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筛选
学科分类
- >> 全部
- >> 中国文学
- >> 出版
- >> 人物传记
- >> 中国近现代史
-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 新闻与传媒
-
文学编辑史不会遗忘的名字——追忆龙世辉
《将军吟》和《芙蓉镇》都荣膺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召开时,这两部作品的责编龙世辉被定为正式代表。龙世辉起初并不打算与会,在韦君宜的一再坚持与鼓励下,他出席了会议。耕耘编坛30多年了,总算把编辑当做编辑看了,总算得到了来自组织的肯定评价。虽然姗姗来迟,龙世辉还是感到了迟到的喜悦。虽然只是一个代表资格,终究让他分...《当代》 2002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48)| 被引次数(0)龙世辉及其编辑实践
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984年内部出版的《编辑学与编辑业务》一书中,收有龙世辉的两篇讲演录即《关于文学编辑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文学编辑的基本素质》。文末的“作者介绍”中说:“龙世辉,男,59岁,湖南省武冈县人。1952年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学员。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曾任人民文学出...《编辑之友》 1991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31)| 被引次数(0)编辑学需要这样的个案研究——《龙世辉的编辑生涯》读后
接到李频同志寄来的他的新作《龙世辉的编辑生涯》,我的心情特别高兴。这并不是因为我与李频或龙世辉有过什么特殊的交往和情谊,而是因为这样的书满足了我久已萦绕心头的一个愿望。自从读了美国著名的编辑家康明斯·萨克斯的夫人多萝西·康明斯编写的《作者和读者之间——康明斯·萨克斯的编辑艺术》一书以后,我一直希望有一批研究中国...《编辑学刊》 1993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21)| 被引次数(1)论编辑主体价值的动态把握——珀金斯与龙世辉:两个矛盾世界一瞥
把珀金斯与龙世辉相提并论,妥当与否,确实令人踌躇多时,珀金斯是美国最受人尊敬,最有影响的编辑家,在美国编辑界享誉甚高,有“美国编辑的元老”之称。他发现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沃尔夫等天才的作家,编辑出版的作品也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龙世辉呢,作家出版社的前副总编辑,自从1953年进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来,编辑出版过《林海...《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03期 下载次数(41)| 被引次数(0)想起龙世辉
《中国作家》纪念出刊百期,应邀要为此写点什么,却不知如何下笔。空泛的祝贺话,轮不上我来说。因此我想起一个应该提及的人,在《中国作家》的筹备和创刊初期,他是重要的参与者,他就是九年前已经告别人世的原作家出版社副总编龙世辉。而《中国作家》创办初期本是作家出版社的刊物。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事物都将湮灭在遥远的时空里,...《中国作家》 2000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13)| 被引次数(0)龙世辉发掘《林海雪原》的内幕细节
小说《林海雪原》自面世以来,甚获赞誉。殊不知,该书的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而发掘该书稿的编辑龙世辉竟因此遭到批评,背了个处分。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国内的出版社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件堆积如山,限于编辑人手少,总是难以《文史月刊》 2009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61)| 被引次数(0)龙世辉的价值
龙世辉的价值朱珩青五十年代初,涌现出一批工农作家,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口头表达也可以,有的还满生动,但是一落到纸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适应这一需要,产生了一支编辑队伍,他们志愿将自己的才华献给这些工农作家。作为补偿,他们成了知识分子中为工农服务的典...《文学自由谈》 1994年第02期 下载次数(11)| 被引次数(0)《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座谈会纪要
编辑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研究编辑理论、研究编辑历史、更需要研究编辑的现实状况。这里我们要着重提倡的是:对当代编辑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即对编辑活动的现状做调查,抓典型,解剖案例。这样的研究能够出新意、出特色、出成果。也便于出人才,找路子。李频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攻读编辑学研究生时,按照导师提出的研究当代编辑个案的调查提纲,赴...《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05期 下载次数(19)| 被引次数(1)龙世辉和《编辑之友》的交往
在当代不少的编辑出版刊物中,龙世辉最称道的是《编辑之友》,大概是该刊特别注重编辑实践,而办刊宗旨又与他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最为契合的缘故吧。《编辑之友》 199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6)| 被引次数(0)《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写作余墨
我感情单纯、知识单薄地写作出版了《龙世辉[注]的编辑生涯——从到的编审历程》。在书的卷首,我曾认真、坦率地端出了我的写作困惑:“我小心翼翼地写着这本书,我不揣冒昧地写了这本书。到底该怎样评价这种选择与这种形式的《中国出版》 1993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21)| 被引次数(0)采得百花酿成蜜——介绍老编辑龙世辉
