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一师的战斗历程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叶飞
一
“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当这雄壮歌声在我耳边响起,我便无法控制自己记忆的闸门,脑海中翻卷着八年抗战的浪潮。滔滔长江,浩浩大海,萧萧风雨,烟廊楼台,华中的锦绣山川应记得新四军那艰难奋战的岁月。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以后,江南国土大片沦入敌手,日本侵略者在江南大地肆意横行。人口碉密,物产丰盛,交通发达的宁沪杭地区,成了人间地狱。三十万南京人民惨遭涂炭,国民党部队一溃千里,蒋介石退到了四川重庆。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挣扎、呻吟,自发的反日斗争此起彼伏,人民热切盼望真正的抗敌之军到来。
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再次与国民党合作,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红军主力长征时留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战场。
一九三八年四月下旬,粟裕同志率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实行战略侦察。六月一日,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陈毅同志率部从南陵出发,东进苏南。中旬,部队到达溧阳竹箦桥,在溧武公路以北,京杭公路以东,镇江、金坛以西展开。面对被日本侵略者遭踏得不成样子的祖国河山,面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苏南人民,指战员们怒火满腔,热血沸腾,急切地盼望早日打开江南抗日局面。陈、粟等首长坚定地指出:打仗!必须打仗!以我军浴血奋战的行动惩罚侵略者,以我们的胜利,唤醒人民的觉悟,提高人民的信心,回击“亡国论”者卑鄙无耻的卖国行径。
六月十七日,粟裕同志率先遣支队和一支队一部共一百多人,在镇江西南韦岗地区伏击日军。粟裕身先士卒,率部冲向敌阵。击毙日军土井少佐以下十余名,击毁军车四辆,缴获物资一批。我军首战韦岗,灭了日军的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陈毅同志当即赋诗称贺:“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粟裕同志亦特作《韦岗初战)》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遗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七月,张鼎丞司令员率新四军第二支队进入苏南,在高淳、溧水,江宁、当涂一带开展敌后斗争。
_
在韦岗战斗的胜利鼓舞下,我军一、二支队六至八月间,先后取得了新丰、新塘、句容、珥陵、小丹阳、永安桥、江宁、当涂、禄口等百次战斗的胜利。在南京城下也响起了我军抗日的枪声。苏南人民从苦难中看到了希望,认识了坚持真正抗日的军队——新四军。
我一、二支队在积极对敌作战的同时,广泛开展地方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斗争方针政策,发动群众起来抗日。在我军胜利的鼓舞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下,茅山许维新部,社头吴福泽部,金坛吴甲寅、朱春苑部,丹阳管文蔚部。镇江孔庆晤部,句容巫恒通、洪天寿部等许多坚决要求抗日的游击队接受我军领导,并成了坚强的抗日武装。对那些勾结日伪,抗民害民的土匪武装,我军在争取无效时,坚决予以歼灭,如朱永祥、余宗臣等部。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力量,陈毅等领导同志十分注重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他亲自登门拜访,以民族大义为重,争取了纪振纲等一批社会名流,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人物站到抗日的行列中,广泛团结了各种社会力量,扩大了统一战线。
在我军一连串打击下,日军将其江南兵力由三个联队增加到三个师团,并频繁出兵扫荡,妄图扑灭江南已燃起的抗日烽火。我们在平原水网地带,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指战员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一九三八年九月至十二月,先后粉碎了日军的数十次“扫荡”,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在江南敌后站稳了脚根。
一九三九年一月起我军又连续取得了官陡门、延陵,珥陵、阵坑桥、贺甲、北山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一支队二团控制了扬中和大桥地区。陈毅同志派我率一支队六团东进江阴、无锡、苏州、常熟、太仓一带。首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袭击上海虹桥机场,震憾了日伪严密统治一的上海,扩大了我军政治影响。
