和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黑良慈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1949年,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记华野将领后代赴淮海战役旧战场参观访问

文:赵朋洋    来源:中红网   发布时间:2017-03-12   点击次数:125 


河南省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华野将领后代参观访问团和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

    中红网河南永城2017年3月9日电(赵朋洋)2017年3月6日上午,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组成华野将领后代参观访问团,来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的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这里曾经是淮海战役最后一个阶段的战场,当年,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将士们在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下,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在这里粉碎了蒋介石反动王朝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庞大精锐的美械装备的军事集团,俘获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击毙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至此,我人民解放军以60万人歼敌80万的战绩,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这个全局性战略目的,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参访团成员来自北京和上海,有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侗族,粟裕大将之子,粟裕淮海战役时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原国家电子部第六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李曼俊(开国少将李夫克之女)、八路军研究会理事韦肖毅(壮族,韦国清上将之子,韦国清淮海战役时任华野苏北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会长刘强(刘先胜中将之子,刘先胜淮海战役时任华野副参谋长)、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颜宁(颜伏少将之子,颜伏淮海战役时任6纵18师参谋长、副师长)、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副会长廖颖(廖政国少将之女,廖政国淮海战役时任华野一纵一师师长)、安徽省新四军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晓陵(刘文学少将之女,刘文学淮海战役时任华野四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会长粟寒生(侗族,粟裕大将之子)、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黑良慈(回族,黑伯理之子)等。河南省永城市政协副主席刘军、永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宗岩、永城市陈官庄管委会主任朱会堂、永城市园林规划旅游局局长张勇、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党委书记张伟、中建江苏分公司运营总监谢明华、中建四部总经理陆建芳等热情接待和陪同参观。

    参访团成员面对着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深深鞠躬,并向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对父辈及无数为国牺牲的淮海英雄们的缅怀与哀思。在纪念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图版,真实记录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全过程。参访团中有七位成员的父亲当年亲身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他们认真观看,不时停留下来,仔细找寻父辈昨日的印记,再次感受到当年战场上的炮火硝烟和人民军队摧枯拉朽排山倒海般的英雄气概。粟戎生一行还参观了将帅碑廊、兵器陈列厅、烈士英明录等处。并来到烈士公墓前祭扫,一排排整齐的烈士墓碑静静地躺卧在松柏树林中,庄严而肃穆。成员们深情而凝重地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们致敬。参观后,大家听取了陈官庄景区关于烈士陵园二期扩建项目——园林景观区的工作汇报,并提出了中肯建议。

    最后,颜宁代表全体华野将领后代参观访问团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今天来到这里,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们的父辈都参加了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他代表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对永城市委、市政府和陈官庄烈士陵园管理处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希望陈官庄景区再接再厉,为打造更优、更好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出更大贡献。

在淮海战役烈士陵园门前合影。左起:廖颖、刘晓陵、粟寒生、粟戎生、黑良慈、刘强、颜宁、李曼俊、韦肖毅、赵朋洋。

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会长粟寒生(左)和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黑良慈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在烈士纪念碑前

烈士公墓标志碑,毛主席手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

单身烈士墓群安葬着651位烈士

瞻仰烈士墓

瞻仰岩书石卷烈士名录墙,花岗岩上镌刻着当年参加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的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和部分支前民工共7291名烈士英名。

在名录墙下面是存放烈士遗骨的地宫,安放着在淮海战役牺牲的1691名烈士遗骨。

听解说员讲解历史图片

  责任编辑:杨恬


记华野将领后代赴淮海战役旧战场参观访问

发表时间:2017-03-10   来源:中红网

字体:[][][]

  2017年3月6日上午,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组成华野将领后代参观访问团,来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的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这里曾经是淮海战役最后一个阶段的战场,当年,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将士们在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下,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在这里粉碎了蒋介石反动王朝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庞大精锐的美械装备的军事集团,俘获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击毙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至此,我人民解放军以60万人歼敌80万的战绩,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这个全局性战略目的,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参访团成员来自北京和上海,有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侗族,粟裕大将之子,粟裕淮海战役时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原国家电子部第六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李曼俊(开国少将李夫克之女)、八路军研究会理事韦肖毅(壮族,韦国清上将之子,韦国清淮海战役时任华野苏北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会长刘强(刘先胜中将之子,刘先胜淮海战役时任华野副参谋长)、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颜宁(颜伏少将之子,颜伏淮海战役时任6纵18师参谋长、副师长)、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副会长廖颖(廖政国少将之女,廖政国淮海战役时任华野一纵一师师长)、安徽省新四军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晓陵(刘文学少将之女,刘文学淮海战役时任华野四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会长粟寒生(侗族,粟裕大将之子)、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黑良慈(回族,黑伯理之子)等。河南省永城市政协副主席刘军、永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宗岩、永城市陈官庄管委会主任朱会堂、永城市园林规划旅游局局长张勇、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党委书记张伟、中建江苏分公司运营总监谢明华、中建四部总经理陆建芳等热情接待和陪同参观。
  参访团成员面对着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深深鞠躬,并向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对父辈及无数为国牺牲的淮海英雄们的缅怀与哀思。在纪念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图版,真实记录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全过程。参访团中有七位成员的父亲当年亲身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他们认真观看,不时停留下来,仔细找寻父辈昨日的印记,再次感受到当年战场上的炮火硝烟和人民军队摧枯拉朽排山倒海般的英雄气概。粟戎生一行还参观了将帅碑廊、兵器陈列厅、烈士英明录等处。并来到烈士公墓前祭扫,一排排整齐的烈士墓碑静静地躺卧在松柏树林中,庄严而肃穆。成员们深情而凝重地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们致敬。参观后,大家听取了陈官庄景区关于烈士陵园二期扩建项目——园林景观区的工作汇报,并提出了中肯建议。
  最后,颜宁代表全体华野将领后代参观访问团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今天来到这里,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们的父辈都参加了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他代表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对永城市委、市政府和陈官庄烈士陵园管理处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希望陈官庄景区再接再厉,为打造更优、更好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出更大贡献。
  赵朋洋



皖首批13家慈善组织“持证上岗” 将成脱贫攻坚生力军

人民网安徽站   2017年06月08日 13:15

公益基金会、安徽徽商慈善基金会、安徽南翔扶贫基金会、合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安徽春雨慈善基金会、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安徽唐功学教育基金会、安徽医科...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百度快照

安徽省认定首批13家省级慈善组织 其中3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

万家热线   2017年06月13日 19:06

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 安徽唐功学教育基金会 安徽医科大学教育基金会 安徽华安证券公益基金会 其中,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安徽省金汇发展教育基金会、合肥...百度快照

安徽省认定首批13家省级慈善组织

新华网安徽站   2017年06月13日 08:45

发展基金会、安徽博爱公益基金会、安徽徽商慈善基金会、安徽南翔扶贫基金会、合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安徽春雨慈善基金会、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安徽唐功学...百度快照

...公益献爱心——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举行..._新浪博客

2017年3月13日 - 弘扬好传统 公益献爱心——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举行迎春宴会(组图)_中红网_新浪博客,中红网,

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经营信息_新闻动态_招聘_招投标-...

2017年6月14日 - 想了解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企业新闻动态,招聘信息,招投标?用启信宝查看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最新的新闻动态,新发布招聘职位及薪...

热烈庆祝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成功揭幕_安徽宝寿实业...

2017年4月10日 - 2017年4月7日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与安徽宝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达成合作并成功举行揭幕仪式。 图为李大钊之孙李宏塔主席(左三)与国家主席...

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联系方式_信用报告_工商信息-启信宝

想了解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联系方式,信用报告,工商信息,公司地址?用启信宝查看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的工商信息,股东信息,主要人员,分支机构等详细...

特稿:纪念建军90周年暨新四军成立80周年演唱会《铁军 铁军 铁的...

2017年10月16日 - 下,推进复兴中华的伟业,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于10月12日举办《铁军 铁军 铁的新四军》主题演唱会...

特稿:弘扬好传统 公益献爱心——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

2017年2月23日 - 中红网北京2017年2月23日电(赵朋洋、惠敏)2017年2月19日,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8月23日,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来红安调研 -新闻中心 - ...

2018年8月27日 - 8月23日星期四上午8:10,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张纪生等一行10人从黄冈市出发来到红安。下午14:45前往黄麻纪念园,在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

安徽宝寿实业张总以及新四军基金会各位领导参观考察枞阳社会养老...

2017年4月10日 - 2017年4月8日安徽宝寿实业张总以及安徽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各位领导莅临枞阳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指导工作 图为宝寿张总与新四军基金会各位领导在...

 

党97岁了,融入国人血液的108幅名家画作!有侗族、粟裕大将、车桥战役

$
0
0

党97岁了,融入国人血液的108幅名家画作!

