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春,我担任中央军委华东航空接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军管会空军部部长。从此,我十分荣幸地在陈老总、粟司令身边工作了几年。三十五年过去了,回顾历史,倍感亲切,难以忘怀。
百万雄师进军江南、强渡长江天险之前,我们的行动是由周恩来同志亲自领导、具体安排的。在渡江战役的前一天,周副主席指示我乘C—46飞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飞往徐州,负责南下接收国民党空军。由于天气变化,飞机在微山湖上空迷了航,因而只得返回济南着陆。一场虚惊发生了,周副主席与粟司令误以为飞机出了事故,急忙打电话到处寻找,结果在济南找到了我。周副主席指示我:“你们改乘火车走,由粟裕同志为你安排。”少顷,粟司令就来了电话,他很高兴地说:“终于等到你们搞航空事业的同志来了。”随即通知我,已命令济南铁路局军代表,派火车速送你们到徐州。这是我第一次与他通电话。听口音,他象是湖南人。
火车一到徐州,三野留守处主任立即告诉我:“粟司令刚刚来电话,命令留守处负责护送你们,乘汽车日夜兼程到蚌埠三野支前司令部。”记得到达支前司令部是早晨。傅秋涛司令是我的老上级,他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他讲:“奉粟司令电话指示,由我们负责护送你到浦口兵站。”稍事休息,我们又乘汽车经明光、滁县到达浦口。在浦口,等待过江的部队很多,很拥挤,但因为兵站已接到粟司令的指示,早有准备,我们一到,马上就上船过江到南京,住到明故宫机场。当晚,我前往国民党行政院长官邸看望了刘伯承老总、邓小平政委,呈上了军委介绍信,请示了接管事宜。遵照周副主席指示,二野将很快进军西南,解放四川。我们到华东后,属第三野战军建制,由军委、三野双重领导。第二天,由三野参谋作向导,我携带电台和随行人员到达镇江三野总部。汽车开到司令部门口,一进门,我很惊讶,粟司令已在楼下热情地迎接我。在他的办公室里,我把情况作了汇报。粟司令为我们配备了行政管理和后勤干部,衣食住行安排得十分周到,并指示我们随三野司令部行动,一路上的行程安排得很具体、周密,一环扣一环,可能遇到的困难他都考虑到了。
第二天,他带着我去看望陈老总,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创造酒精代替飞行汽油的人。”陈老总笑哈哈地讲:“啊,上海空军部长蒋天然同志。”热情地与我握了手,接着说:“周副主席有指示,粟司令准备了方案,现在就研究。”粟司令胸有成竹地讲了接管上海、接管华东的航空计划纲要,讲了接管国民党航空工业高级技术人员的政策。关于接管中国中央民航公司问题,待到上海后,由我摸清真实情况后再定。在这次会议之后,即着手上海空军部的筹建工作。我们随三野向上海进军,从镇江经丹阳、常州、无锡到苏州。住苏州时间较长,后来到昆山。在安亭镇,陈老总、粟司令召开了一次大会,会上宣布上海已大部解放,正在消灭残敌,第三野战军总部从安亭马上出发进驻上海。我随着陈老总、粟司令一个车队进入了上海市。到达上海时,苏州河以北还有枪声,第二天敌人全部投降。粟司令住到桂军有名将领白崇禧的公馆。上海空军部设在江苏路五百五十六号,原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招待所。空军部分设沪北办事处(主任郦少安、政委安志敏)、杨树浦办事处、民航办事处、沪南办事处,各办事处亦同时进入了办事地点。上海地下党市委张承宗、吴克坚同志派来王月英、陈乃生、李杨群、华斌、吕明、王玉珂等一批地下党同志,参加空军部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情况,并带来一批进步群众协助我们。就这样,我们一到上海就立即全面地开展了工作。
陈老总、粟司令、刘晓、刘长胜同志同意我的要求,由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书记吴克坚同志亲自向我移交我党打入国民党空军的地下党员、中国中央航空公司的地下工作关系和一些秘密材料。为研究争取民航的决策问题,我又报请陈、粟决定,吴克坚同志继续参加争取两航工作。
