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学者、博客达人、《粟裕学研究》执行主编吴跃军创作与研究部分序言评论选34
[稿源:史志办]
[作者:吴跃军]
[编辑:张家权]
红网新晃站互动频道新晃人文 内容阅读 |
《晃县剿匪》,一部厚重的中国县域剿匪历史巨著 |
《晃县剿匪》,一部厚重的中国县域剿匪历史巨著
吴 跃 军
《晃县剿匪》以真实场景再现了国民党游击基地“凉伞小台湾”被剿灭的高度、百年匪患烟消云散的历史的宽度、47军140师参谋长黎原、镇远军分区第二司令员兼剿匪前指总指挥曾宪辉、140师419团副团长王满仓、419团3营营长兼晃县剿匪指挥部指挥长李玉春、3营副营长王清元等东北虎和湘西匪王、湘黔边区反共游击司令部总司令、楚汉宫帮主杨永清、副总司令、龙头大爷姚大榜、唐大王唐青云、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湘黔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指挥长、湘黔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司令兼第二前进指挥所中将指挥官兼匪县长杨德庄、湖南省第十区保安副司令、军统高参舒竟成、大惯匪长沙绥靖公署直属清剿第三纵队支队长蒲老翠,剿匪先进民兵张人位(后任贵州省民委副主任)、姚明光(后任新晃县政法委书记)、吴培珍(后任新晃县贫协副主席),剿匪积极分子杨先泽(晃县中学教员)、姚大榜长子姚应科(劝父投诚未果分道扬镳后任贵州都匀教师、终身未娶、郁郁而终)等人物命运的深度,多位编辑们集30多年新的调查研究整理成果,重新审视了66年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兼湘西军区、中共湘西区党委、湘西行署领导的湘西剿匪斗争,不仅完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11月7日到1951年2月的晃县剿匪包括雪凉合围等战斗画面,而且对今天开展“三严三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资政、育人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通读大书,六十万字,《晃县剿匪》,是一段悲壮的侗族苦难史、发展史,是一部厚重有文、可供文学艺术家采蜜的原生态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文学富矿。书中人物并不是一白即白,一红即红,他们有红红白白的历史。历史是曲折的,历史是进步的,历史是发展的。我看《晃县剿匪》,可以做很多文章,可以作为新晃侗族自治县六十大庆赠与来宾的礼物,可以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外读物,可以作为提升“大美侗乡、夜郎新晃”的精神产品制作动漫、电视连续剧、电影、游戏等文学文化作品。《晃县剿匪》2014年8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晃侗族自治县乃至整个侗族第一部由全国最高军事权威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公开发行的军事专著,在怀化市、整个湘西、湖南省乃至中国都是少见的。围剿和反围剿,是20世纪中国军事的一大特点,包括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到五次的国共两党军队的围剿和反围剿。一方被另一方称为共匪,另一方则被称为蒋匪。在共匪和蒋匪之间,还有土匪。《晃县剿匪》写的是晃县的土匪成长史、破坏史、发展史、鼎盛史、灭亡史。《晃县剿匪》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指战员和侗乡人民心连心联合起来团结斗争的剿匪史,也是侗族干部得到锻炼的成长史,新晃聚居主要民族侗族、苗族和汉族的苦难史、发展史。
真实的高度,高在史料齐全
一本书的高度好在哪里?著名评论家雷达和笔者交流有这样的体会,他说:“不同类型的好书有不同的标准,我想,有益于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和世道人心的书才是好书。比如文学创作领域的书籍,标准有: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是否有广阔深度,作品有无人性的深度,作品文本形式有无创新性,这是我们判断文学性书籍优劣的一个标准。如果这几方面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就是一本平常的书。”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是否有广阔深度就是评价历史类好书的标准。《晃县剿匪》按新晃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晃县剿匪形势图、照片、两序(黎原少将、新晃县委书记梁永泉、县长陆志前)、概述、百年匪患、剿匪斗争、战地回忆、文献辑录、剿匪大事记、附录(土匪武装序列及从匪人员自述)、后记等分篇述说,图文并茂,一目了然,逻辑性强。