一九八一年三月的一天,在庆祝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各界来宾和新老工作人员数百人欢聚一堂.年逾古稀的老作家、老诗人、老副社长楼适夷同志,以元老和顾问的身份,出席这次盛会,并在会上发表了即兴讲话.老社长如数家珍地历述我们在编辑、出版工作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讲着讲着,他兴致大发,热情洋溢地向满座宾客和全社...《编创之友》 198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7)| 被引次数(0)龙世辉老师二三事
一份文稿清样在我的收藏中,有一件我视为珍品的特殊物件——一份文稿清样。每当我看到它,甚或想起它,慈祥、豪爽而又特认真的龙世辉老师似乎就在眼前。《当代》 2009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58)| 被引次数(0)龙世辉,我的恩师
...6岁,在现今还属于老年人的黄金季节,却撒手人寰,过早地走了。你抛下了热爱你的,对你心存感激的几代作者,还有那几代一直钟爱你的读者。他们和我一样,将永远怀念你龙世辉,我的恩师@蒋振邦《编辑之友》 2000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8)| 被引次数(0)龙世辉与《编辑之友》
本刊自前身《编创之友》于1981年创办以来,至今已历经十载春秋。按照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逢十往往要庆贺一番的习惯,我们组织了这次我与《编辑之友》征文活动。本期之后,我们还将选登部分来稿。征文犹如会友。在众多的朋友当中,有前辈也有同侪,有故旧也有新交,除了从事编辑工作的同仁外,还有其他行业的人士,真可谓旧雨新朋,济济一...《编辑之友》 1991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14)| 被引次数(0)龙世辉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编审龙世煇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八日在京逝世,终年六十五岁.龙世煇同志一九二五年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县,侗族.青少年时期在家乡读完小学和中学,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黄埔军校第十九期的学习.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二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其间,参...《当代》 1991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7)| 被引次数(0) -
让每块“自留田”百花盛放
报纸编辑分管的版面或专栏,可称是他们的“自留田”.这种“自留田”,编辑可以自己耕耘,也可以请外人耕种.我们要让“自留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常获丰收,还得依靠更多的人松土、播种、锄草、施肥.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正是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报纸的“自留田”,仅仅是个形象的比喻,它毕竟是党和人民的新闻舆论阵地....《新闻记者》 1997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6)| 被引次数(0)《林海雪原》遇伯乐
近日,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地电视台频频播出,甚获赞誉!殊不知,该剧的原著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当时,国内出版社不多,故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件堆积如山,限于编辑人手少,总是难以及时审阅每一部来稿。有一天,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随意领走厚厚一大摞...《世纪行》 2004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23)| 被引次数(0)小编编大家
龙世辉先生是名编,当然也是大编,编辑过当代文学名著,如《林海雪原》,如《将军吟》,如《芙蓉镇》,在编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小编能否编成大编?难说;但大编出胎于小编,那是肯定的。1953年,龙世辉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出茅庐,自是小编。不久,领导分配他编辑萧军大著《过去的年代》。萧军曾是鲁《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3年第11期 下载次数(2)| 被引次数() -
想起一位老编辑
一位作者和一份刊物的关系,常常缘起于一段私人的情谊。在《中国作家》100期到来的时刻,很容易就想起了龙世辉先生。1984年,我赴京参加《北京文学》的一个笔会。那次笔会的时间很长,因而有了许多闲暇去拜望一些新朋老友。老龙就是那时结识的。在《北京文学》的笔会上,我交了一个中篇,被基本认可,但希望我删压一部分,我有些...《中国作家》 2000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14)| 被引次数(0)小说《林海雪原》诞生记
它本是一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小说《林海雪原》自面世以来,大获群众好评。殊不知,这书的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而发掘这书稿的编辑龙世辉却因此遭到批评,背了个处分的包袱。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国内的出版社不《炎黄纵横》 2010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118)| 被引次数()名人传记谁写的可信
