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宏培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原化学系主任,现为贵州民族学院教学管理督导员。男,侗族,中共党员。1938年农历10月生,贵州省天柱县人。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0月提前毕业于原贵阳师范学院化学系,并留校任助教。当年考入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对外称技术物理系)研究生。1963年7月分配到广东省国营741从事原子能核燃料生产工作。1972年元月由工改兵,将原单位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继续在工厂恰似事原子能核燃料的生产和研究工作。并为工厂技术主要负责人,八级工程师(正团级)。在此期,参加了中国核学会,中国矿山经济技术研究会。
1984年转业回黔建设家乡。1992--1998年任贵州民族学院化学系主任,兼美国经济发展集团公司客座研究员。
在部队服役期间,取得并应用于我国原子能核燃料生产中的重大研究成果有:“空气提升输送浓密机底流物料”;“
浓密机底流液固比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浓密机清液层的光电自动控制”等五项重大研究成果。为推动和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中“空气提升输送浓密机底流物料”获全国国防科技大会奖;“
浓密机底流液固比的自动监测和控制”获全国国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浓密机清液层的光电自动控制”等三项分别获部队重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受到部队各级党委的多次表彰和嘉奖。1977年被广东政府授予技术革新积极分子称号,1978年被部队树立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标兵。
1984年转业回贵州后,除了在贵州几所高校担任过无机化学、核化学、环境保护和萃取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将贵州民族学院化学系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外,还根据贵州资源特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88年发明了“由钼镍矿生产钼酸铵和硫酸镍铵的方法”,成果经国家专利局三次组织专家评审,确认此成果不仅远远超过了国内所有同行的研究结果,而且还大大超过了美国专利US座机电话号码的世界先进技术水平,1992年正式授予了自己发明专利权。发明专利号:座机电话号码,6。1995年完成了“高效低耗无污染微肥的试验研究”,微肥用于大田对水稻、柑桔和蔬菜进行试验,获得增产率分别达20-30%、29.8%和50%以上的显著效果。97年又完成了“高效无毒浸金剂的合成筛选试验研究”,并结合萃取理论和萃取技术提出了处理我国类似于我省烂泥沟难处理金矿做试验,获得浸出率为94.75%,金回收率达87.4%的高指标。这一技术指标大大超过了我工黄金局委托美国戴维麦基公司和美国黑森研究所研究用剧毒物氰化物为浸金剂对我省烂泥沟金矿做试验所得浸出率为92.9-93.9%,金回收率只有80%的所谓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成果已通过省级专家鉴定。
与此同时,在国家原子能,世界发明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应论文20余篇,并出版了“萃取化学原理和应用”专著一本。著作被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工业大学和贵州民族院采纳为高校教材使用。1999年12月被“美国经济发展集团公司”评审确认为:“人类二十世纪科技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