掩卷长叹:中国盲肠,湘西匪患。天下大乱,湘西先乱。百年匪患的成因是什么?造成湘西土匪多的原因:一是这里的地理环境便于土匪活动,武陵、雪峰二大山脉纵贯湘西;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不少地方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历来是土匪出没的场所;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这个地区交通闭塞,地脊人贫,又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封建势力极为雄厚,许多土匪头子既是地主、恶霸,又是国民党贪官污吏。“官、绅、匪、特、帮”五位—体,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割据一方,称王称霸,这些便构成了湘西土匪的四大特点:一是历史长远,早在三百年前湘西就有土匪;尤其是近百年来湘西的政治势力实为土匪所掌握,有些土匪世袭数代,如杨永清、姚大榜等三代都是以匪为业,二是相当普遍,湘西的土匪本来就很多,加之国民党实行养匪害民的政策,对土匪头子封官加委,更使土匪遍于各处,老百姓说湘西有三多,枪多、匪多、大烟多,某些乡保长、地主、帮会头子,甚至有的小学校长都有几十条或几百条枪,不少土豪恶棍还强迫老百姓从其为匪,谁不愿意,全家都要遭殃;三是反革命坚决,这些土匪本来就是封建势力的武装,其骨干力量是国民党的地方团队和散兵游勇,加之受国民党特务操纵,其反革命本质更加明显;四是社会基础深,他们不仅有地主、恶霸、官僚的基础,而且还受着家族、帮会和宗派势力的支持。晃县因地处西南战略要冲,湘黔通商要道,成为民国初期军阀割据、争夺的要点。战乱频繁,一些散兵游勇趁势拉帮结伙,设卡“关羊”,抢劫行商与民财,使这里成为匪患的重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猖獗的匪患使得湘西成为中国的“盲肠”,有道是“天下不乱,湘西先乱”,而湘西一乱,晃县更乱。1949年,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大西南时,就曾对湘西的形势作过这样的评价:“湘西,土匪势力盘根错节,是湖南的盲肠。”大湘西是指湖南西部28县,境内沟壑纵横,溪河密布,峰峦起伏,洞穴连绵。有10多个县与鄂、渝、黔、桂四省交界,历朝皆属统治薄弱区域。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自宋以来,匪患未绝。进入民国时期,湘西土匪为害尤烈。解放后,众多匪首为国民党利用,割据一方,成为反革命势力,给湘西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为了解救湘西人民,毛主席发出命令“解放大西南”。1949年9月21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湘西,开始了剿匪战。晃县大土匪有:1914年12月,晃县早期匪首“唐大王”网罗匪徒在波洲曹家溪抢劫贵州厘金局枪支,而后上山为匪。1917年在波洲、柳寨,翌年在禾滩、李树等地抢劫杀人。1922年因护送县长朱纶焕上任有功,被委任为警备队长。次年朱纶焕因贪赃枉法被免职而发动叛乱,政府派兵清剿,唐匪受到牵连,转而投靠湘西地方军阀蔡巨猷,以致剿而无果。其后,他又投靠湘西地方军阀陈渠珍等,被委以营长、团长、藤兵大队长等职。晃县巨匪姚大榜,清末上山为匪之后,以绿林好汉自居,游离于黑白两道之间。1918年带领晃县商团反水,得步枪60支,继而投靠贵州地方军阀政府,兵匪集于一身,明为兵,暗为匪,不断扩充匪势,成为湘黔边境臭名昭著的大匪首。他与地方政客、官僚相互勾结,结交商界头面人物,屡次被地方军阀和政府委以官职,先后担任湘黔两省三县联防大队长、晃县挨户团支队长、铲共义勇队副总队长、警备大队长、保安团团长等职。上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中的“田大榜”,就是以他的土匪生涯为原型塑造的艺术形象。有“湘西王”之称的芷江巨匪杨永清,在民国护法战争后就混迹军界,官至湘军贺耀祖部少将旅长。北伐时期,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0军第2师中将师长、南京下关警备司令部、蚌埠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等职。北伐胜利后,部队缩编,杨降为少将旅长,心怀不满,借故脱离部队,带心腹携重金和武器回芷江为匪。其后,长期危害湘黔边界人民。除“唐大王”、姚大榜、杨永清外,民国时期境内主要股匪还有彭腾昱、彭腾鳌、彭腾路、彭腾永等约几百人枪;吴唧唧、吴洛洛等约一百人枪。各路土匪充斥县境,杀人越货,抢村劫寨,拦路“关羊”,乡里坊间不得安宁。晃县因其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地理多方面的特殊性,土匪除了具有经济性这个共性外,其地域性、帮会性、残暴性、政治性等表现得尤为鲜明。当时晃县流传民谣:“高山砍柴柴架柴,三王去了大王来,烧了房子杀了马,我们怎么活下来?!”