国民党顽固派见我军深入敌后非但没有被日军消灭,而且获得了巨大发展,自一九三八年十月起,便加紧了在苏南地区的反共行动。袭击我兵站,杀害我方人员,破坏我根据地建设,直到出动部队公开挑起事端,制造磨擦。
为了粉碎日伪和顽固派的夹击,统一指挥苏南部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江抗(原六团)主办与丹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副司令员是我,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四团主力与挺纵一部合编为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卢胜。参谋长张震东,政治部主任吴戴文。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贯彻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的方针。先后渡江北上,向扬州、泰州、仪征、天长,六合地区发展。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原局成立。刘少奇同志任中原局书记。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刘少奇同志在津浦路西召开中原局会议,根据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确定了新四军大力向东发展的任务。指出:江苏北部是我们的战略突击方向,应当集中力量向这个方向发展。号召江北部队,坚决冲破顽固派的限制,积极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东海边,一分钟也不停止。令挺进纵队坚持、巩固大桥一带阵地,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一九匹O年一月、二月的中原局会议又决定了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及对顽固派的斗争策略和坚定地反对顽固派磨擦的方针。
陈毅同志坚决贯彻中央和中原局关于渡江北上的方针,精心安排了开辟苏北的工作。他曾形象地指出:在苏北,日寇是老大,韩德勤是老二,两李是老三,我们新四军名副其实起老四。并确定了“灭敌,联李,反顽”的策略方针,曾三次亲赴泰州与两李谈判,为我军在苏北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一九四O年二月七日,正是旧历除夕,日军“扫荡”部队进犯我挺进纵队一团大桥驻地。拂晓,北风呼啸,大雪飘飘。寒气逼人。没有尝过新四军厉害的日军骄横不可一世,既不用火力掩护,也不疏散队形,端着刺刀。伊哩哇啦地喊叫着冲上来。我一团是有光荣传统的红军部队,富有战斗经验,待敌人靠近阵地,一起发扬火力,打得日军一片片倒下去。趁敌人还没醒过劲来,一团迅猛出击,杀得日伪军人仰马翻,仓惶逃窜。我军一直追致仙女庙附近,缴获的许多武器弹药,成了敌人扫荡队送来的过年礼。7
j- ]& E. u" G0 C; x
一九四O牮三月,华中颃军李品仙部大规模围攻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四支队。陶勇同志奉令率苏皖支队主力开赴津浦路西与四、五支队共同作战,反击顽军对我淮南地区的进攻。
苏北顽军韩德勤乘我路东兵力空虚,以八个团的兵力,予三月十九日悍然围攻我半塔地区。我军在半塔集兵力仅约千人。刘少奇同志决定坚守待援,令第五支队、苏皖支队兼程东进。我率挺进纵队一团和四团二个营赶往半塔集前线。二十七日挺进纵队在马家集歼灭韩顽独立第六旅一个营,从侧背威胁顽敌。路西援军越过津浦路,直扑半塔。在半塔集的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牢牢守住了阵地。韩顽见势不妙,仓惶后撤,我军各部乘势全线追击,直抵三河南常,歼顽军千余人。取得了反顽战斗的重大胜利,打击了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使磨擦暂趋缓和。我军随即在敌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根据地建设工作。
一九四O年五月四日,党中央在给东南局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在江苏境内,应不顾顾祝同、冷欣、韩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评、限制和压迫,西起南京,东至海边,南至杭州,北到徐州,尽可能迅速地有步骤育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区域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设政权。陈毅同志接到中央指示后,立即在江南部队中传达,并调集兵力,部署渡江北上。六日,江南部队粉碎了冷欣两个师的进犯,保卫了江南根据地,赢得了渡江的准备时间。
