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竹枝辞①
张 珣
菜花黄黄黄草尾②,稻花白白白田头③。
桃花李花满城郭,山光水色古辰州。
[说明]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通俗的语言,描写出辰州花城景象。通篇摇曳着花枝花影,飘溢出百花的芳香。
[解释] ①辰阳:沅陵旧有辰阳驿,为水城水驿,这里代指沅陵。 ②黄草尾:地名,属沅陵县白田乡。 ③白田头:地名,属沅陵县白田乡。
登虎溪山寻王文成公遗迹①
康仲玮
何处龙场客②,扶藜过五溪。
讲堂深夕照,云树接蝉西③。
风气开千古,英雄籍品题。
一灯辉道绕,茅塞剃山蹊④。
[作者介绍] 康仲玮,清代沅陵人,著有《康广文集》,生平事迹不详。
[说明] 王阳明龙场谪归,经过沅陵,留住虎溪山,开讲《致良知》,使沅陵学风为之一开,人才俊彦,不断涌出。作者有感于此,登上虎溪山寻访先贤遗迹时,题写了这首诗。
[解释] ①王文成公: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谥文成。 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 ②龙场:龙场驿,在贵州修文县。王守仁被贬此为驿丞。 ③这两句说,虎溪书院的讲堂很深,夕阳照不到头;山上的古树很高,能留住饮露餐风的知了。④剃:翦除、除草。
秋日登客山①
张锡崇
霜天万里见秋风,岭上寒云次第逢②。
历历荒烟啼鸟缓,萧萧落木万山空。
夕阳坐在枫林晚,旅雁遥翻碧涧中。
黄菊喜从游客醉,千年何事笑飞篷③。
[作者介绍] 张锡崇,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秋日登高,看萧萧落木,览滚滚江河,真如同纵观历史变化,过去的,如秋风中的树叶,纷纷凋零,未来的,似澎湃江河,汹涌而来。不叹人生短促,不怨时代频迁,而能以一颗平常心端坐夕阳枫林之中,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这一切的,必是胸怀豁达,乐观处世之人。作者正好是有这种修养的诗人,因而他面对秋风、夕阳和人生暮年,任能邀黄花同醉,观旅雁翩飞,其内心的雍容与大度,为此诗增添了难得的情致与意境.
[解释] ①客山:地沅陵县城沅水南岸。②次第:依次。 ③飞篷:形容旅游漂泊,居无定所。
二酉山
张锡崇
酉山遥入望,苍色自千年。
洞与闲云闭①,屐从暮雨还②。
峰头微落日,岭外响流泉。
为忆仙翁在③,遗书竟渺然④。
[说明] 二酉山自汉名著天下,是学子心中的文化圣山,虽未有亲临,远望也可宽慰胸怀,作者正是怀着这种心情,遥望心祭,写诗赞美的。
[解释] ①洞:指二酉藏书古洞。 ②屐:古代一种特制的登山木鞋。 ③仙翁:指传说中来此藏书的秦人。
④遗书:前人遗留下的书籍。
小酉山望月①
刘 豹
探古寻书洞②,寒江结伴游。
隔村风满树,入夜气沉洲③。
月白双篷冷④,风清一曲幽。
明晨临绝 ⑤,奇字待谁搜⑥。
[作者介绍] 刘豹,凤凰人,清代时沅陵拔贡。生平不详。
[说明] 这是作者陪友人到二酉山游览藏书古洞,搜寻前人藏书时写的一首诗。此诗写于登山前夜,作者与朋友数人夜泊二酉山下,时夜月明如水,诸人派韵作诗。作者此诗,较好地交待了夜泊原因以及所见之景全诗语言清新,情景交融,别有韵味。
[解释] ①望月:满月。 ②探古:寻访古人遗迹。 书洞:指二酉藏书洞,在二酉山腰,古典文献载秦人藏书隐学于此。 ③这句说:到了夜间,江雾弥漫,掩没了水上的小洲。 ④双篷:船篷。作者共七人分乘两只乌蓬船,故称双蓬。事见民国《沅陵县志·谢鸣谦·游小酉山记》。
⑤绝 :高山绝顶之处。 ⑥奇字:这里指先秦文字。
小酉山即景
孔毓秀
群峰排列映江澜,极目真成壮大观。
天劈双扉开月窟①,波横二水绕龙蟠②。
对山人影真如画,隔浦渔歌欲上滩。
游好顿忘身入险,攀梯还立彩云端③。
[作者介绍] 孔毓秀,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小酉山在沅陵城西北13公里处,山上有一个石洞,古籍记载秦人隐学于此,这里树高林密,滩险浪大,云遮雾绕,风景秀丽。作者此诗,写山、写水、写游人、写渔舟,莫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解释] ①月窟:指蛮夷之邦。沅陵旧为五溪蛮地,故诗人称此为月窟。 ②二水:指酉溪与酉水。两水交汇于小酉山下。 龙蟠:指蟠龙山。与小酉山隔酉溪、酉水相望。③攀梯:攀梯而上。梯,这里指千石梯,由山脚直达山顶,梯陡路窄,为游览景观。
金华山①
潘胜鹏
杖逐白云路②,烟岚一望空③。
松杉迎野客,楼阁响春风。
老雾苍岩断,晴霞夕照通④。
溪声百里去,人倚半天中。
[作者介绍] 潘胜鹏,清代沅陵人,工诗,善写山水游记文章。旧志录其《金华山记》,文笔清新流利。
[说明] 这是作者柱杖登临金华山的一篇纪游五言诗。语言清丽,想象奇特,诗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天上地下,挥洒自如,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以诗笔绘就的一幅苍山白云野客图。
[解释] ①金华山:山名,在沅陵县用坪乡境内。山势高耸,其巅有一巨石,夜晚看去,有如金华出云汉之表,故名金华山。 ②白云路:指道路被白雾笼罩。 ③烟岚:山岚隐没在雾烟之中。 ④这两句说:因为浓雾笼罩,山梁断断续续,仿佛被从中割断了;天上红霞照射下来,好象是通往夕阳的道路。
壶头山①
何经
汉将当年汗马劳②,壶头辉映日轮高。
光涵古戍惟荒垒③,影落空墙只野蒿。
碧汉星稀飞鸟尽④,丹枫霜泠乱猿号。
英雄一去成辽远⑤,犹有行人说六韬⑥。
[作者介绍] 何经,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古往今来,凡经沅水过壶头山的人,很少没有不兴追思缅怀马援之心的。马援是汉朝忠臣,六十多岁,犹自披挂上阵,效忠皇上和朝廷,然而却遭小人谗言,郁郁失落,病殁在壶头山征蛮前线。这是作者登上壶头山,凭吊古迹,写下的一首怀念马援的诗篇。