《晃县剿匪》贵在真实,高在真实。从时任47军140师参谋长,后任47军军长、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开国少将的黎原将军1985年10月就为该书写下序言《献给湘黔剿匪英雄的一束鲜花》就是真实的表示,黎原将军为代表的正是当年的剿匪指战员。从图片看也是非常真实的,书前107张照片就是相关反映剿匪斗争场景原物和土匪活动的实物照片。书中有44张回忆者照片或土匪交代或来往的信件等图片,一看也是真实的。真实就是《晃县剿匪》一书广受好评的主要原因,真实就是生命。
历史的宽度,宽在碰撞刹那
湘西匪患起于明末,蔓延于清代,猖獗于民国。民国政府等封建统治者或剿或抚,屡剿屡败,最后纵匪养匪,官匪一家。解放前,湘西民谣“湘西无处不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匪,土寇流贼多如牛毛”,就是当时匪情的真实写照。解放初期,湘西匪患十分严重,遍及各个县区。中共湘西行署所辖沅陵、会同、永顺3个专署共22个县,永顺分区有以张平、师兴周、瞿波平等为匪首的股匪69股3万余人,分别盘踞于永顺(今花垣)、龙山、桑植等6个县;沅陵分区有以张玉琳、徐汉章等为匪首的股匪42股2万余人,分别盘踞于辰溪、凤凰、麻阳等8个县;会同地区有以曾庆元、杨永清、彭玉清等为匪首的股匪49股3万余人,分别盘踞于怀化、芷江、会同等8个县;此外,还有2万余众的小股土匪无固定巢穴,匪众总数量达到10万余人。
湘西行政区,或称“湘西行署”、“湘西行政公署”,设立于1949年10月8日,1952年9月2日撤销。其下划分为会同专区、沅陵专区、永顺专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湖南全省分1个省辖市即长沙市,10专区。1个行政区即湘西行政区,下辖3个专区即永顺专区、沅陵专区、会同专区3个专区,另外7个专区分别为长沙专区、衡阳专区、郴县专区、常德专区、益阳专区、邵阳专区、零陵专区。湘西行政区22县包括永顺专区6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大庸县、桑植县,治所永顺县。沅陵专区8县:沅陵县、泸溪县、溆浦县、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麻阳县,治所沅陵县。会同专区8县: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及洪江市(1950年10月19日置,县级),治所芷江。1952年8月15日撤销。
为了粉碎白崇禧的“湘西联合防线”和“西南人防长城”的反革命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衡宝”一战,粉碎了白崇禧、宋希濂的“湘西反共游击根据地”的美梦47军奉命挺进湘西,建立湘西军区,军区机关设在沅陵,军长曹里怀兼任湘西军区司令员,政委周赤萍兼任军区政委。湘西行政公署相继成立,周赤萍任党委第一书记,晏福生任行署主任,行署机关亦设沅陵。接着成立湘西剿匪指挥部。沅陵成为湘西22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10月底,该军军部和第139、第141师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参加向川黔进军作战。和兄弟部队一道,解放重庆、涪陵、广安、邻水等地,俘川湘鄂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团中将司令官钟彬和江防舰队中将司令官叶裕如等。第140师留湘西执行剿匪与维护交通线任务。 1950年1月,第47军奉命返回改归湖南军区建制并兼湘西军区,执行剿匪建政任务。经连续作战一年多,消除了湘西百年匪患。1951年2月,第47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晏福生在《战斗的历程光荣的业绩——回忆解放湘西》里回忆:
