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参加央视《中华百家姓吴姓专场》大型电视片录制工作纪实/吴展明

$
0
0

继承   求真   创新

——参加央视《中华百家姓吴姓专场》大型电视片录制工作纪实

吴展明

 

尊敬的导演王梓墨及尹恒、吴泓甫等诸位:

您们好:盼望多时的大型《中华百家姓•吴姓专场》电视片,于昨(1112日)晚910分,由安徽卫视向国内外播放。这既是吴姓历史和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你们这些创新高手,另辟蹊径,充分利用中国这种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姓氏文化(包括谱牒文化)作元素,从三千多万这个吴氏大姓群体中,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亮点、特点的人物和事迹,纵述古今,横陈国内外,编织成一篇人事、家事、国事和天下事的大文章,并融合韩国顶级时尚后期包装技术,打造了一艘独具匠心的集族史、族情、族艺于一炉的新“文化航母”。看了之后,深深映入脑际,拍手称赞,表示最热烈祝贺!

2015106,我们三人(吴展明、吴勋和、吴勋禄)应央视领导的盛情邀请,上午859分,乘铜南(大龙)至北京之高铁,于下午639分,一路风驰电掣地到达了北京西站。随即电视台派人来迎接我们至朝阳区运七大酒店下榻休息。我们来自贵州省三穗县这个边远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后进,学问浅薄,知识贫乏,更谈不上什么在电视台上的临场经验。但在电视台师长的指导和鼓励下,又让我们观摩了其他姓氏的排演,对我们颇有启发。值得回忆的是:927日,有央视编导尹恒和吴泓甫、孙超、王凯军4位同志,为了打造好这艘新型“航母”,离别了在京的中秋佳节,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数千里,奔赴三穗下德明村,寻找抗日英雄吴瑞的“三封绝命家书”( 即禀父书、致兄书、与妻书)及其抗日事迹。您们辛辛苦苦地走村串家,找了一天半,除了认真访问、拍照之外,“家书”毫无下落。根据吴瑞之孙吴勋和提供的线索,赶回县城,几位到我书斋翻阅,仔细寻找。我从《三穗历史稿》中拿出复印件,几位说:“不行!应找原件。次日一早,我约诸位到我廿年前居住的县一中宿舍,请大家认真翻查。记得那是当年我在编写家谱和《三穗历史稿》后包裹好存放的。经过3个多小时的寻找,吴泓甫眼疾手快,将一纸卷撕开,兴奋地喊:“找到了!找到了!”大家高兴地跳了起來。您们这种踏破铁鞋搜残简、吹尽黄沙得真金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为人和治学榜样。话又回到眼前,我们认为,这次进京,是我们一次进行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好机遇,对师长的交待要认真研究,认真对待,鼓起勇气,大胆上场,在109日晚上3个多小时的排演中,是否能交好答卷,我们心里老是忐忑不安。但记得当时在台上有主播赵屹欧、台湾文化界名家吴大维和青年艺术骨干吴泓甫、吴瑜、吴恺乐5人, 与我俩热烈握手欢送退场,我们才感到有点放心!接着下场时,尹恒、吴泓浦两位又立即过来与我们热烈握手,说:“吴老师,你们演这一段特别出色,表示热烈祝贺!”贵州省吴氏宗亲总会会长吴学强等宗亲赶过来,也表示热烈祝贺。大约12点了,我们准备回旅店,一出大门,有无锡的、苏州的、衡阳的、郑州等地的吴氏宗亲或代表,约有三、四十人,在这里等候我们。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你们三穗这一台搞得好,为吴姓专场排演掀起了两次高潮!”我说:“我们的水平太低!是来向各位宗亲和嘉宾学习的。”他们说:“第一次,是嘉宾台上有300多人,为你们而欢呼和鼓掌,打破了当时平静的大厅;第二次是全场起立,为抗日英雄吴瑞默哀致敬。这种独特的气氛场面,在整个《中华百家姓》的排演过程中,可能是第一次!”人们纷纷走过来要与我们合影留念,其中包括电视台的两三位女士,她们说:“吴老师,你讲到抗日英雄吴瑞的三封绝命书时,我们几个也掉了泪,特地在此等候,与您们拍照留念!”这几个女士,是否是吴瑜、吴恺乐等人,我不大记得清楚了。无锡泰伯吴氏祖地宗亲联谊会会长吴胤悦等人,从人群中挤过来,大声地说:“嗨呀!吴老师,我们的老哥子,好久不见了,做梦就在想念呀!您们在台上演这一段太出色了,表示热烈祝贺。”接着我们拍照留念。其他的吴氏宗亲或代表,也过来与我们合影……。因为深夜快1点了,送归旅店的专车叫了几次喇叭,我们不得不上车,挥手与大家告别,说几声“ ByeBye!”回到旅店后,才欣慰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终于向三穗各族人民和吴氏家族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的主播赵屹欧不仅知识渊博,功底深厚,而且才思敏捷,应变能力极强。记得我在讲述三封绝命书不仅是伟大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历史文献,也是我们吴氏族人的传家宝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我停了停,接着用较低的嗓子说:“几年来,我在挖掘和整理抗日英雄吴瑞的史料时,往往掉下泪水,特别是今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期间,我在撰写《倭寇未灭,誓不生还》一文时,因吴瑞抗日的钢铁誓言和他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悲壮抗日英雄气概,又一次次感动了我的心房,鼻子一酸,忍不住泪水夺眶而流……。”赵主播看我真的掉了眼泪,他灵机一动(这是录制流程单上没有的),通过话筒,含泪地说:“全 体起立,为我们的抗日英雄吴瑞默哀……。”立即把整个排演大厅转换到抗日战争时公祭忠魂的肃穆悲壮场面。香港著名实业家吴天赐(原任世界至德宗亲总会主席)等 12位宗亲庄重地站立在其吴姓评委位置上,表示对抗日英雄致以崇高敬意。赵主播补充说:“这3件抗日战争的珍贵传家宝,我们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不忘国耻!”我与吴勋和将“绝命家书”拿起,对着观众,表示深深的谢意。这时,我不竟暗暗称奇;“赵主播,高手,实实在在的高手!”