一、两段追忆,真伪难辨女作家孙晶岩在《文汇报》上发表过一篇《 四大名编 的故事》。这篇长文,开头便以 甘为他人作嫁衣为小标题,介绍 名编 龙世辉,文章写道: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一大堆来稿中发现了曲波寄来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学习月刊》 2009年 第19期 下载次数(40)| 被引次数(0)名人传记如何求真
两段追忆,真伪难辨女作家孙晶岩在《文汇报》上发表过一篇《 四大名编 的故事》。这篇长文,以 甘为他人作嫁衣为小标题,介绍 名编 龙世辉。文章写道: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在一大堆来稿中发《博览群书》 2009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36)| 被引次数(0)《林海雪原》小说初稿发掘记
近日,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地电视台频频播出,甚获赞誉!殊不知,该剧的原著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当时,国内出版社不多,故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件堆积如山,限于编辑人手少,总是难以及时审阅每一部来稿。有一天,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随意领走厚厚一大打原...《世纪桥》 2006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94)| 被引次数(1)《五月的矿山》和《过去的年代》的编辑出版过程简析
文章考证和简析了肖军两篇长篇小说问世前的编辑出版过程,肯定和赞同当时的青年编辑龙世辉的编辑行为.《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02期 下载次数(37)| 被引次数(1)编辑家茅盾的评传
在茅盾研究的领域里,已有了教十种专著,但对于在中国现代期刊上作出开拓性贡献的编辑家茅盾,却很少有人同津。其实,对茅盾的编辑生涯的研究,可使有志者大显身手。河南青年学者李频继《龙世辉的编辑生涯》一书之后,最近又推出了新作《编辑家茅盾评传》,以新的研究角度,作出了可喜的尝试。作者把茅盾一生的编辑活动内涵概括为报刊编...《书城》 1996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39)| 被引次数(0)关于“林海雪原”的評价
本年第三期“文艺报”發表了侯金鏡的題名为“一部引人入胜的長篇小說——讀‘林海雪原’”的文章。这以前,一月号“人民文学”已發表过龙世辉的“‘林海雪原’的人物刻划及其他”和馬晴波的“讀‘林海雪原’后所想到的”兩文。評論者都認为曲波同志仅以八个月的業余时間完成的这部長达四十万字的小說,是部好作品。曲波同志曾在人民軍队...《读书月报》 1958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276)| 被引次数(0)赵凯:从阴霾满天到阳光灿烂——文坛师友录之八
想和读者讲一讲残疾人作家赵凯的人生故事,脑子里却浮现出另一位残疾人作家贺绪林的形象。记得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完成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发稿任务后,刚刚转移到《当代》杂志当编辑,分工让我管西北地区。编辑部副主任、老编辑龙世辉把他在来稿中发现的有点基础的稿件转给我,其中便有陕西杨陵示范区大《海燕》 201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1)| 被引次数()《林海雪原》问世前后的曲折经历
《林海雪原》本是一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小说《林海雪原》自面世以来,甚获赞誉。殊不知,该书的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而发掘该书稿的编辑龙世辉竟因此遭到批评,背了个处分。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国内的出版《侨园》 2010年 第Z1期 下载次数(52)| 被引次数(0) -
《林海雪原》问世前后的曲折经历
本是一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小说《林海雪原》自面世以来,甚获赞誉。殊不知,该书的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而发掘该书稿的编辑龙世辉竟因此遭到批评,背了个处分。《幸福(悦读)》 2010年第08期 下载次数(37)| 被引次数(0)《林海雪原》小说初稿差点被埋没
上世纪的50年代,国内出版社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件堆积如山,由于编辑人手缺少,总是难以及时审阅每一部来稿。有一天,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随意领走厚厚一大摞原稿,打算在编辑手头书稿之余,尽早处理这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当他打开稿件一看,稿名为《林海雪原荡匪记》。稿纸有大有小,每一叠用各种不同的...《中华魂》 2004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36)| 被引次数(0)岁月如歌——我在《当代》的一些回忆
我是一九八二年自《十月》调至《当代》杂志的,一九八八年离开。六年的时光,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得当时正处于文学期刊兴旺发展的年代,《当代》印数达到五十余万,编辑部也人才济济,在老主编秦兆阳、孟伟哉的领导下,除了现仍负责《当代》工作的何启治和仍在职的诸同仁以及刚离职不久的朱盛昌外,还有龙世辉、冯夏熊、杨匡满、贺嘉等...《当代》 1999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29)| 被引次数(1)
本刊优秀编辑家杨志一同志在北京逝世 ![]()
杨志一同志参加革命六十余载,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和统战工作,有较高的文艺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本刊优秀编辑家杨志一同志在北京逝世
《文艺研究》 2006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19)| 被引次数(0)
侗族诗人柯原作品座谈会在新晃举行 ![]()
