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粟裕
粟裕原名粟多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篇-孙克骥
孙克骥曾名朱永桦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新四军,参加过黄桥、苏中、淮海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 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闽浙赣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新四军第3支队政治部科长、新四军政治部报社编辑、纵队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苏中第三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华东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广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云南军区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4月3日,孙克骥将军夫人束颖带领亲属,将孙克骥部分骨灰安放在列宁公园内。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在此立碑纪念,墓冢占地13.3平方米,墓碑高2米,宽1.4米,碑文正面镌刻“孙克骥将军之墓”七个大字,背面镌刻孙克骥将军的生平。墓冢敬立于“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左后方相距4米处。(本室)
列宁公园
列宁公园位于武夷山市中山路69号(武夷山市政府对面)。
从1931年开始,方志敏两次率领红十军入闽到崇安作战,开创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的辉煌时期,以黄道为书记的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仿效中央苏区做法,于1932年在城区原城隍庙旧址开辟公园,占地50亩,取名“列宁公园”。
1998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对公园进行扩建,公园面积扩大为80亩。并在公园东南方向入口处建一牌坊,牌坊上书写“列宁公园”四个镏金大字。
列宁公园牌坊与坐落在公园内的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闽北六烈士纪念亭、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孙克骥将军之墓、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共同组成武夷山“红色之旅”游览线路的中心景点。
武夷山赤石暴动旧址
赤石暴动烈士陵园,位于武夷山赤石渡口的公路旁,埋葬的是1942年6月15日至23日,在赤石暴动、虎山庙大屠杀,以及在大安、兴田途中残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的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共计73位烈士。这73位烈士,平均年龄24.6岁,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共产党员56位,女烈士8位。其中有姐弟一双,夫妻一对。
书籍篇
《武夷山中央苏区革命印记》出版发行
武夷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近日,由中共武夷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编辑的《武夷山中央苏区革命印记》一书出版面世。该书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面展示武夷山市革命遗址的情况。全书近10万字,收录图片111幅,为世人进一步了解武夷山老区丰富的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提供了教材。
红色首府旧址——武夷山大安
闽北红色首府大安,位于福建省最北部,武夷山市洋庄乡境内,距市区22公里,地处闽赣两省交界的分水关南麓,西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接壤。分水关下的大安,群山环抱、四通八达,且地势较高,而被誉为华东大陆屋脊海拔2158米的黄岗山主峰就是在大安的界内(因此大安也是青少年采集动植物标本的理想之地)。而横贯西北部的分水关是闽赣两省具有军事价值和重要地位的雄关,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