[解释] ①壶头山:沅水岸边的高山,在沅陵高坪乡增内,因山形似东海方壶山而得名。公元49年,汉将马援奉光武帝刘秀旨征伐五溪相单程起义,被险滩阻于此,病殁军中。②汉将:这里指马援。③这句说:月光下的古遗迹,都成了野荒地里的土垒。④碧汉:指天空。⑤辽远:遥远。 ⑥六韬:古代兵书,传为周朝吕望编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
望明月峰
佘 模
挂席桃源路①,孤峰出众山②。
虹桥通涧外③,鸟道绕云间④。
法静鱼龙卧⑤,机忘猿鸟闲⑥。
月明尘不到,何日共君攀。
[作者介绍] 佘模,清代沅陵人。生平不详。
[说明] 明月峰也称明月岩,在沅陵县东五强溪境内,自汉以来,这里就是游人观赏的地方。作者这首诗,写于溯水而上的舟中,故题中用了一个“望”字。前四句写明月峰之秀与险,第五、六两句,则说明月峰的清与幽。同时暗寓只要不枉动刑罚,乱用机巧,天下就会太平无事。最后两句,发出因舟过山下而未能攀登其峰顶的感叹。全诗用词清新,语言简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五言精品。
[解释] ①挂席:挂帆。 桃源路:从桃源去沅陵的水路。②孤峰:指明月峰。明月峰在沅水岸边,孤峰而立,不与其它山相连。③虹桥:象彩虹铺成的桥。这里指明月峰上与后山连接的石拱桥。从河中仰望,山峰上的这座石拱桥,恰如一弯彩虹,横挂高空。④鸟道:飞鸟走的道路。形容山道的高险。⑤法:刑罚。 鱼龙:鱼与龙。⑥机:机巧。 猿鸟——猿与鸟。
秋行酉溪①
佘 模
碧云天洗净,潭水镜同明②。
荇藻浮残绿③,游鱼漾晚晴。
山容秋后瘦④,蝉语暮来清。
逸兴悠然远,还深万古情。
[说明] 秋高气爽之日,沿溪缓行,但见白云把苍穹洗抹得一尘不染,深潭也如同镜子一样明亮。碧波之上,荇藻浮泛,清澈的水底,鱼游石上。微风中,知了在声声欢唱,这是诗人多么悠然自得的一次秋游啊。
[解释] ①酉溪:水名,在沅陵县乌宿。②这两句说,天让白云洗抹干净了,秋潭明澈的如同一面镜子。③荇藻:多年水生草木植物,表面绿色,浮于水面。④这句说:秋天的山中,万木凋零,变得清瘦了。
北河山行①
马上彦
石径荒凉过短岭,林间花鸟亦知心。
登高欲与穹天近②,入谷方知大地深。
滴滴瀑来晴似雨,层层云绕晓犹阴。
前征问有谁相伴③,一叶兰开香满襟④。
[作者介绍] 马上彦,清朝人,曾任过知县,生平不详。
[说明] 沿北河而上,两岸山高谷深,处处鸟语花香,飞瀑溅珠。在如此幽静的山道中独行,纵然一人也无征途寂寞之感。
[解释] ①北河:即酉水。沅水最大的一条支流,从凤滩入沅陵境,在虎溪山下汇入沅水。②穹天:天穹。③前征:前面的路程。④一叶兰:植物名,兰科。多年生草本,六、七月间开花。
界亭道中①
于庭弼
缓辔烟霞里②,溪声入耳凉。
满天枫叶影,一路桂花香。
破酒因山古③,敲诗幸马良④。
回看云外寺,千嶂带斜阳。
[作者介绍] 于庭弼,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秋天的山谷,满山红枫,映红了天际,一路的桂花,芳香扑鼻。溪水在轻轻流淌,马蹄在缓缓地敲打着古驿道。诗人在这样的气氛中骑马缓行,心情该是多么舒畅啊,难怪他要酒意全消,诗兴大发。待到惊醒过来,坐在马背上,回看来时路,只见寺在云外,山带斜阳。那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解释] ①界亭道中:界亭驿道中。界亭驿,在沅陵官庄辰龙关外二里,建于元代,是古代著名的驿站。②缓辔:骑马缓行。③破酒:醒酒。这句说,在这样的苍山古道中行走,喝醉酒的人都清醒了。④敲诗:推敲诗句。这句说,能够骑在马上,沉思遐想,锤句炼字,完全是得益于坐骑通人性。
舟过辛女崖①
王鳞次
扁舟江上载秋多,幻出奇踪映水波。
两岸 岩惊怪石②,一溪荒径蔓仙萝。
碧潭彻底鱼偏适,苍翠凌空雁独过。
停棹哪寻沽酒处③,呼来明月与悲歌。
[作者介绍] 王鳞次,生平不详。
[说明] 大凡写江上之舟的诗,多以秋天为背景,以突出诗人的秋思与秋愁。但是秋天又毕竟是美丽的,尽管江河两岸 岩怪立,荒山之上野藤无主,然而只要一入诗人眼中,便都化为伤感的美丽,都值得诗人停船买酒,醉邀明月共歌舞。
[解释] ①辛女崖:在沅陵舒溪口水岸,相传苗族始祖辛女曾居此崖,故得名。 ② 岩:高而险的山石。 怪石:形状古怪的石头。 ③停棹:停桨。
张 珣
菜花黄黄黄草尾②,稻花白白白田头③。
桃花李花满城郭,山光水色古辰州。
[说明]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通俗的语言,描写出辰州花城景象。通篇摇曳着花枝花影,飘溢出百花的芳香。
[解释] ①辰阳:沅陵旧有辰阳驿,为水城水驿,这里代指沅陵。 ②黄草尾:地名,属沅陵县白田乡。 ③白田头:地名,属沅陵县白田乡。
登虎溪山寻王文成公遗迹①
康仲玮
何处龙场客②,扶藜过五溪。
讲堂深夕照,云树接蝉西③。
风气开千古,英雄籍品题。
一灯辉道绕,茅塞剃山蹊④。
[作者介绍] 康仲玮,清代沅陵人,著有《康广文集》,生平事迹不详。
[说明] 王阳明龙场谪归,经过沅陵,留住虎溪山,开讲《致良知》,使沅陵学风为之一开,人才俊彦,不断涌出。作者有感于此,登上虎溪山寻访先贤遗迹时,题写了这首诗。
[解释] ①王文成公: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谥文成。 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 ②龙场:龙场驿,在贵州修文县。王守仁被贬此为驿丞。 ③这两句说,虎溪书院的讲堂很深,夕阳照不到头;山上的古树很高,能留住饮露餐风的知了。④剃:翦除、除草。
秋日登客山①
张锡崇
霜天万里见秋风,岭上寒云次第逢②。
历历荒烟啼鸟缓,萧萧落木万山空。
夕阳坐在枫林晚,旅雁遥翻碧涧中。
黄菊喜从游客醉,千年何事笑飞篷③。
[作者介绍] 张锡崇,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秋日登高,看萧萧落木,览滚滚江河,真如同纵观历史变化,过去的,如秋风中的树叶,纷纷凋零,未来的,似澎湃江河,汹涌而来。不叹人生短促,不怨时代频迁,而能以一颗平常心端坐夕阳枫林之中,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这一切的,必是胸怀豁达,乐观处世之人。作者正好是有这种修养的诗人,因而他面对秋风、夕阳和人生暮年,任能邀黄花同醉,观旅雁翩飞,其内心的雍容与大度,为此诗增添了难得的情致与意境.
