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咏池喜见并蒂莲——小析龙燕怡曾纪岚伉俪的同题诗/陶金生

$
0
0

咏池喜见并蒂莲

——小析龙燕怡曾纪岚伉俪的同题诗

陶金生

“翩然一对双飞燕,不慕繁华爱翠岚。”手捧着龙老先生惠赠的新著《燕岚心语》,我当即就被此书的雅致封面(碧峰上晴岚袅袅,垂柳旁紫燕翩翩)迷住了,情动乎中,立刻写下上述诗句。

早就听说怀化有这么一对美夫妻:丈夫长于歌词创作和绝句以及民俗散文的写作;妻子素擅赋诗、填词、度曲与灯谜鉴赏、制作,双双在文坛久负盛名。但半个世纪以来,他俩却一直幽居于大湘西一隅,十分执着地利用余暇默默笔耕而怡然自乐。此非大智若愚、耐得住清贫与寂寞者不能为也,好生令人羡慕!

诚如本书《后记》中作者所言:“在‘文贵创新尤贵在精’的古训垂示下,择其差堪入目者汇而成此。”书内作品委实琳琅满目,既有两位老人创作的诗、词、曲精品,又有散文、随笔、民俗研究和灯谜鉴赏华章,还有众多文朋诗友的优美唱和、诚挚信函与高屋建瓴、切中肯綮的精彩评论。那些记录着历史真迹的老照片,也给人一种浑厚扎实的怀旧感,同样引人入胜。当一册在手,真可谓煌煌大观,读来让人耳目一新、齿颊生香。我还仿佛是在和龙燕怡曾纪岚两位先生亲切地促膝谈心,共赏山区美景,同聆天籁之音呢!实在畅快极了。

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感情越来越跌价的时下,这种渗入到了灵魂深处的抒情寄志夫唱妇随,不禁使我肃然起敬,感慨万千!作为后学,虽明知自己识力有限,未敢班门弄斧。但仔细拜读之后,尤其是对那几首别出心裁的同题诗,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亟想立即表达出来。于是,趁兴之所至,便不揣谫陋,随即将两位前辈的精彩同题诗珍重捧出,想试着做些解读,以表达晚生对这对卓尔不凡的文坛并蒂莲之景仰。

《燕岚心语》中的诗词部分,其唱和之作大致可分三类:一是依原韵唱和;二为同主题的抒情作品;三乃同题材的咏花之作。虽编排在不同版面,但仔细对比阅读之后,仍可窥见二老之才情与意趣,皆儒雅高致而又各擅胜场!

先来看一首按原玉唱和的作品——

置于全书之首的龙老那首《采风写作抒怀》,其用意之深读者自可品鉴:

采风情系少穷边,探胜寻幽数十年。

唯有诗文千古事,馀皆散入五溪烟。

再看曾老的《五溪今昔》,虽直言无隐却情意盎然:

清幽古朴少穷边,历尽沧桑不计年。

且喜今朝临胜境,欢歌融入五溪烟。

这两首诗均作于2002都提到了“少穷边”和“五溪烟”,估计是在大湘西的某个景区同时采风写下的。

我个人认为,龙诗以言志见长;曾诗则以抒情取胜。

龙老念念不忘的是“文章千古事”。因他出身于诗礼之家,国学的教化已深入其骨髓,即使在那苦难的岁月,也能够“守住书香”。面对着眼前的五溪烟雨、胜景幽情,让他一次次地激情飞迸而不堕为文之志:“惟有诗文千古事,馀皆散入五溪烟”。壮哉!

曾老多情,不觉被眼前的瑰丽景象所陶醉,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历尽沧桑”的往昔,更感慨于五溪今日之繁荣,不免把自己也融进了这嘉山胜水美人文中,因之豪兴大发,禁不住要和当地群众一起“欢歌”了!不亦悦乎?