六月二十八日,李明扬、李长江部在韩德勤煽动下,以十三个团的兵力逼向在郭村暂时体整的我江北挺进纵队。陈毅同志得讯后,一面要求两李以团结抗战为重,立即停止对我军的进攻,一面命令挺纵坚守待援,并急调江南主力三个团和苏皖支队火速驰援郭村。我和纵队司令员管文蔚等领导同志立即将上级指示传达到广大指战员,挺纵坚守在郭村,粉碎了顽军多次大规模进攻。二十九日,陶勇同志率苏皖支队赶到郭村前线,两支部队协同抗顽。战斗持续到第五天,陈毅同志化装来到江北。在纵队作战会议上,详细研究了敌我形势。我提出了整编部队、分路反击顽军的作战方案,陶勇同志作了补充。陈毅同志做了重要指示,特别强调了在目前情况下为了争取两李抗日,严格要求各部队不准进泰州城,讲究策略原则。七月四日,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分路出击,一举夺取塘头,俘李部官兵近两千人,先头部队进逼泰州城下。陈毅同志直接与城内的李长江通电话,希望重修旧好,协力抗战,并释放了李部被俘人员。李明扬出面同意与我军和解,共同抗日,并保证在韩德勤进攻我军时保持中立。郭村保卫战取得了政治和军事双胜利,使我军在江北活动有了更大的自由,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二
七月八日,粟裕、钟期光率江南指挥部及二团、新六团、九团(原江抗二团)北渡长江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胜利会师,集结于泰州西南吴家桥地区。为打开苏北抗战局面,中央指示,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指挥部将江北部队重新整编为三个纵队,共七千余人。挺进纵驮为第一纵队,我任司令员兼政委,(当时化名聂汤),张藩任参谋长,吉洛(姬鹏飞)任政治部主任,副主任陈同生。以原二团为主成立第二纵队,王必成任司令员,刘培善任政委,杜屏任参谋长,陈时夫任政治部主任。苏皖支队为第三纵队,陶勇(化名张道庸)任司令员,刘先胜任政委,陈玉生任副司令员,张震东任参谋长,卢胜任政治部主任。
为实现开辟苏北的意图,七月二十六日,我军挥戈东进,三个纵队分数路,采取远道奔袭,直捣黄桥。部队以战斗姿态通过两李防区,李军如约让路,并朝天呜枪,以障韩顽耳目,二十九日,我军一举歼灭韩德勤企图南北夹击我部的顽保安西旅何克谦部两个团及顽陈太运部税警团一个营,共两千余人,占领黄桥、蒋垛、古溪、加力等地。陈宗宝同志率保安四旅特务团起义、编为新一团。陈宗宝任团长,李一平任政委。为促使陈太运部不再追随韩德勤反共,团结陈部抗日,我军将所俘陈部人员如数遣返,并送还了缴获枪支。
在黄桥地区稍时休整,我军即转兵向黄桥以南,连续攻克西来安日军据点,孤山伪军据点,粉碎了日军两次报复性“扫荡”,肃清乡间土匪。因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先后建立了泰兴、靖江、如皋等五个县政权,成立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组建了一批地方武装。
韩德勤未能阻住我军东进,八月份,在泰州城东和营溪又两次向我进攻,均被我打退。韩德勤便采取营垒政策,将我雁在沿江的狭长地带,企图将我军困死在黄桥地区。
九月一日l,苏北指挥部政治部颁布训令指出:“九月份政府工作重点放在部队本身,其余工作居于次要地位,以准备决战为中心,决战决定一切。”各部队按训令要求进行整训。
九月三日,韩德勤调集重兵分两路进攻黄桥地区。其右路两李及陈太运部,在我过去一再争取下,采取观望态度,动作迟缓。我军坚持自卫立场,退让在先,后发制人。六日,韩顽嫡系一一七师和独立六旅进至我营溪地区。我一纵一、五团、二纵二、九团和三纵一部向顽军发起反击,歼顽先头部队保一旅两个团。余顽纷纷溃逃至姜堰、海安一带。战斗中我九团团长徐绪奎,一团三营长李振斌同志英勇牺牲。为继续争取韩德勤抗日,我们将所俘韩部官兵一千五百余人,经教育后全部释放。
韩德勤在营溪失败之后,仍不思悔过,指令驻守姜堰的顽保安九旅张少华部层层设防,禁止盐粮运入黄桥地区,并企图引日军向我合击。
为打破顽军的封锁,陈毅同志命令二、三纵队攻打姜堰。经过一昼夜激烈战斗,我军攻克姜堰,全歼守顽千人,张少华化装成商人仓惶潜逃。占领当地粮食进出口重镇姜堰之后,陈毅同志数十次函电韩德勤,再三表达我党我军团结抗日的立场和愿望。同时,召开当地士绅会议,促成韩紫石等各方人士出面调停,劝韩德勤和解。韩德勤十分孤立,乃提出“只要新四军退出姜堰,万事皆息,一切均可商议,否则无谈判余地”。为顾全大局,争取中间势力,陈毅同志下令退出姜堰,让李明扬、陈太运部进驻该镇,赢得了苏北人民衷心的拥护,使我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
为发展华中,增援新四军,黄克诚同志奉命率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入淮海区,并根据中央指示公开提出,“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如攻陈,黄必玫韩”的自卫口号。中原局指示,当韩顽进攻时,八路军第五纵队,新四军四、五支队主力应不顾一切,克服困难,全力增援陈粟,一举歼灭韩顽,并做了反击的部署。
九月三十日,我军如约将姜堰交李明扬、陈太运接防。韩德勤见肥地落入他人之手,恼恨万分。十月初,韩以其嫡系部队八十九军之一一七师、三十三师、独立六旅为中央纵队,勒令李明扬、陈太运为右翼,以五个保安旅为左翼,共三万余人,大举进犯黄桥地区。我一、二,三纵全力投入黄桥战役。黄克诚率五纵全部,以一支队(原苏鲁豫支队)为先头,从淮海区南下,直捣韩顽后背,一路杀向黄桥。
