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弓射日到江南
余伯由
粟裕同志率领的“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于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从浙江平阳山门出发,经过两千多里的艰苦行军,四月十八日到达皖南岩寺潜口,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因为他们到达比较迟,三战区说二十日左右要派员来点验部队。军部派服务团的李友声、林圣伟、李维贤、林平和我一共十余人去帮助部队搞整编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造花名册、建立列宁室(后称俱乐部)。教抗日救国歌曲等。我们到部队驻地肘,战士们有的在理发、有的洗补衣服,还有的在柴堆旁捉虱子。粟裕同志亲切地接见了我们。他中等身材,那时才三十来岁,英姿焕发,腰上扎着皮带,腿上打着裹腿,一身灰色军装整整齐齐。他满面笑容地和我们一一握手,说:“你们来得正好。我们二支队是由闽西南红军游击队和浙江平阳游击队编成。闽西南的已整编就结,平阳部队因刚到,正忙于整编工作,迎接三战区来点验。你们除帮助整编外,还应该向部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帮助教歌、出墙报,使部队情绪活跃起来。”他谈吐明快,温文尔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月二十八日, 第一、二、三支队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相侦察连组成新四军先遣支队,由栗裕率领挺进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先遣支队从潜口出发时,我们去为服务团的杜景仁、王先两同志送行,见到陈毅和粟裕、钟期光同志亲切交谈.部队开拔了,他们仍依依不台,话扰未尽。陈毅同志和粟裕同志边走边谈,一直送去多远。
陈毅得知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已于五月十一日安全通过封锁线,到达敌后,即于五月十四日率领第一支队从岩寺出发。军部派服务团第三大队(大队长赵则三,党代表彭冲。我是分队长。)跟随一支队挺进江南敌后。五月的岩寺,晴空万经,风和日丽。服务团三十几位同志整装待发。
朱克靖团长来到队前,慷慨陈词,欢送大家打到敌人后方去,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服务团随支队政治部一起行动。经过两天行军,部队在茂林宿营。陈毅和政治部主任刘炎来看望大家。看见几个同志脚上打了不少泡,告诉我们烧点热水洗洗脚。见到一个同志因恋爱对象留在军部,情绪不好,要求回军服务团,陈司令、刘主任还耐心地找他谈话,要他振作精神,分开了多写信联系就行了。次日,陈毅带领全体指战员祭寻淮州烈士墓,还为他树了新墓碑。寻淮州是红军军团长。一九三四年五月随方志敏同志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于谭家桥战斗中牺牲。陈毅同志号召我们继承烈士遗志,挺进敌后,抗日救国。
五月二十八日,部队抵达南陵县城外四里许一个村子,就要离开山区到水乡去了,陈毅偕同项英副军长来到我们中间开会。首先由陈毅做报告,他针对于部们汀惯了山地诺击战,对平原水网地区打游击缺乏信心的疑难心理,生动地分析了山地与水网地区打游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他斩钉截铁地说:“寇能往,我亦能往!” 六月二日午夜,部队顺利通过了铁路线(即日寇封锁线),进入敌后。六月三日,部队抵达高邮南面的狸头桥。粟裕赶来向陈作了近五个小时的情况汇报。审时度势,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支队副司令兼一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政委)率领一团一、三营,另一路由二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政委)率领二团之一、三营;再一路由陈毅亲自率领一、二团之第二营分别向江宁、镇江、句容、溧水、茅山地区压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当时的江南鱼米之乡,阴霸森森,混乱不堪。自上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节节溃逃,致使日寇如入无人之地,三五成群到附近农村烧杀掳掠,什么维持会、护路警等汉奸组织,更是为虎作依,勒索财物,助寇奸淫,闹得人心惶惶。至于所谓“游击司令”,更多如牛毛,他们大那是一些流氓地痞、散兵游勇的鸟合之众。他们三五里设一个关卡,混水摸鱼,相互勾结,相互火饼。群众恨之入骨,称之为“小日本”。中青年人都躲避我们,害伯拉他们当兵。一些老头老太和我们接触时也装聋装哑,不讲真话。经过很短时间,在我军模范纪律感召下,青少年主动接近我们,但看到我们背的破烂枪,则又怀疑我们能否打日本了。
六月五日,服务团在高邮县城组织军民联欢晚会,陈毅同志作报告。六月七日,服务团亦分成三部分,跟随各路部队,深入群众,办青年训练班,组织青抗会、农抗会、儿童团、妇抗会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参加各种抗日工作。
