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转载]严振衡讲《决战豫东胜况空前》

$
0
0

       19485月,就在城南庄汇报研究会议结束时,毛主席对粟裕同志说:陈毅同志因工作需要,要到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去工作,华东野战军的军政领导工作由你来搞。对此,粟裕同志毫无思想准备。他长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协助陈毅同志具体负责战役指挥,处处得到陈毅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艰苦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因为有陈毅同志在,他才敢于那么干脆地对中央军委立下了四到八个月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的“军令状”。他深深体会到华东军民和他自己都离不开陈毅同志。有陈毅同志主持全局工作,他就更能放手和集中全部精力考虑作战方面的问题。因此,他立即请求说,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毛主席沉思了一下说:“好吧!陈毅同志仍兼华东的职务,但是那边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他在华东的工作就由你代理吧。”粟裕同志为了服从全局利益只好接受,决心竭尽全力完成中央给予的任务,但希望陈毅同志早日回来。陈毅同志在中原工作期间,华野一切行动,粟裕同志都一一向陈毅同志请示报告,充分表明了粟裕同志对陈老总的尊重。

  粟裕同志从中央领受的作战任务是打敌五军。朱德同志亲自来濮阳视察和动员,使全军大受鼓舞。6月初,中央军委来电指示:“在整个中原形势下,打运动战的机会是很多的。但要有耐心,要多方调动敌人,方能创造机会。”又说:“打五军七十五师等部时,不要企图一次打得太多,而要准备一次只打一两个旅,各个歼灭该敌。因为该敌是比较强的,要说服干部不要急于求赫赫之名,急于解决大问题,而要坚忍沉着,随时保持主动。”《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8月第一版,第314页。

  这时,粟裕同志对打更大规模歼灭战的想法已日益深化,但中央的指示十分重要,提醒他注意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因此,粟裕同志更加兢兢业业,密切注视形势,既准备打敌五军,又筹划着另外的腹案。

  此时,为吸引敌人向西,便于粟兵团南渡黄河,刘邓首长继取得宛西战役胜利后,又于5月底至6月上旬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及陈唐兵团胜利地进行了宛东战役。豫西、陕南地区形势顿时好转。陈唐兵团于6月初即奉命归还华野建制,由粟裕同志指挥。

  粟裕同志在南渡黄河前,即令在平汉路许昌地区的华野三、八纵队向淮阳方向东进,吸引了敌五军由鲁西南南去;此时,粟裕同志突然率领一、四、六、两广、特种兵五个纵队于5月底6月初渡过黄河与中野十一纵队会合,又迫使敌五军回头北上。蒋介石以为我军将在鲁西南与他决战,立即调大量援军赶到鲁西南。粟裕同志看到此时打敌五军的条件不成熟,逐于615日按照预先腹案定下了转向豫东作战的决心:即命令第三、八纵队由通许以南地区北上,以突然行动攻歼开封守敌,以一、四、六纵队迅速插入邱清泉兵团与开封之间, 在兰考以东地区坚决阻击该兵团西援;以广纵、中野十一纵并指挥冀鲁豫独一旅在鲁西南地区由北向南从侧后牵制邱兵团;并以中原九纵插入郑州与开封之间阻击郑州孙元良兵团东援,然后视情况再集中兵力歼灭敌之一路。当将作战计划上报军委和刘陈邓首长后,军委于617日晨批复: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表示完全同意,并嘱咐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刘陈邓首长同日来电指示:豫东战役第一步应明确以攻开封为主,第二步打谁视情而定。决定以归中野指挥的华野十纵队协同中野一、三纵队在上蔡地区阻击敌胡琏兵团北援,因此对南面之敌可勿顾虑。这些都给粟裕同志和参战部队以极大的鼓舞和进一步坚定了夺取胜利的信心。

  为了加强战略上的配合,粟裕同志又令华野山东兵团在攻歼泰安、大汶口、曲阜、邹县等地守敌后,继续扩展津浦路济(南)徐(州)段攻势,围攻兖州;令苏北兵团(辖二、十一、十二纵队)在陇海路新安镇海州段发动攻势,以牵制敌人。