[解释] ①客山:地沅陵县城沅水南岸。②次第:依次。 ③飞篷:形容旅游漂泊,居无定所。
二酉山
张锡崇
酉山遥入望,苍色自千年。
洞与闲云闭①,屐从暮雨还②。
峰头微落日,岭外响流泉。
为忆仙翁在③,遗书竟渺然④。
[说明] 二酉山自汉名著天下,是学子心中的文化圣山,虽未有亲临,远望也可宽慰胸怀,作者正是怀着这种心情,遥望心祭,写诗赞美的。
[解释] ①洞:指二酉藏书古洞。 ②屐:古代一种特制的登山木鞋。 ③仙翁:指传说中来此藏书的秦人。
④遗书:前人遗留下的书籍。
小酉山望月①
刘 豹
探古寻书洞②,寒江结伴游。
隔村风满树,入夜气沉洲③。
月白双篷冷④,风清一曲幽。
明晨临绝 ⑤,奇字待谁搜⑥。
[作者介绍] 刘豹,凤凰人,清代时沅陵拔贡。生平不详。
[说明] 这是作者陪友人到二酉山游览藏书古洞,搜寻前人藏书时写的一首诗。此诗写于登山前夜,作者与朋友数人夜泊二酉山下,时夜月明如水,诸人派韵作诗。作者此诗,较好地交待了夜泊原因以及所见之景全诗语言清新,情景交融,别有韵味。
[解释] ①望月:满月。 ②探古:寻访古人遗迹。 书洞:指二酉藏书洞,在二酉山腰,古典文献载秦人藏书隐学于此。 ③这句说:到了夜间,江雾弥漫,掩没了水上的小洲。 ④双篷:船篷。作者共七人分乘两只乌蓬船,故称双蓬。事见民国《沅陵县志·谢鸣谦·游小酉山记》。
⑤绝 :高山绝顶之处。 ⑥奇字:这里指先秦文字。
小酉山即景
孔毓秀
群峰排列映江澜,极目真成壮大观。
天劈双扉开月窟①,波横二水绕龙蟠②。
对山人影真如画,隔浦渔歌欲上滩。
游好顿忘身入险,攀梯还立彩云端③。
[作者介绍] 孔毓秀,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小酉山在沅陵城西北13公里处,山上有一个石洞,古籍记载秦人隐学于此,这里树高林密,滩险浪大,云遮雾绕,风景秀丽。作者此诗,写山、写水、写游人、写渔舟,莫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解释] ①月窟:指蛮夷之邦。沅陵旧为五溪蛮地,故诗人称此为月窟。 ②二水:指酉溪与酉水。两水交汇于小酉山下。 龙蟠:指蟠龙山。与小酉山隔酉溪、酉水相望。③攀梯:攀梯而上。梯,这里指千石梯,由山脚直达山顶,梯陡路窄,为游览景观。
金华山①
潘胜鹏
杖逐白云路②,烟岚一望空③。
松杉迎野客,楼阁响春风。
老雾苍岩断,晴霞夕照通④。
溪声百里去,人倚半天中。
[作者介绍] 潘胜鹏,清代沅陵人,工诗,善写山水游记文章。旧志录其《金华山记》,文笔清新流利。
[说明] 这是作者柱杖登临金华山的一篇纪游五言诗。语言清丽,想象奇特,诗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天上地下,挥洒自如,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以诗笔绘就的一幅苍山白云野客图。
[解释] ①金华山:山名,在沅陵县用坪乡境内。山势高耸,其巅有一巨石,夜晚看去,有如金华出云汉之表,故名金华山。 ②白云路:指道路被白雾笼罩。 ③烟岚:山岚隐没在雾烟之中。 ④这两句说:因为浓雾笼罩,山梁断断续续,仿佛被从中割断了;天上红霞照射下来,好象是通往夕阳的道路。
壶头山①
何经
汉将当年汗马劳②,壶头辉映日轮高。
光涵古戍惟荒垒③,影落空墙只野蒿。
碧汉星稀飞鸟尽④,丹枫霜泠乱猿号。
英雄一去成辽远⑤,犹有行人说六韬⑥。
[作者介绍] 何经,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古往今来,凡经沅水过壶头山的人,很少没有不兴追思缅怀马援之心的。马援是汉朝忠臣,六十多岁,犹自披挂上阵,效忠皇上和朝廷,然而却遭小人谗言,郁郁失落,病殁在壶头山征蛮前线。这是作者登上壶头山,凭吊古迹,写下的一首怀念马援的诗篇。
[解释] ①壶头山:沅水岸边的高山,在沅陵高坪乡增内,因山形似东海方壶山而得名。公元49年,汉将马援奉光武帝刘秀旨征伐五溪相单程起义,被险滩阻于此,病殁军中。②汉将:这里指马援。③这句说:月光下的古遗迹,都成了野荒地里的土垒。④碧汉:指天空。⑤辽远:遥远。 ⑥六韬:古代兵书,传为周朝吕望编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
望明月峰
佘 模
挂席桃源路①,孤峰出众山②。
虹桥通涧外③,鸟道绕云间④。
法静鱼龙卧⑤,机忘猿鸟闲⑥。
月明尘不到,何日共君攀。
[作者介绍] 佘模,清代沅陵人。生平不详。
[说明] 明月峰也称明月岩,在沅陵县东五强溪境内,自汉以来,这里就是游人观赏的地方。作者这首诗,写于溯水而上的舟中,故题中用了一个“望”字。前四句写明月峰之秀与险,第五、六两句,则说明月峰的清与幽。同时暗寓只要不枉动刑罚,乱用机巧,天下就会太平无事。最后两句,发出因舟过山下而未能攀登其峰顶的感叹。全诗用词清新,语言简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五言精品。
[解释] ①挂席:挂帆。 桃源路:从桃源去沅陵的水路。②孤峰:指明月峰。明月峰在沅水岸边,孤峰而立,不与其它山相连。③虹桥:象彩虹铺成的桥。这里指明月峰上与后山连接的石拱桥。从河中仰望,山峰上的这座石拱桥,恰如一弯彩虹,横挂高空。④鸟道:飞鸟走的道路。形容山道的高险。⑤法:刑罚。 鱼龙:鱼与龙。⑥机:机巧。 猿鸟——猿与鸟。
秋行酉溪①
佘 模
碧云天洗净,潭水镜同明②。
荇藻浮残绿③,游鱼漾晚晴。
山容秋后瘦④,蝉语暮来清。
逸兴悠然远,还深万古情。
[说明] 秋高气爽之日,沿溪缓行,但见白云把苍穹洗抹得一尘不染,深潭也如同镜子一样明亮。碧波之上,荇藻浮泛,清澈的水底,鱼游石上。微风中,知了在声声欢唱,这是诗人多么悠然自得的一次秋游啊。
[解释] ①酉溪:水名,在沅陵县乌宿。②这两句说,天让白云洗抹干净了,秋潭明澈的如同一面镜子。③荇藻:多年水生草木植物,表面绿色,浮于水面。④这句说:秋天的山中,万木凋零,变得清瘦了。
北河山行①
马上彦
石径荒凉过短岭,林间花鸟亦知心。
登高欲与穹天近②,入谷方知大地深。
滴滴瀑来晴似雨,层层云绕晓犹阴。
