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新四军11个甲等旅今何在?作者:彭凯
新四军11个甲等旅今何在?
昨晚重读了《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作者: 徐军华 等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3 开本:32开 页数:588 装订:平装
版次:一版一印
]一书.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新四军拥有六个主力师和浙东部队共26个作战旅,2个地方旅。在26个作战旅中,军部确定:新四军第一师第一、第三旅,第二师第四、第五旅,第三师第七、第八、第十旅,第四师第九、第十一旅,第六师第十六旅,第七师第十九旅等11个旅为甲等旅。
经过73年的发展延续,新四军这11个甲等旅今何在?
第83集团军合成第58旅(新四军第1师第1旅)
第80集团军合成第69旅(新四军第1师第3旅)
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1.182旅
(新四军第2师第4旅)
第81集团军合成第70旅(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
第82集团军合成第127旅(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第78集团军合成第115旅,第80集团军合成第203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
武警第63师[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
第79集团军合成第116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
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新四军第4师11旅]
第76集团军特战第76旅[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
第78集团军合成第68旅[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
第83集团军合成第58旅(新四军第1师第1旅)
新四军第1师第1旅所属团队最早起源于1932年9月福建福安地区的“蓝田暴动”,1934年10月编为红军闽东独立师。1938年1月24日在歙县岩寺组建编成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1939年5月5日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江南抗日义勇军,10月26日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和丹阳游击纵队合编成立新四军挺进纵队。1940年7月改编为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1941年2月,改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1945年3月中旬,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4月23日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4纵队,11月11日在苏北涟水改编为新四军第1纵队1旅,12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1949年2月20日,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1.2.3团依次改编为第172、第173
、第174团。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8师入朝参战,1951年夏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第338团番号),1952年9月28日,在朝鲜组建步兵第20军第58师战车团。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师番号。1962年9月,被军委确定为全国战备值班师。1975年5月,该师从浙江杭州调防河南许昌。1985年10月整编为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辖步兵第172[新四军第1师1旅1团]、173[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特2团]、174团、炮兵团、坦克团(陆军第20军坦克团改隶)、高炮团(陆军第20军高炮团改隶)。1985年10月,第20军第58师改称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执行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7月9日,军委命令济南军区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师,成为全军师改旅的试点单位,将摩步师缩编为摩步旅。2001年12月26日[毛泽东108岁生日)改装为我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2017年缩编为陆军第83集团军合成第58旅.
第80集团军合成第69旅(新四军第1师第3旅)
新四军第1师第3旅所属团队最早起源于1938年1月由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与闽南红3团、中央红军第24师第71团的部分部队及浙南红军游击队组建编成新四军第2支队第四团。1939年10月改编为苏皖支队,1940年7月
以新四军苏皖支队扩编为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1941年1月25日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3旅,1945年1月13日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3纵队,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1946年8月第8纵队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以原8纵队主力4个团组成1师3旅,1947年2月7日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1949年1月28日,
在山东峄(县)枣(庄)地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69师。隶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第12师34.35.36团依次改编为第69师205.206.207团。1951年1月底,69师移至常熟驻防.1952年6月底69师移至苏州驻防,9月5日至6日,69师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1952年10月上旬,原第20军留朝炮兵部队的第59师炮兵团团直及第60师榴炮1营和69师炮兵分队合编,于12月在耳洛里组建69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8团番号)1958年3月20日回国到达丹东。25日前,先后到达新的驻地:69师部驻齐齐哈尔市,205团驻齐齐哈尔市东郊八里岗,206团驻榆树屯,207团驻安达县城,炮兵348团驻富裕县塔哈。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9师[3057部队81156部队],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辖步兵第205(新四军第1师3旅7团)、206[新四军第1师3旅9团]、207团、炮兵团、坦克团(原陆军第68军坦克团改隶)、高炮团(师高炮营与高炮605团团部合编)。1998年,第206团撤销。2003年,陆军第23集团军撤销,步兵第69师改隶陆军第16集团军,缩编为摩步第69旅(齐齐哈尔65426部队)。原步兵第67旅缩编为步兵第207团归旅建制,原师装甲团撤销,由原23集团军装甲旅缩编为69旅装甲团。2017年整编为第80集团军合成第69旅.