2018.07-01 16:30
党95岁了,融入国人血液的108幅名家画作!_搜狐其它_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100542536_288530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由此开辟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崭新纪元。

从最初仅有50多名党员

发展到如今8000多万党员

成为世界第一大党。

共产党人,用了97年的时间

向世界展现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党的每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我们的艺术家始终在一线

用最开阔的视野

用手中最热情的画笔

描绘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

鼓舞

作者 : 曹春生 周秀清 李惠东张 舒

创作年代 :2009

规格 :390×300×70cm

品类 :雕塑

《鼓舞》上方中心位置耸立一面大鼓,以19个人口过百万的民族为代表共同敲击鼓面,下面以56个民族各自不同的独特鼓群为主题,如云南的象脚木鼓为主;新疆的达卜鼓为主;西南及中南地区以铜鼓为主;东北地区以萨满鼓和太平鼓为主等等,配合以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鼓、舞交相呼应,令人振奋、鼓舞。


 

【中国侗族军事史】东北党的组织内曾有四个姓杨的,即杨先泽称为“南杨”

$
0
0
文献整理:袁海秋
来源于浩源文献馆
相关图片:网络

金伯阳同志是一九二六年在哈尔滨工作过的一位同志,在从事地下工作过程中,曾同潘连山同志有过联系。一九三一年四、五月间潘连山同志告知我说。“小金子回来了” (指金伯阳同志),不久就由潘连山介绍我同“小金子”会面了。那时潘连山同志已从啥医专毕业了,在中东路哈尔滨车站当医生。金伯阳同志当年回哈尔滨时已改姓杨,在组织内部称他为“北杨”。当时东北党的组织内曾有四个姓杨的,即杨先泽称为“南杨”,还有杨一辰,称“山东杨”,杨佐青称“黑杨”,金伯阳同志就被称为 “北杨”。 当时他是经沈阳中共满州省委派来哈尔滨开辟工作的,到哈尔滨不久就找到潘连山同志。
当年我同北杨接上头后,心中特别高兴,从一九二七年就和上级党组织失掉关系,天天盼,夜夜盼,今天可盼来了,我和北杨接头的时候,还正忙于毕业设计,当时曾下决心加紧尽快完成学业以便可以全心全意从事革命工作。我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在哈工大正科读书,本来应于一九二九年毕业,由于忙于革命工作已经耽搁了两年学业,这次见到北杨后,使我更加认识到,我应尽早完成学业,计算三五个月就能完成,我和北杨谈了我的想法,北杨表示支持。
北杨来哈后,党组织的工作经费相当困难,同北杨接头后不久,我就得知北杨有时连吃饭的钱都成了问题。于是,我和潘连山、吴保泰、韩俊义 (当时韩已从苏联回国,又到法大读书,和我接上了关系) 相商,由我们四人每月各捐助党组织经费十元,四人共捐助四十元,每次由我收齐及时交给北杨同志,那时这一小笔钱对组织不无小补。
我的毕业考试将在这年十二月举行,及到九月份只剩三个月了,那时我正用全部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万万没有想到九月十八日突然发生了事变,即“九·一八”事变。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一枪没放,放弃了东北。日本帝国主义不几天就侵占了大片土地,并向北满进犯。当时我的心都要碎了,极度痛心,眼看着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我怎能安心再读书呢?要行动起来,动员同学起来救国。可是,又冷静一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能控制不了自己,不能盲目行动,要按组织要求行动。于是,我强制自己安下心来搞毕业设计,我自己安慰自己,学校内一定会有人起来进行救国运动的,可是过了半个月,工大同学一直没有人出来,在表面哈工大显得死气沉沉。有一天夜里,同学们都已进入睡乡,我反复思索,倒了一些红墨水,搀上一部分水,用毛笔写了一张措辞简单的文字,为了不让别人知到没有写我的真名,在下款写上“国民一分子”,贴在宿舍的布告板上,内客是:“希望同学明天下午两点到阅报室开会,讨论‘九·一八’事变问题”。当时我曾设想,不会有人知道是我写的,我既能起到发动同学抗日救国,又能保证我学业的完成,以便尽早毕业后,能够全心全意去从事革命工怍。没有想到,第二天早饭后,就有一同学来同我交谈,开始我还装作不知道,后来我一问,才知道我贴出的布告虽说没写真名,但笔迹被同学认出来了。当时我本来打算不参加下午的会议,谈话的结果,我只有同意下午参加会议。
下午的会议,参加的人很多,气氛也相当热烈,激昂,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当时被大家选为主持会议的主席。发言的同学很多,个个慷慨陈词,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无视国际法,野蛮侵略我国东北。会议决定第二天召开全体同学大会。并决定由当天出席的同学分头进行联系,第二天全校同学基本上都参加了大会,会议决定成立工大中国学生抗日救国会,并选出了委员会的委员。委员会分成两个组,一个是总务组,由关民生主持,一个是宣传组,由我来主持,大会决定宣传组派出代表,与哈尔滨各校的学生进行联系,这样,工大的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就轰轰烈烈搞了起来,其它学校也动了起来。此时,我专心完成学业的原来打算,只得放弃了,站在运动的前列,一心一意搞好抗日救国运动。
不久,北杨同志介绍我同特委李书记见面,从此,表面上由我起主导作用的工大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实际我已是在特委李书记直接领导下开展运动的,而且整个哈尔滨进步学生搞的抗日救国运动已由特委直接领导。
韩俊义当时已由苏联返哈,又回到法大读书,我曾同韩俊义取得联系,韩俊义已在法大搞起学生救国运动,我就把他介绍给特委李书记,见面后,李书记指示韩俊义如何在法大进行工作。我记得那时在法大学生开展救国运动过程中,党组织曾在法大学生中发展了几名共产党员。哈尔滨许多学校的学生救国运动都活跃起来,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救国洪流,这一成就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
..完..
若正在关注的您同样期待参与到历史文献的整理中来,
欢迎添加微信:lanyu9712了解详情。
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馆藏地方文献20余万件,绝大部分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印制,我们正在有计划地整理、梳理。即日起,我们将逐步上传部分珍贵文献史料,如果您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收取一定的复印、邮寄费用。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联草街9号民生大厦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
电话:15545189000
电话:0451-51895701;0451-82333126。
公众号: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
邮箱:hljwxg2014@163.com
微信:hljwxg2014;2506585439;lanyu9712。
 

在张宇晨看来,《爱国者》剧中,叛徒王振祥影射的应该是杨先泽。

$
0
0

《爱国者》热播 讲的是沈阳的人和地 宋烟桥是谁?听听专家咋说

南亭鉴史

百家号07-0216:04

从悬疑剧情到谍战剧情,再到抗日剧情,一部《爱国者》,钩沉多少沈阳故事。这部剧里,颜红光名字有何深意?情景为何选在沈阳?真实的中共满洲省委特科是怎样?

近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邀请到辽宁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张宇晨,为您解读剧情的深层含义。

全剧开篇为何选在南关教堂

1931年8月末,沈阳南关教堂(小南天主教堂),我党交通站。两名日本特务企图偷袭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人,所幸被我党党员舒婕(佟丽娅饰)识破。这段剧情成为《爱国者》开篇,真实地透露了80多年前满洲省委成员以商人、文员以及宗教干事身份从事隐蔽工作的状况。

张宇晨告诉记者,近年来披露的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位于朝阳街沈阳路附近)就是我党秘密联络点,有“东方佐尔格”之称的阎宝航(曾为斯大林提供德国入侵准确时间的情报)、沈阳解放后任辽宁省副省长的巩天民等都以干事身份在此工作过。

该剧选在小南天主教堂作为我党交通站,源于当时的沈阳城各方力量的布局,北市场以西(和平西部、铁西等)主要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北市场以东(沈河、大东、和平部分)是东北军的势力范围。

日本满铁势力范围主要在沈阳站、马路湾一带。所以,日本警察特高课(谍报组织)直接到小南地区抓人是越境了,在剧中他们只能变换身份“悄悄地干活”。

“宋烟桥受审”的历史原型

专杀日本警察,打击日本侵略者,成为颜红光的标签。令人费解的是,这么有名的颜红光,在剧中仅露脸10分钟就牺牲了,宋烟桥(张鲁一饰)顶替了颜红光。他们之间有何联系?这个宋烟桥的原型会是谁?

有学历有能力,被捕入狱、组织抗联队伍……宋烟桥的原型是谁?《爱国者》剧中一个日本人的名字,引起了张宇晨的注意,这就是横烟。

张宇晨在查阅文史资料后发现,杨靖宇在抚顺担任特支书记时,曾在矿区被捕,审讯他的日本警察叫做横烟武吉。而剧中的宋烟桥的遭遇也与杨靖宇一致,经过日本警察看守所审讯后,宋烟桥被转入了东北军当局的沈阳第一监狱内(今西顺城街附近,1958年撤销),这与剧情完全相符。

如此推断,与宋烟桥原型最为贴近的就是东北抗联第一人——杨靖宇。

张宇晨介绍,杨靖宇原名马尚德,生于1905年。1929年,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将得力干将杨靖宇派往抚顺工作。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被捕入狱,他受尽酷刑,经法院审判后,被送往东北军当局的辽宁省第一监狱(即沈阳第一监狱,1930年更名)。

“一个不杀,一个不放。”这是《爱国者》剧情中,一名东北军军官的台词。而在当时,这句话并非全对。

张宇晨介绍,仅以中共满洲省委多次被破坏为例,陈为人、陈潭秋等满洲省委书记以及多位省委委员被捕,基本都被判处短期徒刑或我党通过关系将其营救。

东北军当局对于中共满洲省委的态度,与张学良的成长轨迹有关。张学良早年与郭松龄及其夫人韩淑秀交往过深,接受了进步革命思想。可以说,张学良主政的东北对共产党人持有同情态度。

剧中多个角色身上有满洲特科的影子

在剧中,东北军政府并不是满洲省委的主要行动目标,从宋烟桥的举动一看便知。这位既能组织队伍,又通晓武器、化学、应对敌方讯问等的全面人才抓人眼球,剧里他并不是沈阳人,而是我党从上海派到沈阳的特工人员,他的任务就是营救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王振祥和寻找颜红光,从这个任务看,与杨靖宇有所不同。

