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粟裕大将生前秘书、《粟裕传》作者、原中央军委办公厅朱楹少将来到高邮,参加了《纪念高邮战役胜利70周年理论研讨会》。虽已83岁高龄,但朱楹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说起粟裕大将充满感情。他告诉记者:“虽然粟裕将军并没有详细谈起过高邮战役的具体细节,但是有好几次都提到了高邮战役的重大意义,从战前到战后及在战斗中,整个战役都闪烁着粟裕将军身影。”
朱楹将军长期在粟裕大将身边工作,长期从事粟裕大将的研究,是《粟裕传》编写小组组长,先后编写了《粟裕传》、《粟裕年谱》等系列丛书。
1
战前准确判断局势
在南北两线分别部署应战措施
1945年11月9日至16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制订了“半年剿共计划”,确定了“先安关内,再图关外”的战略步骤。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扬言“两个月内消灭苏北共军”。会后,蒋介石增调重兵于华东地区,沿江摆开5个军的兵力,并已进占江北的扬州、泰州、泰兴、靖江、南通一线,企图沿运河北进,把华中解放区分割为两块,然后全线向北推进,与徐州南下部队会攻两淮。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华中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面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危险,华中解放区处于内战前线的战略地位,粟裕深感重任在肩。
粟裕认为,在这场战争中,华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可能是蒋介石最先进攻之地。为了完成中共中央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必须对未来作战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在主要作战方向上集中足够的兵力,开辟有利于打运动战的广阔战场。
粟裕从战略全局及其发展趋势考虑,认为必须在华中地区南北两线各组织一个战役:在南线,组织高邮邵伯战役,攻克并控制高邮邵伯、泰州一线,打破国民党沿运河北进分割华中解放区的企图,解除南线对两淮的威胁,改善苏中与淮南的战略态势,创造未来自卫反击作战的战场;在北线,组织陇海路东段战役,破坏并控制徐州至海州段铁路线,使华中与山东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创造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在战略上互相配合作战的广阔战场。
2
靠前指挥不动声色
日军从粟裕指挥所前径直通过
高邮邵伯之战终于在1945年12月19日打响。粟裕率领精干的指挥班子到达邵伯前线,把指挥所设在离邵伯镇几里路的一个小村庄里,就近指挥第七纵队攻打邵伯。提前拿下邵伯,就可以为下一步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第七纵队一个团攻进邵伯,战斗尚在进行,粟裕就带着参谋进人邵伯,直接指挥这个团围攻负隅顽抗的日军。他用“围三阈一”的战法,诱使日军突围。仓皇逃窜的日军从粟裕的指挥所门前通过却浑然不觉。粟裕带领参谋和警卫战士稳守门内,不动声色,待日军离开工事进入开阔地带时,立即下令聚而歼之。
第七纵队攻克邵伯,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与此同时,华中野战军特务团和苏中军区部队先后拔除扬泰线日伪据点16处,歼灭伪军4000多人,为攻城打援准备了良好的战场。
3
身临前线视察地形
亲自给战斗英雄戴上大红花
邵伯战斗一结束,粟裕就组织部队向高邮发起总攻。他和陶勇一起视察高邮地形,对总攻作具体部署。他说,我军的主攻方向是北门和南门。总攻开始时,炮兵首先对东门内的日军司令部实行集中射击,牵制敌军主力于东门,以利于我军主攻方向作战;西门紧挨公路、运河和高邮湖,地形不利于我而有利于敌,敌人可能认为我军不会置重兵于此地。我们要利用敌人这种心理,尽力以偷袭方式,用云梯爬上西城墙,接应北门作战。他吩咐部队:“切记力争偷袭,准备强攻。偷袭不成,立即强攻,以收神效。”
12月25日夜晚,阴云密布,细雨蒙蒙,是一个不利于攻城的天气,粟裕出敌意料命令部队发起猛烈攻击。攻击部队首先突破南门,攻人城内进行巷战。在城西北方向,担任攻城突击队的是著名的“老虎团”第七团,最先登上城墙的是该团的三连一班。班长袁金生带领全班隐蔽地接近城墙,冒着敌人的猛烈射击和钩镰枪的推刺,踏着摇摇摆摆的毛竹云梯,奋不顾身地登上3丈多高的城头,与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战,打垮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保证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从突破口进入城内。
第二天拂晓,粟裕从突破口登上城头。他竖起大拇指,表扬第七团指战员“不愧为老虎团!”对袁金生说:“好样的!英雄!”在战后召开的庆功会上,粟裕宣布授予袁金生“华中军区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亲自给他戴上了大红花。
4
悄然现身受降仪式
战后第三天才公开
接见日本军官
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激战,加上强大的政治攻势,日伪军终于宣布缴械投降。粟裕指示,受降仪式由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主持,在日军司令部举行。粟裕跟随部队进城,在夜幕中悄悄来到受降现场。他一进入日军司令部大院,看到一个日本军人正在焚烧文件,立即走过去用脚把火踩灭,吩咐侦察参谋张焕文立即收缴敌人的一切文书资料,任何人不得销毁。
看到我方战士为搬运武器与日军发生争执,他立即指示作战科长严振衡前去处理,规定一切枪械弹药均须造册点缴,受降后再行分配。受降仪式结束,粟裕不声不响地离开大院。这一切,不仅日军指挥官不知道,连主持受降仪式的韩念龙也没有发现。
3天以后,粟裕接见缴械投降的日本军官,人们才得知此事。日本军官惊讶异常,连连表示:“不胜感激之至!不胜荣幸之至!”日军司令官岩崎大佐双手捧起一把紫光闪闪的指挥刀,向粟裕深深地鞠躬,说道:“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军!”
通讯员 邮轩 记者 姜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