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1.182旅
(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
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前身为1934年11月,在太湖凉亭坳(今属岳西)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第25军2个连、手枪团一部和部分地方武装,重建的鄂豫皖红军第28军。下辖第82师,手枪团。19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1938年2月在舒城县南部山区红军第28军、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和手枪团。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1945年12月21日改称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1949年1月22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在徐州以北韩庄,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第4师10.11.12团依次改编为第61师181.182.183团
1951年1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1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8月,从朝鲜撤军回国,第61师驻防晋北,后调甘肃。随第21军转隶北京军区建制。1959年3月,步兵第61师西进,归兰州军区领导。1961年6月61师返回山西大同归建北京军区第21军建制。同年12月,第181团与陆军第62师第184团对调。1967年3月,陆军第61师随陆军第21军转隶兰州军区建制。1975年9月,第184团与陆军第62师第181团再次对调。1985年9月,陆军第61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1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181团、182团、183团、炮兵团、高炮团(步兵第61师高炮营和陆军第21军高炮团第2营合编)、坦克团(原陆军第21军坦克团改隶)。同年,步兵第61师被兰州军区党委确认为红军师。1989年4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0年6月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编制进行整编。1998年9月,师坦克团改称师装甲团。2017年4月18日,第21集团军摩步第61师第181团(新四军第2师第4旅10团)、183团(新四军第2师4旅12团)组建而成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1旅.
第61师182团(新四军第2师第4旅11团)与装甲团组建而成第76集团军合成第182旅.
第81集团军合成第70旅(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
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前身为组建于1936年1月的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1938年2月在舒城县豫南桐柏山红军游击队编成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1939年7月1日,以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挺进团等部组建的新四军第五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5旅。1945年9月,改称新四军第2纵队第5旅。1946年2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5旅,10月改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11月改为山东野战军第七师第五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7纵20师。1949年2月10日,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第74师
原辖第58.59.60团依次改称第220.221.222团。
1952年7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第25军第74师调归第24军.221团拆散,编入220和222团,75师223团调归74师建制并改为新221团,27军81师炮兵团转隶改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52团番号),9月随军入朝参战。1955年10月回国。1957年1月,第74师改隶第66军建制。1961年步兵第198师坦克自行火炮403团调归步兵第74师建制(1968年9月调出改为北京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76年5月调昆明军区,改为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1982年9月,分编为陆军第11、14军坦克团。1985年与陆军第14军坦克团合编为陆军第14集团军坦克旅)。1969年10月21日,中央军委发出命令,决定197师调归66军,原74师归属24军建制。并于10月27日起,由中师扩编为大师,221团由北方乙种师步兵团扩编为北方甲种师步兵团。74师于1969年12月25日起改用70师番号,各步兵第220.221.222团番号也相应改为第208、209、210团。师率直属分队驻丰宁县,所属第208、209、210团,炮兵团分别驻风山、土城子、南关.怀柔、八道河、南辛营等地。遵照中央军委1975年11月27日命令颁发的陆军军师编制表,
从1976年3月10日开始24军整编。70师按照甲种编制进行了整编。1985年10月,整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步兵第70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步兵第208[新四军第2师5旅13团]、209、210团均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团。师属坦克团由军坦克团转隶。炮兵团由师炮兵团、步兵第208团反坦克导弹连和步兵第197师反坦克导弹连编成。高炮团由军高炮团(欠双37高炮营)与师高炮营编成。1998年9月,撤消209团番号和建制,师坦克团改为装甲团。2003年10月,陆军第24集团军撤销,70师缩编为步兵第70旅,改隶陆军第65集团军建制。2017年4月18日,改编为第81集团军合成第70旅.