张宇晨认为,宋烟桥是一个综合体,不仅是杨靖宇,还是满洲特科负责人蔡伯祥的写照。这个受中央特科和满洲省委双重领导的机构,直到近年在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解密档案中,才逐渐浮出水面。

我党卓越特工蔡伯祥(邵达夫)在任满洲特科书记之前,曾是中央特科红队有名的神枪手,为开国大将陈赓的部下,毕业于上海一所医科学校,并接受过系统的苏式情报特训。与剧中宋烟桥通晓医疗、化学知识相似,蔡伯祥在沈阳以开设善首医院为掩护,医治病伤员,宋烟桥在剧中医治女主角舒婕就是蔡在沈潜伏的真实写照。

而满洲特科的人物形象并未集中在宋烟桥一人身上。在宋烟桥在日本人监狱命在旦夕时,舒婕曾经冒死去联络东北军军官徐柱国,最终将宋烟桥从日本看守所转往东北军当局监狱,救了宋烟桥一命。

这位东北军军官徐柱国与历史上的满洲特科秘书长赵唯刚有着惊人的相似。开国大校赵唯刚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身兼东北兵工厂少校厂员、东北讲武堂教官(翻译),更是张学良三、四方面军模范队(培养尉级军官的单位)的队长翻译官,可谓是当时的军界红人。

他曾参与营救被捕的我党杰出领导人、时任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等人,并将日军即将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递给东北军当局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但未受采纳。

历史上的变节者曾导致严重破坏

“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历史,更改变了中共满洲省委。《爱国者》剧中,满洲省委的王振祥叛变后,由宋烟桥打死了王振祥,并在“九·一八”事变后,满洲省委由沈阳迁往哈尔滨。

这与真实的历史相似,但顺序有所不同。张宇晨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沈阳秩序混乱,日本宪兵在大街上严加盘查,甚至随意逮捕。

1931年11月21日,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廖如愿和省委宣传部秘书杨先泽刚走到沈阳商埠地三经路俄国领事馆门前被搜身,宪兵找到抗日传单,两人被捕。受酷刑后,杨先泽招出了廖如愿的住处,日本宪兵随后在廖如愿的住处抓住了满洲省委书记张应龙、省委宣传部部长刘昆亦等人,满洲省委受到严重破坏。

临危之际,罗登贤任满洲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将省委机关从沈阳转移到哈尔滨。在张宇晨看来,《爱国者》剧中,叛徒王振祥影射的应该是杨先泽。

同样是在80多年前的辽宁省第一监狱,一位身高1.93米的大个子从狱中走出,他的身影一度被神化,他创建的队伍被日寇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这就是东北抗联第一人杨靖宇,也就是剧中的宋烟桥的另一个原型。

杨靖宇改名与化身“颜红光”的深意

解救劳工、宣传抗日、发展队伍。在《爱国者》剧中,宋烟桥的轨迹完全是按照杨靖宇的生平来演绎的,即便是宋烟桥化身为颜红光(延续红色光芒),也与杨靖宇改名有关。

张宇晨在查阅杨靖宇的一些资料后发现,1932年,杨靖宇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时用的是马尚德的本名。1932年,在我党的抗日队伍中,威信颇高的指挥官杨奠坤作战负伤。接替他的正是马尚德,后者发现,“靖宇”说快了与“奠坤”有些谐音,由于队伍中有很多朝鲜族士兵,“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为了稳定队伍,提高士气,马尚德改名为杨靖宇。

果不其然,杨靖宇的队伍不断壮大。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40年,由于叛徒的出卖,杨靖宇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后壮烈牺牲,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建国后,杨靖宇成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分别敬献花圈的唯一先烈;更是建国以来唯一享有元帅规格葬仪的革命先烈。

如今,热播剧里仍在称道着中共满洲省委及抗联将领们的英雄史实。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 张毅《爱国者》热播 讲的是沈阳的人和地 宋烟桥是谁?听听专家咋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861662245024606&wfr=spider&for=pc


 

杨先泽走在前边,本来敌人并没有发现他,这时他回头看见廖如愿被日本宪兵抓走,表现出紧张的神情

$
0
0

一份十万火急的报告

2017-09-07 01:45 辽宁日报

原标题: 一份十万火急的报告
[ 在研究中共满洲省委有关文件时,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业务部主任、副研究员张璐查到这样一份报告,虽然时隔80多年,报告人的安危仍然跃然纸上,令人不免捏上一把汗。
这份报告完成于1931年10月27日,是中共满洲省委向党中央发出的紧急报告,内容为《关于省委迁到哈尔滨报告》。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坚决抗日的严正立场及其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对沈阳实行了更加严酷的统治,沈阳的革命形势更加危险。
在这份报告中,中共满洲省委首先报告了沈阳的情形:“a.居民特别是关里人半迁移或入关了。b.商店一般是半休业的状态,停闭的一日多一日。c.兵工厂迫击炮厂皇姑屯工厂的工人多半离开,纱厂关门未开,大英烟厂最近亦做半工,现又有关厂的消息。d.旅馆亦大半歇业。e.除日本报纸外,上海天津的报纸是不能看到,我们对全国的情形知道很少。 f.统治阶级戒严,每日到了五时即不能通行——这样状况,从现在国际和国内形势看来,往后恐要更加厉害。”
在这样的形势下,当时党的很多工作都已经无法开展,随后中共满洲省委分析了哈尔滨的情形:“a.北满在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地位上是很重要的。b.哈地情形复杂对于巩固机关和职业化的问题较易解决。c.每日到夜十二时还可工作,在工作的效率上大得多。d.哈地工作最近有较大的发展,需要加强领导力量。e.哈地各地报纸都可看到,对于全国情形较易知道。”
通过上述分析,当时中共满洲省委建议将省委机关从沈阳转移到哈尔滨,而随后的斗争形势也验证了他们判断正确。
张璐说:“可惜的是,当时满洲省委还没有收到中共的回复意见,就遭到敌人的破坏。”
1931年11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廖如愿、省委宣传部秘书杨先泽刚走到商埠地三经路俄国领事馆门前,突然遭到日本宪兵的搜身,在廖如愿的马褂衣袖筒内发现两张反日传单。杨先泽走在前边,本来敌人并没有发现他,这时他回头看见廖如愿被日本宪兵抓走,表现出紧张的神情,日本宪兵认为可疑,遂将其一起逮捕。
当时他俩被带到东城日本宪兵分遣队,敌人对他们严加审讯,并动用酷刑。杨先泽当即叛变,日本宪兵以杨先泽为突破口,先后逮捕包括省委书记张应龙在内的多位中共满洲省委成员,满洲省委遭到破坏。
中共中央得知满洲省委被破坏的消息后,于当年12月任命当时正在哈尔滨巡视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罗登贤为满洲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重新组建满洲省委。新省委组成后,鉴于前届省委给中央的请示报告及当时的实际情况,经中央同意,在罗登贤主持下,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于1931年末由沈阳迁到哈尔滨,继续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郭平翻拍)
一份十万火急的报告-手机凤凰网  https://i.ifeng.com/lady/vnzq/news?aid=128266093&rt=1&mid=1536982077431_4o9o7d43&p=1

 

[转载]开国将星仅存15颗:今年已有6名传奇将军逝世

$
0
0
    将星陨落。开国少将、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原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主任杨斯德,因病于2018年9月7日凌晨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7岁。
    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目前尚存15人,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近百岁。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这是授衔授勋典礼现场。新华社资料图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人一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
    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健在的15名老将军均为开国少将。
    一个英雄时代即将结束。从2010年至2017年,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2017年的12人。
    今年以来,开国将星已陨落6员。其中,101岁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刘中华2018年1月16日逝世,106岁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高先贵将军2018年3月19日逝世,100岁海军原政委李耀文将军2018年4月10日逝世,98岁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2018年6月20日逝世,97岁的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2018年7月11日逝世,以及刚刚逝世的杨斯德将军。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健在的15名开国少将中,1955年授衔的有6人,1961年授衔的有4人,1964年授衔的尚存5人。
    其中,1955年授衔的6名健在将军分别是: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1915)、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1915)、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熊兆仁(1912)、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1917)、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1918)、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1914)。
    1961年授衔的健在少将分别是:杨思禄、张力雄、孙干卿、姜钟。
    1964年授衔的健在少将分别是:王扶之、陈绍昆、文击、张中如、涂通今。
   上述15名开国将军中,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今年也已95岁高龄。


 

