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合影彭德怀坐在靠边的位置,没有坐到按惯例应该坐的座位上

$
0
0


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在5月24日召开了小型会议。27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正式开幕,继续举行小型会议。从6月7日起转成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中央军委委员、军队系统中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各军区、各军兵种的负责人及一些军、师的负责人共计1441人。会议的内容一是整风,二是整编。要解决人民军队的三个问题:一是建军原则,二是建军方针,三是战略方针问题。方法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辨论。1958年6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议全体合影。(照片是邓青代提供)

51周恩来、52朱  德、53毛泽东、54刘少奇、55林 彪、  56陈  毅、57罗荣桓、58彭德怀、59刘伯承、60聂荣臻、

41王稼祥、42黄克诚、43陆定一、44徐海东、45康  生、  46李先念、47李富春、48林伯渠、49邓小平、50陈  云、

61薄一波、62叶剑英、63胡乔木、64许光达、65谭  政、 66肖劲光、67刘亚楼、68陈锡联、69肖向荣、70张爱萍、

31莫文骅、32苏 进、33王兆相、34王集成、35、  36陈锐霆、37王  诤、38彭  真、39陈奇涵、40杨尚昆、

71苏振华、72傅秋涛、      73粟  裕、74王树声、75、  76周纯全、77张宗逊、78钟赤兵、79李  涛、80郭天民

21杨至成、22彭绍辉、23宋时轮、24钟期光、25廖汉生、  26吴法宪、27姚  喆、28谢有法、29邓逸凡、30李寿轩、

81甘泗淇、82肖  克、83刘志坚、84甘渭汉、85、  86袁子钦、87孔石泉、88傅  钟、89赖传珠、90徐立清、

11洪学智、12许世友、13杨得志、14邓  华、15杨成武、  16黄永胜、17王  平、18杨  勇、19李志民、20陈伯钧、

91李 达、92谭希林、93孙  毅、94、   95段苏权、  96胥光义、     97、     98、      99、


1、2鲁瑞林、3李聚奎、4李天佑、5李雪三、  6梁必业、7王蕴瑞、8、9丁 盛、10晏福生、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黄永胜带姘头到招待所伴宿

2011年05月24日 08:06
来源:炎黄春秋 作者:吴欣峰

字号:T|T
2356人参与49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有人揭发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乱搞男女关系,道德败坏,带有一贯性,“走到哪里搞到哪里”。这次参加军委扩大会,竟然把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人员住所,伴舞伴宿,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不满,纷纷贴大字报和在小组会上提出批评意见,强烈要求领导上加以制止。

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04年第1期,作者:吴欣峰,原题:《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真相》

《炎黄春秋》2003年9期上刊登《谈谈为尊者讳》一文说:“《彭德怀自述》中多有彭德怀对各个时期是非得失的检讨,唯独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只字未提。”好像是说在这次会上彭德怀“整”了刘伯承、萧克、李达、栗裕等人。

笔者当时在林彪那里担任秘书,也是林彪那里的唯一秘书,清楚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的情况。请允许我来个毫不忌讳,秉笔直书。

背景

为了便于说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问题,这里笔者先将几个有关领导人物的情况简介一下。

林彪,作战有力。特别是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全国胜利后,称病拒绝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职务。小病大养,韬光养晦,窥视方向。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高饶反党联盟揭发后,披露:高岗曾拉拢过林彪,事成之后,由林彪当总理。后来,好像林彪由被拉拢者变成了“揭发者”。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之后,1955年,林彪由中央委员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经毛泽东主席提议,被选为中央常委、副主席。又是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位在彭德怀之上。

彭德怀,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军委副主席,40年代的中央政治委员,长期担任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的重任,屡建军功。全国胜利后,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赴朝作战,艰苦卓绝,又立新功。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毛泽东主席让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不愿接受,请求回西北地区参加经济建设。毛主席一听,顿时正色说:让你担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已经可以了,还要怎样?!彭德怀本来是谦让,一听毛主席是这样看法,立即表示:我接受分配,我接受任务。

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首先提议将各位元帅都提为军委副主席(1959年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又都弄下去,只有林彪一人担任军委副主席;在罗荣桓元帅力争下,经毛主席同意,才又保留了贺龙副主席。林彪对此忌恨在心,以后制造事端,将贺龙迫害致死)。

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积极而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建军路线,努力实现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但在一些具体事务处理上,也出现了一些分歧,例如有人提出建议:成立中南海文工团,以总政文工团为基础,再从全国各区调演员,彭德怀不同意。后来此事也就搁下了。