  此时,我军已对开封守敌发起突然攻击,接到攻打开封的命令。部队16日就接近了开封城关,17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了城。这样,我们以尽量少的伤亡取得战斗胜利。为了打好开封这一仗,粟裕同志把指挥部移到了前线,他和张震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同志,督促攻城部队迅速突破敌城垣主阵地,尽快攻克开封。蒋介石在我军发起对开封围攻后,即一面组织多路增援,一面飞临开封上空督战,严令守军不惜一切代价固守待援,同时命令空军全力配合守军作战,不分昼夜地滥施轰炸。但是这种疯狂挣扎,并没挽回开封残敌覆没的命运。20日进入了巷战,经过一天激战,整个城垣区都被我军占领了。只剩下了龙亭一个运动场,敌人的师部带一点残余部队在那里。粟裕命令留下少数部队消灭龙亭残敌,但要部队不要急,有点残敌,可以作为钓邱清泉兵团这条大鱼的诱饵;同时命令三、八纵队迅速出城,准备连续战斗,打击援敌。激战五天至22日晨,解放了开封。守敌六十六师师部及所属第十三旅、河南省两个保安旅等部共三万八千余人被我全歼,师长李仲辛被击毙,参谋长游凌云被活捉。敌邱兵团被阻于兰封以东,孙元良兵团被阻于中牟以西,胡琏兵团被阻于上蔡地区。在多方积极配合下,我军胜利地完成了豫东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中央军委接到捷报,立即发来贺电:庆祝你们解放开封省城及歼敌三万人的伟大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消灭蒋敌,解放全中原人民而战。并又提示:“目前打很大规模的歼灭战,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故须避免。你们两大集团今后或者分开行动,每次歼敌以不超过一个整编师为限度;或者集中行动,一次歼敌以不超过两个整编师为限度。目前必须打有确实把握的仗,哪怕歼敌一个旅也是好的,”《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8月第一版,第317页。

  粟裕同志发起开封战役,一是为了攻歼守敌,解放开封;二是攻其必救,诱敌来援,歼敌于运动中。他在亲临开封城下指挥作战的同时,密切注视着各路援敌的动向,精心筹划着下一阶段的歼敌作战方案。整个战役分为攻城和打援两个阶段。这是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尽快攻克开封并及时掌握用于打援的足够兵力,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

  果不出粟裕同志所料,蒋介石为了挽回败局、夺回开封,决心大举反扑,令邱清泉兵团及第四绥靖区部队向开封攻击前进;又以整编第七十五师、整编第七十二师及新编第二十一旅组成一个兵团,由区寿年任司令,由民权地区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企图在开封地区与我决战。

  面对敌重兵集团两路来援,粟裕同志冷静地考虑着下列情况:三、八纵经宛西、宛东、开封等战役,伤亡已近万人;其余各纵行军作战月余亦相当疲劳,是连续作战,还是转入休整?敌邱兵团兵力密集,战力较强,不易分割速歼;区兵团仓促编成,战力较弱,区寿年缺少对我作战经验,比较好打。如能设法诱引邱、区两兵团拉开距离,就可出现歼区良机,打是不打?如打区兵团,则邱清泉、吴绍周、胡琏、孙元良等兵团以及徐州方向新的援军都纷纷来援,我可能面对敌军二三十个旅进行交战;如歼区不能速决,援敌纷纷赶到,我将处于被动不利地位。还考虑到军委“每次歼敌不超过一个整编师为限度”的指示,因此粟裕同志对敌我力量对比、双方有利和不利条件、怎样创造和捕捉歼区战机、如何根据各纵队特点正确部署使用兵力,以及作战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处置方案都反复地进行了思考。最后粟裕认为:三、八纵队取得了开封战役的胜利,人员、武器、弹药都得到了补充;其余各纵虽然疲劳,但减员不大,且全军士气高昂,求战心切,仍保持了坚强的战斗力,只要部署指挥得当,诱使邱、区两兵团拉开距离,分割围歼区兵团是可以实现的。对付其他各路援敌,如能像战役第一阶段那样,平汉路方面的敌军增援,能得到中野各纵的大力阻击,是可以保证歼区作战的胜利的。特别是如能夺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必将大大加速中原战局向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为此即使多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但究竟打还是不打,事关重大,必须请示中央军委。粟裕同志于2425日两次将作战预案报告中央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等同志。