[转载]客观评价刘少奇对军队建设做出的贡献

$
0
0
       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主席诞辰120周年,刘源同志写了一部专著《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议了刘少奇与军队的关系及对军队建设的贡献。  
       说句实话,现去许多后代都在给自己前辈著书立传。我认为这并没错,一是骨肉亲情的延续,二是革命传统的弘扬。亲历者大多已谢世,亲闻者再不补遗,很多史实就会湮没。但要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是要实事求是,言之有据。  
       刘源也是人,当然对自己父亲有感情,在他父亲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写几句不同于官样文章的用心之作,应该也在情理之中吧。他的书是经过中央权威部门审查的,评价是:“重事实,有出处,少溢美。”  
       刘源的新书推出后,总体评价是正面的。也引来一些非议,主要观点是两点。一是认为夸大了安源工人武装在我党建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又夸大了刘少奇在安源大罢工中的作用。二是夸大了刘少奇在指挥抗法援越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出现这些认知上的差距,我认为主要是评论者还没有机会认真阅读原著,只是从书评和记者采访中窥其一斑,而未识全豹。起码应该先看书,再议论。我有幸先睹为快,可以说有部分发言权,应当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读其全书发现,其实刘源并没去争他老爹是军队的源头,他只是说他爹为军队建设做出过贡献。我曾问过他,军委定的36个军事家中怎么没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军委副主席,曾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刘源回答很坦然,他说"他头上的光环已经很多了,一个革命家的份量已经足够,还是把军事家的荣誉给那些战功赫赫的战将吧!"挺有胸怀啊。  
       至于说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工农武装的“工”,主要是来自于安源工人纠察队和武汉工人纠察队,这应该没争议。谁是领导者?刘源在书中写道,“建党一年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就在一起共事了。按现在的话,在一个班子工作,毛是班长,刘是成员。9月,党中央紧急来信,毛伯伯通知父亲到安源”。谁是安源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应该已经说清楚了吧。但有了主要领导者并不等于没有次要领导者吧?李立三、刘少奇也对安源大罢工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刘少奇在安源的两年多时间里,为组织工人纠察队和与资方谈判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可以说,刘少奇也是安源工人武装的领导者之一,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至于抗法援越之战,发韧于1949年12月胡志明访华求援,当时毛、周确实在苏联谈判,中央分工让刘代理主席,负总责,这应该是事实,只是咱们以前不太清楚。最近我查了一些资料,特别是看了肖娴写的《刘少奇与1950-1954年新中国的援越政策》、何立波写的《援越工作中的刘少奇》,情况确实如此。当时中央还没有设立对外联络部,涉及外国党的问题由刘少奇具体处理。当然,大政方针还是由毛泽东主席定夺。至于说"越战″比"朝战″打得更巧妙更痛快,我估计是记者采访的“吸睛”之笔,我查了一下刘源的书,没有此话。我揣测,刘源在接受采访时也不会说这种话,因为两场战争的作战对象,作战规模和影响都不一样。若有此说,我认为不妥。随后,我问了刘源,他说从来没这么说过。他当时的说法是,“在美国历史上,最让美军肝颤的就是两场战争,一是韩战(我们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一是越战(我们称之为抗美援越战争)。前者打得扬眉吐气,后者打得痛快淋漓。这两场战争都让美帝国主义尝到了中国人民的铁拳头。他并没有将两场战争做横向比较,只是谈了自己对两场战争特点的概括。这两场战争的指导者都是党中央、毛主席。刘少奇根据中央分工参与了‘越战’指挥。至于记者是怎么理解的,那只能说是仁者见仁了,权当一家之言吧。“在刘源的书中,对毛泽东的功劳和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联想到他个人和家庭遭遇,我认为这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认为在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功劳中,没有哪一个人能取代毛泽东,没有哪一个人能超过毛泽东。但那一代领导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为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足迹。  
       毛泽东多次讲道,刘周朱是他的亲密战友。因此,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毛主席,也归功于那一代领导集体和无数的革命先驱们。我想这可能才是刘源著书的初衷。刘源至今未对那些书评做出任何回应,我想他也是在兼听则明吧。我觉得,咱们最好还是先看看刘源的原著再做评论,这样恐怕才会更公允更客观一些。也才能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议论做出自己的判断。

 

【中国侗族军事史】睢县文化馆长孙连科见证1978年2月21日粟裕任军委常委参加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

$
0
0

粟裕等四位将军访谈侧记

时间:2013-11-01 08:34:22  来源:睢县图书馆  作者:孙连科

1978年仲春,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了文化工作会议,会议总结报告中要求睢县县委、睢县人民政府,收集、整理睢杞战役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有关形式的文章。会议开到县,要求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馆长参加。我以文化馆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回到县里,经县委领导研究决定,此项任务由我完成,并在组织人员及活动经费上给予支持。这个材料组以我为组长,成员是胡进才、曹新啓。从1978年初夏开始调查、收集工作。先后对参加过睢杞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24军、26军2部分高、中、下级指挥员作了采访座谈。最后,于1979年2月19日,去北京有关军事机关,分别采访了军事科学院外军部长粟亚将军、海军司令员叶飞上将、装甲兵总部参谋长严振衡将军和军常委粟裕大将。

2月19日晨,一到北京火车站,事先联系好的军科院的军用吉普车就把我们接到了军科院招待所。一见面,粟部长非常热情,特别抽出师级研究院秦右三同志,专门负责我们在北京的采访活动。当天上午已做好准备的粟亚部长就与我们开始了交谈。

粟部长在1948年6月27日至7月6日睢杞战役时任华野一纵一师一团团长。他记忆力特别好,把在战役中参加的一些战斗,讲得相当详细。他特别讲了在叶飞司令员的指挥下,在一师师长廖政国的具体指挥下,与二团方铭团长,共同围攻国民党75师,第六旅部及其所属第十八团和旅直属工兵营、炮兵营、通讯营、辎重营,以及区寿年增派的加强营驻常郭屯的详细战况。此次常郭屯围歼战,彻底歼灭驻该村守敌5000余人,并活捉了旅长李邦华、副旅长沈天祥。接着粟部长又讲了由叶飞司令员组织的七个团(经前段战斗,部队建制已经不全,兵员大减),由他统一指挥,攻击已被敌黄百韬兵团一个团占领的王老集村。7月5日晚,攻击王老集战斗打响,粟团长就亲临前沿指挥。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敌我双方争夺的相当激烈。粟团长很是着急,带领指挥小组,再次靠前500公尺的一片小树林里指挥,不幸腿上中弹,他轻伤不下火线,经简单包扎后,就坐在地上指挥。经前半夜攻击,王老集终被攻开,但敌人仍在村子里与我军展开巷战。粟团长说,在关键时刻,我军总是在坚强的意志上硬过敌人,敌人一个团又两个连全部被歼。

2月20日,粟部长又安排秦友三研究员于我们乘坐军科院的军车,去了海军司令部。与叶飞司令员一见面秦研究员便指着我们,对叶司令员介绍说,这是河南睢县县委派来调查睢杞战役情况的老孙、老曹同志。回过头,又指着叶司令员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你们渴望要见到的叶飞司令。

一坐下,叶司令员就爽朗地说:“啊,你们可够快的呀,我在海军刚上班三天,你们就追来了。我见也司令员性格豪爽,便也幽默地接上说,还不是粟部长的信息灵,不然也找不到你这位大司令啊!叶司令又说,不到一个月,我从交通部调出,准备重返军队,到北线任职,还未上任,就又到了海军上班;了。

几句题外话说完,便转入了正题。

叶司令说,睢杞战役时,我任华野第一纵队司令员,战役打响前四天,也就是1948年6月23日的华野军事会议上,华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同志,宣布我为睢杞战役前线指挥。我的指挥部开始设在睢县东关回族清真寺,在哪里三天,后又靠前转到睢县城西南约15华里的码头。总的来说,睢杞战役打的很艰苦,敌人25万人,我们20万人,力量对比就不平衡,是一场硬仗啊。要不是粟老总机动灵活指挥艺术高超,这种仗是很难打胜的。粟老总令一、四、六纵队打主攻,令三、八纵及中野十一纵打援,阻住从开封来的邱清泉兵团,又请中野刘、陈、邓部队在周家口牵制敌胡链兵团。战役后段,在睢县东又阻击从山东战场驰援的黄百韬兵团。可见战役紧迫、艰苦。还有一点应特别提出,战役后段,敌75师及新编21旅已基本消灭,还有72师被围困在睢县西北的铁佛寺。但这时,东边黄百韬兵团气势汹汹,驰援而来;西边,邱清泉兵团已从杞县西打到了杞县东距驻72师的铁佛寺只有大约15公里;南边敌胡链兵团,已从周家口甩开中夜,进至太康县,炮弹已打到我军的阵地上。怎么办?如果按原计划打下去,把72师全部歼灭,尚需二至三天时间,可三天以后,周围三面的敌人恐怕又将我军包围,前段的主动取得的胜利,将要变为被动,反而由胜利变成失败。在关乎战争成败的紧要时刻,我们的粟老总权衡利弊,当机立断,在6日反击一天后,于当晚主动撤离战场,而且,我军交替断后。7月7日天明,敌人才发觉战场上已没有了解放军的踪影。对于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的理解和运用,粟老总可谓炉火纯青。

时间已到了上午12点钟,叶司令喘了口气说,下午三点,我还要主持海军司令部一个军事会议,很抱歉,只能讲到次了。

秦研究员客气地对叶司令说,就不打扰您了,我们现在回军科院。叶司令听了摆摆手说,我必须留你们吃顿饭。午餐虽然菜不多,但却是少而精,每人面前放一个大盘,里面分别放了两荤两素四样菜,味道鲜美可口,通讯员送来两瓶茅台酒,并随手打开了一瓶。叶司令客气又抱歉地说,因下午有会议,我只能喝一杯,可你们要尽兴地喝,我一定陪到底。

2月21日,军科院粟部长又安排秦研究员陪我们去了中央军委。当时粟裕任军委常委,主持军委工作。

我们一进军委,按照警卫员的安排,把军用吉普车停在了指定的位置,由专人把我们领进了粟老总办公室。我们刚进门,粟老总便从坐位上站起来朝我们走来。秦研究员赶紧走上前迎住他说,老总您好。接着,彼此握了手,分别在几个大沙发上坐下,我坐的位置正与老总对面,中间隔着一张长方形茶几。刚一见面,粟老总给我的印象是:他面目慈祥,和蔼可亲,头上黑白发参半,看上去约有70来岁,但精神饱满,身板硬朗,头脑灵活,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是位典型的高级军事家。