第82集团军合成第127旅(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前身是1928年4月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0年6月改称红1军团红4军,1933年6月,整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19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1939年1月扩编为苏鲁支队,3月改称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16日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1支队,同年10月下旬改称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仍归第5纵队指挥,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1945年11月赴东北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7旅,1946年2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7旅,到东北后始终归东总直接指挥。1946年10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为第1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11月24日,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原辖第46、第47、第48团依次改称第379、第380、第381团。1950年3月上旬至5月1日,第127师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
1950年7月,第127师[0147部队]驻湛江.1952年7月25日,第127师重返海南岛。1952年12月,在海南岛127师进行整编改装试点,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07团)、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332团)。1961年1月,127师调离海南岛,改归广州军区直属。1961年10月127师坦克332团与128师坦克333团实行对调。1963年被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9月,归建重建的陆军第43军。坦克自行火炮333团也由127师改隶陆军第47军140师。1969年10月,移防河南,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85年10月,陆军第43军再次撤销,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第379[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380[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20团]、381[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21团]团.陆军第43军坦克团、高炮团分别改为步兵第127师坦克团、高炮团。1994年7月,127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1998年,撤消381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17年调整为第82集团军合成第127旅。
第78集团军合成第115旅,第80集团军合成第203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前身为19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1940年4月改编为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6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7月又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1945年11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第八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八旅,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四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原辖第10、第11、
第12团依次改称第343、第
344、第345团。1950年6月第344团从广西剿匪前线归建,七月底进驻辽阳张台子。10月15日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5师入朝参战。1951年8月,师炮兵团组建(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95团番号)。1953年4月26日,115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5师番号。1953年7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0团(1968年9月改为沈阳军区独立坦克团)。1957年4月22日第344团减编。1960年11月恢复齐装满员编制。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增编师坦克团[1984年3月1日在辽宁新金县城子坦成立]、高炮团。1985年9月10日改称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5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115师撤消344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辖第343团(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345团[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4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2013年底39军115师345团,炮兵团组建轻机步203旅,2017年第115师拆分为轻型机械化步兵第115旅和115师345团,炮兵团组建轻机步203旅。第115旅改编为第78集团军合成第115旅,机步203旅改编为第80集团军合成第203旅
武警第63师[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
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的前身是1938年12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1940年9月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的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9月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19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949年1月22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在徐州以北韩庄,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第6师16.17.18团依次改编为第63师187.188.189团1951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3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8月回国。先驻山西榆次,后移防陕西宝鸡,最后进驻甘肃平凉。1985年,63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3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163(55师调入)、184(与189团对调)、187、188团、炮兵团。1986年10月改编为步兵教导师,184团改为乙种步兵团,163、187、188团改为步兵教导团、炮兵团改为炮兵教导团。
1989年8月改为乙种步兵师,187团、188团改为乙种步兵团,炮兵教导团改为炮兵团,163团调归55师。1994年4月,步兵第184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仍由步兵第63师领导。1996年10月1日,63师改隶武警部队建制,改番号为武警第63师,下辖武警第187团[新四军第4师9旅25团],188团[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422(141师调入)、707团(师原炮兵团),兰州军区特种大队转归陆军第21集团军直接领导。
第79集团军合成第116旅(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
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组成的西北红军第26军。1935年9月,编为红军第15军团第78师,1937年8月22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1940年4月旅机关及直属队大部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机关(后沿革为解放军第39军军部),另由下属的第687、第689团机关各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第344旅新旅部。6月随纵队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1941年9月因在反顽斗争中损失严重,与3师9旅对调番号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1月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
军第116师。原辖第13、第14、第15团依次 改称第346、第347、第348
团。1950年7月4日,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地区驻防。10月,116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6师入朝参战。1951年7月1日,在朝鲜原师山炮营(1948年11月17日,第39军116师山炮营组建)、野炮营、高炮营(1953年2月脱离炮兵团)合编为师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96团番号)。1953年4月28日,116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6师番号。进驻鞍山地区。1953年7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21团。1961年1月,116师作为沈阳军区的主力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陆军第39军坦克团(即原步兵第116师坦克自行火炮321团、坦克第3师第11团)改为步兵第116师坦克团,同时增编师高炮团。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1998年,116师撤消348团[第348团与步兵37师110团合编为步兵37师装甲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辖第346团[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8团]、347团[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9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2017年整编为第79集团军合成116旅
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新四军第4师11旅]
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1日由豫东抗日第3支队和先遣大队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1940年2月1日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1940年6月27日由新四军第6支队第1、第2团合编的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1945年11月该旅主力31团、32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第75团,1947年2月第9纵队第73团、第75团、第79团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949年1月22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第62师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
第5师13.14.15团依次改编为第62师184团[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185团[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186团[新四军第4师12旅36团];.1951年3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342团番号)。1953年3月,随军入朝参战,1958年8月回国。1960年11月脱离陆军第21军建制,改为兰州军区直属,184团与陆军61师181团对调建制。1967年2月,21军由北京军区转隶兰州军区,62师归建。1975年底,62师181团和61师184团再次对调。
1985年9月,62师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银川市,84602部队](10月,184团和63师189团[新四军第4师9旅27团]对调建制)下辖守备师1团[银川市]2团[石嘴山],3团[石嘴山],4团,5团[景泰县八道泉乡,1985年7月由陆军140师418团改编]6团;炮兵团[石嘴山]1992年10月兰州军区守备师撤销番号.