  中央军委于24日、26日两次复电粟裕同志,表示:“部署甚好。”“在睢杞通许之线(或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七十五、七十二两个师当然更好,否则能歼灭七十五师也是很好的。”《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8月第一版,第318页。

  当时,粟裕同志的部署是:以三、八纵向通许方向行进,吸引邱清泉兵团南进,使邱、区两兵团之间出现空隙,然后以四个纵队组成突击集团,由叶飞同志指挥,围歼区兵团;其余部队由野司直接指挥。即调十纵队北返,以五个纵队(包括三、八、十纵)阻援。

  接到中央军委的复电后,粟裕即于27日下令部队投入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即睢杞战役之战斗。粟裕首先让三、八纵队向通许方向移动,把敌军骗走,果然邱清泉兵团跟了上来。三、八纵有意暴露目标,吸引敌人,邱兵团中计。区寿年听说我们撤出开封,三、八纵向南走,估计我们要到新郑平汉路方向去,因新郑控制在我们手里。区寿年拿不定主意是进开封呢?还是到通许方向去?他在原地徘徊。这时邱清泉很积极,他立即带着主力部队收复开封并向通许方向前进,追击我三、八纵队。这样,邱兵团和区寿年兵团一夜之间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四十公里的空隙,战机出现了。当晚及次日我攻歼集团及阻援集团均与敌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此时,中原野战军正在襄城西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除邓小平政委留在皂角树村的野战指挥部外,刘、陈、邓(子恢)张(际春)等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接到中央军委批准粟裕同志发起攻歼区兵团并望中野配合作战的电报时,陈毅同志正传达中央194712月会议等有关指示精神尚未完毕,刘陈邓当即决定将报告会变成战斗动员会,会后即令全体干部返回部队。刘陈邓张首长返回皂角树村,与邓小平政委连夜研究作战方案,并电告粟裕:“为保障你们歼区部,我们决以一部监视十八军,主力主动攻击北进之吴(绍周)兵团,吸十八军回援。”即命中野第一、二、四纵队于当夜分由襄城南北向指定地区开进。中野首长于29日晨发布了《战字第一号命令》,随即组成了一个百余人的前线指挥部,由刘陈邓亲自率领,于17时半冒雨出发,连夜开赴前线指挥平汉路方面的阻援作战。

630日下午,敌整编二十五师与第三快速纵队、第二交警总队组成的黄伯韬兵团,已由滕县、徐州之线车运抵达商丘、柳河之线,西援区兵团。在山东阻援之中野十一纵队力量单薄,粟裕同志报告军委,请令属于华北军区的冀鲁豫独立第一、第三旅参战。周恩来同志于71日中午得报后,立即代军委指示华北军区首长:现粟部正围歼区寿年兵团七五、七二两师及新二十一旅共五个旅,一日晨已解决两个旅,今晨将续歼其他三个旅及战车营、榴炮营等部。在此战役中,粟以三、八、十,三个纵队分割西来援敌邱兵团三个师,以十一纵分割东来援敌二十五师及三快纵较费劲。而胡琏十八军亦正向周家口北进。故粟令冀鲁豫一、三两旅过陇海路南配合十一纵,钳制敌二十五师及三快纵,极为重要,望速转令坚决执行此令,不得迟误!

