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界山庄,县委副书记杨秀芳接受媒体集体采访。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苗族小姑娘合影。 刘杰华 摄
中国生态杨梅博物馆,媒体记者们争相采访梅农。 刘杰华 摄
岩脚侗寨,媒体记者畅饮“拦门酒”。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媒体采访团徜徉青山绿水间。 龙本亮 摄
排牙山水杉林,媒体记者们竞相采访导游。 龙本亮 摄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10月22日讯(分站记者 刘杰华 龙本亮 通讯员 曾显壹) 10月20日-2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省发改委、湘西开发办牵头组织的“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媒体采访团抵靖,对靖州县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采访。县委副书记杨秀芳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戈承艳,副县长邓利芳全程陪同。
带队的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主任邓彪介绍:采访团一行共有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人民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潇湘晨报、红网、怀化日报、怀化广播电视台等20家中央、省、市媒体40多名记者,可谓阵容强大、兵强马壮。
在靖州的一天半时间里,媒体采访团马不停蹄地参观了中国生态杨梅博物馆、地笋苗寨、飞山宫、白云洞、方广寺、排牙山、青龙界山庄及岩脚侗寨等旅游景点,身临其境感受了神秘的苗族歌鼟、雕花蜜饯技艺展示、侗琵琶制作技艺,对我县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浓郁的苗侗民俗风情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以大篇幅、长时段给予重点报道。
以下是部分媒体记者的现场感言,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新华社湖南分社对外部副主任李丹:第一次来到地笋苗寨,觉得这里的苗族风情特别的原生态,民风也很淳朴,然后看到了苗族歌鼟的新娘担水的表演,觉得特别的有意思,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在这里才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觉得特别的幸运,特别开心。
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主任邓彪:这次带领省直单位的编辑、记者到靖州来进行这个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的采访。我个人的感受,第一次到靖州觉得就是自然风光很优美,民族风情非常的浓郁,大家都非常的好客。
湖南都市频道记者朱頔:第一个感觉是很震撼,因确实感觉来到一个仙境,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很多曾经在纪录片中才能看到的东西,尤其是那个阳光射进林间,有种很神圣的感觉,那时刻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虽然是在工作,是在做稿子,我想能把我的观众带入到那个情境里面去,那就太棒了!
湖南教育电视台记者聂易慧:看到排牙山水杉林,那么多那么大的树一棵棵笔直矗立,很震撼,感觉每口呼吸都很清新。
湖南都市频道记者朱頔:下午我们来到岩脚侗寨,很奇特,然后也是感觉到这里的人民很热情,两道拦门酒,表达了对我们媒体工作者的足够的敬重。我们了解到这个寨子以女性为尊,觉得更加奇特,他们这种算是远古的智慧。我采访了一个村民,他告诉我,虽然他们家现在是他要听他老婆的,但是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非常好,值得我们去借鉴。我觉得这一天特别有意义,有特别多的收获。
湖南教育电视台记者聂易慧:听说这个寨子(岩脚侗寨)女性地位比较高,是女儿王国,觉得很神奇。没想到,到这里还真看到了女人调戏男人,一下子感觉自己在这里地位很高了。
以下是本网记者一路跟随采访团,随手拍摄的靖州风情,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中国杨梅生态博物馆响水坝鼓楼。 刘杰华 摄
中国杨梅生态博物馆,木洞观梅台观梅。 刘杰华 摄