粟老总一见面,就热情洋溢地说,军科院粟部长在电话里告诉我,河南睢县老区来人要见我,这太好了,睢杞战役时,睢县人民对我们支援太大了,我非常欢迎你们来。之后,他口气一转又说,今天你们来的可真不是时候,现在正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不可能抽出太多的时间,那就只有简要的说说了。睢杞战役,是我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建议,要在中原地区打开面的第一仗,因而,从战略战术上考虑得也最周密。睢杞战役紧张、激烈的程度不亚于淮海战役,在十天十夜的战斗中,我们神经绷得很紧,十天之内,也只睡了不到40个小时,多数时间是在指挥室疲劳得睁不开眼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说睡也真说不上,多半被张震参谋长喊醒听汇报。

粟老总谈兴正浓,被秘书打断:老总,前线有急电等您接。他听后用无奈的神情瞅瞅我们说,对不起,请稍等,我接了电话就回来。五分钟后,果然粟老总就回来了,他说,同志们很对不起,我们要开个紧急会。不过,也不让你们失望,我现在就安排当时的野战军作战处长,现任装甲兵总部的参谋长严振衡同志接待你们,并详细介绍。

严振衡同志聪明干练,思维敏捷,一直跟着我任作战处长,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掌握非常丰富的军事资料。现在你们就直接去装甲兵总部,我马上通知他。当我们站起要告别时,我很自然的瞅了一下手表,粟老总于我们交谈整整是30分钟。

当天上午10点钟,秦研究员又陪同我们去了装甲兵总部严振衡参谋长办公室。一进门,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位约60多岁的军人,他精神抖擞,身材笔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示出一个军人特有的风度。

大家一坐下,严参谋长就开门见山,爽朗的说,刚才粟老总亲自给我打电话,交代我尽可能详细地介绍睢杞战役的情况。遵照粟老总的指示,给你们介绍睢杞战役的战况。说着站起身来,走向用帷幕遮掩着的墙壁前,拉开后,露出一张足有两间房那么大的一张“中原地图”。他用指挥棒给我们指了睢杞战役的地理位置。而后又回到座位。

参谋长说,说到睢杞战役,那是睢杞战役发起前的5月份,粟老总在黄河北的濮阳地区整军时,就运筹成熟于胸了。他根据当时敌我军事态势,慎密地制定了豫东战役的宏伟计划,令原在豫西的我三、八纵队向豫东南的淮阳转进,吸引敌邱清泉兵团自鲁西南南下,以掩护我军华野一兵团(即一、四、六纵和有关部队),从从濮阳大桑树地区,经旧范县渡过黄河。如敌邱清泉兵团回头北返堵截,我华野三、八纵队则尾敌北上,以南北夹击,求歼邱兵团于鲁西南地区。但军事形势瞬息万变,当敌发现我渡河部队的意图后,一面令邱兵团在鲁西南的定陶、成武一线固守,另又匆忙调苏北和豫东战场的83师、25师、72师及63师一个旅,向鲁西南地区集合,企图以优势兵力与我军背水一战。由于这一突然变化,歼灭密集敌人的条件已经消灭,机敏的粟老总遂放弃在鲁西南的歼敌计划,捕捉在开封歼敌的战机,攻克开封已成竹在胸。于是,粟老总当机立断,甩开鲁西南强大之敌,而令进至杞县的我三、八纵队,出敌不意,奔袭兵力薄弱的国民党河南省会开封。6月17日,开封战役发动,19日突破城垣,22日全城解放,全歼敌人近4万人,击毙66师师长李仲辛,活捉参谋长游凌云。

严参谋长讲到此,缓了一口气说,一个省会城市被解放军攻破,蒋介石绝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迫不及待的在郑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调集32个旅,集中中原战场所有机动兵力,在豫东与我军要进行一场主力决战,企图歼灭中原地区的解放军主力。敌除以进至徐州的25师改援兖州外,仍以邱兵团(调出25师,增辖83师),沿陇海路直逼开封,另以75师(附新编21旅)及刚由新安镇增援柳河的72师,组成第七兵团,由第六绥区中将副司令区寿年兼兵团司令,拟由民权地区、睢杞地区、3左翼迂回开封。

然而,敌人增援开封的部署,已完全在粟老总的意料之中。粟老总遂令三、八纵队主动放弃开封,诱敌邱兵团于区兵团拉开距离,而后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区兵团。

6月26日,我三、八纵队撤出开封,进至通许一带,诱邱兵团南下。而后,我军转移会合,与正由豫南上蔡地区北上的我华野第10纵队及位于杞县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同时,令原为开封战役打援的我华野一、四、六、十一纵及特种兵纵队,按计划转移到睢县、杞县、通许县、扶沟县一带,准备诱歼区寿年兵团。

讲到这里,严参谋长停顿了一下,以赞扬的口吻说,我们的粟老总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逢一个大的作战计划在胸中形成后,总是先电告中央军委,同时也电告友邻部队,以互相配合,相互支援。

粟老总还电告中原军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诸首长,令秦基伟、黄镇的中野第九纵队进至郑州东南地区,阻击郑州东援之敌孙元良兵团,并尾追邱兵团钳制该敌,另以冀鲁豫军区和豫皖苏军区武装,破击徐州至民权间的铁路,直接配合华野作战,以中原野战军一部钳制平汉铁路南段胡链兵团和张*集团,华野第二兵团(即许世友、谭震林的山东兵团),继续包围兖州,以吸引敌25师北上,韦国清、**(即姬鹏飞)率领的华野第四兵团(即苏北兵团),以主力推向淮海,展开攻势。

粟老总根据当时敌情的可能变化,拟定了两个作战方案:一是,如果敌人继续由睢县的河阳集、长岗攻击前进,我华野一纵由河阳集、长岗正西、向北攻击,四纵、六纵由杞县及杞南的付集之间,并肩向东挺进,中原十一纵,由民权北的程庄,经民权、兰考之间,兼程南下,由北向南出击,将敌区兵团,歼灭在睢县城西南码头为中心的地区。二是,如敌邱兵团徘徊于睢杞之间,我华野的第一、四、六纵,则分别跃进,将敌区兵团分割包围与睢杞地区予以歼灭。粟老总两次将着两个作战方案分别电告了中央军委和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并命令所属纵队做好战斗准备。6月25日10时,26日3时,中央军委两次复电,同意粟老总的部署。华野指挥部于26日正式下达命令,规定了待机位置及进入的时间。

此时,敌人对我军的动向不明,因而,徐州“剿总”命令25师北上援救兖州之围,而又命令敌邱兵团于刘汝明部沿陇海路直奔开封。命令区兵团向睢杞地区前进,迫华野与通许、扶沟地区决战。

6月26日,邱兵团第5军及刘汝明的68师、55师进入开封,新5军所属第200旅进入开封城南地区,83师驻兰封(今兰考县),作为机动兵力。敌区寿年的75师(附新编21旅),72师,自民权西北的野鸡岗,向睢县开进。因摸不清华野行动的意图,又怕冒进被歼灭,因此在抵达睢杞地区后举棋不定,踌蹉不前,这样就与邱兵团拉开了约40公里的距离,于是粟老总抓住战机,当机立断,命令突击集团各纵队按第二个方案对区兵团实施包围,分割。至29日,已将区兵团部及75师、新编21旅包围于睢县西北25华里的龙王店地区,将72师包围于铁佛寺地区,华野阻援部队控制了杞县至王固集一线,隔断了邱、区两兵团。29日,华野突击集团发起攻击,至30日,敌75师16旅及其所属第18团在常郭屯被歼灭。战役进展顺利,我华野正准备继续扫清残敌。战局瞬息万变,此时徐州“剿总”受蒋介石命令,又将北援兖州的25师调回,与第3快速纵队,交警第2纵队组成一个兵团,黄百韬任司令,长途奔驰来睢杞地区解救72师。黄兵团到达睢县城东北约15华里的帝丘店地区,距敌72师驻地铁佛寺仅有5公里。当时围歼75师残敌的战斗正激烈。7月1日晚,华野正总攻区兵团部及75师驻地龙王店,对敌72师正包围监视。在东西两面不到10公里,又有黄邱两兵团压过来,可谓战况万分紧急。在此紧要关头,粟老总深思熟虑,当机立断,调整部署,增强阻击力量,同时加速攻歼被围之敌。7月10日晚, 突击部队猛攻龙王店。7月2日凌晨3时攻开,全歼守敌,活捉中将兵团司令区寿年,中将75师师长沈澄年,兵团参谋长林義祥。之后,又攻开陈小楼,全歼新编21旅。至此,75师已大部被歼。西线,在杞县南和东,对敌邱兵团,华野正进行着顽强的阵地防御战,东线,华野阻击部队,也顽强地顶住了黄兵团的疯狂攻击。

按预定作战计划,华野突击队又迅速全歼了敌75师第16旅驻榆厢铺、何吉屯的两个团,7月4、5、6三天,又歼灭黄百韬兵团3个多团。

7月6日,西线,敌又投入了刘汝明的部队,其主力避开华野阻击正面,由我军阵地右侧,向民权尹店方向迂回攻击前进;东线,敌74师已进至宁陵县的西;张**团(临时组织吴绍周兵团与杨干才兵团),胡链兵团的先遣队已到达太康,其炮弹已落在我军的阵地上。这样,东西、南敌大军压境)如我军再打下去,势必由主动便被动,由即得的胜利变失败。在此紧要关头,我们的粟老总断然决定,6日晚命令我华野前线部队全线撤出战场,进入鲁西南和大别山预定地休整。我们粟老总这一神鬼莫测、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古今战史上是个奇招。这次睢杞战役取得了歼敌近5万人的伟大胜利。