第二类作品的同咏,当推龙老的《海外乡思》和曾老的《海外咏月》。

龙诗幽吟:

隔山隔水隔重瀛,久隔深深故里情。

幸有乡心难隔断,一宵好梦到黎明。

曾诗放咏:

无声皓月千江映,有韵华章万古吟。

我亦痴情歌一阕,嫦娥含笑谢乡音。

我很在乎曾先生的那个“亦”字!就诗读诗,愚意度之:艺高人胆大,她是要用这首诗来与历朝历代的“有韵华章”一比高下呢,因而匠心独运地对古今诗人素喜之“皓月”寄托了一番超凡入圣的情思。她真的做到了呀:一句神来妙语“嫦娥含笑谢乡音”,想像之奇特,意蕴之悠远,简直令人绝倒,足可勾尽海外游子的魂魄。怪不得此诗要在高层次的“世界和平诗词大赛”中名登金榜了!

龙诗也构想不凡,开头连用四个“隔”字,再与后面那个“难隔”形成对比,接着便纵笔挥洒,用“一宵好梦到黎明”来作结。实在大堪回味,确属“上乘之作”(载《中华诗词》2009年第七期),令我深深叹服。

意犹未尽也,再品品二老的咏花诗吧!

托物言志是中华诗人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两位老人的咏花之作当然也有着各自的追求。至于对某些人歧视“风花雪月”之俗见,我倒有必要谈谈自己的观点:如今生活好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还是文人雅士,一对半个世纪相濡以沫、一路携手相将到白头的情深伉俪呢?在他们明霞似火的暮年,赏赏花,写写诗,并互相吟唱以娱晚景,这既是纯笃爱情的对歌,亦是美好生活的礼赞,何乐而不为?口说无凭,且各拈一例来加以证实——

先看龙老的《凌霄花》(首载2010年第二期《诗刊》,后被多家书刊转登):

        花开平地似无聊,欲逞奇能上碧霄。

    攀到高枝穷尽处,举头方识路途遥。

龙老平生淳朴坦诚,一贯清幽自守,不喜攀龙附凤,故借凌霄花以致其意,诗中哲思悠悠,颇堪玩味。他闲常所爱的是“暮暮朝朝,亲亲近近,案头常伴心相印”的水仙花(见其《踏莎行·咏水仙》,发表于《中华诗词》2000年第二期)依拙见,这清纯洁雅的水仙,仿佛就是他的贤内助曾夫人啊!人生有良侣如此,足矣!无怪乎老诗人向小韩先生要连声赞叹:“璧合珠连远近闻”、“五溪风月尽归君”了。

龙老的咏花诗大都写得富于哲理。没有长年的阅历和修为,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故宜以“理胜”评之。

再读曾老入编《寰球汉诗百家精选》的《老年花事乐》:

    多年怠慢众芳枝,谢罪黄昏亦未迟。

    绿染诗心留晚照,花丛弄影焕新姿。

女诗人似乎思想要单纯些,便笔墨潇洒地深情倾泻,迳直道来。我们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她原本是爱花的,却因为青少年时代要上学、中年时期则须努力工作并相夫教子,再加上历史的局限,就不得不“怠慢”群芳而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境遇改善了,才想起应当来偿还宿债,故毅然决然地“谢罪黄昏”去“花丛弄影”。好一个“绿染诗心留晚照”啊,情意绵绵,几多带劲!因此,窃以为:曾老笔下的花,多以“意胜”。

古语云:“好诗不厌百回读。”既有此良机,我便反复详览《燕岚心语》这本佳著,特别是其中的诗词部分,仔细领会其神韵。我非常敬佩这对卓尔不凡、芬芳四溢的文坛并蒂莲。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以上的读后感来略表微忱。

“老树春深更著花”。时当盛世,我想:龙曾二老定会进一步履行他俩的诗诺:“笔花常绽艳阳天”(龙:《嘉吟美愿》,见《词刊》2010年第七期)、“适时怒放气如虹”(曾:《太阳花》,载《中华诗词》2001年第六期),频频以超拔的哲思、难遏的激情写出更多清新雅丽、妙韵联翩的佳什!我们殷切期盼着。

 

作者简介:陶金生,湖南省安化县乐安镇人,1975年生,现供职于安化县教育局。 系梅山诗社常务理事,有诗文在多种报刊发表。

通信地址:413500湖南省安化县教育局

QQ号码:1262885807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