前征问有谁相伴③,一叶兰开香满襟④。
[作者介绍] 马上彦,清朝人,曾任过知县,生平不详。
[说明] 沿北河而上,两岸山高谷深,处处鸟语花香,飞瀑溅珠。在如此幽静的山道中独行,纵然一人也无征途寂寞之感。
[解释] ①北河:即酉水。沅水最大的一条支流,从凤滩入沅陵境,在虎溪山下汇入沅水。②穹天:天穹。③前征:前面的路程。④一叶兰:植物名,兰科。多年生草本,六、七月间开花。
界亭道中①
于庭弼
缓辔烟霞里②,溪声入耳凉。
满天枫叶影,一路桂花香。
破酒因山古③,敲诗幸马良④。
回看云外寺,千嶂带斜阳。
[作者介绍] 于庭弼,清代人,生平不详。
[说明] 秋天的山谷,满山红枫,映红了天际,一路的桂花,芳香扑鼻。溪水在轻轻流淌,马蹄在缓缓地敲打着古驿道。诗人在这样的气氛中骑马缓行,心情该是多么舒畅啊,难怪他要酒意全消,诗兴大发。待到惊醒过来,坐在马背上,回看来时路,只见寺在云外,山带斜阳。那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解释] ①界亭道中:界亭驿道中。界亭驿,在沅陵官庄辰龙关外二里,建于元代,是古代著名的驿站。②缓辔:骑马缓行。③破酒:醒酒。这句说,在这样的苍山古道中行走,喝醉酒的人都清醒了。④敲诗:推敲诗句。这句说,能够骑在马上,沉思遐想,锤句炼字,完全是得益于坐骑通人性。
舟过辛女崖①
王鳞次
扁舟江上载秋多,幻出奇踪映水波。
两岸 岩惊怪石②,一溪荒径蔓仙萝。
碧潭彻底鱼偏适,苍翠凌空雁独过。
停棹哪寻沽酒处③,呼来明月与悲歌。
[作者介绍] 王鳞次,生平不详。
[说明] 大凡写江上之舟的诗,多以秋天为背景,以突出诗人的秋思与秋愁。但是秋天又毕竟是美丽的,尽管江河两岸 岩怪立,荒山之上野藤无主,然而只要一入诗人眼中,便都化为伤感的美丽,都值得诗人停船买酒,醉邀明月共歌舞。
[解释] ①辛女崖:在沅陵舒溪口水岸,相传苗族始祖辛女曾居此崖,故得名。 ② 岩:高而险的山石。 怪石:形状古怪的石头。 ③停棹:停桨。
清浪滩①
唐效尧
沅江锁滇黔,乱石棋在局。
舟如破阵马,随人而屈曲。
狰狞当中流,何年鬼斧 ②,
已惊雷洄怒,夹板还相属。
老龙 白涎③,盘涡不敢触④。
伏波有高祠⑤,门前两黄纛。
舟子匍拜诚,割鸡进香烛。
忠节人岂知,坐飨亦同俗⑥。
遥望壶头山⑦,莽莽云断续。
须叟北风驶⑧,百丈免尔足⑨。
踊跃舟子欢,明神祝所欲。
轻帆抱夕阳,两岸寒烟绿。
[作者介绍] 唐效尧,清代辰溪县人。生平不详。
[说明] 清浪滩是沅水上最著名的险滩,滩长四十里,步步鬼门关。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奉旨深入五溪镇压农民起义,被险滩所阻,病殁于滩畔壶头山。后来,楚王马希范自认是马援之后,在楚广建伏波祠庙祭祀先祖,最雄伟气派的一座祠庙就建在壶头山下。成为过往舟船焚香上纸,祈求平安的地方。作者这篇诗,就是记载了清浪之险及祭祀伏波以求平安的风俗。
[解释]①清浪滩:沅水上最著名的险滩,在沅陵境内,现已为五强溪库区淹没。② :砍;斫。这句说:清浪滩,不知是什么时候由鬼神们砍斫而成的。③这句说:滩上的雪浪,是老龙口中喷出的白涎水。④盘涡:波涛盘旋起的大漩涡。 ⑤伏波:马援为伏波将军。 高祠:指清浪滩岸上的马援祠。⑥这两句说:二千多年前的事了,马援是忠是奸,这些船工舟子并不知道,但是祖辈传下来要祭祀才是平安过滩,已演变成地方习俗了。⑦壶头山:在清浪滩南岸,当年马援征五溪蛮,被险滩阻于此山,并死于此。⑧须臾:一会儿。⑨免尔足:免去你行走的劳累。意为可以以舟代步。
横石滩①
唐可久
乱石横江立,扁舟出险滩。
压篷山势逼②,飞雪浪花寒。
神鬼 行客③,蛟龙乘怒滩。
长风惭利涉,心定即安澜。
[作者介绍] 唐可久,清代泸溪人,生平不详。
[说明] 横石滩是沅水著名险滩之一,这里乱石横江,恶浪滔天,过往船只,在巨浪礁石间穿行,不亚于在鬼门关中求生。虽然自然条件如此险恶,但诗人却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心定。心定下来,再大的风浪,也能化险为夷,安然度过。
[解释] ①横石滩:沅水著名险滩,在沅陵境内,现已为五强溪库区淹没。 ②压篷:指两岸山峰,好象要垮塌下来压住船篷。③ :探视。这里比喻生死只在一线。
瓮 子 洞①
刘 瑞
巨石横江面,江流两岸开。
乾坤谁此宿,风月我重来。
卧隐鱼龙寂,声传鹤鹳猜。
何劳觅弱水②,清绝小蓬莱③。
[作者介绍] 刘瑞,清朝人,生平不详。
[说明] 瓮子洞在沅陵五强溪明月山下,江岸峭崖壁立,是沅水著名险滩之一。这里滩陡浪高,但江岸山壁秀美。作者乘舟过此,游兴高涨,浑不将恶浪放在眼中,目中所见,俱为一派赏心景色。
[解释] ①瓮子洞:沅水上著名险滩,在沅陵五强溪。②弱水:指西方绝远的地方。古人称水浅或偏僻不通舟楫的地方为弱水。③蓬莱: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
报 恩 寺
向文宁
屹若天宁第一峰①,参差金碧梵王宫②。
栖禅敢谓留坡老③,结社惟应得远公④。
疏雨螟浮湘竹翠,淡烟晴映海榴红。
坐听法旨忘尘虑,五色花飞满太空⑤。
[作者介绍] 向文宁,清代沅陵人,进士。生平不详。
[说明] 报恩寺是沅陵城内著名的佛寺,每年都要举办数次法会,由高僧弘扬佛法。这是作者在某次听完高僧宣讲佛法,心清气爽,尘虑皆忘,感受到一种天花乱坠的喜悦后,挥笔题写的一篇颂扬报恩寺功德的诗作。
[解释] ①天宁:天宁山,在沅陵城中。这句说:报恩寺在天宁山上,是天宁山的第一高峰。②梵王:佛家语大梵天王的简称。义为清净。③坡老:对宋朝大诗人苏东坡的尊称。④远公:指晋朝庐山东林寺主持高僧慧远。慧远发起高僧、名儒百余人结白莲社,发誓建净土大业。后世亦称慧远为远公。⑤这两句说:听天宁山报恩寺高僧讲述佛学精义,心中尘虑可以全部消除,眼前所见,皆为五色天花。
过东郊三 寺①
周 澄
习气殊非少小时②,江花江草乱题诗。
尘埃已破三春梦,风雨仍留一钓丝。
但许我来闲徙倚③,也应人笑太痴迷。
山僧曾说因缘话,未必山僧尽得知④。
[作者介绍] 周澄,清代沅陵人。生平不详。
[说明] 人到老年,难于适应前进的时代,于是常有习气不如从前的感叹。这首诗,就是作者这种心情的表露。