严参谋长讲到此,睢杞战役的情况似乎已经讲完,但他却又提高了声音,敬仰地颂扬说:我们的粟老总组织、指挥的无数次战役,体现了他熟练的学习、掌握,并创造性的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我军几位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之首。

严参谋长讲完之后,又特别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应采访的将军名单,他们是:南京大军区副司令刘飞,南京警备区副司令黄兆高,浙江省卫生厅长王贯一,杭州市城建局长葛春和开封空降师长崔汉卿,杭州干休所离休干部陈宝富(睢杞战役龙王店时任副营长,攻击突破口前沿指挥)等十多人。

严参谋长留我们共进了午餐,用的是中国十大名酒之一山西汾酒。

当年,在北京虽然只作了三天采访,虽然距今已33年,但这次采访却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将军们的丰功伟绩、博大胸襟、光辉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


 

楚青(1923年3月—2016年2月21日)

$
0
0
楚青(1923年3月—2016年2月21日),原名詹永珠,祖籍江苏省扬州市。 父亲詹克明是一位银行家。于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18岁的楚青与34岁的粟裕在新四军司令部结为终身伴侣。2016年2月21日上午10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3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38年11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一师、黄花塘新四军军部、中共华中局、苏浙军区、中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华东野战军、中共济南市委等单位速记员、机要秘书、秘书、参谋、干事、专职党支部书记、调研员等连、营、团级干部;1952年转业,先后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商业部任计划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及政策研究室主任;1970年任军事科学院计划指导部正师职秘书;1983年7月以中央军委办公厅副军职干部身份离休。
 

[转载]全国各省回族人口排行榜

$
0
0


济南清真南大寺

回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国的回族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有第一批阿拉伯商人在唐朝的长安和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城市定居。宋朝,仅在广州的阿拉伯商人就多达数万人,而泉州也有许多阿拉伯商人定居。到了元代,随着蒙古帝国的西征,有越来越多的中亚、西亚的商人、雇佣兵和工匠来到中国,还有一部分在元朝担任官职,据保守估计,元朝时在中国的中亚、西亚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到了明朝,随着元朝的灭亡,这部分中西亚人逐渐中国化,最终形成了中国的回族。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有回族1058万,仅次于壮族的1690万,高于满族的1038万和苗族的942万,人口增长较快,排名比2000年普查上升了一位。壮族虽然人口多,但要说到其分布范围,则不及回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苗族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彝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土家族主要分布在华中,而回族的特点则是分布各地,且主要集中于城市。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回族在各省的人口及分布情况......

其人口分布如下:

1、宁夏自治区21.7万    (630.14万,34.4%)

2、甘肃省125万           (2557.13万,4.8%)

3、河南省95.7万          (9402.36万,1.01%)

4、新疆自治区98万     (2181.33万,4.4%)

5、青海省83万              (562.67万,14.7%)

6、云南省70万             (4596.6万,1.5%)

7、河北省57万              (7185.4万,0.8%)

8、山东省53万              (9579.3万,0.55%)

9、安徽省33万               (5959.1万,0.58%)

10、辽宁省24.5万             (4374.6万,0.57%)





11、北京市24万              (1961.2万,1.2%)

12、内蒙古19万              (2470.6万,0.7%)

13、贵州省18.4万              (3476.65万,0.52%)

14、天津市18万              (1293.82万,1.4%)

15、陕西省15万              (3732.74万,0.4%)

16、江苏省13.7万           (7865.99万,0.19%)

17、吉林省12万               (2742.22万,0.33%)

18、福建省11.6万            (3553万,0.3%)

19、黑龙江10.2万           (3831.2万,0.36%)

20、四川省10万               (8041.8万,0.12%)

21、湖南9.5万                 (6568.37万、0.14%)

22、上海市7.8万              (2301.4万,0.33%)

23、湖北省6.7万              (5723.77万,0.11%)

24、山西省6万                 (3681万,0.16%)

25、广东省4.5万              (10999万,0.04%)

26、浙江省3.8万               (5590万,0.06%)

27、广西自治区3.3万      (4838万,0.06%)

28、西藏自治区1.2万      (331万,0.3%)

29,海南省1.06万            (917万,0.11%)

30,重庆市1万                 (3048万,0.03%)

31,江西省0.9万               (4378万,0.02%)


注:括号内数字:全省总人口及回族人口在其中的占比(%)。




东乡族农家


附录:(表一)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回民人口数据

分类:回族  东乡族  撒拉族  保安族  回民合计  四族占总人口比例(%)  增长率(与五普相比,%) 

全 国 10586087  621500  130607  20074  11358268  0.852  8.67 

北 京 249223  484  644  24  250375  1.277  5.93 

天 津 177734  121  122  10  177987  1.376  3.22 

河 北 570170  78  131  7  570386  0.794  5.10 

山 西 59709  30  43  0  59782  0.167 -3.12 

内 蒙 古 221483  574  53  90  222200  0.899  5.81 

辽 宁 245798  27  88  2  245915  0.562  -7.01

吉 林 118799  32  50  6  118887  0.433  -5.37 

黑 龙 江 101749  19  7  3  101778  0.266  -17.97 

上 海 78163  362  941  16  79482  0.345  38.11 

江 苏 130757  420  353  32  131562  0.167  -0.84 

浙 江 38192  322  424 17  38955  0.072  97.65 

安 徽 328062  112  78  15  328267  0.552  -2.75 

福 建 115978  339  80  5  116402  0.316  5.91 

江 西 8902  49  44  0  8995  0.020  -9.98 

山 东 535679  126  609  7  536421  0.560  7.79 

河 南 957964  72  279  4  958319  1.019  0.49 

湖 北 67185  67  135  6  67393  0.118  -13.49 

湖 南 94705  62  79  13  94859  0.144  -2.88 

广 东 45073  403  823  25 0  46324  0.044  81.93 

广 西 32319  17  128  1  32465  0.071  -0.54 

海 南 10670  19  21  0  10710  0.124  27.02 

重 庆 9056  102  71  9  9238  0.032  -8.79 

四 川 104544  191  223  43  105001  0.131  -4.67 

贵 州 184788  958  99  8  185853  0.535  9.82 

云 南 698265  181  265  49  698760  1.520  8.59 

西 藏 12630  757  255  15  13657  0.455  45.38 

陕 西 138716  116  156  4  138992  0.372  -0.21 

甘 肃 1258641  546255  13517  18170  1836583  7.181  10.40 

青 海 834298  6331  107089  904  948622  16.859  12.46 

宁 夏 2173820  1261  72  21  2175174  34.519  16.65 

新 疆 983015  61613  3728  568  1048924  4.808  16.55 


简要分析:

1. 回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甘宁青新四省区回民数量占全国的53%,且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回民人口增长为8.67%略高于同期全国的5.84%,但同期藏族人口增长率为15.87%、维吾儿族为19.88%、哈萨克族为16.8%,回民的人口增长明显偏低于这些族群。

3. 部分省份回民人口变动显著。浙江、西藏、上海、广东、海南等地增长率较高,其中浙江达98%(这些地区主要是从西北地区净迁入的人数比较多,浙江主要由于义乌商贸的需求,上海为拉面经济,广东有拉面经济和商贸的双重因素,海南则为三亚地产的带动)。31各省市区中有13个回民人数减少,其中黑龙江减少18%(东三省整体人口都在减少)、湖北减少13.5%、江西减少10%。

4. 甘青两省为回民主要的净迁出地。十年间宁夏、新疆回民增长近16%,而甘肃为10%、青海为12%,甘青增长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拉面经济等的发展,使得两省回民迁出数量较多,其结果之一是青海回民人数在全省的比列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5.  回民的人口解构相对与同一地区的汉族更年轻。

6. 有汉族改民族成分,通常汉族改为少数民族并享受民族优惠。



 

[转载]新四军11个甲等旅今何在?

$
0
0
新四军11个甲等旅今何在?


昨晚重读了《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作者: 徐军华 等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3 开本:32开  页数:588 装订:平装 版次:一版一印 ]一书.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新四军拥有六个主力师和浙东部队共26个作战旅,2个地方旅。在26个作战旅中,军部确定:新四军第一师第一、第三旅,第二师第四、第五旅,第三师第七、第八、第十旅,第四师第九、第十一旅,第六师第十六旅,第七师第十九旅等11个旅为甲等旅。

经过73年的发展延续,新四军这11个甲等旅今何在?