  于是,独一、三旅南下参战。这样,除中野主力在平汉路方向阻援和华野山东、苏北两兵团实行战略支持配合外,直接参加豫东战役的我军计有华野八个纵队、中野两个纵队和豫皖苏、冀鲁豫军区部队各一部,共达二十万人,与国民党军先后有十二个整编师、快速纵队及其他特种部队等共二十五万余人,进行了艰苦激烈的较量和厮杀。

  睢杞战役从627日起到77日结束,在这极度紧张激烈的十天交战中,我先歼灭区寿年兵团主力,又给予黄伯韬兵团以歼灭性打击。计歼敌区寿年兵团部、整编七十五师师部,第六、第十六、新编二十一旅全部;整编第五、七十、八十三、二十五、七十二师,第三快纵和交警二总各一部,共五万余人。敌兵团司令区寿年和整编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年均被俘。

  郑州之敌孙元良兵团及重占开封之刘汝明部为我中野九纵阻击和牵制;敌吴绍周、胡琏兵团为我中野一、二、三、四纵队阻击于上蔡周家口地区。以上各路援敌都受到中野各纵的顽强阻击和杀伤,这就有力地保障了华野主力作战之胜利。不仅如此,就在华野主力围歼区兵团,并与邱兵团、黄兵团激烈交战,中野五个纵队在平汉路东顽强阻击胡琏等兵团的同时,刘、邓首长乘敌第十五绥靖区部队陷于孤立的有利时机,以中野六纵及桐柏、陕南军区的主力于73日至16日突然发起了襄樊战役,获得了全歼敌军二万余人,活捉康泽,解放军事重镇襄阳、樊城及老河口等地区的重大胜利。不但大大改变了江汉、桐柏地区的形势,而且对华野豫东作战进行了有力的战略支持。

  在豫东战役期间,华野苏北兵团攻克了陇海路新安镇海州段之房街、阿湖、城头等据点,控制了该段铁路后,又接着攻克淮河中心区的涟水、众兴、宿迁等重要城镇,歼敌近万,使淮阴、淮安之敌陷于孤立。华野山东兵团则乘敌整编八十五师等西援后守敌薄弱,一举全歼敌十二军等二万八千余人,解放了兖州地区,接着又歼济南援敌万余,不仅使济南之敌困守孤城,而且使我华野东、西兵团会合,重新形成整体。由于以上各战场的重大胜利,中原和华东的战略形势顿时改观。

  豫东战役的胜利,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一个战役歼敌9万余人的空前战绩。豫东之战是三个野战军协同作战,陈、谢大军,刘、邓大军同我们华野不止是战略上配合,而且发展到战役上协同,这样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所以说一加一不等于二,只要正确指挥,一加一就大于二。由此可见,豫东战役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战果之辉煌,影响之深远,在华东、中原我军作战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场紧张激烈的“中原会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以后规模更大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之前的一次实战演习。

  战后,国民党国防部在其《中原会战经过及检讨》中称,在此次豫东会战中,“共军表现特异”的有三“敢”:敢集中主力作大规模之会战决战,敢攻袭大据点,敢对战场要点作顽强固守,反复争夺。敌方的这些评语,无疑也是对我军战役指挥员和广大指战员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由于豫东战役的胜利,大大推进了中原战局的发展。敌人的分区防御计划,陈诚的“固点避围”战术均告破产。中原野战军的《阵中日记》中还保留着当年敌情的生动记录:蒋介石除急急忙忙改组兵团,调整部署外,还在82日称:“今后三个月如不能在长江黄河间打开一局面,则非垮不可。”就在蒋介石梦想今后三个月打开局面以挽救其败局的时候,我华东野战军在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同志的指挥下,于9月下旬举行了济南战役,解放了山东省首府济南。接着,粟裕同志又向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同志提出发起淮海战役的建议,立即得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批准。随着中原战局的根本改观和我军在其他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家王朝终于走向“非垮不可”的绝境。