栗裕,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七战七捷,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逐鹿中原,淮海大战,解放南京、上海、浙江、福建……战功赫赫,作风谦逊,平易近人。解放后担任华东军区代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饶漱石抢着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毅担任上海市长。据说饶为排挤陈毅,有意拉拢栗裕。高饶反党联盟被揭发,曾说饶漱石拉拢栗裕。栗裕作风正派,好像没有被拉拢。不久,栗裕调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林彪提出反军事教条主义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从1958年5月5日开到23日结束,接着是中共五中全会。26日,八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到十三陵水库劳动一天,5月28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开始。

主持会议的彭德怀先讲话,他谈了形势,以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开好这次会议。具体议程:一、如何贯彻总路线、大跃进;二、检查军队在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军队怎样贯彻“四大”,进一步开展整风;四、战略方针、战争准备,组织编制,科技研究等。

林彪在发言中提出反对军事教条主义。


林彪5月2日从上海回到北京毛家湾住地,回来参加八大二次会议。刚回北京几天,×××上将来探望,谈话中说到军队有教条主义,训练总监部、军事院校都存在。谈到具体例子,就是内务条令中礼节繁琐,连我这个上将去见领导,都得手举到帽沿上,口里说着姓名、职务……一长串报告词,还得说:“可以进来吗?”军事院校教员讲课条条多,什么“一、二、三、四、五,……扁担架括弧;大A、B、C、D、E,小a、b、c、d、e……太烦人。”其实,这些都不是大问题,都是比较容易纠正的。

林彪听了,却很惊喜,如获至宝;要×××上将搞个书面材料来。林彪好像有点迫不及待,第二天来到我的办公室询问:×××送来“材料”没有?我说没有见到。林彪说:你打个电话催一下,让他快把材料送来。刚说完,又改口说:不,还是我打电话直接找他。说完,口里念念有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我预料军队领导上要出事,果然出了事,出了教条主义!

林彪获得有关“军事教条主义”的材料后,立即对我说:“你打个电话给毛主席办公室,最好是找叶子龙,就说我要去看看主席。”我遵示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叶子龙不在,接电话的是罗光禄秘书,我向他作了报告。他说:“等我请示了毛主席后,再通知你。”

林彪急着要去见毛主席,下午又到我的办公室询问,我说还没有回音。第二天,罗秘书来电话说:“主席说,林彪同志不必专程来看望了,后天中央领导有接见,林彪同志可以来参加,一起见见面就可以了。”

林彪按时参加接见,趁机与毛主席交谈,向毛主席反映军队中有教条主义的问题,提出在即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并将有关“材料”顺便呈上。毛主席接过翻了翻后说:可以在会议上提出来,但问题不严重,向苏联军队学习是我提出来的,中央军委讨论同意的。

军委扩大会议开始后,林彪在会上发言,他神色有点紧张,声音变调,含沙射影,攻击别人,煸动情绪,暗中伤人。他歪曲事实地说:“有人一提起学习,就想到外国,把本国的东西看作是土包子。”“有的单位把毛主席著作只作参考材料,有的连参考也没有列上!”林彪发言中还说:“军队落后了”,有意影射彭德怀等领导。

林彪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策动反对“军事教条主义”,其内情有许多人不知。现引录林彪自己的话。1959年林彪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不久,在一次会议上,他洋洋得意地说:“去年我回北京,×××找到我那里去,说刘伯承、萧克有教条主义。我得到这个材料后,认为很重要,把情况报告给毛主席。”……

批判“军事教条主义”,会议反应冷淡

与会人员对林彪发言反应冷淡,说:“这就是中央副主席的发言?”“军队落后了表现在什么地方?指出来嘛!”“谁不会讲两句名词,扣上几顶帽子!”“军队的训练、学习,向来是以中国的经验为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的。”

向苏联军队学习,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来的。毛主席指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军队。”“永远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将苏军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改变我军的落后状态。”

与会人员说:“在学习苏军经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员讲课条条多,队列、礼节方面的规定,由于我军长期以来不正规,所以一时适应不了,慢慢会习惯的。”其中有些是很容易纠正的,如谒见领导报告词,可以免去,不必兴师动众在军委扩大会议进行批判。

与会人员对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发言不积极,用邓总书记的话说:“会议温度不高。”军委领导到会讲话作启发。毛主席曾到会两次讲话,一次讲军队要赶上形势发展,鼓足干劲,以总路线、大跃进的精神,做好军队工作。第二次讲军队要艰苦奋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三大民主等,指出:“我们有22年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不发薪水,搞供给制,有什么不好呢?”“进城以后,熬了几年,搞了薪金制、军衔制。其实把供给制变成了资产阶级法权制,发展了资本主义思想。薪金制、军衔制等于资产阶级法权。”1955年实行薪金制、军衔制时,可不是这样说的,三年以后这样说,好像是对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有意见。