我们47军在解放战争中,经苦战东北,转战华北、江南,于1949年秋奉命进军湘西,继之入川作战。历尽干辛万苦,复于1950年初返回湘西剿匪。经过一年多英勇顽强的战斗,全歼了十余万土匪武装,解放了湘西22个县.创造了湘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49年底,我野战大军相继解放了重庆、成都,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在西南的主力部队。翌年元月,139师、141师先后返回湘西剿匪。139师驻辰溪,140师驻会同,141师驻永顺。同时成立了沅陵、会同、永顺三个军分区,组建了独立团、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壮大了剿匪的力量。 ……第二阶段,我军以7个团的兵力就地铺开清剿散匪,以4个团的兵力和地方武装协同邻省部队会剿最后几股残匪。这一阶段的会剿是在几个地区同时进行的。11月初,我会同分区9个连和会同县大队,包围了会同县西南炮团地区张伦麒、傅太和股匪,经10昼夜轮番合击,消灭匪参谋长吴永义以下1000余人。接着,又以10天的搜剿,将该部2500余名土匪全部歼灭,俘大匪首吴尹庭,仅剩杨标一人男扮女装,逃至广西三江。11月20日,140师419团协同贵州镇远分区4个营,消灭了晃县西南地区杨永清,姚大榜股匪2800多人,其中大队长以上42名,毙匪副司令姚大榜,俘匪总司令杨永清。……靖县和绥宁的股匪被歼,大大震撼了龟缩在通道城内的以苗王粟昌福为首的匪第12纵队。大部分匪徒迫于形势,不愿同我军作战,迫切要求解放。在群众的压力下,粟昌福派人与我军联系,表示愿意归顺。12月3日140师418团一部开进通道城,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胜利解放了通道,将粟昌福部改编为通道自卫队。第二阶段战役,又消灭了土匪8000人众。这次边缘区会剿从10月中旬至12月底,共歼灭土匪2万多人,湘西边缘区的股匪基本肃清,湘西剿匪最后一次战役胜利结束,湘西22个县全部得到了解放。湘西解放了,百年匪患消灭了,“湘西土匪永剿不灭”的迷信打破了。湘西人民过去常说:“湘西有割不完的大烟,数不清的枪,打不净的土匪”。这时纷纷给部队写信,赞扬说:“神仙办不到的事情,被你们办到了”。47军完成了剿匪任务,于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离开湘西时,吸收了近万名被迫从匪的劳苦青壮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这些同志在战斗中非常勇敢,许多人立了大功。
人物的深度,深在红白之间
新晃侗族自治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晃县剿匪》一书,记述了从1949年11月10日晃县人民政府成立,第四野战军47军140师419团在奔袭天雷山、打垮杨永清匪部后,进驻晃县执行剿匪任务,到1951年1月匪患彻底肃清,历时1年零3个月的剿匪战斗历程。
《沅州府志》记载:“唐元和始,迄宋明各代,屡有贼祸,进攻沅州。迄清,特别是清末,匪患尤多。”湘西是个土匪比较集中的地方,刘伯承同志作了个总结:“湘西是中国的盲肠,天下不乱,湘西先乱。”对巨匪姚大榜、杨永清等描写通过多方调查询问当事人,突破了非黑即白模式,超过了《乌龙山剿匪记》姚大榜原型田大榜的描写。姚大榜、杨永清亦官亦匪亦帮,其内部斗争争权夺利,披露了杨永清、张本清为争建和平省大打出手,杨永清利用姚大榜刺杀了黄埔军校一期生、省参议员张本清少将,轰动一时。披露了贺龙元帅曾带话争取姚大榜投诚,其子姚应科做工作而撕破脸皮。披露了新晃早期留苏的中国共产党员杨先泽为新晃解放做了工作,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秘书,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一篇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起草者,为杨先泽正名。 这些文件的制定与发表,尽管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似有些缺点和不足,但它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批判蒋介石当时的不抵抗政策,动员群众,武装群众,拉开中华民族武装抗日伟大斗争的帷幕方面,起到了不可抹杀的历史作用。披露了军统特务舒竟成等25人从匪自述,留下一批难得一见的土匪史料。还披露了湘黔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贵州黎平特大匪首杨标(杨锦标)操纵晃县匪部的历史,晃县剿匪有三大匪首杨永清、杨标、姚大榜作恶多端,尤其显得在湘西剿匪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边界性,因为晃县与贵州的天柱、三穗、玉屏、万山交界。在47军行列里有出身好,罪行轻,并有悔过表现的湘西土匪近万人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47军军长、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中将在《湘西剿匪史稿》定稿座谈会上说:“湘西土匪大多是贫苦农民,逼上梁山的。