上海情况是复杂的。初到上海,冒充我党地下人员来找我的人确实不少。当然,这种人不知道共产党有严密的组织,我党我军对上海已是了如指掌,他们冒充行骗是徒劳的,但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意外的困难。上海一下子出现了五个民航公司,他们有高级民主人士的关系,还有国民党政府民航公司的证件,就是没有飞机、没有飞行员,也没有设备。其中有一起企图冒充在龙华机场中国中央民航公司的飞机器材中,有他们的财产,逼着上海空军部承认他的公司。经过查实,这些冒牌公司都是假的。确切地说,上海只有一架私人C—47烂掉轮子的破飞机在机场草坪上,并没有什么公司。可他们还向周恩来副主席告状,无理取闹、纠缠不清。后来,还是粟司令出面帮助我解除困难,向军委讲明了真象,揭穿了这个诈骗案,也向民主人士作了解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待中国中央民航政策,也发生严重分歧,有的同志批评我们争取民航起义政策是错误的,并指责蒋天然草拟的是右倾方案。为此,粟司令亲自去向他说明:中国中央两航公司约五十架C—47、C—46运输机、价值五千多万美金的飞机修理厂设备器材、大量资金和飞行机械人员均已转移香港。但在上海还留了一些黄金银元美金,并有少量的航空人员、器材与几架待修的飞机。这是他们留后路,侦察我军的动态,试探我们的政策。当前,蒋介石特务正在拉拢两航去台湾,或是开始台湾、香港通航。他们过去与我们地下工作有联系,但对共产党政策还不甚了解,不完全信任。中国民航总经理刘敬宜、中央民航总经理陈作琳尚在犹豫不定。看来他们去台湾或返上海尚处在十字路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只要走错一步棋,就可能把他们推向敌人,我们将犯下严重错误。因此对待两航公司应采取特殊的政策——保留他们的原职、原薪、原机构不动。这是一项敏感的政策,可以立即影响香港两航人员,用事实给刘、陈二位总经理吃吃定心丸。粟司令虽然一再解释说明,不同意见的争论仍然较大。后来陈老总讲:“我同意这个计划,有人不同意,但时间不等人,不能再扯皮了。请粟司令将他们的意见一并上报,由中央军委决定。”随后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复电:“争取两航工作计划,同意粟蒋吴的决定。”(粟即粟裕,蒋即蒋天然,吴即吴克坚)计划批准后,军委又决定我为解放军争取两航工作首席代表,吴克坚为第二代表,派人去香港进行民航策反工作。同时,由陈毅、粟裕领导的上海军管会与李克农领导的军委情报部协作完成任务。
一九四九年七月间,经粟司令面谈选定,吕明同志在中央航空公司顾问查夷平先生陪同下去香港。临行前,军委电示,由我陪同他们去北京。周副主席与李克农部长在中南海接见他们时又反复交待政策,还设宴招待了查夷平先生。
政策决定后,给民航人员发薪金时又发生差错,错误地发给了一半银元,待我知道制止已经晚了。我当即报告粟司令,并作了检查,请示处理。正在这时,有位负责同志找我去,一见面就大发脾气,严厉批评我违犯财经政策,要我负责把银元立即收回,弄得我十分尴尬,难以答复。正好粟司令来了,他插话说:“这件事由我负责,我视察龙华飞机修理厂,他们请示我民航职工能不能发薪金,我答复他原职原薪,马上可以发。我未注意交待不发银元,也未想到他自作主张发了一半银元。已经查明,事先蒋部长不知道,我已同陈老总研究决定,办事处主任调离民航给以批评教育,银元不能退回,这是共产党的信誉。我们刚刚与民航打交道,不能朝令夕改,失信于民。”粟司令为我承担了责任,解除了我的困境,他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领导气魄、政治家风度,令人敬服。
与此同时又发生了一个矛盾,上海空军部队接收了四五十名国民党航空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是曾经留学英国、美国的航空工程师、高级知识分子,是我们新中国迫切需要的人才。对待这些人,当然应同国民党军政官员有区别。因而粟司令几次接见他们,开座谈会,一同照像,在金门酒家设宴招待,并决定成立华东军区航空处航空工程研究室,由航空教授王裕齐任主任,副主任为李扬群同志,下设地勤、场站、飞机、发动机、特设、气象等八个组,把这些专家很快组织起来,让他们参加修建机场,建立航空站、气象站、雷达站、编写航空知识教材、修理飞机、调查航空器材等工作,有的还到航空教导总队担任教员。正在忙碌的时候,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是对这些航空工程人员未得出审查结论以前,不能使用。粟司令当即制止了这种干扰,他说:“我同陈老总已报请周副主席批准,对待高级知识分子,只要他爱国,愿为新中国服务,不反对共产党,既往不咎,要看他们的现在和将来。我们欢迎他们,信任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政策。目前需要的是他们热情工作,而不是等待他们的审查结论。此事分工有我负责,不要干预。”