邓总书记在会上讲了形势。在谈到反对军事教条主义时,他只是打了个有趣的比喻说:学习苏军先进经验,好比请客吃饭。别人请你吃饭是好意,你吃了拉肚子,这埋怨谁?只怪你自己吃多了,或者你的胃肠消化不好。这要坚持实事求是。军委副主席陈毅元帅讲话,也没有提“反对军事教条主义。”他作为我军初创阶段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领导人之一,谈了当时党内、军内的一些情况,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曾一度没有当选为军委书记,是少了陈毅这一票,结果是陈毅作为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当选为军委书记。工作了一段时间,陈毅感到吃力,于是,亲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主动提出由毛泽东重新担任军委书记。

以后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因负伤和江西根据地斗争需要,留下坚持游击战争,而没有参加长征。对此,陈毅说,他曾一度有所误解:认为是毛泽东“报一票之仇!”其实当时毛泽东也无权决定陈毅是否参加长征。

陈毅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坦诚交心,自我批评精神,博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鼓掌和好评。他的发言摘要刊登在《会议简报》上,毛泽东主席阅后,写下了“陈毅是个好同志”的著名批语。在以后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毅遇红卫兵批斗,紧急情况下,他念了毛主席的这条语录,曾引起误会和不同的传说。这条语录产生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而不是产生在“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中陈毅参加了所谓“二月逆流”,正在受批判呢。

这时,训练总监部常务副部长萧克已被点名,犯有“军事教条主义”错误,正在检讨和接受批判。陈毅的发言中有一段专讲萧克。他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是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师师长,萧克是副师长。萧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作风踏实,能吃苦,能和下级干部、战士打成一片,受到全师指战员的好评。调离时,全师指战员热泪盈眶,挽留,恋恋不舍。

陈毅元帅的肺腑之言,一颗赤诚之心乃见,使与会人员深受感动。他讲话完毕,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加高“温度”,掀起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高潮

军委扩大会议已开了二十多天,对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气氛冷清,成效不大。为了加高“温度”,改变局面,立即以军委的名义通知,扩大会议规模,从各大军区和军事院校,抽调一批大校、上校军官来参加会议。与会人员由400多人,猛增至1000多人,原开会地点军委三座门礼堂坐不下来,于是会场由三座门迁移到中南海怀仁堂。

6月20日,会议转入第二阶段,着重掀起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热潮。提出会议可以效仿1957年整风、反右派的做法,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会外,指示训练总监部和南京军事学院同时开展“四大”,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推波助澜,与军委扩大会议相配合、相呼应。

以训练总监部批判“军事教条主义”为例,大字报铺天盖地,纷纷扬扬;其中大部分是指向常务副部长萧克上将的,他所承受的压力较大。

训练总监部的人员分成了两派,以萧克为首的一派,坚持中央军委的既定方针、原则,既重视我军的经验总结和贯彻,也认真学习苏联等国军队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加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其中革命化以中国的经验、传统作风为主;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向苏军学习先进经验。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引起一些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是存在的。

以副部长×××上将为首的另一派,主张实现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应依靠中国军队已有的经验,反对教条主义地学习苏军经验,并认定已经出现了“军事教条主义”,还表现得相当严重。

训练总监部的大字报,矛头主要指向萧克。但萧克的人缘较好,态度和蔼,同情他的人很多。而另一派,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人数较少,但受到训练总监部以外,林彪等人的支持。

与此同时,军委扩大会议内,也“温度”升高,加紧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寻找斗争对象,树立对立面。

先是提到了刘伯承元帅,刘伯承以谦逊的态度,主动在会上作了检讨,自我批评较深刻,获得与会同志的好评,一次检讨通过,再无人追究。

进而提到萧克,萧克在训练总监部接受教育,又在军委扩大会上诚恳地作了检讨,也获得通过。

又有人提到李达上将,他曾担任过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与刘伯承元帅共事多年。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人提出:李达很滑,这次不要让他滑过去!……但是抓不到事实,李达没有搞“军事教条主义”,只做了一般检讨,也只好通过。

最后,抓住了蔡铁根大校。他原是训练总监部的处长,后调南京军事学院,担任系主任。他执行向苏军学习先进经验的指示,但不承认有“军事教条主义”。他说:“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是毛主席提出的,一定要先学,先学到手,然后再慢慢消化。在消化过程中检查有什么问题再说。……”他对林彪提出的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消极抵制。