[解释] ①三 寺:沅陵古代别名又称三 。三 寺位于县城之东,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明代礼部尚书曹学《舆地名胜志》将其作为名胜载入史册。②习气:风俗习惯。这句说:沅陵的风俗习惯,已完全不同于作者少年时候了。③徙倚:站立。④这两句说:寺内僧人常用话语开导别人,但他说的一些道理,他自己未必能懂。
游龙泉寺①(二首)
谢纯臣
香刹从来古②,秋风客到稀。
溪光平入座,竹色冷浸衣。
地僻鸟无语,林深花自飞。
蒲团相对坐③,茶话总清机④。
其二
万壑秋睛后,云烟列画屏。
山畦曾采菊⑤,仙洞欲餐苓⑥。
鹤舞花光灿,鱼翻水气腥。
归鞭依落照,吟啸几回停。
[作者介绍] 谢纯正,清代沅陵人。生平不详。
[说明] 深秋的一天,忧虑满怀的诗人,独步登上龙泉山。山中美景、古寺、高僧,使诗人心胸块垒冰释。两首诗,写景写情,情景交融,清香淡雅,令人回味。
[解释] ①龙泉寺:在沅陵县城西郊龙泉山,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自明以来,就是沅陵近城游览景区。②香刹:佛寺。③浦团:用蒲草织成的圆垫。僧侣打坐或跪拜时所用。④茶话:喝茶闲谈。 清机:恬静无欲的心境。⑤采菊: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诗,这里比喻作者曾追慕隐士生活。⑥餐苓:以苓耳草为食。诗文中常用来指学道修仙之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情致。
游广福寺①
谢纯臣
参天一柱障中流②,禅境春光分外幽③。
芳草睛霞浮座右④,绿溪烟月挂船头⑤。
寺钟声冷僧初定⑥,蕉叶尊深客尚留⑦。
转忆十年啸吟处⑧,篝灯风雨未曾休⑨。
[说明] 写作者游广福寺并留宿与寺僧对饮的情景。先写广福寺夜景,接着写晚寺内的僧侣活动。最后写作者对过去十年生活的回顾,感叹萍踪浪迹的日子没有个尽头。
[解释] ①广福寺:佛寺,在沅陵城东河涨洲上,旧为沅陵近城名景观。②参天一柱:这里指河涨洲上的龙吟塔。③禅境:佛家语。指进入禅定时所见到的美妙境界。④芳草:地名,即黄草尾,在河涨洲北岸,与广福寺隔水相望。黄草睛霞为沅陵旧八景之一。⑤绿溪:地名,即鹿溪,在河涨洲下游北岸,两地隔水遥望。⑥声冷:声音停息。⑦尊深:指酒杯里的酒还有很多。⑧啸吟:长啸轻吟。 ⑨篝灯:即灯笼。
唐效尧
沅江锁滇黔,乱石棋在局。
舟如破阵马,随人而屈曲。
狰狞当中流,何年鬼斧 ②,
已惊雷洄怒,夹板还相属。
老龙 白涎③,盘涡不敢触④。
伏波有高祠⑤,门前两黄纛。
舟子匍拜诚,割鸡进香烛。
忠节人岂知,坐飨亦同俗⑥。
遥望壶头山⑦,莽莽云断续。
须叟北风驶⑧,百丈免尔足⑨。
踊跃舟子欢,明神祝所欲。
轻帆抱夕阳,两岸寒烟绿。
[作者介绍] 唐效尧,清代辰溪县人。生平不详。
[说明] 清浪滩是沅水上最著名的险滩,滩长四十里,步步鬼门关。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奉旨深入五溪镇压农民起义,被险滩所阻,病殁于滩畔壶头山。后来,楚王马希范自认是马援之后,在楚广建伏波祠庙祭祀先祖,最雄伟气派的一座祠庙就建在壶头山下。成为过往舟船焚香上纸,祈求平安的地方。作者这篇诗,就是记载了清浪之险及祭祀伏波以求平安的风俗。
[解释]①清浪滩:沅水上最著名的险滩,在沅陵境内,现已为五强溪库区淹没。② :砍;斫。这句说:清浪滩,不知是什么时候由鬼神们砍斫而成的。③这句说:滩上的雪浪,是老龙口中喷出的白涎水。④盘涡:波涛盘旋起的大漩涡。 ⑤伏波:马援为伏波将军。 高祠:指清浪滩岸上的马援祠。⑥这两句说:二千多年前的事了,马援是忠是奸,这些船工舟子并不知道,但是祖辈传下来要祭祀才是平安过滩,已演变成地方习俗了。⑦壶头山:在清浪滩南岸,当年马援征五溪蛮,被险滩阻于此山,并死于此。⑧须臾:一会儿。⑨免尔足:免去你行走的劳累。意为可以以舟代步。
横石滩①
唐可久
乱石横江立,扁舟出险滩。
压篷山势逼②,飞雪浪花寒。
神鬼 行客③,蛟龙乘怒滩。
长风惭利涉,心定即安澜。
[作者介绍] 唐可久,清代泸溪人,生平不详。
[说明] 横石滩是沅水著名险滩之一,这里乱石横江,恶浪滔天,过往船只,在巨浪礁石间穿行,不亚于在鬼门关中求生。虽然自然条件如此险恶,但诗人却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心定。心定下来,再大的风浪,也能化险为夷,安然度过。
[解释] ①横石滩:沅水著名险滩,在沅陵境内,现已为五强溪库区淹没。 ②压篷:指两岸山峰,好象要垮塌下来压住船篷。③ :探视。这里比喻生死只在一线。
瓮 子 洞①
刘 瑞
巨石横江面,江流两岸开。
乾坤谁此宿,风月我重来。
卧隐鱼龙寂,声传鹤鹳猜。
何劳觅弱水②,清绝小蓬莱③。
[作者介绍] 刘瑞,清朝人,生平不详。
[说明] 瓮子洞在沅陵五强溪明月山下,江岸峭崖壁立,是沅水著名险滩之一。这里滩陡浪高,但江岸山壁秀美。作者乘舟过此,游兴高涨,浑不将恶浪放在眼中,目中所见,俱为一派赏心景色。
[解释] ①瓮子洞:沅水上著名险滩,在沅陵五强溪。②弱水:指西方绝远的地方。古人称水浅或偏僻不通舟楫的地方为弱水。③蓬莱: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
报 恩 寺
向文宁
屹若天宁第一峰①,参差金碧梵王宫②。
栖禅敢谓留坡老③,结社惟应得远公④。
疏雨螟浮湘竹翠,淡烟晴映海榴红。
坐听法旨忘尘虑,五色花飞满太空⑤。
[作者介绍] 向文宁,清代沅陵人,进士。生平不详。
[说明] 报恩寺是沅陵城内著名的佛寺,每年都要举办数次法会,由高僧弘扬佛法。这是作者在某次听完高僧宣讲佛法,心清气爽,尘虑皆忘,感受到一种天花乱坠的喜悦后,挥笔题写的一篇颂扬报恩寺功德的诗作。
[解释] ①天宁:天宁山,在沅陵城中。这句说:报恩寺在天宁山上,是天宁山的第一高峰。②梵王:佛家语大梵天王的简称。义为清净。③坡老:对宋朝大诗人苏东坡的尊称。④远公:指晋朝庐山东林寺主持高僧慧远。慧远发起高僧、名儒百余人结白莲社,发誓建净土大业。后世亦称慧远为远公。⑤这两句说:听天宁山报恩寺高僧讲述佛学精义,心中尘虑可以全部消除,眼前所见,皆为五色天花。
过东郊三 寺①
周 澄
习气殊非少小时②,江花江草乱题诗。
尘埃已破三春梦,风雨仍留一钓丝。
但许我来闲徙倚③,也应人笑太痴迷。
山僧曾说因缘话,未必山僧尽得知④。
[作者介绍] 周澄,清代沅陵人。生平不详。
