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纯天然、无公害、原生态,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稻开始击鼓薅(hao)秧了!!!

$
0
0
纯天然、无公害、原生态,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稻开始击鼓薅(hao)秧了!!!


7月5日,扶罗镇横坡村侗藏红米种植基地举行击鼓薅(hao)秧民俗活动,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吸引了众多群众和路人观看。击鼓薅秧是侗族先民一直遗留下来的富有原始农耕文化底蕴的活动,目的是给秧苗松土、除草,并将附在禾苗上的虫子拍落到田里,成为稻田里鱼儿或鸭子的美食。同时,随着击鼓音乐响起,人们还可以在快乐中劳作。


在新晃,薅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稻草撮成绳子绑在角板上,左手驻一根竹竿或木棍,右脚在稻田里不停地挪动(也有左撇子的),由于杂草是长在水田里的,绑有草绳的脚一动,杂草就会连根而起,随之漂浮在水面上,几天后就会自然死去,成为禾苗的肥料。这种薅秧方式在步头降、洞坪、米贝一带流行,当地人们叫“薅田”。


另一种,就是人们事先根据禾苗之间的间距,制作出“薅耙”,下田后,人们双手拿薅耙不停地向前后拉动,这样杂草就被拔起来了,如果杂草多的地方,来回多拉动几次就是了,但这种薅秧方式的前提是插秧时一定要插得比较直,所以在原来新晃农村,流行着这样说法:哪家小伙子插秧插不直的话,婆娘都怕难得讨。这种薅秧方式在扶罗、新寨、凉伞一带比较流行。


可近些年来,随着除草剂等的发明和时代的进步,这些薅秧活动正逐步被人们淡化。但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一直传承着这一原始农耕文化,再加上红米稻种植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持着天然绿色的本色,除了侗藏红米本身富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外,这也是它在大都城市十分畅销的原因之一。


“四五月耕草,数家其趋一家,多至三四十人,一家耘毕复趋一家,一人击鼓以作足力,一人鸣钲,以节劳逸,随耕随歌,谓之薅草歌。”


目前,薅草锣鼓已入选国家“非遗”名录。侗藏红米稻种植系统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这么多的杂草,薅出来就是红米稻最好的肥料!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