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军事教育家、战略家粟裕与国防科技大学(哈军工)的创建/猛力5

$
0
0

军事教育家粟裕与国防科技大学(哈军工)的创建

世人只道刘帅办了南京军事学院陈庚办了国防科技大学哈军工),殊不知国防科技大学(哈军工)正是粟裕在副总长任上筹划落实的办军事院校的杰作之一。
本帖摘录自《粟裕传》编写组 《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1月第3版。
一、筹划创办全军的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粟裕着眼于世界军事形势、未来战争的要求和我军长远发展建设的需要,向中央军委提出新建一批军事院校的建议。他首先考虑办一所全军的军事工程学院。粟裕把这想法先与军训部萧克部长和有关部门做了探讨,大家都支持他的想法。随后,他又向周副主席当面汇报,得到周的同意。
1952年3月18日,粟裕正式向毛主席朱德周恩来林彪副主席写报告,提出建立军工学院。报告提到办军工学院的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该学院的部系设置、学制、校址等提出具体建议。
周3月19日批示报告:请林彪同志审阅或约粟裕同志一次,如觉可行再送主席批办。
朱、林阅后批示:同意。
3月26日毛主席阅后批示:同意,退粟裕办。
二、创办军事工程学院事宜
拿到批文后,创办军工学院的各项事宜又落到粟裕身上。粟裕想到并落实了几件事:
1、选一个好校长。这是全军技术院校的首府,必须要一个政治、文化素养高,经验丰富,有威望的校长。粟裕想到黄埔军校毕业当过红军学校校长的陈赓,由他担任院长是最合适的。但此时陈在朝鲜战场,必须有中央调他回国才行。粟裕报告周副主席,经周与毛主席商量,决定调陈回国任院长。
1952年6月,陈赓奉调回国,即开始具体筹备。
2、延聘一批教授。为了保证军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粟裕报请周总理,准予从政府系统教育部门延聘一批教授。
3、拨出一部分军事装备。为了使军事院校的教学与新装备接轨,他建议拨出了一个步兵师的进口装备。他还亲自同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商谈,拨出一部分坦克和技术装备。他说:目前部队少一辆坦克影响不大,从长远打算,博一部分装备给院校教学、研究是合算的。
4、成立军校管理部。为了加强对全国军事院校的管理领导,粟裕提议成立了专门的军校管理部。

评价:今天的事实证明:1952年粟裕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富有战略眼光,对我国现代军事科技教育和国防科技实力增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说他是新中国现代国防的奠基人之一一点也不为过。今天,我们军队、气象部门、卫星导航系统等使用的大型计算机大部都是这个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

三、国防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1、哈尔滨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又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首任院长兼政委。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1955 年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 1960 年又增设防化系)。1959 年中央军委决定将该学院培养目标改为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实施尖端专业集中,常规专业分散的方针。改变军工培养目标,由维护、使用改为研究设计。学院从1960年开始分建与扩建。1966年哈军工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
2、长沙时期。1969年根据林彪关于战备的“一号命令”,学院内迁,1970年正式分迁。其中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
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重回军队序列。归广州军区领导,执行兵团级职权。
1999年4月,将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目前,是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列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建设。
学校有10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40多个系、所、实验室,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112个硕士点、69个博士点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下设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等10个学院。
学校有学科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2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个一级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
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学校研制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13年6月,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再次排名第一。
粟裕,当年这个国防科技大学的发起人和催生者,曾于1957年9月及1961年9月11日两次到院视察。1958年8月1日学院第一批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伯渠、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林彪、粟裕、黄克诚及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前往参观。
粟裕自1958年后,命运多舛,曾一度被禁止接触他一生为之付出心血的部队。
叶剑英1970年前后,因“一号命令”疏散在长沙,该校给予其礼遇照顾。至今其家族仍与该校有较深渊源。
四、由国防科技大学(哈军工)衍生的军事院校(系)
1、从1960年开始分建与扩建:将炮兵、装甲兵、工兵的常规专业和刚刚新建的防化兵工程系调出,交给有关兵种,扩建为单独的兵种工程技术学院,形成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一部分)和防化兵指挥工程学院;
2、将空军工程系中的机场建筑、航空气象2专业和海军工程系中的舰炮、舰炮指挥仪、鱼雷、水雷、舰船消磁5专业与空军、海军的学校合并,成为更完整更高级的工程技术院校,形成后来的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的一部分;
3、保留空军、海军工程系中的尖端专业和1959年2月新建的导弹工程系;将附属于导弹工程系的原子科扩大为原子工程系;将空军、海军、炮兵的雷达、无线电专业集中,扩建为电子工程系(这个系是国防科大的骄傲)。
4、1966年哈军工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这个系是国防科大的骄傲)。
5、1978年把空军工程系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6、原子工程系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迁往重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后原子工程系最终还是留在了哈尔滨与海军工程系组成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7、海军工程系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拟迁武汉,后留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哈尔滨工程大学;
8、风洞实验室改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的一个研究所,现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五、该校校徽
1957年粟裕视察哈军工
1957年9月粟裕视察哈军工
1952年粟裕关于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原件,有毛、周、朱、林的批复。
哈军工文物图片:
六、结语
由于周知的原因,粟裕发起创办这所军校的历史被长期掩盖,鲜为世人所知。就连该校的校史也刻意隐去了有关粟裕的这段历史。笔者也是初次接触这段史料,特摘录贴出如上,供大家分享。
文中除节录《粟裕传》外,还参考了以下资料,一并致谢。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介 
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简介