[说明] 人到老年,难于适应前进的时代,于是常有习气不如从前的感叹。这首诗,就是作者这种心情的表露。
[解释] ①三 寺:沅陵古代别名又称三 。三 寺位于县城之东,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明代礼部尚书曹学《舆地名胜志》将其作为名胜载入史册。②习气:风俗习惯。这句说:沅陵的风俗习惯,已完全不同于作者少年时候了。③徙倚:站立。④这两句说:寺内僧人常用话语开导别人,但他说的一些道理,他自己未必能懂。
游龙泉寺①(二首)
谢纯臣
香刹从来古②,秋风客到稀。
溪光平入座,竹色冷浸衣。
地僻鸟无语,林深花自飞。
蒲团相对坐③,茶话总清机④。
其二
万壑秋睛后,云烟列画屏。
山畦曾采菊⑤,仙洞欲餐苓⑥。
鹤舞花光灿,鱼翻水气腥。
归鞭依落照,吟啸几回停。
[作者介绍] 谢纯正,清代沅陵人。生平不详。
[说明] 深秋的一天,忧虑满怀的诗人,独步登上龙泉山。山中美景、古寺、高僧,使诗人心胸块垒冰释。两首诗,写景写情,情景交融,清香淡雅,令人回味。
[解释] ①龙泉寺:在沅陵县城西郊龙泉山,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自明以来,就是沅陵近城游览景区。②香刹:佛寺。③浦团:用蒲草织成的圆垫。僧侣打坐或跪拜时所用。④茶话:喝茶闲谈。 清机:恬静无欲的心境。⑤采菊: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诗,这里比喻作者曾追慕隐士生活。⑥餐苓:以苓耳草为食。诗文中常用来指学道修仙之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情致。
游广福寺①
谢纯臣
参天一柱障中流②,禅境春光分外幽③。
芳草睛霞浮座右④,绿溪烟月挂船头⑤。
寺钟声冷僧初定⑥,蕉叶尊深客尚留⑦。
转忆十年啸吟处⑧,篝灯风雨未曾休⑨。
[说明] 写作者游广福寺并留宿与寺僧对饮的情景。先写广福寺夜景,接着写晚寺内的僧侣活动。最后写作者对过去十年生活的回顾,感叹萍踪浪迹的日子没有个尽头。
[解释] ①广福寺:佛寺,在沅陵城东河涨洲上,旧为沅陵近城名景观。②参天一柱:这里指河涨洲上的龙吟塔。③禅境:佛家语。指进入禅定时所见到的美妙境界。④芳草:地名,即黄草尾,在河涨洲北岸,与广福寺隔水相望。黄草睛霞为沅陵旧八景之一。⑤绿溪:地名,即鹿溪,在河涨洲下游北岸,两地隔水遥望。⑥声冷:声音停息。⑦尊深:指酒杯里的酒还有很多。⑧啸吟:长啸轻吟。 ⑨篝灯:即灯笼。
挽巽斋先生欧阳大著(文天祥)
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
哲人萎中道,雨绝将安之。
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
名理轶晋魏,雅言袭轲思。
连驾觐驰道,并坐侍端闱。
及门怀燕婉,升堂接逶迤。
方期黄鹄翔,忽作朝露晞。
黔娄不盖体,延陵有遗悲。
层阿翳寒树,平楚暧希微。
帷(左巾右荒)衣广柳,缟冠涕如縻。
水从章江去,云绕楚山飞。
已矣如有闻,斯文不在兹。
赠内子(白居易)
白发长兴叹,青娥亦伴愁。
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暗澹屏帏故,凄凉枕席秋。
贫中有等级,犹胜嫁黔娄。
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寄黔州马常侍(白居易)
闲看双节信为贵,乐饮一杯谁与同。
可惜风情与心力,五年抛掷在黔中。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青青竹笋迎船出,
日日江鱼入馔来。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黔中书事(窦群)
万事非京国,千山拥丽谯。佩刀看日晒,赐马傍江调。
言语多重译,壶觞每独谣。沿流如著翅,不敢问归桡。
秋末寄张侍郎(贯休)
静坐黔城北,离仁半岁强。雾中红黍熟,烧后白云香。
多病如何好,无心去始长。寂寥还得句,溪上寄三张。
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
哲人萎中道,雨绝将安之。
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
名理轶晋魏,雅言袭轲思。
连驾觐驰道,并坐侍端闱。
及门怀燕婉,升堂接逶迤。
方期黄鹄翔,忽作朝露晞。
黔娄不盖体,延陵有遗悲。
层阿翳寒树,平楚暧希微。
帷(左巾右荒)衣广柳,缟冠涕如縻。
水从章江去,云绕楚山飞。
已矣如有闻,斯文不在兹。
赠内子(白居易)
白发长兴叹,青娥亦伴愁。
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暗澹屏帏故,凄凉枕席秋。
贫中有等级,犹胜嫁黔娄。
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寄黔州马常侍(白居易)
闲看双节信为贵,乐饮一杯谁与同。
可惜风情与心力,五年抛掷在黔中。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青青竹笋迎船出,
日日江鱼入馔来。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黔中书事(窦群)
万事非京国,千山拥丽谯。佩刀看日晒,赐马傍江调。
言语多重译,壶觞每独谣。沿流如著翅,不敢问归桡。
秋末寄张侍郎(贯休)
静坐黔城北,离仁半岁强。雾中红黍熟,烧后白云香。
多病如何好,无心去始长。寂寥还得句,溪上寄三张。
阮郎归(黄庭坚)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送上官侍御赴黔中(李嘉祐)
莫向黔中路,令人到欲迷。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
树隔朝云合,猿窥晓月啼。南方饶翠羽,知尔饮清溪。
泽门之皙讴(先秦无名)
泽门之皙。实兴我役。
邑中之黔。实慰我心。
月夜有怀(陈子昂)
美人挟赵瑟。
微月在西轩。