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挺进江宁、镇江地区后,一面用“西米司令”名义出示布告,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广泛发动群众,一面寻找机会打击日寇。
六月十一日午后,粟招奉叶项转来三战区长官顾电:请该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以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并将敌情随时只报等。因奉此,着该员即率先迢队及一支队各部(共四个连)并电台一架,即由现地出发,务于三日内达到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任务,并将战况及敌情随时具报此令。粟裕接到命令后,于当日午后四时由李家山出发,本拟当晚通过天王寺与深水间之公路及新桥东北之王村,为76师之龚旅警戒所阻,虽经立接交涉仍无效,直延至三小时之久,而时已深夜,路沿难行,不能于天明前通过公路线,不得已仍在王庄宿营,次日(十二日)为保守秘密,亦不能白昼通过公路线,于午后始由王庄出发,经过三晚上雨夜行军,即于十五日拂晓前始挺进句蜀公路以东之徐家边隐蔽,遂于午后四时出发,晚I O时始达下蜀街。当时因所带之怒破器材不全,除以一个连向兴西面两里之火车站之敌替戒,于必要时采取佯攻以掩护破坏外,另以一个排向东警戒,其余则全部以手工进行破坏,经指战员四个半小时之努力及当地人民之帮助,刃将铁道及电线破坏至40米之长。然后令警戒部队向火车站之敌攻击,因敌固守,我未强攻,安全撤退至下蜀以南二十里之东溯村宿营。十六日上午八时放火车一辆驶至该处出轨。
破坏铁路的任务完成后,粟裕即拟定在卫岗以南伏击敌人的汽车运输部队。十七日凌晨,粟裕亲自率领步兵六个班,机枪二挺,短枪一个班,于上午八时前到达伏击地点,八时十分,战斗打响,毙敌土井少佐、梅津上尉等13名,伤敌78名,缴获军用品四车,日钞七千余元,还有军旗、指挥刀、步枪、手枪、望远镜、大衣、雨衣、皮鞋、毛被包……。战斗结束半小时之后,我军已撤离火绝四里之外时,自镇江增来十七卡车敌人,还有坦克数辆、大炮数门,赶来大肆轰击,随后敌机三架亦临空盘旋扫射,为“欢送”我军撤离放“马厉地”。粟裕在总结此次战斗时说“这是本军出动江南的处女战,这一胜利真是旗开得胜,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酌胜利;打击了日寇横行无忌的野行为,大大提高了部队在平原水网地区作战情绪及我军政洽影响。自南京失陷后,江南广大人民未见过中国军队汀过日木军队,这次战斗鼓舞了群众,打出了我军军威,提高了我军在航战小的地位。”并赋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设到江南,卫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捷报传到大后方,蒋介石驰电窃奖: 叶军长,所属僳部,袭击卫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饰继续努力,达成任务。”
粟裕同志具有高贵的谦逊美德,他在I 939年4月15日为纪念先迟支队出动周年写的《先遣队的回忆》一文中,深有感慨地写道;“在这里,我回想五年前方志敏同志所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失遣队。这固然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没有象现在一样有利于我国和国内还没有达到全国性的抗战局面,而本身的组织与工作也不健全,特别是我们参谋工作做得很差。当时我被任命为方志敏同志的总参谋长,不能够管首长组瓜顺利的战斗,以便利执行其整个任务,致使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未能完成。至今仍为遗憾。这是我应该自责的。至于这次先遣队出动江南之所以能够完成任务.足因为我们在政治上军事上有了许多有利的客观条件。”粟裕同志不把胜利视为己功,而在胜利之后总结前次的教训,是多高的风格阿。
十二日由王庄出发奔句蜀公路的行军途中,因电台烧坏,支队部有三四天与先遣队失掉联系,陈毅正焦急不安,多次派侦察员查询粟的情况时,传来卫岗战斗的捷报。陈毅当即策马边接粟裕胜利归来。城诗一首: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折得小楼兰。
紧接卫岗战斗之后,六月二十八日,刘培善率二团一个营,在离卫岗不远的竹子岗伏击了日军一支由八辆卡车和一辆小汽车组成的车队,击毁其六辆,俘虏了一名日军。这是我军东进江南后活捉的第一个日本军人。
接着,陈毅又亲自指挥,于七月一日夜袭新丰车站。新丰车站是京沪铁路线上北离镇江,南靠丹阳很近的日军据点。车站内有日军强固工事,日军驻守的三区大楼,机步枪子弹穿不适,硕攻半天不能奏效,陈毅指示改为火攻,烧死日军全中队八十余人及部分伪军。
在狠狠打击口寇的同时,陈毅同志又十分注重发动群众和团结上层开明人士。当时的“茅麓公司”经理纪振纲借给新四军几挺机枪;镇句地方有名望有实力的樊玉林也允许新四军支队部进驻到他所盘据的区域。工农商学兵各种抗日群众团体组织起来了。新四军一支队象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脏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