在陈毅、粟裕同志直接指挥下,我军以八千余人的劣势兵力与韩德勤顽军在黄桥地区展开了决战。泰兴日军一部进至黄桥以西观战,企图坐收渔利。整个黄桥战区四种力量并在,形成了我军与韩顽苦战,李明扬、陈太运与日军观战的战场奇观。我三个纵队昼夜连续作战,至六日,歼灭韩顽保安六旅、八十九军军部、一一七师、三十三师等部一万一千余人。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跑对溺毙在深水沟。顽军主力在三天之内被我全歼,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老巢逃窜。我军不顾疲劳,乘胜向海安、东台方向追击。
十月十日,段焕竞部在白骑、刘庄地区与八路军五纵一支队胜利会师。两支兄弟部队为完成党中央发展苏北、苏中敌后抗日的战略任务奠定了基础。
在黄矫战役的胜利影响下,通如海启一批地方实力派纷纷派出代表前来联系,表示愿意接受我军领导。陈毅、粟裕同志令陶勇率三纵三千余人,从海安出发,进入通如海启开辟新区,沿途群众箪食壶浆,热烈欢迎新四军部队。日军入侵通如海启之后,我地方党经过艰苦顽强的斗争,在该区已打下了基础,并组建了一些地方武装,三纵此去增强了我党我军的力量。十一月初,部队到达掘港镇,组织了苏北第四区指挥部,统一领导该区抗日斗争。季方任司令,陶勇,国民党保安二旅薛承宗、游击第六纵队徐承德等任副司令。实际上国民党部队名义上服从,暗中仍听韩德勤指挥。几天之后,陶勇同志令王澄、彭德清率五团继续东进。五团一直插到黄海之滨的启东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民主政权。十月上旬,五团与茅理、韩念龙同志率领的崇启海常备旅在海门会师。然后,五团继续向东,到达启东县汇龙镇,实现了上级一直发展到大海边的意图。
由于形势的变化,为适应新的斗争需要,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指挥部,叶挺、陈毅为正副指挥,刘少奇为政委,统一指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在叶挺到达苏北之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
十一月下旬,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韩德勤重整旗鼓,进犯我风谷村、益林、东沟等她.企图接应桂顽东援。中原局、华中指挥部集中新四军一、二纵队,八路军五纵一支队等十个团发起曹甸战役,从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十六日,经十八天战斗,歼韩顽八千余人,粉碎了顽固派东西夹击我军的阴谋。
为集中力量打击韩顽,曹甸战役前,陈毅、粟裕令陶勇司令员,刘培善政委率三纵三团返回海安驻防警戒。张震东参谋长留掘港统一指挥通如海启部队。十二月二十六日,国民党徐承德公然与新四军为敌,胁迫保一旅、实业保安团向掘港发动全线进攻,企图打下掘港过新年,“放假三天”。张震东指挥我驻掘港部队,英勇抗击徐部的进犯。
陶勇司令得悉之后,率三团日夜兼程回师增援。打到第三天晚上,徐承德闻我主力增援将至,全线向东南逃窜。陶勇司令回到掘港,顾不上休息,立即率三团、五团追击逃敌。徐承德先逃至背靠日伪据点的余东镇落脚,当我军追到时,附近日伪军据点同时出动,策应掩护徐部,阻挠我军前进。陶勇命三团和从江南北渡赶来助战的罗桂华同志率领的老四团三营协力向日伪军进行攻击,把敌人赶回据点。徐承德见势不妙,便拔腿继续东窜。陶勇留下少数部队监视日伪军,率队穷追不舍。追至三阳镇,歼灭了徐承德主力。徐乘混乱之机逃窜海边,后乘船逃往江南当了汉奸。
留在余东监视日伪军的我五团一部,遭到口伪的狷狂进攻,指战员们英勇抗击,大量杀伤了日伪。有一个班,在子弹打完之后,同敌人进行白刃格斗,全班只剩下一名同志,仍守住了阵地,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主力向东作战的任务。
陶勇立即率三、五团回师余东,杀了日伪军一个回马枪,夺回了余东,歼敌一部,打退了从海门增援的日军。此次连续征战,在通如海启地区打出我军军威,为长期坚持该区斗争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
一九四一年一月初,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了亲痛仇快的皖南事变,蒋介石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
一月二十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运逸任副军长,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华中部队统一整编为七个师。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一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我任副师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一纵编为第一旅,我兼旅长、政委;张藩任副旅长兼参谋长,吉洛任政治部主任。二纵编为第二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参谋长杜屏、政治部主任陈时失。三纵编为第三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参谋长张震东,政治部主任卢胜。