我国著名军旅诗人柯原同志最近从广州回到别离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乡——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当地党政领导同志看望了他,并对这位多产的侗族诗人表示热烈欢迎。中国侗族文学会、新晃文
《诗刊》 1989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10)| 被引次数(0)
当代侗族文学研讨会暨侗族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在新晃举行 ![]()
1987年10月10日至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处和湖南省怀化地区民委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当代侗族文学研讨会在(氵无)水之滨的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新晃镇举行,来自北京、湖南、贵州、广西、湖北、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36名侗族文学作家、民间文艺家、学者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分析了侗...
《民族论坛》 1987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21)| 被引次数(0)
开拓新诗批评和研究的新局面——部分在京诗歌评论家、理论家座谈纪要 ![]()
新诗正面临着大繁荣的局面。在这种情势下,新诗的批评和研究工作应该怎么办?围绕这一中心课题,七月二日至四日,《诗刊》编辑部邀请在京的部分诗歌评论家、理论家连续进行了座谈,应邀出席的有:丁力、尹一之、孙玉石、孙绍振、李黎、宋垒、吴思敬、杨匡汉、杨志一、张惠仁、胡德培、郑敏、侯敏泽、钱光培、黄子平、程代熙、谢冕等。会...
《诗刊》 1985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19)| 被引次数(1)
奇人·奇才·奇书——记“荆蛮族”著名学者林河先生 ![]()
三湘多奇才,这是世人皆知的。但在我熟悉的人中,被称为“奇人奇才”又写出“奇书”的,好象只有“荆蛮族”的著名学者林河先生。“荆蛮族”不见经传,是本民族的“自称”。林河先生认为现在的好多“族称”都是“他称”,不能反映民族实际,所以他采用了民族“自称”。可见这一称呼的来由已久。
在周建忠教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一书...
《人事与人才》 1994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2)|
被引次数(0)
中华为什么叫“华”——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最近几期我刊就“中华文明基因问题”,连续采访了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在采访中林河先生依据近些年考古发现成果,运用马列主义史学研究方法,遵照江泽民同志对社会科学工作者“认识世界、承传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要求,分别就“中华民族自古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是人类古文明和人类开放型文化、创新型文化、海洋型...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65)| 被引次数(0)
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基因——论林河民俗研究发展轨迹及其理论独创性 ![]()
本文研究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心态与方法 ,阐明了林河的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解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化之谜 ;解开了《九歌》及其作者屈原的身份之谜
;解了神农炎帝的籍贯和时代问题 ;解开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巫傩文化之谜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39)|
被引次数(0)
中华民族是人类进入科学殿堂的先驱——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林河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世界文明发源于中国”的观点,但翻开世界上的科学史,却尽是西方科学家的名字。西方人把公元前3世纪希腊的阿基米德视为物理学鼻祖,把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人贾比尔视为化学先驱,把希波克拉底定为医学之父,把维特鲁维定为建筑学的鼻祖等等,中国的科学家能够“名标青史”的简直是...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11期
下载次数(39)| 被引次数(1)
画中华夏“新”面目,寻踪古傩方能识——林河与他的新著 ![]()
和林河先生相识,用不着“屈指算来”,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说到交往,也无非编辑与作者那些尽人皆知的事情,不过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兴趣和他在此领域的独到见树使我们走得更近一些罢了。不夸张地说,林河先生的一些观点给我以“别开天地”的新异感觉。
《民俗研究》 1998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29)| 被引次数(0)英国《国际名人辞典》中的一位侗族学者——记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林河 ![]()
在今日中国的民俗学家中,有一位深受国际学术界注目的侗族学者,他就是入录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国际名人辞典》,现任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的林河。
林河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以诗文在中国文坛初露头角了,北京的《人民文学》、《民间文学》、《说说唱唱》、《剧本》,武汉的《长江文艺》,长沙的《湖南文艺》、...