第83集团军合成第58旅(新四军第1师第1旅)
第80集团军合成第69旅(新四军第1师第3旅)
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1.182旅 (新四军第2师第4旅)
第81集团军合成第70旅(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
第82集团军合成第127旅(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第78集团军合成第115旅,第80集团军合成第203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
武警第63师[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
第79集团军合成第116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

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新四军第4师11旅]
第76集团军特战第76旅[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
第78集团军合成第68旅[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









第83集团军合成第58旅(新四军第1师第1旅)


新四军第1师第1旅所属团队最早起源于1932年9月福建福安地区的“蓝田暴动”,1934年10月编为红军闽东独立师。1938年1月24日在歙县岩寺组建编成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1939年5月5日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江南抗日义勇军,10月26日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和丹阳游击纵队合编成立新四军挺进纵队。1940年7月改编为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1941年2月,改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1945年3月中旬,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4月23日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4纵队,11月11日在苏北涟水改编为新四军第1纵队1旅,12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1949年2月20日,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1.2.3团依次改编为第172、第173 、第174团。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8师入朝参战,1951年夏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第338团番号),1952年9月28日,在朝鲜组建步兵第20军第58师战车团。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师番号。1962年9月,被军委确定为全国战备值班师。1975年5月,该师从浙江杭州调防河南许昌。1985年10月整编为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辖步兵第172[新四军第1师1旅1团]、173[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特2团]、174团、炮兵团、坦克团(陆军第20军坦克团改隶)、高炮团(陆军第20军高炮团改隶)。1985年10月,第20军第58师改称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执行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7月9日,军委命令济南军区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成为全军师改旅的试点单位,将摩步师缩编为摩步旅。2001年12月26日[毛泽东108岁生日)改装为我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2017年缩编为陆军第83集团军合成第58旅.



第80集团军合成第69旅(新四军第1师第3旅)

新四军第1师第3旅所属团队最早起源于1938年1月由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与闽南红3团、中央红军第24师第71团的部分部队及浙南红军游击队组建编成新四军第2支队第四团。1939年10月改编为苏皖支队,1940年7月 以新四军苏皖支队扩编为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1941年1月25日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3旅,1945年1月13日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3纵队,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1946年8月第8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以原8纵队主力4个团组成1师3旅,1947年2月7日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1949年1月28日, 在山东峄(县)枣(庄)地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69师。隶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第12师34.35.36团依次改编为第69师205.206.207团。1951年1月底,69师移至常熟驻防.1952年6月底69师移至苏州驻防,9月5日至6日,69师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1952年10月上旬,原第20军留朝炮兵部队的第59师炮兵团团直及第60师榴炮1营和69师炮兵分队合编,于12月在耳洛里组建69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8团番号)1958年3月20日回国到达丹东。25日前,先后到达新的驻地:69师部驻齐齐哈尔市,205团驻齐齐哈尔市东郊八里岗,206团驻榆树屯,207团驻安达县城,炮兵348团驻富裕县塔哈。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9师[3057部队81156部队],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辖步兵第205(新四军第1师3旅7团)、206[新四军第1师3旅9团]、207团、炮兵团、坦克团(原陆军第68军坦克团改隶)、高炮团(师高炮营与高炮605团团部合编)。1998年,第206团撤销。2003年,陆军第23集团军撤销,步兵第69师改隶陆军第16集团军,缩编为摩步第69旅(齐齐哈尔65426部队)。原步兵第67旅缩编为步兵第207团归旅建制,原师装甲团撤销,由原23集团军装甲旅缩编为69旅装甲团。2017年整编为第80集团军合成第69旅.

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1.182旅 (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

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前身为1934年11月,在太湖凉亭坳(今属岳西)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第25军2个连、手枪团一部和部分地方武装,重建的鄂豫皖红军第28军。下辖第82师,手枪团。19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1938年2月在舒城县南部山区红军第28军、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和手枪团。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1945年12月21日改称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1949年1月22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在徐州以北韩庄,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第4师10.11.12团依次改编为第61师181.182.183团 1951年1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1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8月,从朝鲜撤军回国,第61师驻防晋北,后调甘肃。随第21军转隶北京军区建制。1959年3月,步兵第61师西进,归兰州军区领导。1961年6月61师返回山西大同归建北京军区第21军建制。同年12月,第181团与陆军第62师第184团对调。1967年3月,陆军第61师随陆军第21军转隶兰州军区建制。1975年9月,第184团与陆军第62师第181团再次对调。1985年9月,陆军第61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1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181团、182团、183团、炮兵团、高炮团(步兵第61师高炮营和陆军第21军高炮团第2营合编)、坦克团(原陆军第21军坦克团改隶)。同年,步兵第61师被兰州军区党委确认为红军师。1989年4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0年6月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编制进行整编。1998年9月,师坦克团改称师装甲团。2017年4月18日,第21集团军摩步第61师第181团(新四军第2师第4旅10团)、183团(新四军第2师4旅12团)组建而成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1旅.  第61师182团(新四军第2师第4旅11团)与装甲团组建而成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2旅.




第81集团军合成第70旅(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

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前身为组建于1936年1月的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1938年2月在舒城县豫南桐柏山红军游击队编成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1939年7月1日,以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挺进团等部组建的新四军第五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5旅。1945年9月,改称新四军第2纵队第5旅。1946年2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5旅,10月改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11月改为山东野战军第七师第五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7纵20师。1949年2月10日,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第74师 原辖第58.59.60团依次改称第220.221.222团。 1952年7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第25军第74师调归第24军.221团拆散,编入220和222团,75师223团调归74师建制并改为新221团,27军81师炮兵团转隶改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52团番号),9月随军入朝参战。1955年10月回国。1957年1月,第74师改隶第66军建制。1961年步兵第198师坦克自行火炮403团调归步兵第74师建制(1968年9月调出改为北京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76年5月调昆明军区,改为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1982年9月,分编为陆军第11、14军坦克团。1985年与陆军第14军坦克团合编为陆军第14集团军坦克旅)。1969年10月21日,中央军委发出命令,决定197师调归66军,原74师归属24军建制。并于10月27日起,由中师扩编为大师,221团由北方乙种师步兵团扩编为北方甲种师步兵团。74师于1969年12月25日起改用70师番号,各步兵第220.221.222团番号也相应改为第208、209、210团。师率直属分队驻丰宁县,所属第208、209、210团,炮兵团分别驻风山、土城子、南关.怀柔、八道河、南辛营等地。遵照中央军委1975年11月27日命令颁发的陆军军师编制表, 从1976年3月10日开始24军整编。70师按照甲种编制进行了整编。1985年10月,整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步兵第7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步兵第208[新四军第2师5旅13团]、209、210团均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团。师属坦克团由军坦克团转隶。炮兵团由师炮兵团、步兵第208团反坦克导弹连和步兵第197师反坦克导弹连编成。高炮团由军高炮团(欠双37高炮营)与师高炮营编成。1998年9月,撤消209团番号和建制,师坦克团改为装甲团。2003年10月,陆军第24集团军撤销,70师缩编为步兵第70旅,改隶陆军第65集团军建制。2017年4月18日,改编为第81集团军合成第70旅.




第82集团军合成第127旅(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前身是1928年4月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0年6月改称红1军团红4军,1933年6月,整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19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1939年1月扩编为苏鲁支队,3月改称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16日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1支队,同年10月下旬改称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仍归第5纵队指挥,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1945年11月赴东北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7旅,1946年2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7旅,到东北后始终归东总直接指挥。1946年10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为第1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11月24日,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原辖第46、第47、第48团依次改称第379、第380、第381团。1950年3月上旬至5月1日,第127师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 1950年7月,第127师[0147部队]驻湛江.1952年7月25日,第127师重返海南岛。1952年12月,在海南岛127师进行整编改装试点,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07团)、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332团)。1961年1月,127师调离海南岛,改归广州军区直属。1961年10月127师坦克332团与128师坦克333团实行对调。1963年被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9月,归建重建的陆军第43军。坦克自行火炮333团也由127师改隶陆军第47军140师。1969年10月,移防河南,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85年10月,陆军第43军再次撤销,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第379[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380[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20团]、381[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21团]团.陆军第43军坦克团、高炮团分别改为步兵第127师坦克团、高炮团。1994年7月,127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1998年,撤消381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17年调整为第82集团军合成第127旅。



第78集团军合成第115旅,第80集团军合成第203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前身为19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1940年4月改编为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6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7月又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1945年11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第八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八旅,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四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原辖第10、第11、 第12团依次改称第343、第 344、第345团。1950年6月第344团从广西剿匪前线归建,七月底进驻辽阳张台子。10月15日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5师入朝参战。1951年8月,师炮兵团组建(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95团番号)。1953年4月26日,115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5师番号。1953年7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0团(1968年9月改为沈阳军区独立坦克团)。1957年4月22日第344团减编。1960年11月恢复齐装满员编制。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增编师坦克团[1984年3月1日在辽宁新金县城子坦成立]、高炮团。1985年9月10日改称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5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115师撤消344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辖第343团(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345团[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4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2013年底39军115师345团,炮兵团组建轻机步203旅,2017年第115师拆分为轻型机械化步兵第115旅和115师345团,炮兵团组建轻机步203旅。第115旅改编为第78集团军合成第115旅,机步203旅改编为第80集团军合成第203旅



武警第63师[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

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的前身是1938年12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1940年9月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的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9月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19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949年1月22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在徐州以北韩庄,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第6师16.17.18团依次改编为第63师187.188.189团1951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3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8月回国。先驻山西榆次,后移防陕西宝鸡,最后进驻甘肃平凉。1985年,63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3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163(55师调入)、184(与189团对调)、187、188团、炮兵团。1986年10月改编为步兵教导师,184团改为乙种步兵团,163、187、188团改为步兵教导团、炮兵团改为炮兵教导团。 1989年8月改为乙种步兵师,187团、188团改为乙种步兵团,炮兵教导团改为炮兵团,163团调归55师。1994年4月,步兵第184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仍由步兵第63师领导。1996年10月1日,63师改隶武警部队建制,改番号为武警第63师,下辖武警第187团[新四军第4师9旅25团],188团[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422(141师调入)、707团(师原炮兵团),兰州军区特种大队转归陆军第21集团军直接领导。