寂寞夜何久。
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
遥思属湘沅。
空帘隔星汉。
犹梦感精魂。
湘中秋怀迁客(崔涂)
兰杜晓香薄,汀洲夕露繁。并闻燕塞雁,独立楚人村。
雾散孤城上,滩回曙枕喧。不堪逢贾傅,还欲吊湘沅。
三闾祠(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崔公信)
叠石状崖巘,翠含城上楼。前移庐霍峰,远带沅湘流。
潇洒主人静,夤缘芳径幽。清辉在昏旦,岂异东山游。
三闾庙(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送上官侍御赴黔中(李嘉祐)
莫向黔中路,令人到欲迷。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
树隔朝云合,猿窥晓月啼。南方饶翠羽,知尔饮清溪。
泽门之皙讴(先秦无名)
泽门之皙。实兴我役。
邑中之黔。实慰我心。
月夜有怀(陈子昂)
美人挟赵瑟。
微月在西轩。
寂寞夜何久。
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
遥思属湘沅。
空帘隔星汉。
犹梦感精魂。
湘中秋怀迁客(崔涂)
兰杜晓香薄,汀洲夕露繁。并闻燕塞雁,独立楚人村。
雾散孤城上,滩回曙枕喧。不堪逢贾傅,还欲吊湘沅。
三闾祠(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崔公信)
叠石状崖巘,翠含城上楼。前移庐霍峰,远带沅湘流。
潇洒主人静,夤缘芳径幽。清辉在昏旦,岂异东山游。
三闾庙(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过贾谊旧居(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
空将哀些吊沅湘。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李白)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白居易)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
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
地远穷江界,天低接海隅。
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
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
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
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
楼暗攒猖妇,堤喧簇贩夫。
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
见果多卢橘,闻禽悉鹧鸪。
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
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
月移翘柱鹤,风泛飐樯乌。
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
鼍鸣江擂鼓,蜃结气浮图。
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
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
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
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
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
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
忆归恒惨澹,怀旧忽踟蹰。
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
战文重掉鞅,射策一弯弧。
崔杜鞭齐下,元韦辔并驱。
名声逼杨马,交分过萧朱。
世务轻摩揣,周行窃觊觎。
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升平代,偏惭固陋躯。
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
美服颁王府,珍羞降御厨。
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楼走看酺。
神旗张鸟兽,天籁动笙芋。
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定场排越伎,促坐进吴觎。
缥缈疑仙乐,婵娟胜画图。
歌鬟低翠羽,舞汗堕红珠。
别选闲游伴,潜招小饮徒。
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
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
论笑杓胡律,谈怜巩嗫嚅。
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
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
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
[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筹并频逃席,觥严别置盂。
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