《民族论坛》 1995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8)| 被引次数(0)
炎帝故里在会同——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林河先生现已逾八旬高龄,曾于2002年7月——2004年2月,连续20期就 中华文明基因问题
接受本刊记者系列专访。近日,他又根据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就 炎帝故里在会同
这一新说,提出了自己肯定性的见解,为此,记者再次访问了林河先生。
《中国民族》 2007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98)| 被引次数(0)
中国青铜文化是对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辉煌贡献——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西方学者习惯认为“城市、文字、金属器及复杂礼仪中心等的出现,是文明起源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按此观点,西方人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已经进入了铜器时代,而中国,只出土了6000多年前的铜器,而且数量很少。直到距今4000多年,中国才出现了国产的铜器。这种情况似乎表明:人类文明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西方,而不是距今400...
《中国民族》 2004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56)| 被引次数(0)政治文明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一大贡献——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曾经历了采集时代、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四大时代。在工业时代尚未到来之前,农业时代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时代,人类文明就是从农业时代开始的。考古学已经证明:中国的农业文化主要是稻作文化,而中国的稻作文化早在距今1
5000年前就已诞生了,在距今1 0000年到6000年之间,...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53)| 被引次数(0)“世界第一字”的诞生地在中国——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 林河 ![]()
林河先生的研究,把中国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排名的末一位,提前到了第一位,很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然而,文字是衡量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中国的文字出现得比其他文明古国都晚,中国的文明能不能排名世界第一呢?为此,我再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31)| 被引次数(1)中华文明基因问题访谈之十三 比苏美尔文学还要早两千年的中国文学——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
林河 ![]()
人类书面文学的诞生,通常以距今5000年前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为准,而林河先生从研究文明基因入手,根据近年考古新发现的实物,摆脱仅从甲骨文中寻找中国文字根源的束缚,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学比苏美尔文学还要早两千年”的结论。为此,本刊记者再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88)| 被引次数(0)中华民族创造并发展了世界最早的饮食文化——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 林河 ![]()
根据林河先生的观点,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告别茹毛饮血、居无定所的渔猎时代,创造饭稻羹鱼、安居乐业的农耕文化的民族。中国的农耕文化已有了一万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化。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文化,其所创造出来的美味佳青,对全人类健康长寿、文明进步的影响自古以来无与伦比。然而现在西方却有人对中...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175)| 被引次数(0)上下七千年 古今两神农:中国是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
林河 ![]()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国的农耕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足水稻。自从中国人在一万多年前学会了种植水稻以后,中华文明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的水稻不但养活了全人类50%以上的人口,而且还将先进的中华文明传播到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以及西方人引以自豪的近代文明和产业革命,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种子在...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127)| 被引次数(1)中华民族是人类创新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 林河 ![]()
最近,江泽民主席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强调:要努力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成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推动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发展,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并提出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五项职责,其中特别提到了“创新理论”。记者从多次采访中了...
《中国民族》 2002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39)| 被引次数(0)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既创造了辉煌不朽的大陆文化,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绚丽的海洋文化。然而,我们多从史书上读到中国古代素以“内陆国家”自居,而称居住在沿海及海上的民族为“外夷”;西方列国则多以“海洋国家”自居,以征服海洋为荣耀。林河先生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人类海洋文化不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结晶,我中...
