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转载]在延安,我和革命前辈鞠开老人齐声歌唱南泥湾(图

$
0
0

参观延安杨家岭、红枣园、宝塔山后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早早地来到延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展览馆前,是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手迹的八个大字。这里不收门票,也没有跟着赶叫卖旅游品的人。

    



                           

 也许因为我们来得较早,展览馆里人不多,显得有些清静。在每幅图片前,我们都停步良久,看场面,读文字,脑子里浮现出当年毛主席和战士们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的情景。

1941年春,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的艰难情况下,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359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



这时,我们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对老人和一个年轻人正认真的听女战士讲解。老人个子不高,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器宇不凡。他边听,边把眼睛凑近橱窗,看上面的文字,辨认图片上的人物。我们市政协副秘书长贺用伟同志是部队团长转业回来的干部,他以特别的感觉小声对我说:前面那位老人一定是一位部队的老首长。我点头赞同他的看法,便慢慢靠近老人,听女战士解说。

  


 大生产动画橱窗里,传出大生产的歌声。老人把头一扬,兴奋地说,我们一起唱唱南泥湾的歌吧。“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随着女战士的起音,老人便激情地唱了起来,我和随行的几位朋友也跟着唱。我发现老人唱歌的时候,是那样投入,那样动情,眼里闪着泪花,似乎回到了战争年代,回到了青春岁月。南泥湾歌听了几十年,今天唱来格外亲。

   老人旁边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似乎理解我的心情,便主动的对我们说:“老人名叫鞠开,就是鞠躬尽瘁的那个鞠,曾经是粟裕的秘书”。说着,还拿出红色工作证给我看。我肃然起敬,一把握住老人的手说:“祝老首长健康长寿!”老人也很高兴,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报告前辈,我是湖南常德市的,粟裕同志曾经在我们现在的常德市一中读书呢。”一听这话,老人眼睛一亮,说:“是的,是的。当年粟裕同志是从湖南第二师范,也就是现在的常德一中的地下水管里逃出来,找到革命队伍的。”当老人得知我是常德市政协副主席时,抓住我的手说:“粟裕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你们要好好地学习宣传粟裕同志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我和贺秘书长站在两位老人的身旁,叫朱科长为我们拍摄了一个合影。



鞠开是江苏泰兴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粟裕大将身边任秘书十四年,参加过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离休后,鞠老一直在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和记述粟裕的军事生涯。他注重研究粟裕的军事理论、战略思想、指挥艺术和高尚品德,并著有《在跟随粟裕的日子里》一书。他多次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和文章中以他在将军身边与将军共同生活的亲身经历,回忆粟裕大将光辉的一生,深情讲述粟裕将军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痛的“三不怕”精神和“三次让贤”“三个不知道”等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粟裕大将一生戎马倥匆,征战南北的峥嵘岁月和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精粹的无私情怀,真情诠释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粟裕大将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据说,鞠开老人每讲到动情处,都流下激动的热泪。     

时已八十五岁高龄的鞠开老人在展览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南泥湾的歌,真是令人动容。也许是图片场景勾起了他的回忆,也许感叹现在的社会风气,呼唤南泥湾精神回归,也许是向我们这些后来人嘱托着什么....继而我又想,从不相识的两代人,在这样的地方,齐声歌唱南泥湾,为何配合得如此默契?这大概就是心灵沟通、志同道合,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吧!

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