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转载]客观评价刘少奇对军队建设做出的贡献

$
0
0
       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主席诞辰120周年,刘源同志写了一部专著《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议了刘少奇与军队的关系及对军队建设的贡献。  
       说句实话,现去许多后代都在给自己前辈著书立传。我认为这并没错,一是骨肉亲情的延续,二是革命传统的弘扬。亲历者大多已谢世,亲闻者再不补遗,很多史实就会湮没。但要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是要实事求是,言之有据。  
       刘源也是人,当然对自己父亲有感情,在他父亲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写几句不同于官样文章的用心之作,应该也在情理之中吧。他的书是经过中央权威部门审查的,评价是:“重事实,有出处,少溢美。”  
       刘源的新书推出后,总体评价是正面的。也引来一些非议,主要观点是两点。一是认为夸大了安源工人武装在我党建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又夸大了刘少奇在安源大罢工中的作用。二是夸大了刘少奇在指挥抗法援越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出现这些认知上的差距,我认为主要是评论者还没有机会认真阅读原著,只是从书评和记者采访中窥其一斑,而未识全豹。起码应该先看书,再议论。我有幸先睹为快,可以说有部分发言权,应当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读其全书发现,其实刘源并没去争他老爹是军队的源头,他只是说他爹为军队建设做出过贡献。我曾问过他,军委定的36个军事家中怎么没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军委副主席,曾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刘源回答很坦然,他说"他头上的光环已经很多了,一个革命家的份量已经足够,还是把军事家的荣誉给那些战功赫赫的战将吧!"挺有胸怀啊。  
       至于说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工农武装的“工”,主要是来自于安源工人纠察队和武汉工人纠察队,这应该没争议。谁是领导者?刘源在书中写道,“建党一年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就在一起共事了。按现在的话,在一个班子工作,毛是班长,刘是成员。9月,党中央紧急来信,毛伯伯通知父亲到安源”。谁是安源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应该已经说清楚了吧。但有了主要领导者并不等于没有次要领导者吧?李立三、刘少奇也对安源大罢工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刘少奇在安源的两年多时间里,为组织工人纠察队和与资方谈判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可以说,刘少奇也是安源工人武装的领导者之一,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至于抗法援越之战,发韧于1949年12月胡志明访华求援,当时毛、周确实在苏联谈判,中央分工让刘代理主席,负总责,这应该是事实,只是咱们以前不太清楚。最近我查了一些资料,特别是看了肖娴写的《刘少奇与1950-1954年新中国的援越政策》、何立波写的《援越工作中的刘少奇》,情况确实如此。当时中央还没有设立对外联络部,涉及外国党的问题由刘少奇具体处理。当然,大政方针还是由毛泽东主席定夺。至于说"越战″比"朝战″打得更巧妙更痛快,我估计是记者采访的“吸睛”之笔,我查了一下刘源的书,没有此话。我揣测,刘源在接受采访时也不会说这种话,因为两场战争的作战对象,作战规模和影响都不一样。若有此说,我认为不妥。随后,我问了刘源,他说从来没这么说过。他当时的说法是,“在美国历史上,最让美军肝颤的就是两场战争,一是韩战(我们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一是越战(我们称之为抗美援越战争)。前者打得扬眉吐气,后者打得痛快淋漓。这两场战争都让美帝国主义尝到了中国人民的铁拳头。他并没有将两场战争做横向比较,只是谈了自己对两场战争特点的概括。这两场战争的指导者都是党中央、毛主席。刘少奇根据中央分工参与了‘越战’指挥。至于记者是怎么理解的,那只能说是仁者见仁了,权当一家之言吧。“在刘源的书中,对毛泽东的功劳和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联想到他个人和家庭遭遇,我认为这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认为在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功劳中,没有哪一个人能取代毛泽东,没有哪一个人能超过毛泽东。但那一代领导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为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足迹。  
       毛泽东多次讲道,刘周朱是他的亲密战友。因此,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毛主席,也归功于那一代领导集体和无数的革命先驱们。我想这可能才是刘源著书的初衷。刘源至今未对那些书评做出任何回应,我想他也是在兼听则明吧。我觉得,咱们最好还是先看看刘源的原著再做评论,这样恐怕才会更公允更客观一些。也才能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议论做出自己的判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