《中国民族》 2002年 第11期
下载次数(140)| 被引次数(1)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四千年前的古黔中——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在海内外有“奇人奇书”之称,对中华文明史认识多有“独辟蹊径、创见叠出”之誉的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在本刊陆续推出有关新观点后,现在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始于4000年前的古黔中”这一新见解。为此,本刊记者第6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中国民族》 2002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106)| 被引次数(1)仰天湖楚简“鄦阳公”的身分及相关问题——与林河同志商榷 ![]()
《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林河同志《从楚简考证侗族与楚、苗之间的关系》一文,依据1953年5月长沙仰天湖25号墓出土的战国楚简,论证了战国时期侗族的历史及其与楚、苗的关系。这种运用考古资料研究我国民族史的方法,能补文献史料之不足,值得提倡。对长沙仰天湖楚简中的“鄦阳公”,学者们以往多释为“许阳公”,...
《贵州民族研究》 198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53)|
被引次数(0)
深受国际学术界注目的侗族奇才──记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林河先生 ![]()
深受国际学术界注目的侗族奇才──记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林河先生湖南/二木在今日中国大陆的民俗学家中,有一位人称奇人奇才的侗族学者,深受国际学术界注目,他就是入录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国际名人辞典》,现任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
《民族艺术》 1995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8)| 被引次数(0)
中国古代先进的钢铁冶炼术促成近代钢铁工业的辉煌——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 林河 ![]()
金属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钢铁,便没有近代工业,钢铁工业可以说是人类继青铜时代冶金史上的第二块里程碑,进而成为近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支柱产业。那么,中华文明是不是因此而落后于西方呢?为此,我再度访问了林河先生。
《中国民族》 2004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21)| 被引次数(1)中华文明基因问题访谈之十
中华民族的和平外交为人类建造了第一座和平幸福的“地球村”——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我们在“中华文明基因问题”系列访谈的开篇曾以大量史实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这个命题。今天,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时代潮流。自古就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66)| 被引次数(0)中华文明基因问题访谈之十二 要充分利用中华传统医药学 防治“非典”
——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中华传统医药学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灿夺目的明珠,经过数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的继承、挖掘和整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药学宝库不断地发展丰富、推陈出新,不断地为全人类服务。在其发展过程中,更有许多与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疫病相抗衡并战而胜之的范例。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与名目繁多的疫病作斗争的历史。在我们与“非典”...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38)| 被引次数(0)中国天文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
天文知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科学知识,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有令人惊叹的天文知识。古埃及在距今6000年前,就已经把一年定为365天,美索不达米亚在距今6000年前就发明了阴阳历法。在巴比伦的泥板书上,也出现了《观天图》。而中国的天文学知识,却只能追溯到4000年前的甲骨文,比西方似乎要晚了两三千年,与中国的古老...
《中国民族》 2003年 第08期
下载次数(70)| 被引次数(0)中华民族是人类古文明的主要缔造者——访文化人类学家、作家、民俗学家 林河 ![]()
近些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涌现与社会科学综合研究能力的不断增强,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客观事实证明,我们的中华文明史并非只有5000年,中华文明的萌芽已超过了10000年,中华科技文明史也将近10000年了。我们完全可以宣称我们的中华文明为“万年文明”.如此来说,中国就不仅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应是人类古文明的主要...
《中国民族》 2002年 第08期
下载次数(48)| 被引次数(1)中华民族是人类开放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访文化人类学家、作家、民俗学家林河 ![]()
宇宙是开放的,它永远向日月星辰展开怀抱;地球是开放的,它永远向它的子民敞开胸怀;日月星辰是开放的,它永远无私地照耀着山川大地;大地是开放的,它永远慈爱地用阳光雨露滚滚着芸芸众生……这便证明:人类开放型的文化是“发自天籁的原生性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世代繁衍昌盛、生生不息,形成人类文明永续一统的大民族,与其传统文化自...