  在豫东战役中,从形势上看敌人占有很多优势,敌人强大,我军处于劣势,我们暂时无力打大仗。但是,粟裕同志亲临前线指挥战役,掌握第一手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自己存在的弱点,这些弱点通过正确的决心和措施是可以改变形势发展的。比如说,建立统一集中的指挥。根据情况可以迅速集中自己强大的兵力,就可以在宽广的战场上,审时度势,制造敌人的一些错误,各个歼灭敌人。我们原来的劣势可以转为优势,敌人的优势会变为劣势。打它一两个决定性的胜仗,形势就会改变。那么,在这方面就需要战区指挥员、前线指挥员真正要有全局的头脑、要全局在胸,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而且,要具有战略家的胆略和气魄,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还要有真正智勇双全的组织指挥战役的才能。我认为,粟裕同志既是军事理论家,也是实践家。如果粟裕同志有一点个人的患得患失,顾虑重重,不敢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机械地下级服从上级,那么豫东战役没有了,济南战役也没有了,淮海战役也不知何年何月了。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但是时间要延长,我们付出的代价要更多。

粟裕同志在豫东战役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充分发挥了部队的潜能。但是粟裕同志在回忆录里写这段历史时很谦逊。

  在这里,我再讲几个战场花絮:攻打开封战斗之前,粟裕同志让我赶到山东的昭阳湖,准备船只,接东兵团的部队参加打开封的战斗。我立即带领一个便衣侦察连跑了三天的路,赶到昭阳湖。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突然接到首长电报,让我不接东兵团的部队了。我和侦察连的同志又火速赶回前线指挥部。

  那时,粟裕的指挥部在开封的东南,背后有铁路,正在打敌整编七十五师,敌整编七十二师还被我们包围着。这时,敌人的援军上来了。首长想乘敌人未到,先把野司机关转移,就派一位同志带领华野机关和后勤机关转移到北面去,他留在前线继续指挥,等打掉龙王庙,包围了铁佛寺,战斗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没想到,机关转移到菏泽,遭到黄伯韬兵团前卫搜索营的袭击。我们也没弄清敌人有多少人,就依托围墙抵抗,周志英参谋等同志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我们装银元的骡马担子有一部分给打丢了,还有些同志被敌人抓走了,野司机关只好又撤了回来。

  我军于622日攻下开封,626日晚上,粟裕同志把我叫去,让我连夜带着部队越过铁路。因为战乱,老百姓都跑光了,我们找不到向导。我带着李伏仇参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手里拿着五万分之一的地图,看着天上的北斗星走。东西两侧阻击战打得炮声隆隆,夜空中敌人飞机上的两个大灯来回照着地面,还扔下一串串照明弹,把夜空照得通明。我们一路急行军,那一夜我就没敢让部队休息一下。我想,反正我把部队安全带出来就行。清晨,我们走到离开封城四五十里的村庄里休息下来。粟裕同志又把我找去了,他告诉我,我们刚撤出开封城,邱清泉的部队就从东边过来了,已逼近兰考。首长让我带着侦察营到兰考沿线的黄河南岸,把一批伤员护送到黄河以北。他已致电中央,要求尽快把这些伤员转送到河北。中央已派华北军区野战医院在黄河北岸等候我们。粟裕同志非常着急,要我一定完成任务,决不能让伤员落到敌人手里。要我越快越好,因敌人的援军就要到了。首长说,因为战事激烈,兰考那边枪炮打成一片,在那里的黄河上已找不到船只,让我派侦察员到黄河下游找船,然后用拉纤的办法逆水而上,叮嘱我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伤员送过黄河。

  当时,有多少伤员我也不知道,伤员住在哪里也不十分清楚。我急忙带上侦察营,从开封城的东边直插黄河边,在开封城北的一片密林里找到了野战医院和伤员。我让李伏仇参谋带着侦察小组去黄河下游找船,动员群众用拉纤的办法,利用夜暗,以最快的速度把船运来。我们的野战医院住在黄泛区,物质条件很差,庄子很少,因为不是我们的根据地,老百姓早都跑光了。重伤员分散地住在几个庄子里,轻伤员大都住在河滩里的荆柳丛中,那里全是沙子。有两千多个伤员完全靠我们野战医院的工作人员护理,怎么能照顾得过来啊!天上敌机还在不停地轰炸,东西两边的炮声越打越近,伤员们的情绪也越来越紧张。

