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温州【大事记】
-
大事记(1935—1938)
1935年
10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泰顺境内,攻克百丈口镇。
11月,在泰顺县的白柯湾,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正式宣布成立,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
1936年
3月,在泰顺小南山宣布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原闽东特委委员郑宗毓为特委书记。
夏,以泰顺、平阳、瑞安、福鼎四县边界为中心的浙南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共有6个县委,下属21个区委,304个支部,共有党员2000余人。
8月,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临时省委、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确定开展浙南土地革命与“四抗”斗争。
红军挺进师恢复同党中央联系。
9月初,红军挺进师与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率领的浙南红军游击队在瑞、平边境的葛藤湖顺利会师。
1937年
2月,国民党军第八十师1个团和浙江保安第三、第四团,共约3000人,向泰顺峰文进攻。刘英、粟裕率挺进师机智作战,重创敌军。
8月,临时省委代表与国民党当局二次和谈成功。标志红军挺进师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结束与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浙江正式形成。
1938年
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平阳山门畴溪小学成立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3月,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出发赴皖南,北上抗日。
5月,闽浙边临时省委撤销,在平阳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书记刘英。临时省委机关秘密迁入温州城。
9月,浙江临时省委改为浙江省委。
-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战斗失利后,粟裕、刘英率领突围部队到达赣东北苏区,与中共闽浙赣省委会合。1935年初受命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2月下旬,红军挺进师从赣东北的德兴地区出发,取道闽北,向浙江进军,从此拉开了在浙江南部及浙闽边境三年游击战争的帷幕。
-
- <峥嵘岁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温州【旧影像】
-
1、挺进师标语“农民自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2、苏维埃公民证
3、油画《葛藤湖会师场景》
4、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浙边军区布告
5、曾山(后排左八)与刘英(左七)、粟裕(左六)等在平阳山门抗日干校
6、曾山、刘英、粟裕与即将开赴皖南抗日前线的浙南红军指战员在平阳山门合影
-
- <峥嵘岁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温州【英雄记】
-
师 长:粟 裕1907-1984
湖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1935年2月任挺进师师长,同刘英一起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后,带领挺进师开展为期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后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等职,指挥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1984年于北京逝世。
政 委:刘 英1906-1942
原名刘声沐,江西瑞金人。1929年4月在瑞金参加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春,和粟裕一起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先后担任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等职,创建了浙西南根据地,为开展浙江省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2年2月8日,于温州被捕,同年5月18日不幸牺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