蔡铁根在压力下,虽然也作过检讨,但通不过。遭到大会、小会的批判,以至于在中南海怀仁堂这个神圣的处所,众目睽睽之下,一些大校、上校们拥上讲台,将蔡铁根推推搡搡,将他的领章、军衔标志扯下来。

1959年林彪上台后,蔡铁根被降级转到地方安置。“文化大革命”中,旧事重提,蔡铁根被折磨致死,死得比较凄惨。

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大字报上提到粟裕大将

会上大字报出现了批判个人主义、单纯军事化观点的问题。当时“大跃进”的形势,很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敢想敢说敢干。所以,军委扩大会上有些人提出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提出了一些事例,牵扯到一些将领。

有人揭发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乱搞男女关系,道德败坏,带有一贯性,“走到哪里搞到哪里”。这次参加军委扩大会,竟然把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人员住所,伴舞伴宿,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不满,纷纷贴大字报和在小组会上提出批评意见,强烈要求领导上加以制止。此事还登载到会议《简报》上,说黄永胜工作上平庸,思想上暮气很重,但搞女人可有一手。

黄永胜是林彪的湖北老乡、老部下。笔者把黄永胜将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住所的事向林彪汇报后,林彪听了,有点不耐烦地说:“那是小节,不足为怪,看人要看大节!……”叶群在一旁插嘴说:“黄永胜为人聪明,他老婆项慧芳太老实!……”不知其中含有什么奥妙!

总后勤部系统的与会人员,对总后副部长邱会作中将意见很多,说他作风不好,有男女关系问题,说“他是满头青丝,花花肠子……”

装甲兵副司令员聂鹤亭中将,在发言中对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表示不满。他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和林彪在一个连队。那时,连队分大排、小排,我是大排排长,林彪是小排排长。连长不在我可以代替连长。林彪这个人心术不正,在东北时,他只管作战,整天在房子里,麻烦的事都推给别人。军队工作有罗政委和谭、刘,地方工作有高、陈等。但功劳都记在他名下,缺点错误都是别人的。他老婆叶群整天不工作,拨弄是非,和二毛子男女混在一起……当时在哈尔滨,我们有些高级干部找二毛子姑娘结婚(所谓二毛子,是中俄男女结婚生的子女),我也找了一个,却遭到林彪的不公正处理,我至今有意见!”

会上对总参谋长粟裕提出意见,主要有:说他“军事上行,能指挥打仗,战功很大。但政治上不行。”有的大字报只写几个字:“总长,总长,只抓业务,不抓思想!”有人听他说过:“总参谋长连批一辆汽车的权力都没有!”这大概与当时中国工业不发达、汽车太少有关。粟裕还提出:不当总参谋长,要求下放。

会上有人提出“将帅不和”

军委扩大会议继续进行,又有人提出粟裕“告洋状”。这个问题好像题目挺大,但内容很少。粟裕曾到苏联访问,在与苏联总参谋长对口会谈时,交流了两国总参谋部的一些工作情况和做法。在会谈过程中,粟裕曾提出: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关系,请苏联总参谋长介绍一下苏军的经验和做法。不知是翻译文字语言上的原因,还是对方没有正确理解,苏军总参谋长听了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不正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再没有具体解释。粟裕听了,也没有再说什么。粟裕是总参谋长,又是国防部副部长,不会不知道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关系。

从“总参谋长连批一辆汽车的权力都没有”,“告洋状”,要求下放等几件事说起,会议上一些人鼓噪;“将帅不和”。要求搞清,要求检讨,要求大会批判。

鼓德怀元帅一身正气,个性直爽,疾恶如仇,从善如流。听到会上有人鼓噪“将帅不和”,明知有许多事情与事实不符,但还是忍耐着。他好像看出:有人想故意把事情搞混,把问题拔高,看“笑话”,获渔人之利。

随着会上要把“将帅不和”的问题搞清楚的呼声越来越高,初经“四大”滋味的彭元帅,直性子人忍不住了。他说:“那就扯开,看看我这个恶婆婆有哪些丑行?”这句话里有严于责己的方面,但是好像欠缺全面考虑。扯开干什么?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党小组会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小题大做,只能产生内耗,伤害同志感情,将帅两败俱伤,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当时在干部配置上,与前后也有些不同。在彭、粟之前,是周总理兼管军委工作,徐向前是总参谋长,没有到职,由聂荣臻代理。到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增设了军委秘书长一职,经毛主席提议: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粟裕任总参谋长。总参的事、军委的事是各有分工负责的。在粟裕之后,经毛主席提议:由黄克诚担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1959年林彪接任后,罗瑞卿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粟裕大将作检讨,仍然坚持下放

军委扩大会议发展趋势,好像对粟裕、彭德怀都不利,是何原因?