中国杨梅生态博物馆,观梅台的解说员。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苗族小姑娘如花盛开。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苗家姑娘们爱自拍。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拦门酒。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快乐老家。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记者“弓箭手”,巾帼不让须眉。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媒体记者在寻找“爸爸去哪儿了”。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孩子们在玩“猪娘棋”,记者们也跃跃一试。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神奇的“草龙”编织艺术。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传奇的《舅霸姑婚》故事被搬上舞台。 刘杰华 摄
地笋苗寨,快乐的篝火狂欢夜。 刘杰华 摄
飞山宫,古柏苍翠。 刘杰华 摄
飞山宫,香火旺盛。 刘杰华 摄
白云洞,天赐“不老神泉”。 刘杰华 摄
方广寺旁,千年银杏雄姿。 刘杰华 摄
出发,去往排牙山。 刘杰华 摄
排牙山,水杉林的阳光。 刘杰华 摄
排牙山,水杉林里一对幸福的新人和敬业的摄影师。 刘杰华 摄
排牙山,水杉林里骑行的队伍穿梭。 刘杰华 摄
排牙山梨花开放是时节。 资料图 刘杰华摄
排牙山,桃花灿烂的季节。 资料图 刘杰华 摄
排牙山地理冲,密林深处藏有千年紫薇王。 资料图 刘杰华 摄
岩脚侗寨,琵琶声中拦门酒。 刘杰华 摄
岩脚侗寨好新奇,侗家阿哥在“射鱼”。 刘杰华 摄
岩脚侗寨奇花,地涌金莲。 (资料图) 刘杰华 摄
岩脚侗寨,《女王登基》情景剧表演。 刘杰华 摄
她像是一幅画,绘就了湘西南最秀美的原始自然风光;
她像是一首歌,最淳朴的侗家民俗与风情在此积淀了上千年,当地女性地位高于男性,是一个女性当家的“女儿国”;
她像是一部书,有建于明朝中叶的湘桂古驿道,连接着“南方丝绸之路”,承载了历史的风雨沧桑,荣辱兴衰;
她就是“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3A级景区、首批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有着“丝路女儿国”美誉的——湖南靖州岩脚侗寨。
岩脚侗寨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的大山深处,总面积50056亩,总人口1420人,侗族人口占90%以上。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侗寨,经过上千年的繁衍生息,不仅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沉淀,而且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还衍生出了有别于其它侗寨的奇特民俗。厚重的历史、浓郁的民俗以及良好的生态,使得这个古老的村寨在湘西南边陲众多的少数民族村寨中格外熠熠生辉。
当地群众奉“月亮女神”为他们的守护神,“月亮女神”的形象深深地渗透到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远远望去,整个寨子呈半月形布局,前有清溪鱼塘环绕,各种建筑依山而上,后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寨门口有一座“月神庵”,始建于南宋时期,供奉着“月亮女神”-嫦娥,静静地守护着村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当地妇女都前往拜祭,祈佑风调雨顺、家庭幸福,香火非常旺盛。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就会发现永昌门旁边竖立着一块清嘉庆六年的石碑,此碑是寨内保存最为完好、图案最为精美的一块石碑,当地人称此碑为“月神碑”。为什么会把此碑称为“月神碑”呢?细看之下,在石碑的右下角,刻有一个身披铠甲的持刀男性和一个头部为月亮身穿裙子手持五齿直耙的女性。两个雕像,男性显得五大三粗,女性则要比男性描绘地美丽漂亮许多。为什么会把女性的头部刻画成月亮形状呢?因为在当地人心目中女人都是像“月亮女神”一样美丽。能工巧匠们曾试图将“月亮女神”的容貌描绘出来,但不管如何描绘,总是觉得不满意,所以干脆把头部刻画成月亮形状,因此当地群众称该碑为“月神碑”。踏着青石板路的石阶而上,在古树萦绕的永宁门旁边,伫立着一座土地祠,祠内土地公和土地婆携手揽肩互拥而坐,最让人深感浪漫的是土地婆正在把玩土地公的胡须。把让人供奉膜拜的神像刻画的如此温情有趣,说明了当地女性地位崇高。寨子后面是月亮谷,绵延十余公里。月亮谷里有仙女潭,溪水飞瀑直下,形成一四十见方的深潭。相传仙女嫦娥到月亮谷游玩时,曾在此休息沐浴,此潭因而得名。
在“月亮女神”的庇佑之下,当地女性地位崇高,历史以来,一直由女性担当族群首领,妇女掌握着家庭中的经济大权,绝无“男尊女卑”的观念,堪称是一个女人当家的“女儿国”。
