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自2006年我市开展“风情柳州·美丽乡村”评选活动以来,已经评选出60个“美丽乡村”和20个“精品美丽乡村”。每个乡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文化和历史资源,而这些资源都浸透在芳香而广袤的泥土之中。通过系列“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对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发展特色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农村度假、休闲和娱乐,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市民在假期出游提供了更多去处。 今年,主办单位在历届评选出的60个“美丽乡村”中优中选优,开展柳州市第三届“精品美丽乡村”评选活动。目前,评选活动已通过初选阶段,共有15个村屯入围,将通过媒体采访报道、市民投票和综合考评等程序,从环境生态、文化传承、公共服务、文明创建、产业支撑等方面考量,最终评选出柳州市第三届“精品美丽乡村”。本次活动由柳州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农业局、市旅发委、柳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主办。 ○○记者 周仟仟 黄蕊 三江是一个多水的地方,在条条清澈的小河边,座座侗族村寨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河畔。走进侗寨,你会看到造型精美的建筑,听到旋律优美的歌声,还会品尝到以酸为主的美食……第三届“精品美丽乡村”的寻访路线,正是从侗寨——岜团村开始的。 要想走进侗寨寻幽揽胜一番,可没那么简单。从三江县城出发前往岜团村,沿途需经历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其间翻山越岭虽然辛苦,但一路上的风景也着实不错。 走进岜团侗寨,孟江河在坡底缓缓流过。村舍大多是传统的吊脚木楼,错落有致,村舍间相隔着一些幽幽小巷。村边有小径沿着孟江河边蛇行,一路绿树掩映;转过一个弯,豁然开朗——一座美轮美奂的风雨桥横跨于河上。 岜团风雨桥始建于1896年,历经了14个年头,于1910年建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桥长50米,二台一墩,两孔三亭,造型庄重典雅,结构独特。亭阁的瓦檐层迭,檐角高翘,具有浓郁的侗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其他风雨桥不同的是,岜团桥分为上下两层,人畜分道,两层高差为1.5米,与现代的双层立交桥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对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民间桥梁建筑。 下桥后往左,随石板路拾级而上,人立即恍若进入原始森林中。坡上长着许多参天古木,以五指针松为盛,满坡满岭共有48棵之多,树龄均在500年以上,大多需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过来。继续沿着石板路上行,来到了岜团村的侗款台,21位老者同排就坐,他们是寨老,整个村寨的“管理者群体”,正在进行讲“款”。 “款”是侗族传统社会组织,“款”组织的职能是对内实行自治、对外共同抵御入侵之敌。侗款台是讲款的地方,遇到村寨安全、社会秩序、村民纠纷、节日祭祀等方面的事情,寨老们就会聚集在这里进行商议。沿丛林野径攀爬上坡顶,在参天古木环抱中,坡顶有一块平地,修建着圆形的款坪,其中立着“飞天大王”“贯公”“骆郎”三位侗族款神雕像。圆坛周边斜置着几十块刻有“六面阴规”“六面阳规”“六面威规”等款约内容的石碑。每逢侗族重大节日,广西、湖南、贵州的侗族群众相约到神像坪祭拜“三神”,共跳多耶舞,祈求风调雨顺,年年大丰收! 岜团村侗寨文化底蕴深厚,款文化得以传承,也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款的传承点。自2009年获评为“美丽乡村”后,岜团村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完成,就连上山的路也全部铺上了青石板,行走起来非常方便。“现在我们正在围绕‘桥文化’和‘款文化’进行开发,挖掘自身资源优势,让更多游客走进岜团,留在岜团。”岜团村党支部书记王凌表示,等建设完成后,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精彩的斗牛、体验寨老讲款、品尝百家宴、聆听侗族大歌等侗家独有的浓郁风情。 相关链接 岜团村共有694户2648人,主要以茶叶种植为主,总种植面积1350亩。岜团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但拥有岜团风雨桥、飞山宫、圣水、奇石、情人树、五针松,还有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款”文化鼻祖神像及讲款台。其中,岜团风雨桥还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岜团村被评为柳州市第四届“十大美丽乡村”。 |
2011.4.30——三江高定村&岜团桥

标签:
杂谈 |
飘零燕雨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