  那时候,工农子弟兵在部队里不多了。很多战士是从国民党部队刚解放过来的。那时,部队随俘随补,来不及教育,过来就参战。他们觉得为革命挂了彩无尚光荣,可是现在连饭都吃不上,水也喝不上,伤口又疼得要死,找医生,医生少,忙不过来;找护士,护士也少,照顾不过来。有的伤员就发火了,见了医护人员拿起拐杖就打。

  我们很快把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都找到了,他们很可怜,缺衣少食,房子让给伤员住。医护人员都在野外住宿。有的医护人员挨了伤员的打骂,感到很委屈。但是,他们仍然在极简陋的情况下救治伤员。有位护士累得晕倒在手术台旁,和伤员一起抬了下来。 

  看到这种情况,我心急如焚。我不能说我们是华野总部的侦察营,谎称是四纵队的侦察营。我对伤员们说,总部首长对伤员很关心,只是战事紧急不能来看望大家,是首长派我们来安置你们的。首长对我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你们这些伤员安全护送到后方医院。但是大家要好好配合我们的工作,不准打骂医护人员,要同舟共济,渡过难关。我说,我们的医护人员大多数是女同志,人家也是来参加革命的。你们给人家一棍子,人家受得了吗?这时,伤员们都发誓、赌咒地保证不再打医护人员了。我让侦察营的同志们把身上带的粮食全部给伤员做饭吃,给伤员烧水喝,伤员们很受感动,大家鼓起了勇气。

  因为,野战医院离黄河岸边还有一段路程,来回也有几里路。我想,不管有船没船,第一步先把伤员转运到黄河渡口,等船一到立即过黄河。我动员轻伤员自己走,腿好的伤员互相搀扶着走。伤不是很重,但又不能行走的伤员,由我们侦察营的同志背着走。重伤员我们用担架抬着走,决不丢下一个伤员。我和章宏同志带领侦察营的同志日以继夜地背的背、抬的抬,从当天中午一直干到第二天下午。我自己也说不清背了多少人,沙地又不好走,脚踩下去陷得很深,把侦察营小伙子们的腰都累弯了。医护人员跑前跑后地精心照看着伤员。

  这时,东边的炮声越打越近,我知道那是邱清泉的援军快要到了。可是还有那么多重伤员不能背,时间紧迫,我立即写信请求粟裕同志派骡马大车增援。

  果然,第二天上午,首长让豫皖苏军区管理科陈科长冒着敌机的轰炸,赶来几辆骡马大车。车上装着粮食和物品,陈科长代表首长慰问了大家。接着,华野指挥部也赶来几辆骡马大车,兵站的王恭道同志也弄来几辆骡马大车,还带来了抬担架的民夫。这十几辆骡马大车,还真起作用。一辆大车可以躺四个重伤员,不然那么多伤员光靠人背可真够呛啊!我们把伤员全部转移到黄河边的树荫底下隐蔽起来。

  傍晚,我们的船陆续到了,这下我可高兴了。我们把伤员背上船,我派人跟着第一批伤员过了黄河,果然华北军区野战医院已在黄河北岸等候。伤员一过河,华北军区野战医院的同志就把伤员带进了村子里,那里有吃的、有喝的、有医、有药。我们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流泪了,伤员们不用说更是感动不已。

  全部伤员运走以后,我不放心,又到黄河南岸各家各户查看一遍。在黄河南岸没丢下一个伤员,我又去黄河北岸挨家挨户查看了一遍,见伤员都安置得不错,这才放心。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伤员们,依依不舍地和我们握手告别。

