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8日,“美丽侗乡”建设会议暨广西侗学研究会2015年会在我县隆重召开。在进行广西侗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的选举后,会议重点围绕“‘美丽侗乡’建设的经验与建议”及“依托贵广、沪昆高速铁路打造 ‘大侗区’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的战略思考”等议题进行研究探讨,来自北京、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各侗族聚居市县、全国侗族文学会、各市县侗学研究会、专家学者、企业等代表欢聚一堂共商侗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
会议现场一
侗族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带,即以侗族圣山——三省坡为中心方圆200公里以内的区域。贵广高铁连接的是侗族南部地区,即贵州榕江县、从江县、黎平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辐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贵广高铁被誉为一条可以尽览南中国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最美风景线”。
参会人员就“美丽侗乡”建设和依托贵广、沪昆高速铁路打造“大侗区”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加强各民族团结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对提升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和加快民族地区事业进步的问题集思广益,互鉴成功经验。
![]()
会议现场二
大家一致认为,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长期的历史社会发展长河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独特的侗族文化。充分抓住湘、黔、桂侗族地区的贵广、沪昆高速铁路全线开通和全国侗乡迈进高铁时代的有利时机,把建设“美丽侗乡”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既能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又能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生态文明和谐的可持续路子。参会全体人员表决通过了《依托贵广、沪昆高速铁路打造“大侗区”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倡议书》的决议。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实地考察四荣乡荣地村归秀屯(侗寨)、龙女沟景区等地,与当地侗族乡亲、游客共同体验百家宴活动,详细了解我县 “美丽侗乡”建设和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情况,就我县发展生态民俗风光旅游与高山生态有机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方法表示一致赞赏。
![]()
来自北京、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各侗族聚居市县、全国侗族文学会、各市县侗学研究会、专家学者、企业等代表在四荣乡荣地村归秀屯(侗寨)欢聚一堂体验百家宴现场
目前我县有侗族人口5.93 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总数的11%。侗族同胞与全县各族人民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了 “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典范。鼓楼、侗锦、蜡染、银饰等侗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县侗学研究会已于今年10月8日登记成立,会员55人,分布于滚贝、大年、安太、怀宝、拱洞等十七个乡镇。学会旨在组织会员多学科、多领域对侗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研究。侗族文化已经成为我县民族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文化之一,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铸就了大苗山多民族文化汇萃的奇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不仅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培育和发展独特的民俗旅游产业,更好地造福于全县人民。
县委书记杨恩维及县领导兰美清、廖富学、石统权参加活动。

会议现场一
侗族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带,即以侗族圣山——三省坡为中心方圆200公里以内的区域。贵广高铁连接的是侗族南部地区,即贵州榕江县、从江县、黎平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辐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贵广高铁被誉为一条可以尽览南中国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最美风景线”。
参会人员就“美丽侗乡”建设和依托贵广、沪昆高速铁路打造“大侗区”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加强各民族团结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对提升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和加快民族地区事业进步的问题集思广益,互鉴成功经验。

会议现场二
大家一致认为,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长期的历史社会发展长河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独特的侗族文化。充分抓住湘、黔、桂侗族地区的贵广、沪昆高速铁路全线开通和全国侗乡迈进高铁时代的有利时机,把建设“美丽侗乡”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既能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又能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生态文明和谐的可持续路子。参会全体人员表决通过了《依托贵广、沪昆高速铁路打造“大侗区”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倡议书》的决议。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实地考察四荣乡荣地村归秀屯(侗寨)、龙女沟景区等地,与当地侗族乡亲、游客共同体验百家宴活动,详细了解我县 “美丽侗乡”建设和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情况,就我县发展生态民俗风光旅游与高山生态有机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方法表示一致赞赏。

来自北京、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各侗族聚居市县、全国侗族文学会、各市县侗学研究会、专家学者、企业等代表在四荣乡荣地村归秀屯(侗寨)欢聚一堂体验百家宴现场
目前我县有侗族人口5.93 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总数的11%。侗族同胞与全县各族人民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了 “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典范。鼓楼、侗锦、蜡染、银饰等侗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县侗学研究会已于今年10月8日登记成立,会员55人,分布于滚贝、大年、安太、怀宝、拱洞等十七个乡镇。学会旨在组织会员多学科、多领域对侗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研究。侗族文化已经成为我县民族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文化之一,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铸就了大苗山多民族文化汇萃的奇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不仅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培育和发展独特的民俗旅游产业,更好地造福于全县人民。
县委书记杨恩维及县领导兰美清、廖富学、石统权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