一九四一年二月十五日,顽军李长江部在日军和汉奸汪精卫的拉拢引诱下公开投敌,准备配合日伪军大举进攻我海安、东台、盐城地区。为伸张民族正气,惩罚叛逆,陈毅、刘少奇令一师讨伐李逆长江。并令粟裕为讨逆总指挥,刘炎为政委,我为副指挥率部讨伐。我一、二、三旅防同作战,勇往直前,沿海安、泰州公路向西横扫。二十日晨攻克泰州城,李长江率残部逃窜。我军又克港口、淤溪等地,一直追到九里沟、塘头地区。二十日,日军为援救李长江部,在陆空军配合下,向泰州急进。我军讨李战役的目的已基本实现,随于二十一日主动撤出泰州城。讨李战斗俘李逆五千余人。在我军争取下,李部两个支队战场反正。此役沉重打击了反共投降势力,推迟了日军进犯我盐城军部、“扫荡”苏北的行动。
当我发起讨李战役时,日军出动大批兵力,先后侵占海安、东台、泰州等交通干线上的一些重要城镇,在沿线构筑大量据点,封锁分割苏中地区。大批国民党军队投敌,助纣为虐,伪军亦大量增加到三四万人。日伪顽军不断向我苏中根据地频繁进攻、“扫荡修。苏中抗日斗争进入了变加艰苦的队段。
一九四一年三月,苏中军区正式成立,粟裕任区党委书记,陈丕显任副书记。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我一师和苏中根据地军民将工作重心从城镇转入乡村,在长江以北,东台、兴化以南,运河以东直到黄海边二万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尖锐激烈的敌后游击战争。
一九四一年上半年,一旅先后在泰州附近取得了苏陈庄、大小冯甸、大泗庄、西卢家庄、姚家岱、孤山、老庄头等战斗的胜利,在如泰靖地区袭击了石庄、宣家堡、昆卢市、西来镇等敌伪据点,并在江都、高邮、宝应开辟了新区。二旅在东台外围积极开展游击战,迫使侵占东台的日军在很长时间内不敢出东台一步。三旅在通如海启地区袭击林梓、余西、金河、北刘桥等敌伪据点,三次攻克海安城,并在如东沿海组建了海防团,使茫茫大海也成了新四军的抗日战场。苏中各地方武装亦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根据地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首先对我根据地发动了进攻,企图巩固其占领区。在苏中,日军增派南浦一个旅团的兵力。七月,日军一万多人,伪军一万五千余人,向我军部所在地盐阜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
为了牵制日伪军的行动,配合盐阜区军民反“扫荡”,根据军部指示,一师乘敌人集中力量进攻盐阜地区的时候,在苏中地区主动向敌伪重要据点、交通干线发动进攻。一旅围攻泰兴、泰州、姜堰,攻克古溪、加力、黄桥、季家市、蒋垛、孤山、石庄等地。二旅归军部统一指挥,担负阻击东台之敌,与三师协同作战。二旅在裕华镇全歼日军二个小队,俘日军七名,击退大中集援敌,并攻克了大中集。三旅在南通、海门、启东等地连续攻克敌伪据点多处。一师在苏中大规模的战斗动作,一连串的胜利,使扫荡的日伪军首尾难顾。特别是围攻日军巢穴泰州的战斗行动,迫使敌人不得不回师救援,暂时放弃盐阜地区,向苏中地区“扫荡”。我苏北、苏中军民密切配合,粉碎了日伪军对苏北的大“扫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新四军军部通令表扬在南线发动攻势、荚勇作战并取得了辉煌胜利的一师部队。
继苏北粉碎敌人“扫荡”之后,苏中地区军民展开了长期的反“扫荡”,反“蚕食”,反“伪化”斗争。为此从师主力分出一部加强各县区武装,发展民兵组织,进行根据地政权建设。师一主力主动寻求战机,打击日伪军,拔除敌伪据点。十一月十三日,日伪军从黄桥出动“扫荡”,我军在高明废地区毙伤口军加藤中队长以下数十人,伪军三百余人。是年冬,我军在丰利镇东南歼日军一个中队,生俘数人,在花市街伏击中,歼敌伪五百余人。十二月底,日伪军三千余人,进攻我驻丰利镇的苏中军区党政机关,在丰利地区休整的我三旅七、八团和一旅二团,如泰警卫团协同作战,与敌伪拼杀一周时间,掩护军区机关安全转移。
一九四二年,日伪军对苏中地区的“扫荡”有增无减,五百人左右的小“扫荡”平均每周都有,千人以上半月就有一次。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亦不断挑起事端,制造磨擦。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激发人民的抗战热忱,渡过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苏中根据地在华中局、军部的领导下,领导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的活动,并派出大批干部深入乡村建立和完善抗日民主政权和各种群众性抗日组织。
五月,我军在频繁的反目伪“扫荡”的战斗中,一旅将汪浩然“忠义救国军”逐回江南。在保卫夏收的战斗中,二旅四团与盐城、伍佑日伪军在冈沟河激战,俘敌二百余人,团政委郭猛为保卫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六月,日军南浦旅团及伪军一部对我四分区进行“清剿”与机动性“清乡”。七月,日伪军从四分区返回靖泰地区“清剿”。一师主力寻敌弱点机动作战,先后胜利地进行了石港、海门、如西、二窎等战斗。在二窎战斗中我军一举歼日军中佐以下一百一十名,俘敌三名。