  我们把伤员全部运到目的地,也该归队了,可是敌人的援军已封锁了河道,我们不能直接南归了。这时,敌人占领了开封城,枪炮声也没有了。夜晚,大地显得格外寂静。我想,如果我们再往南走,弄不好要与国民党部队碰上,那可麻烦了。我带着侦察营趁着夜暗,沿着黄河边向西走,走到郑州和开封之间的中牟县附近过了铁路。那里正好是国民党孙元良和邱清泉的结合部,我估计他们都不会到中牟来。因为他们收复了开封就很满足了,他们只求自保。果然不出所料,我们顺利地过了铁路,然后围着开封城向南绕个大圈,每天行军一百多里路,走了三四天才在睢杞地区追上机关。我跟粟裕同志多年,深深感到首长对伤员十分的关心。

  我们回到华野指挥机关正赶上睢杞战役进入关键时刻。此时,黄伯韬兵团和邱清泉兵团从东西两面向华野部队进攻,胡琏兵团从南面向北进攻。尤其是黄伯韬兵团增援积极,已经进抵靠近睢杞的帝丘店地区。粟裕十分重视战场南面上蔡、商水方向的情况,他派侦察科副科长刘志平带着侦察营两个连和黄文举的骑兵排到南面专门监视胡琏兵团的动向。刘志平带着侦察营两个连,在南面先占领一个阵地,再派黄文举带着骑兵排到前方活动。黄文举先派一个骑兵班接敌侦察,其他骑兵在后面待命。敌人的前卫搜索营有坦克、装甲车,也有骑兵和步兵,行进速度很快。我们的前哨骑兵班发现敌人一出动,就拼命地往后奔,骑兵排以接力赛的方式来回倒着跑,用最快的速度把情报传递给刘志平副科长。我们的骑兵侦察员行动稍迟缓一点,就会被敌人窝住。那时,我们不用电报是怕泄密,因此只能用这种土办法与敌人机械化部队赛跑。7617时,刘志平用电话报告首长,胡琏兵团(十八军)的先头部队已突破我豫皖苏军区两个团的阻击,到达距离睢杞战场只有几十华里的太康地区。

  面对这种情况,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撤出战斗。

  粟裕同志认为,我军攻克开封,又在睢杞地区歼灭大量援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战役目的。部队经过连续作战,减员较大,十分疲劳,急需转入休整。为使我军顺利地撤出战斗,粟裕决定采取先声夺人的战法,给运动中的黄伯韬兵团以歼灭性打击,同时迅速歼灭区寿年兵团残部。这一仗,不仅把黄伯韬兵团打得焦头烂额,而且使邱清泉不寒而栗,起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在华野与蒋军脱离接触时,黄伯韬紧张地把文件都烧了,龟缩在那里动都不敢动。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遭到还击后,也未敢再进。华野部队在多路援敌进逼下,一下子跳了出来,进入鲁西南预定地区休整。等到蒋军查明华野部队集结位置,华野部队已经休整一周了。我们打了硬仗、恶仗、胜仗之后,顺利地撤离战场,是全战役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粟裕同志果断巧妙的指挥使这个环节为全战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军安然撤出战斗,但伤员还没来得及收容。首长又派一位负责同志带着部分部队和担架队到陇海路以北,把睢杞战役撤下来的伤员抢运走。结果碰上敌五军的搜索营把我们的担架队打散了。他们执行任务时,应该把前卫侦察员深远地派出去,这样才不容易遭到敌人袭击。被敌人打散了的担架队又顺着原路跑了回来,这样很容易把敌人引到我们指挥部来。我带着侦察科正在那个方向执行任务,参谋处处长夏光同志满头大汗地跑来找我,要我带着侦察营往西南方向跑,准备阻击敌人的搜索营。我把部队拉了上去,结果敌人没有来。我们的机关开始转移了。

  我们最后撤出睢杞战斗的十纵二十九师走在路上,看到路边有那么多我们的伤员。师长、政委二话不说,以身作则和指战员一起背的背,抬的抬,把那批伤员全部转运走了。后来有人说我们没有去救那批伤员,不是我们不去救,而是派去的担架队被敌人打散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