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忙碌的古驿站。在侗寨的南部完整的保存着一条修建于明朝中叶的古驿道,全长约4公里,宽约1.5米,全用青石板铺就而成。据文献记载,明朝建立之后,在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羁縻统治同时,积极推行土流合治以引入汉文化;派遣大量军屯、民屯;并大量修建驿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这条古驿道就是在当时的“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修建的并在此设立驿站。驿道穿寨而过,沿山而上,向西而行,直至通道县境内。因为该驿道连接了湘黔和湘桂古驿道,来来往往的商旅很多。这从古驿道边上的两块记载着修路情况的古石碑可以得到印证。一块立于清嘉庆二年,一块立于清嘉庆六年,两块石碑相隔四年,也就是说此条驿道四年之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维修,可见过往商旅之多。由于出了岩脚侗寨便是茫茫森林,因此岩脚侗寨成为了整条驿道上商旅歇脚的一个重要站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带动了当地客栈、酒肆、驮运、仓储等服务业的发展,岩脚侗寨也逐渐变得繁华兴盛,这里慢慢地成为了周边地区的中心。从寨内所存古石碑和相关史料考证,岩脚侗寨在清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鼎盛,其时寨内人口达2000余人,旅店、酒肆等业生意兴隆,当地群众亦商亦农,家境普遍较为富足。岁月悠悠,现在只留下那古驿道、古石碑和大量的宅基地遗址在细细诉说着曾经的盛况。
当地侗族居民经过上千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寨门、风雨桥、鼓楼以及依山而上、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青山溪流融为一体,整体布局符合“前有照、后有靠”古代天人合一的风水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侗族群众的智慧,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当地群众多操南侗口音,声音柔和、悦耳。民族歌舞有侗琵琶、侗芦笙、哆耶舞,吹跳结合,歌舞结合,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民俗活动有闹春牛、舞龙灯、唱山歌、婚嫁、丧葬和祭祀活动;民俗节日有农历四月初八姑娘节、六月六、立冬节;侗家食品有腌鱼、腌肉、腌笋子、腌白菜、黑米饭、甜藤粑粑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侗家油茶,又称罐罐油茶,它因制作方法独特,味美香浓,堪称待客的上品。侗寨里还保留着大量侗民们生产生活用具如石磨、石辗、石臼、油榨等。岩脚侗寨是周边地区唯一会制作侗琵琶的村寨。据考证,岩脚为侗琵琶制作的发源和传承地,周边通道、绥宁等地的侗琵琶大多为该村73岁的传统艺人杨灿全及其徒弟所制。
岩脚侗寨青山环抱,周边有近10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带,自然生态非常优美。林中沟谷幽深,断岩横立,悬幔飞瀑,山洞奇异,生长有金丝楠木、红榉木、香樟、紫薇、银杏等名贵树种和锦鸡、穿山甲、野猪、乌龟等珍稀动物,堪称原始生态胜地。沿着寨子后山月亮谷的盘山小径,直达山顶观景台,极目四眺,可见群山怀抱之中,岚蒸霞蔚之间,山峦青翠,绿海茫茫,林涛声声。春天,碧水幽谷,杜鹃花红,生机盎然,恰似瑶池仙境;夏天,浓荫蔽日,鸟歌云飞,山风习习,正是避暑胜地;秋天,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蝉鸣林幽,不逊山水画卷;冬天,绿色依旧,流水潺潺,暖气陶陶,仿如世外桃源。林区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0万摩尔每立方厘米,空气非常清新,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造就的养生天堂。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让岩脚侗寨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岩脚侗寨“丝路女儿国”的形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香港文汇报、湖南日报、新浪网、网易等知名媒体均进行了连续宣传报道,岩脚侗寨的知名度迅速提升。随着岩脚侗寨保护与开发的深入推进,美丽古朴的岩脚,将张开热情的双臂,吸引八方游客情醉侗乡,领略“丝路女儿国”的神奇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