如果说从一九四六年我军创建第一个航空学校开始至一九四九年为新中国第一代航空工业,那么,这批专家为我国的第二代航空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许多同志担任了研究所所长、大学教授、总工程师,还有不少同志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争取两航,几经周折,最后一次会议是一九四九年十月在中南海周恩来同志家里召开的。聂荣臻、粟裕、李克农、刘亚搂和我参加了会议。去时,周副主席在中央书记处开会未归,邓颖超大姐热情地招待我们,除了烟和茶以外,还拿来一盘哈密瓜干,请大家尝尝。这时,周副主席回来了,他见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又叫邓大姐再拿来一大盘。我们和周副主席边吃边谈开了。周副主席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后,就传达了中央书记处的决定,说:“中央同意:中国、中央两航公司起义归来后,我们采取原封不动地保留两航机构、资金和财产的政策。允许中国、中央两航公司在上海、南京、北京、天津、武汉、广州、沈阳、西安、重庆等地开设分公司或营业部。允许他们的总公司设在北京,北京西郊机场划归民航使用。起义时间和飞行安排,按军委批准的上海计划。华北和中南地区由聂老总安排,华东六省二市由粟司令安排。刘敬宜、陈作琳来北京住在北京饭店,接待谈判事宜由李部长安排。西郊、天津机场由刘司令负责。飞行指挥谈判协议草案由蒋部长准备。接待规格登报三天、宴会四次。刘、陈两位总经理率机飞到北京发表声明,宣布起义;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时发表文告,留在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所有资产,停留在启德机场三十几架飞机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要求香港政府予以保护,不得作任何转让或遭受损失,否则,要承担后果责任。两航起义归来后,由政府拨款支持其发展,提供民航使用机场,帮助解决飞行器材、汽油和购买新飞机。起义人员在政治上与解放军享受同等待遇,经济上自负盈亏,国务院领导,自行管理。”
会议结束前,粟司令说:“吕明同志是好党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香港发生急性肾炎,因秘密活动无法住院,只有待起义飞机起飞后才能回上海。”事后,由于耽误治疗时间太久,后来在上海抢救无效,吕明同志为两航起义贡献了生命。
新中国建国伊始,两航起义归来,轰动了整个世界。但在争取两航复杂斗争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着粟裕同志的智谋。
两航起义之后,上海面临着美蒋轰炸的严重威胁。这是当时国际舞台上复杂斗争的形势。我国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美国为推卸罪责发表了白皮书。蒋介石亡命台湾,但不甘心失败,妄图作垂死挣扎。他千方百计勾结美国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要组织美蒋联合空军轰炸上海。当时,上海是亚洲的第一大城市,它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大的影响。为此,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保卫大上海,创建我军第一支现代化部队——上海防空军。这项工作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主管,陈毅同志兼任上海防空军司令员,粟裕同志辅助陈毅保卫大上海。军委命令我为上海防空军参谋长,王集成为上海防空军政治部主任。