还应提一提,该片由钱文忠、王立群和蒋方舟三位为评委,十分得当。本世纪初,我在无锡参加编修吴氏族谱多年。因为本人将修谱工作、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面向实际和茎基层,先后发表了好些谱牒研究文章,在网上初步形成了“吴展明谱牒研究专栏”, 以及与吴开治宗兄(四川简阳市人)共同编辑了《谱牒编纂纵横谈》一书手稿,计文章60余篇。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家谱1500多部,计2900多册,全国除上海、北京两大图书馆外,第三位馆藏家谱最多的可能就要数无锡市图书馆了。其中荣氏族谱、吴氏族谱、钱氏族谱等,均为名谱。我的堂弟吴展良,历史学家,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其学术著作,成果丰盛,他多次到北大、人大等校开设专题讲座,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奔忙。他说,他师承钱穆先生。钱钟书、钱穆、钱文忠和当代著名的科学泰斗“三钱”等,早为本人所敬仰之人物。这次在《吴姓专场•英雄谱》中,开始上场,我讲:“我原来是搞地方史志的,继之从事编写家谱和谱牒研究工作。”也许是钱教授对编写家谱深有体会,他插话说;“请大家注意一些细节,这些细节非常重要。”他说;“作为一个教师,吴老为宗族要做那么多的工作,把家族的荣耀搜集起来,传承下去,这是中国家族文化或者说是姓氏文化的精意。”钱教授话刚落,数百掌声响彻大厅。吴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商末的得姓,至今已3200余年。钱教授说:我是江苏无锡人,其开姓始祖吴泰伯和其弟传代始祖仲雍去逝后,就分别葬在无锡鸿山西坡与常熟虞山东麓,古墓至今完好(按:泰伯陵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6年起, 每年41016, 在泰伯陵墓前吴文化广场举办盛大的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暨泰伯公祭典盛会。仲雍陵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是大江南北及东南沿海、西南绝大多数吴氏族群的发祥地。钱老对其他吴姓的点评,都说到了点子上。三位评委,史通古今,学贯中外,令人赞颂。在这里,请赵主播、尹恒和吴泓甫代向三位评委问好,并祝他(她)们身体健康长寿!

概言之,个人认为《中华百家姓》是一部继承传统、务实求真、改革创新的综艺成功之作,值得学习。

此外,我们(还包括我夫人杨仙引、吴勋和夫人谢妹)还登上天安门城楼,鸟瞰宽阔壮丽的天安门广场,参观故宫博物院,跑跑文津街国家图书馆,攀登八达岭长城最高处,观北京奥运会鸟巢夜景等处景点和名胜古迹,处处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1014日上午7点零4分,我们乘北京至三穗的高铁,一路心情舒畅,于下午423分,在三穗车站下车。啊,万里家乡一日还,我们不觉又回到了可爱的胞衣土地三穗。

东拉西扯,谈到这里放笔。因本人对电视传媒工作是个外行,在文中肯定说了一些错误的话,请来信批评指正。

最后,热烈祝贺央视《中华百家姓》节目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红火火!并祝安徽卫视创播放最高收视率!

                               吴展明

20151113于三穗县八弓镇灵山北路54号家中,

手机:18230708176  座机:0855-453013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