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
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
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孤。
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
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
空将哀些吊沅湘。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李白)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白居易)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
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
地远穷江界,天低接海隅。
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
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
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
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
楼暗攒猖妇,堤喧簇贩夫。
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
见果多卢橘,闻禽悉鹧鸪。
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
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
月移翘柱鹤,风泛飐樯乌。
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
鼍鸣江擂鼓,蜃结气浮图。
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
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
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
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
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
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
忆归恒惨澹,怀旧忽踟蹰。
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
战文重掉鞅,射策一弯弧。
崔杜鞭齐下,元韦辔并驱。
名声逼杨马,交分过萧朱。
世务轻摩揣,周行窃觊觎。
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升平代,偏惭固陋躯。
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
美服颁王府,珍羞降御厨。
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楼走看酺。
神旗张鸟兽,天籁动笙芋。
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
定场排越伎,促坐进吴觎。
缥缈疑仙乐,婵娟胜画图。
歌鬟低翠羽,舞汗堕红珠。
别选闲游伴,潜招小饮徒。
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
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
论笑杓胡律,谈怜巩嗫嚅。
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
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
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
[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筹并频逃席,觥严别置盂。
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
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
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
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孤。
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
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王昌龄)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送沅江宋明府即开府璟之孙(无可)
初闻从事日,鄂渚动芳菲。一遂钧衡荐,今为长吏归。
人临沅水望,雁映楚山飞。唯有传声政,家风重发挥。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送沅江宋明府即开府璟之孙(无可)
初闻从事日,鄂渚动芳菲。一遂钧衡荐,今为长吏归。
人临沅水望,雁映楚山飞。唯有传声政,家风重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