由于日伪军和顽固派军队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残酷进攻与封锁,各根据地都出现了十分困难的局面。为了战胜困难,贯彻党中央精兵简政的号召,一师在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再次精简,三个旅各保留一个主力团。作为苏中机动兵团,其余部队充实地方兵团,作为地方军的骨干。主办地方化之后,大大地促进了地方武装的战斗力,他们或单独作战,或配合师主力行动,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由于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苏中局势日越稳定,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中间势力更加倾向我军。日军南浦旅团在我军多次沉重据击下,由开始的五千五百人被削弱到四千人左右,伪军更加动摇,有些伪军据点,经我火线喊话的政治攻势,即放下武器投诚。
华中局和军部为加强苏南抗日武装力量,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分批派主力渡江南下。一九四二年底,一师派王必成、刘培善二旅四团,一旅教导大队,特务连及泰兴独立团,盐东独立团各两个连跨过长江天险。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三日。王必成率部与六师十六旅在苏南象山会师。两个旅机凳关根据上级指示实行合并,玉必成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率部共同坚持苏南敌后抗日斗争。
一九四二年冬,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遭到惨败,美英在太平洋加强了力量,我各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蓬勃发展,日军在华兵力更加削弱,处境非常困难。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不利局面,同美英争夺太平洋,便加紧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清剿”、“扫荡”,以便日后移兵太平洋战扬。
日伪军在继一九四二年对我苏南根据地实行“清乡”之后,将其蓄谋已久的在苏北地区的“清乡”计划付诸实施。日伪军首先以南通附近为其苏北第一期“清乡”地区,待完成之后逐步向我苏中其他分区进行“清乡”。
一九四三年一月,华中局发出了《关于坚持敌后艰苦斗争的指示》。苏中区党委书记、师长粟裕同志亲自到四分区指导反“清乡”斗争的准备工作。他说;“反‘清乡’就是坚持二字,以公开的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粟裕同志直到日伪开始“清乡”时,在华中局和陈毅同志一再催促下,他才率师部离开四分区。姬鹏飞同志奉命调到四分区工作,任四分区地委书记兼三旅和第四分区政委。
日伪军为实现其“清乡”计划,从苏南调来了有“清乡”经验的菊池联队做为机动兵力,并任命六十一师团师团长小林信男为苏北“清乡”最高指挥,同时,将大批毛竹等封锁器材运到四分区,对通如海启地区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清乡”。
四月初,日伪军首先分十几路在军事上进行“梳篦清剿”、“拉网战术”,企图寻歼我军主力,合击我党政机关,在‘“清乡”区边缘修筑了几百里的竹篱笆,隔绝四分区与其他根据地的联系。敌人在“清乡”区内增筑据点、检问所,三五里即有一处,据点林立。日伪军与特务混合编成的“清乡”队,不分昼夜挨村挨户搜捕我党员、干部、民兵,用烧杀、活埋等残酷手段威胁群众,用欺骗宣传,进行奴化教育,登户口,贴门牌,建保甲,离间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粉碎敌人的“清乡”,抗日民主政府颁布了《反“清乡”期内紧急治罪条例》,规宠对国人皆日可杀的汉好、特务,一处以极刑”。我军在“清乡”区内除留地方武装坚持斗争外,又派出大批精干的武工队、短枪队,袭击敌伪军据点,大力镇压。捕杀汉奸特务、敌“清乡”人员。使得汉奸特务人人害怕,个个胆寒,不敢轻易下乡。我们还争取其中可利甩的人为我服务。
七月一日,在主力部队掩护下,数万群众将敌人惨淡经营了三个月,用来封锁我军的竹篱笆焚烧殆尽。二百里的封锁线上火光天,宣布了敌人三个月“清乡”计划的破产。敌人不甘失败,接着又进行所谓“延期清乡”。
为配合内线反“清乡”斗争,我军在外线积极向敌伪出击。先后攻克东台、兴化境内的安丰、富安、钩鱼庙等十余处敌伪据点,并粉碎了敌人多次配合“清乡”对我其他区的“扫荡”,减轻了四分区的压力,保留了力量,巩固了阵地。
敌人第一期“清乡”失败之后,接着进行了“延期清乡”、“高度清乡”、“扩展清乡”。我苏中军民团结一致,内外线配合。运用各种形式的斗争,使敌伪所有‘“清乡”计划全部破产。在反“清乡”斗争中,四分区诵现出杨曹乡、张沙乡、正诗乡三面不倒的红旗,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四
一九四四年一月,粟裕司令员发出《告和平军将领书》、