《中国民族》 2002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33)| 被引次数(0)
评林河的楚辞研究 ![]()
楚辞学,不同于一般的文人文学、士大夫上层文学,它与民俗学、民族学、民间文学有着天然的广泛的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楚辞学研究尽管有许多理论、方法、角度,但无论如何不能冷落忽视忘记这一视角。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充分肯定“到民间去寻找历史活化石”的楚辞学者林河的。对他的探索予以总结、反思、评估,进而丰富完善“当代楚辞...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50)|
被引次数(0)仰天湖楚简“(无阝)阳公”的身分及相关问题——与林河同志商榷 ![]()
《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林河同志《从楚简考证侗族与楚、苗之间的关系》一文,依据1953年5月长沙仰天湖25号墓出土的战国楚简,论证了战国时期侗族的历史及其与楚、苗的关系。这种运用考古资料研究我国民族史的方法,能补文献史料之不足,值得提倡。对长沙仰天湖楚简中的“郈阳公”,学者们以往多释为“许阳公”,...
《江汉论坛》 1982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65)| 被引次数(4)
中华民族为什么自古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访文化人类学家、作家、民俗学家林河 ![]()
林河:这得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谈起。人类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水平。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水平越高,人类的生产力就越高,人类的文明程度才能够水涨船高。孟子说:“民以食为天”。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水平是与人类生产食物的水平息息相关的。只有人类懂得了...
《中国民族》 2002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77)| 被引次数(4)
世纪末:楚辞学研究方法的当代反思──兼论林河、萧兵、毛庆等人的三种阐释倾向 ![]()
④林河《〈九歌〉与沅湘民俗》,P23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7月.⑤引自周建忠《当代楚辞学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P296.⑥钟敬文《民俗学与古典文学》,见《文史知彼》1985年10期,《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82年10月.⑦引见周建忠《当代...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49)|
被引次数(0)世纪末:楚辞学研究方法的当代反思——兼检视林河、萧兵、毛庆等人的三种阐释倾向 ![]()
新时期以来的学术视野中,楚辞学的繁荣昌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自80年代以来,这个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并伴随着当代人文科学规范化思维进程越来越趋向于严密系统的古典文学范域,在现代“文化热”潮流的激荡下一再成为显学。大量的研究力量投入其中,坚实的、富有理论意义的成果也纷纷问世。从1985~1995年的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71)|
被引次数(0)
辛勤耕耘
嘉惠学林——《河姆渡文化初探》述评 ![]()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河姆渡文化以其悠久的年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为中外学术界所瞩目。近二十年来,人们能够见到的却仅仅是有关发掘资料的报告和若干专题性研究文章,对这一文化加以详细阐释并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还没有出现,这种现状显然是与河姆渡文化所处的地位和意义...
《南方文物》 1992年
第04
黄帝是哪里人? ![]()
黄帝是哪里人?湖南林河(侗族)(编者按)著名民间文学专家林河先生从湖南寄来了他的新作《黄帝是哪里人?》,视角新颖,论述清晰,读来饶有兴味。我们发表这篇文字,期望能引起同志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它对于正在思考或从事古代中华历史文化题材文学...
《民族艺术》 1994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57)| 被引次数(0)
侗家苦酒 ![]()
侗家苦酒林河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热情的导游要我去尝尝们家的“苦酒”。她笑着说,矿泉水酿造的苦酒,营养丰富,可防治动脉硬化。因此,这里的侗家人很少患。C脏病。盛情难却,我跟着她进了“坷颗酒楼”。这是侗家人开的酒楼,门上的一幅对联就饶有趣味。上联曰“为政忙...
《老年人》 1996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3)| 被引次数(0)
爱的苦与乐 ![]()
爱的苦与乐林河我的妻小我20岁,自然免不了别人的说长问短。最爱问的是:“像你那样的情况,又比她大20岁的,她怎么会愿意嫁给你呢?”所谓“那样的情况”,是一句不好启齿的隐语,指的是我先被错划右派继而又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事。在那种年代,像我这样的人,...