继刘伯承、萧克等大会检讨之后,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自我批评,检讨中表现出他的高尚风格。他不仅检讨了近几年来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且还把历史上的缺点,犹如布袋里倒核桃似的,哗啦哗啦,全部亮了出来。例如,在华中地区工作时,群众挂他的画像,没有制止;建国初期,在华东地区工作时,对陈毅同志支持不够,等等。

粟裕检讨后,会议上再没有提什么,获得通过。陈毅听了粟裕的检讨后说:“自己检讨好,自己不说别人不好讲!”

粟裕检讨后,仍然坚持要求下放。“下放”是当时的新兴名词,与“将军下连当列兵”,都是光荣的。会上有人质问粟裕:是去当团长还是当师长?陈毅曾写道:“干部下基层,发动大建设;生根而落户,实际干改革。潜力猛发掘,生产开新页。岂仅为精简,下放路子阔。思想大革命,辉煌入史册。”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从5月28日开始到7月22日结束,共开了50多天。会议结束不久,粟裕被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保留国防部副部长职务。以后升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总参谋长一职,经毛泽东主席提议由黄克诚接任。如果粟裕当时是元帅军衔,好像会又有一番光景。当时条令规定:国防部长有权批准师级干部的任命调动。军级任免总理批准,兵团以上干部任免要经过主席批准。所以,粟裕调动是他本人要求,主席批准的,不是国防部长彭德怀任免粟裕的职务。

会后,军委决定撤销训练总监部建制,另成立训练部,归总参谋部领导;新任部长李作鹏中将是林彪的老部下,萧克被调离。原训练总监部两派,看起来好像争论很激烈,大字报铺天盖地,势不两立;军委扩大会议一过,好像时过境迁,云雨消散,分歧也不大。为什么争论那么激烈?这与1957年以来整风、反右、“四大”,以及“大跃进”、“敢想敢说敢干”……的形势有关;又有人从中策动,添加“佐料”,推波助澜。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无限上纲,好像与过早提出批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有关。

粟裕的职务降低了,彭德怀的地位好像也不牢固。从这次军委扩大会结束时,全体与会人员合影大照片看出:彭德怀坐在靠边的位置,没有坐到按惯例应该坐的座位上;而林彪却坐到了紧靠毛主席的座位上。

责任

彭德怀名义上主持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他应负哪些责任?

一、被动。上有毛主席,毛在刚结束不久的八大二次会上不指名的批评彭,彭也对“大跃进”提出了不同看法。毛之外,又有了一个刚升上来的中央副主席林彪。笔者认为论德、才、资和贡献,提彭为宜,但提了林。彭忠心耿耿,但好提意见,上边不喜欢。提个“病员”似乎好驾驭,岂知,欲望更高更大。“欲取之必先与之”,不仅是“借钟馗打鬼”,欲取而代之。一上来就抛出了个人崇拜的糖衣炮弹,这一“法宝”十分厉害,十分了得!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好像要让“贤”,“无意苦争春”,显得被动。

二、会议没有按原定议程进行,而是顺着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趋向发展;彭德怀好像也无法掌握和扭转。50多天的会议,就是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来复去就是那么几件事,几句话。

三、实际上,会议期间和会议以后,人民解放军的日常训练、战备任务,已经作了很大更改,主要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思路开展。毛主席说:以钢为纲,纲举目张。“钢铁元帅升帐”了,部队就停下训练,以人力、物力支持大炼钢铁。毛主席说:以粮为纲,纲举目张。大办粮食,“粮食元帅升帐”了,部队停下来训练,又以人力物力支援农业。

毛主席说:大写诗歌好,全国军民都来写诗歌。部队放下训练,坐在那里写诗歌。

彭德怀不愧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国元勋之一,优秀的共产党人和军事指挥员,人民解放军的楷模和统帅人物。杨尚昆曾经写文章评价彭德怀:“他临阵对敌的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霜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他不愧为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的表率,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革命元老续范亭称赞说:“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毛泽东称赞说:“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粟裕,和彭德怀一样,也是立有赫赫战功、富有军事指挥才能的统帅人物。在以后的年代里,受到林彪的压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用,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相应地避免了某些“政治漩涡”。他的一生,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正像他自己描写的那样:“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