第79集团军合成第116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

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组成的西北红军第26军。1935年9月,编为红军第15军团第78师,1937年8月22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1940年4月旅机关及直属队大部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机关(后沿革为解放军第39军军部),另由下属的第687、第689团机关各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第344旅新旅部。6月随纵队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1941年9月因在反顽斗争中损失严重,与3师9旅对调番号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1月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 军第116师。原辖第13、第14、第15团依次 改称第346、第347、第348 团。1950年7月4日,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地区驻防。10月,116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6师入朝参战。1951年7月1日,在朝鲜原师山炮营(1948年11月17日,第39军116师山炮营组建)、野炮营、高炮营(1953年2月脱离炮兵团)合编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96团番号)。1953年4月28日,116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6师番号。进驻鞍山地区。1953年7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1团。1961年1月,116师作为沈阳军区的主力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陆军第39军坦克团(即原步兵第116师坦克自行火炮321团、坦克第3师第11团)改为步兵第116师坦克团,同时增编师高炮团。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1998年,116师撤消348团[第348团与步兵37师110团合编为步兵37师装甲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辖第346团[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8团]、347团[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9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2017年整编为第79集团军合成116旅




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新四军第4师11旅]

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1日由豫东抗日第3支队和先遣大队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1940年2月1日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1940年6月27日由新四军第6支队第1、第2团合编的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1945年11月该旅主力31团、32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第75团,1947年2月第9纵队第73团、第75团、第79团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949年1月22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第62师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 第5师13.14.15团依次改编为第62师184团[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185团[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186团[新四军第4师12旅36团];.1951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2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8月回国。1960年11月脱离陆军第21军建制,改为兰州军区直属,184团与陆军61师181团对调建制。1967年2月,21军由北京军区转隶兰州军区,62师归建。1975年底,62师181团和61师184团再次对调。 1985年9月,62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银川市,84602部队](10月,184团和63师189团[新四军第4师9旅27团]对调建制)下辖守备师1团[银川市]2团[石嘴山],3团[石嘴山],4团,5团[景泰县八道泉乡,1985年7月由陆军140师418团改编]6团;炮兵团[石嘴山]1992年10月兰州军区守备师撤销番号. 缩编为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




第76集团军特战第76旅[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

1938年10月11日由先遣大队两个连和第3支队一个连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大队,1939年1月上旬与李广举部三个连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团,19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1团,19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为13团,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19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11旅1营、2营,1943年秋、冬恢复团的建制,以第11旅1营、2营、4营编为第31团。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3团,1949年1月22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4团。1953年3月,入朝参战,1958年8月回国。1985年9月,184团随62师改编,成为兰州军区守备师守备一团。10月,184团转隶63师,回到21集团军的建制内。1986年10月184团改为乙种步兵团。 1994年4月,步兵第184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仍由步兵第63师领导。1996年10月1日,兰州军区特种大队转归陆军第21集团军直接领导。 1998年,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划归兰州军区司令部,成为直属部队。2003年,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又重新回到21集团军的编制内。2011年10月,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升格为特种作战旅。 2017年4月18日,整编为第76集团军特战第76旅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前身是1940年2月以原新四军第二支队机关及新编第三、第四团等组建的新编第二支队,1941年4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1942年11月划归第1师指挥,1943年1月与第一师第二旅合编为第十六旅;1945年1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一纵队,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1946年3月以其为基础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六师16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1949 年2月中旬,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0师,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建制 第70师由第16师改称,下辖第208(第 46 团改称)、第209(第47 团改称)、第210(第48 团改称)团。1952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后称炮兵350团)。1960年4月1日步兵第70师步兵第208团、210团分别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团。以步兵第209团团部及第1、2营和师属37高炮营合建为师属高炮团;1960年4月,七十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6月11日组建师坦克自行火炮团[1961年3月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275团。1969年10月改番号为北京卫戊区警卫第3师坦克团,1998年改称警卫第3师装甲团]。到六月上旬,该师由步兵师改称陆军第70师。1961年1月6日 成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月25日,恢复209团建制,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团。1962年10月底,70师编为陆军机械化师。1966年6月24日,第70师改隶北京卫戍区,1969年12月改称警卫第3师,各团依次改番号为警卫第7团、8团、9团、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1975年12月31日,执行摩托化师编制;1979年1月,警卫第7团、8团、9团依次改番号为警卫第11、12、13团。1983年3月,按甲种摩托化步兵师进行整编,为补充警卫第3师部分缺编,从警卫第4师抽调6个建制连、3个建制排、98个建制班,共1151人,调归警卫第3师建制。1985年,警卫第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师编制;1989年,警卫第13团改为特种警备团。1998年7月10日,坦克团改编为装甲团。 警卫第12团撤编.2000年6月,警卫第3师第13团由特种警备团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团;现辖警卫第11团. (新四军第6师16旅46团,驻怀柔区桥梓)警卫第13团(新四军第6师16旅48团,驻朝阳区杨闸)高炮团(驻朝阳区北苑)炮兵团(驻顺义区牛山)装甲团(驻昌平区南口)




第78集团军合成第68旅[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

1941年5月由无为游击纵队和皖南事变突围部队组成第十九旅。1942年4月,十九旅机关并入师机关,各团归七师直接指挥,保留十九旅番号。1943年2月七师整编,撤销十九旅,部队改编为含和、沿江、皖南、巢合庐等四个支队和一个独立团。1945年5月,以沿江支队主力与师属巢湖大队合编重建第七师十九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同年11月,又称华中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1949年2月10日,于安徽嘉山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第73师,隶属第三野战军第兵团建制.第19师第55.56.57团依次改称第73师第217.218.219团。 1952年7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驻江西上饶第25军第73师调归第23军,9月随军入朝参战,10月,师组建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49团番号)。1958年3月73师回国驻哈尔滨。1965年4月,73师奉命改编为黑龙江省独立师[驻哈尔滨],率4个团(217、218、219团为1、2、3团,217、219团一个营5个连为基础组成4团)调出23军建制。炮兵349团归23军直属。1968年2月归建23军,恢复73师及各团番号。驻哈尔滨.下辖 217团、218团、219团、炮兵349团.1969年12月,73师改称陆军第68师,驻齐齐哈尔下辖第202、203、204团、炮兵团。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8师[81145部队65447部队],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2月,沈阳军区认定202团为“红军团”[新四军7师19旅55团]。68师203团[新四军7师19旅56团]1998年8月,缩编为步兵第68旅。各团被撤消番号和建制,缩编为摩步营。2003年10月,改隶陆军第16集团军建制。 2011年,改编为机械化步兵68旅。2017年改编为第78集团军合成第68旅.

 

[转载]广西柳州市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名单简历2018年9月8日邝驱拟任县委书记

$
0
0

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柳组公示〔2018〕8号)


  根据有关规定,经中共柳州市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
  邝驱,男,1970年3月生,汉族,籍贯广东南海,200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鹿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党组书记,拟任县委书记;
  兰美清,男,1965年9月生,侗族,籍贯广西三江,1991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1987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拟作为县长人选。
  对以上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地址,于2018年9月14日前邮寄或直接送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直接送的以送达日期为准;邮寄的以邮戳为准,邮政编码:545006;举报电话:0772-12380-1;举报网站:http://lz.gx12380.gov.cn,短信举报 :13481212380)。
  群众如实反映有关问题受法律保护。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
  2018年9月8日



邝驱简历

邝驱,男,汉族,1970年3月生,广东南海人,200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物资学院管理工程系物资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

1988.09–1992.07  北京物资学院物资管理工作系物资管理专业学习;

1992.07–1994.10  广东省佛山市物资集团总公司宏威外商企业物资贸易公司经营科副科长;

1994.10–1997.12  柳州市建设物资总公司有色金属公司副经理;

1997.12–1999.06  柳州市经贸委矿产建材工业办公室科员;

1999.06–2002.02  柳州市经贸委三电办副主任(其间:2001.09–2001.11 柳州市第十期中青班学习);

2002.02–2002.07  柳州市经贸委化工制药工业办公室副主任;

2002.07–2004.09  柳州市经委电力科科长(2002.07定正科);

2004.09–2006.08  柳州市经委能源工业科科长;

2006.08–2006.11  柳州市政府办公室第四秘书科科长;

2006.11–2010.04  柳州市政府办公室第六秘书科科长;

2010.04–2011.01  柳州市政府办公室第一秘书科科长;

2011.01–2011.02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

2011.02–2011.08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2011.08–2012.02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2012.02– 2014.12 柳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

2014.12– 2016.05 广西鹿寨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2016.05 –2016.08 广西鹿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县政府党组书记。

2016.08 –至今      广西鹿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党组书记。


兰美清简历
兰美清,男,1965年9月生,侗族,广西三江人,1991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1987年12月参加工作。
2010年2月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2年6月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
2016年5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协党组书记,
2016年9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吴乐同志简历
吴乐,男,侗族,1971年7月生,广西三江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在职大学学历。
现任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党组书记。
1991.09--1994.07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94.07--1999.04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业务员
1999.04--1999.07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人民政府镇长助理
1999.07--2002.07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副镇长
2002.07--2003.07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2002.09-2005.06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在职本科班法学专业学习)         
2003.07--2006.04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6.04--2006.09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党委副书记
2006.09--2009.03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09.03--2011.05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党委书记
2011.05--2014.09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2014.09--2014.11  广西鹿寨县委常委、提名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4.11--2016.05  广西鹿寨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6.05--2016.08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党组书记
2016.09--至今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党组书记








 
Viewing all 224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