评价:很早知道陈赓是哈军工大校长(类似现在的商业公司总经理),现在才知道,粟裕是董事长,创始人。
总经理常换,创始人就一个。
就像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孙中山是学校的创始人。
级别不一样啊!
顶这个帖!
是的,比起其他总长分管副总长,他的总参6年左右的任期内国防工程是规划和建设的最好的。
中国港口基业基本也是粟裕奠基的。
可见历史是掩盖不了的,更多的真相需要我们去挖掘。
说粟总是战略家一点都不为过。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当时的领导人都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就好了。
又是粟裕的杰出布局,战略家风采。
越发觉得粟总这样的唯专于事的人被弃用对国家的损失太大了。唉—
粟裕将军的功绩,是无法掩盖的!
“哈军工”是1953年9月成立于哈尔滨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它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办学历史,但却是当时全国最著名,也是最神秘的一所大学。

  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在审阅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上报的《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后,作了“同意。三月廿六日。退粟裕办。”的批示。这是人民网上说的。
凤凰视频 粟裕放话实时报销 陈赓压力大到处拄拐杖。看看到底是谁具体筹划办理。

楼上几位老兄的美意和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一致的:即通过讲述具体的客观事实,弘扬粟裕的功勋和精神。
而粟黑们见不得这样的文章存在,便来抹黑纠缠、捣蛋耍赖。可他们不学无术,腹中空空,没有史料;又缺少虚心下问、学习理解的涵养,更不用谈科学逻辑和方法论知识什么的了,所以他们也就只能喊喊口号甚至骂骂咧咧、讲讲歪道理罢了。粟黑们经常说“粟裕抢功”,正反映出他们对史料掌握的虚无至少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我们为什么要把建国初调整、创建军事院校特别是“哈军工”的这份功劳归于粟裕而不是代总长聂荣臻?他们真不知道自调任副总长至升任总长这段期间粟裕干了什么事。在这些事中,那些事属于奉命,哪些事属于主动的高瞻远瞩之创举。在几乎所有军委委员以上级别首长的显意识中还没有意识到“军事工程学”对现代国防的重要影响时,粟裕率先提出创办军事工程类院校的设想,并着手调查研究,形成初步意见稿。在此基础上逐级汇报,先后取得了代总长聂荣臻、军委副主席朱周林、军委主席毛等领导的赞同和批准(以上事实详见《粟裕传》)。你说这“发明权”该不该是粟裕的?
至于请示报告中有聂的签名这不假,但这只是满足程序上的要求:即所有以总参名义发出的文件必须有总长(或代总长)签名,就像以你单位名义发出的文件一定要有你单位的CEO或董事长签署一样;也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论文(非学位论文)时一定把老师的名字署在第一位一样,你总不能说这论文是老师完成的吧。
尚且,粟裕不以个人名义而以总参名义(聂荣臻代总长领衔)报告,不正说明粟裕的谦虚、不沽名钓誉的优良品德吗?在几乎所有军委委员以上级别首长的显意识中还没有意识到“军事工程学”对现代国防的重要影响时======那时大家还只注意到军队的“正规化”,高中级将校的文化水平、军事理论的提高与职业军人的素质养成等。软件工程里有提案,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营几个阶段,类似的,粟裕做了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陈庚做了详细设计和编码吧。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