《湖南老年》 1995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2)| 被引次数(0)
“胡风分子”尹庚的凄凉人生 ![]()
十五年前,我是经诗人侯唯动引荐结识尹庚老人的,在几年的交往中,得知他头上的 政治帽子 多极了。1955年被打成 胡风分子
,1957年被划为 右派分子 , 文革 中被定为 反革命分子 、 托派分子 ,又因他建国前一段到过台湾的经历被诬为 蒋帮特务分子
。坚强不屈的尹庚没有被精神的摧残和皮肉之苦压垮,被开除公职后流...
《新文学史料》 2008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75)|
被引次数(1)和风扑面
春色满园——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给湖南文艺家拜年 ![]()
2007年2月15日下午,湖南省文联三楼会议室里欢声笑语,春意融融。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等一行冒雨专程来文联视察工作,给文艺家拜年。湖南省文联领导谭谈、罗成琰、许红英、管群华、彭见明、黄铁山及全省知名文艺家陈白一、范正明、谢璞、宋梧刚、林河等参加了座谈。
《理论与创作》 2007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1)|
被引次数(0)
苗族鬼雄崇拜与《国殇》 ![]()
苗族鬼雄崇拜与《国殇》罗义群《国殇》在《九歌》中的存在一直是一个疑团,因为《国殇》的风格与其他几首大不一样。林河在以九歌)与陇湘民俗》中提出,《九歌》中没有女神(湘夫人是神的妻子而不是神),《九歌》是以绝色女巫取悦男神的把神词;《九歌》除《东皇太一》...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33)|
被引次数(0)
七千年前的一篇“散文” ![]()
七千年前的一篇“散文”林河我国的文字历史只有三千年左右,七千年前怎么会有“散文”?不错.七千年前没有成熟的文字.但绝不能说七千年前的人们没有语言。既然有了语言,人们就有创造一种记录、保存语言的方法。原始人的绘画、结绳纪事、刻木为契、刻画符号等.都有记...
《寻根》 1996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6)| 被引次数(0)
神农炎帝形象小考 ![]()
神农炎帝形象小考□林河神农炎帝的形象,历来含混不明。明刊本《三才图会》和清道光十八年本《炎陵志》所绘神农炎帝为慈眉善目,身穿长袍,肩部和腰部都披着树叶,口含百草或手持禾穗的长者。而秦汉古籍中,关于神农炎帝的形象,有云“牛首人身”,有云“龙首人身”。《...
《寻根》 1997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14)| 被引次数(1)“干栏”小考 ![]()
『干栏』小考林河中国南方的“百越民族”,因为地处水乡,霉雨潮湿,多蛇虫之害,便发明了一种牲畜住楼下,人居楼上,造走廊互通往来的居住形式,以避风湿与蛇虫之害。古称“干栏”,俗称“吊脚楼”。“干栏”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是江南美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寻根》 1997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116)| 被引次数(2)
“竹枝”研究 ![]()
“竹枝”研究齐柏平竹枝在历史上有较长段一段时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史载不多。这既给竹枝的研究提出了难题和任务,同时又给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研究空间的可能。今人任二北、林河、刘红、肖长纬等作过一些重要的考证。却也仍然给研究工作留下了广阔的用武之地。鉴于...
《音乐研究》 1995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56)| 被引次数(5)
《嘎茫莽道时嘉》是侗族的《圣经》——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鸣高复苗延秀信 ![]()
苗老:您好!
大扎收悉。《广西侗族文学资料》我一定尽力联系订数,请勿念。《侗文学会讯》总第2期尚未收到,那次榕江会议也没有邀请我参加,但有关《嘎茫莽道时嘉》的争论,我是略有所闻的。我们侗族历来讲团桔互助,这次出现分裂,我深为痛心。该书杜撰是不
《民族艺术》 1990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45)| 被引次数(0)晚秋的辉煌 ![]()
晚秋的辉煌李鸣高是邵东县人,但来到通道就深深爱上了侗乡,爱上了侗乡的民族艺术。为了使侗乡艺术走出山外,他费尽心机组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侗锦展览,受到广泛好评。然而,不久他就被打成“右派”,他所苦苦研究的侗族艺术也被当作“四旧”而弃如敝屣。那场恶梦一压...
《老年人》 1996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 被引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