《告和平军士兵书》,号召苏中伪军兵官认清形势,反正归来。在我军军政攻势下,苏中一批批伪军在我秘密党员或尚有民族正义之心的军官率领下举行起义或携械投诚,回到人民的怀抱。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头斗争的节节胜利,国内形势的好转,苏中地区抗日斗争也进入了局部反攻的阶段。在一、二月间,我军连绩攻克大官庄、王家营、永安、西团、安丰、运粮河、古溪等十七处敌伪据点。三月五日,我一师一旅、三旅和十八旅及地方武装发起车桥战投,经一天两夜的激烈拼杀,取得攻坚、打援又胜利,解放车桥镇,此役共歼日军八百余人,俘四十八人,歼伪军四百八十余人,俘一百六十余人。解放率桥,进一步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的联系。军部首长特令嘉奖参战部队。新华社播发了车桥大捷的消息。
在四分区,我军组织全力,展开了反据点斗争。五月初,主力部队突破日伪封锁线进入内线作战,与地方武装共同战斗,先后攻克童家甸、坚河镇、九门闸、鲍家墩、江龙镇、久隆、利民镇、侯家油榨、老洪港、海晏镇等日伪据点。六月下旬,三旅七团返回四分区,途中在耙齿凌附近与奔袭我如东地区的日伪军遭遇。团长彭德清率部勇猛扑目敌军,全歼日军一百余人,击毙日军中队长加藤,歼伪军四百余人。六月二十七'日。在陶勇同志指挥下,一举攻克南坎,全歼守敌。一师领导集体致电嘉奖。
在一、二、三分区我军又相继攻克樊川、洪家垛,戴家窑、石庄、张黄港等重要据点。五月十九日,五分区新建部队也在七灶河伏击战中击沉、缴获敌汽艇各一艘,毙日军十三名,俘六名,毙伪军二十二名,俘十九名,缴获武器一弹药和一批物资及日伪“以战养战”、“屯垦”文件两包。
我军主力、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在胜利鼓舞下,展开了强大的攻势,终于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决定胜利,保卫了抗日根据地,许多优秀的干部、战士和群众为胜利献出了自己
的生命。
自一九四二年党中央号召全党进行整风以来,至一九四四年底,苏中军区在华中局和军部领导下,在频繁的战斗间隙里坚持进行整风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战士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加强了团结,提高了思想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党和军队的建设。
在江南地区,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进攻面前不战而退,先后丢弃郎溪、广德地区,金华、衢州地区,大片国土又沦入敌手。苏南我军遵照军部指示,尾日军之后,深入郎、广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一九四四年秋,苏联红军逼近德国本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为发展华南和东南各省的抗日斗争,准备战略反攻,根据党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粟裕率一师三个主力团和三百余名地方干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下旬再返江南,于次年一月中旬与六师十六旅部队会师于长兴地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二月五日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苏南、浙东部队。粟裕任司令,谭震林任政委,刘先胜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苏浙军区将部队统一整编为三个纵队。原一师部队编为军区第三纵队,粟裕同志走后上级命令我为一师代师长。
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军在苏浙皖边的发展恨之入骨,急欲除之,第三战区不顾我军一再呼吁团结抗日,二月十四日,悍然出动五个团兵力,向我三纵队发动进攻。粟裕指挥部队经五天战斗,歼顽军一千七百余入,解放孝丰县城,粉碎了顽军第一次进攻。
苏中一师第一批主力南下之后,为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区,稳定苏中军区,配合淮南我军反“扫荡”,组织发起了沙沟、崔垛战役。二月二十日晚(农历正月十五)我二个主力团分别向沙沟、崔垛隐蔽前进,当晚发起进攻。二十二日攻克沙沟,崔垛,全歼守敌。
三月一日,顽军又集中十二个团进攻我苏浙军区。我军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坚决反击顽军。战斗至三月十七日,取得了第二次反顽战斗的胜利,控制了浙西纵横一百余公里广大地区。
三月七日,瓴导派我率苏中三个主力团和数百名干部赶赴天日山区与粟裕同志会合,并任命我为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到达江南之后,第二批南下的苏中部队编为苏浙军区第四纵队。
五月中旬.日伪军以十个团兵力向我苏南“扫荡”。下旬,日伪军又以两个师团兵力进攻我莫干山、杭嘉湖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与日伪军紧密配合,纠集十四个师四十二个团共六万六千多兵力,企图与日伪共歼江南新四军,制造第二次“皖南事变"。在日伪顽共同进攻面前,粟裕同志临危不惧,率领我军与敌人斗智斗勇,广大指战员更是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江南军民协力奋斗,经过连续不断的苦战、恶战、巧战、夜战,直至六月二十三日,彻底粉碎了顽军的第五次进攻,歼顽敌六千八百余。在反顽战斗中,我军刘别生、丁麟章等许多优秀指战员英勇牺牲。