缩编为宁夏军区独立步兵团。
第76集团军特战第76旅[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
1938年10月11日由先遣大队两个连和第3支队一个连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大队,1939年1月上旬与李广举部三个连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团,19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1团,19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为13团,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19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11旅1营、2营,1943年秋、冬恢复团的建制,以第11旅1营、2营、4营编为第31团。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3团,1949年1月22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4团。1953年3月,入朝参战,1958年8月回国。1985年9月,184团随62师改编,成为兰州军区守备师守备一团。10月,184团转隶63师,回到21集团军的建制内。1986年10月184团改为乙种步兵团。
1994年4月,步兵第184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仍由步兵第63师领导。1996年10月1日,兰州军区特种大队转归陆军第21集团军直接领导。
1998年,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划归兰州军区司令部,成为直属部队。2003年,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又重新回到21集团军的编制内。2011年10月,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升格为特种作战旅。
2017年4月18日,整编为第76集团军特战第76旅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
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前身是1940年2月以原新四军第二支队机关及新编第三、第四团等组建的新编第二支队,1941年4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1942年11月划归第1师指挥,1943年1月与第一师第二旅合编为第十六旅;1945年1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一纵队,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1946年3月以其为基础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六师16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1949
年2月中旬,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第70师,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建制
第70师由第16师改称,下辖第208(第 46 团改称)、第209(第47 团改称)、第210(第48
团改称)团。1952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后称炮兵350团)。1960年4月1日步兵第70师步兵第208团、210团分别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团。以步兵第209团团部及第1、2营和师属37高炮营合建为师属高炮团;1960年4月,七十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6月11日组建师坦克自行火炮团[1961年3月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275团。1969年10月改番号为北京卫戊区警卫第3师坦克团,1998年改称警卫第3师装甲团]。到六月上旬,该师由步兵师改称陆军第70师。1961年1月6日
成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月25日,恢复209团建制,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团。1962年10月底,70师编为陆军机械化师。1966年6月24日,第70师改隶北京卫戍区,1969年12月改称警卫第3师,各团依次改番号为警卫第7团、8团、9团、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1975年12月31日,执行摩托化师编制;1979年1月,警卫第7团、8团、9团依次改番号为警卫第11、12、13团。1983年3月,按甲种摩托化步兵师进行整编,为补充警卫第3师部分缺编,从警卫第4师抽调6个建制连、3个建制排、98个建制班,共1151人,调归警卫第3师建制。1985年,警卫第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师编制;1989年,警卫第13团改为特种警备团。1998年7月10日,坦克团改编为装甲团。
警卫第12团撤编.2000年6月,警卫第3师第13团由特种警备团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团;现辖警卫第11团.
(新四军第6师16旅46团,驻怀柔区桥梓)警卫第13团(新四军第6师16旅48团,驻朝阳区杨闸)高炮团(驻朝阳区北苑)炮兵团(驻顺义区牛山)装甲团(驻昌平区南口)
第78集团军合成第68旅[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
1941年5月由无为游击纵队和皖南事变突围部队组成第十九旅。1942年4月,十九旅机关并入师机关,各团归七师直接指挥,保留十九旅番号。1943年2月七师整编,撤销十九旅,部队改编为含和、沿江、皖南、巢合庐等四个支队和一个独立团。1945年5月,以沿江支队主力与师属巢湖大队合编重建第七师十九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同年11月,又称华中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1949年2月10日,于安徽嘉山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第73师,隶属第三野战军第兵团建制.第19师第55.56.57团依次改称第73师第217.218.219团。
1952年7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驻江西上饶第25军第73师调归第23军,9月随军入朝参战,10月,师组建炮兵团(1953年—1969年曾使用炮兵第349团番号)。1958年3月73师回国驻哈尔滨。1965年4月,73师奉命改编为黑龙江省独立师[驻哈尔滨],率4个团(217、218、219团为1、2、3团,217、219团一个营5个连为基础组成4团)调出23军建制。炮兵349团归23军直属。1968年2月归建23军,恢复73师及各团番号。驻哈尔滨.下辖
217团、218团、219团、炮兵349团.1969年12月,73师改称陆军第68师,驻齐齐哈尔下辖第202、203、204团、炮兵团。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步兵第68师[81145部队65447部队],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2月,沈阳军区认定202团为“红军团”[新四军7师19旅55团]。68师203团[新四军7师19旅56团]1998年8月,缩编为步兵第68旅。各团被撤消番号和建制,缩编为摩步营。2003年10月,改隶陆军第16集团军建制。
2011年,改编为机械化步兵68旅。2017年改编为第78集团军合成第68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