你们想像不到他们在朝鲜打仗有多勇敢。他们打出了国威。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战死了,很壮烈。我常在梦中念着他们。” 1951年1月17日毛泽东主席批示说:“在湘西二十一个县中杀了匪首、恶霸、特务四千六百余人,准备在今年由地方再杀一批。我以为这个处置是很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使敌焰下降,使民气大伸。如果我们优柔寡断,姑息养奸,则将遗祸人民,脱离群众。”原47军139师政委袁福生曾说过:这些湘西“土匪”特别能打仗,在部队减员较大的情况下,还专门到湘西招了一批“上过山”的“土匪”入朝补充到正规部队中去,使这些人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第一次披露了晃县有2名曾经被逼为匪、后面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级指挥员,他们是吴永茂和李兴亚同志,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的采访。……如果你认真看完全书,肯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总之,湘西剿匪研究著作,有数十部长篇小说、人物传记、回忆录、剿匪史书、连环画、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厚730页、重达2.7斤、60万言、费时30年的《晃县剿匪》无疑是湘西剿匪乃至中国剿匪史的精品。它由国家一级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得到老部队第47军老军长黎原将军首肯并亲自赐序,第47集团军军史办主任王世泰深度审读推崇,解放军出版社责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出版《高阳大帝》多部著作的钱庆国同志激情撰写长文《历史的回望》分别在2015年5月19日解放军报、2015年4月14日潇湘晨报、2015年5月16日湘声报发表,光明网、中国作家网转载。孔诤在2015年7月19日湖南日报发表《湘西剿匪的一份珍贵史料》(凤凰网转载)称:《晃县剿匪》填补了湖南省剿匪历史县志的空白,为深入研究湘西剿匪斗争提供了一份翔实的历史资料。《晃县剿匪》不仅还原了剿匪历史,而且为文艺家们提供了文学富矿,是一部接地气、正能量、有精神的好作品。
添列《中国侗族军事史》编写组组长,新晃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胡爱国同志赠我一部《晃县剿匪》大书,他知道我在从事《中国侗族军事史》的写作,电话邀约作为家乡人的我写一篇读后感,盛情难却,深思熟虑后写下以上不成熟的文字。向当年参加湘西剿匪的以四野第47军军长曹里怀中将、政治委员周赤萍中将为首的六万指战员、湘西区党委、湘西军区、湘西行署领导人、为晃县剿匪牺牲的烈士们、支持晃县剿匪的侗乡干部百姓和编写《晃县剿匪》付出30多年辛劳的顾问曾镜泉、梁永泉、陆志前、主编张玉铁、执行主编胡爱国、副主编姚源淦、杨精权、曹日轩等编辑、资料搜集、审稿修订成员和解放军出版社责任编辑钱庆国、第47集团军军史办主任王世泰致敬,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晃县剿匪》不愧是一部厚重的中国县域剿匪历史巨著。值得收藏,值得学习,值得品味,值得回望,值得珍惜!
2015.11.1-17长沙金米室
吴跃军,侗族知名文化学者,《中国侗族》学术顾问,《中国侗族军事史》、《粟裕学概论》编写组组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怀化市粟裕研究会筹备委员会顾问、怀化市雪峰文化研究会理事。
[稿源:史志办]
[作者:吴跃军]
[编辑:张家权]
http://www.hnxhnews.com
2015年11月22日红网新晃站吴跃军:《晃县剿匪》一部厚重的中国县域剿匪历史巨著(组图)——中...2015年11月18日-吴跃军:《晃县剿匪》一部厚重的中国县域剿匪历史巨著...我看《晃县剿匪》,可以做很多文章,可以作为新晃侗族...
特稿:《晃县剿匪》一部厚重的中国县域剿匪历史巨著(组图)——中红网2015年11月18日-我看《晃县剿匪》,可以做很多文章,可以作为新晃侗族...吴跃军:《晃县剿匪》一部厚重的中国县域剿匪历史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