第三次反顽战斗胜利后,三纵队进入郎广地区体整,四纵队留守浙西地区开展工作。
一师主力南下之后.苏中军区迅速扩建了主力兵团,充实了地方武装,巩固了根据地,并在各方面太力支援南下部队。与此同时,苏中部队积极向日伪军发动攻击。四月二十八日,苏中主力伏击有两个中队日军护送调防的伪第五集团军独立团,歼敌一千八百余名,毙日军中队长以下二百四十名,俘日军七名。五月,苏中军民又粉碎了敌人的报复性“扫荡”’攻克蚂蚁甸、西鲍庄等据点。
一九四五年四至六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党的七大路线指引下,苏浙军区与各抗日根据地一起从各方面积极准备进行战略反攻,迎接抗日战争决战时刻的到来。
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党中央、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命令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伪军,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
为了进行大反攻,苏中地区五天之内组成了十七个步兵团,并迅速向敌伪发起战略反攻,先后收复周家庄、老阁,三垛,河口,攻入黄桥、芦庄、三余、掘港、马塘,扬中敌伪被我强大攻势震撼,仓惶撤退。
苏中军区军民在大反攻中,先后收复十座县城,一百多处集镇。
九月二日,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毛洚东主席领导下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九月初,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派兵先后抢占了上海、南京、徐州等大城市和重要交通警线,许多汉奸头目、民族败类被蒋介石委以各种头衔,继续为非作歹,拒不向人民缴械投降,反共气焰十分嚣张。在党的领导下,华中我军向敌伪心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苏中军区部队先后攻克泰兴、如皋、海安,安丰、白浦、林梓、大中集等地,歼日伪军九千余人,尔后指师向北,发起盐城战役,歼伪第四军两个师,俘敌军一万余人,收复盐城、伍佑等地,战役期间蒋军竞连日出动飞机协助伪军作战,演了一出蒋敌伪合流的丑剧。
!
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国共重庆谈判的协议,我党为争取国内和平,制止内战,撤出苏南、浙江、皖南等八个解放区,新四军军部移至山东,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并组成华东局。苏中军区教导旅、苏浙军区第二纵队、第四纵队奉命北上山东,苏中军区主力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编为第八纵队。
十二月十九日,第七、第八纵队在军区武装配合下,向拒绝投降的驻高邮日军二个大队、伪军七个团发起攻击,我军前仆后续,英勇作战,于二十六日胜利结束战斗,歼日军大队长以下一千一百余人(内生俘九百余人),歼伪军师长以下四千余人,并打退了从扬州出动增援日伪军的蒋介石第二十五军一部。同时苏中部队攻克宜陵、塘头、郭村等十六处集镇,歼敌四千余,巩固了华中根据地,为长期坚持华中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使华中与山东根据地联成一片,打击陇海路东段拒降的日伪军,粉碎蒋军妄想以陇海路割裂我军的企图,八纵一部与六纵、九纵等部北上,和山东鲁南、滨海军区部队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一日发起陇海路东段战役,沉重打击了拒降的目伪军,破坏并控制了大许家至白塔垛段铁路,巩固了出东与华中两大战略区的联系。
于全党全军和各解放区人民与美蒋反动派在战场上、谈判桌上针相对的斗争,全国人民反内战、要和平的巨大声浪,世界进步舆论的影响,蒋介石被迫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从此,党领导我们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的历史时期。
新四军一师、苏中、苏浙军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陈毅、刘少奇、粟裕等同志直接指挥下,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转战大江南北,在日伪严密统治下的宁泸一带,英勇奋斗,不断壮大,为华中抗日报据地的创供立与发艇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此献出了自已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党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