当时,由于少数同志在革命胜利形势下,滋长起盲目骄傲的情绪,产生了和平麻痹思想,认为在上海搞紧急防空是大惊小怪,蒋介石不可能再会回来了,大搞防空建设会制造紧张局势,影响和平建设等等。为了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我记得粟司令为此专门作了报告,他将复杂的形势概括为五个问题。大意是:第一,新的情况,采取新的对策,不能无的放矢,张冠李戴。过去我们打的是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总的说来是打了几十年的地面战争。现在情况则不同,敌人要从空中投弹轰炸上海,是轰炸与反轰炸的军事斗争,必须使用新的防空手段。如是依靠地面战争的经验,是阻止不了敌人的空中进攻的。第二,新的思想。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改变墨守陈规的老皇历,纠正保守思想,具备新的现代化作战的思想,才能适应新的情况,走向现代化。第三,新的武器。上海防空军使用的是世界上城市防空的最新设备,如米格一15喷气式超音速的战斗机、炮瞄雷达的高射炮群、自动瞄准跟踪的探照灯、远程的和近程的指挥雷达等。为此,必须提高科学知识,努力学习,熟练掌握,才能发挥它的有效功能。第四,新的作战方法和新的技术。飞机、高炮、雷达、探照灯诸兵种合同对空作战,不仅要有作战命令、作战计划,还要有十几个附件。其中每一个协同动作都须经过战术设计、准确计算。因而这就要求研究、学习新的作战方法、新的合同战术。第五、在新的地点——上海,打一场新的防空战争。上海是解放了,但逃到台湾的蒋介石,要回头钻空子轰炸上海。上海不同于野外战场,目前它只解放了领土,还未解放领空,因此,上海只能说是解放了一半。没有掌握制空权的大上海,要是遭到敌人的空袭,是不能生存的。因此我们要同美蒋空军争夺制宝权,必须打赢这场新的战争,一切和平麻痹思想都是错误的。粟司令的报告针对部队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对解决部队存在的思想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敌人为了轰炸上海,在沿海,特别是舟山群岛修建基地。我们只有抢时间,争速度,才能赢得胜利。上海防空备战就是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日日夜夜进行着。第三野战军一百六十个连的施工部队参加防空基地建设,从青岛到济南、徐州、南京、上海、浙江等地,共修建了一级机场九个、简易机场一个。建立五个飞行基地、六个场站、一个飞机修理厂。虹桥机场一个月建成,完成一年半的工作量,创造了奇迹。曾有一位外国朋友参观虹桥机场后,惊讶地说:“陈毅就是力量,粟裕就是力量的支柱。”的确是这样,每一个机场的建成,都留下粟司令无数的足迹。“二六”轰炸之后,上海遭受了一些损失,不久,我军即完成作战准备,投入战斗。第一次空中出击,打下美蒋两架P—38侦察机。一九五○年二月至五月历时三个多月打赢了保卫大上海的战争,夺取了上海的制空权,共击落P—38、P—、B—24、B—美蒋歼击机、轰炸机、重轰炸机共十六架。
四月,在上海防空作战期间,中央军委电示: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负责组建华东军区空军。对此组建工作粟司令早有打算,粟司令曾去北京请示周副主席,并与军委空军协商,计划第一批建立五个空军师,第二批建立四个空军师。粟司令对华东空军建设十分热忱,处理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负责,体贴下情,他的指示执行起来往往很方便。他组织观念很强,凡是大事,事先或事后都同陈老总商量,随时请示军委。他办事要求甚严,工作方法程序化,件件都能按时落到实处。他虚心谦让,注意向军委空军征求意见,善于同各兵种协同共事。他心怀坦白,爱护下级,能同下级诚挚地谈心,启发教育。他的这些优良品德、高尚的政治风度、高效率的军事家的作风,使我深受教益。
我曾随从粟司令几次上北京,每一次行前,他都指示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和标图。他不仅要敌情动态,还要天文地理资料,仅气象问题,就要准备华东沿海地区十年气象的历史资料。他在火车上照常办公,不停地研究资料,分析情况。他知识渊博,各种情况都非常了解。他深谋远虑,如同一位高超的棋手,每下一步棋的同时,已看准了下几步棋的走法。他常常预见到问题的发生,同时也预见到事情的结果。上海防空军创建时,他决定上海防空指挥所和训练大队要培养三套指挥人员。后来成立华东空军、华东防空军组建工作比较顺利,就是来源于他的预见。后来上海防空战争赢得胜利,迅速由防御转入进攻,收复舟山和一江山等沿海岛屿,都是在防空作战时就作好了陆海空联合作战的进攻准备。这体现了粟司令运筹帷幄,决策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
历史是最好的评价,粟裕同志伟大的军事功绩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部宝贵的军事教材。他在当代的军事家中享有卓越的地位。
《一代名将——回忆粟裕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