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转载]新四军第6师

$
0
0
原文地址:新四军第6师作者:雪落竟飞舞
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的主力部队之一。1941年2月由活动在苏南的新四军部队改编。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在茅山地区的第2支队改编为第16旅,在东路地区的第3支队(原江南抗日救国军)改编为第18旅,另辖江南保安司令部,后又成立苏南第4、第5、第6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共8000余人。3月,第16旅在太滆地区歼日伪军200余人。5月在谭震林指挥下,第16旅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第40师连续三次进攻,歼顽军300余人。7月,第18旅进行反“清乡”斗争,以一部兵力留在内线坚持,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但由于缺乏反“清乡”斗争经验,留在内线坚持的部队和党、政干部遭到较大损失。10月,第18旅北渡长江,执行开辟江(都)高(邮)宝(应)地区的新任务,并于11月调归第1师建制。第16旅为配合第18旅地区反“清乡”斗争,从7月至11月,先后攻克延陵、九里等日伪军据点30余处、11月28日,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罗忠毅、旅政治委员廖海涛牺牲。12月上旬,第6师师部率警卫团等北渡长江,进入江高宝地区。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l师政治委员,并决定第6师部队归第1师统一指挥,番号不变。7月,第16旅击退国民党顽军2000余人的进攻,巩固了溧阳、溧水地区。10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1、第6师领导机关对内实行合并,由第1师师长粟裕统一指挥,对外师、旅原番号不变。1943年1月16日,从苏中南下到达苏南丹阳的第1师第2旅与第16旅合编,仍称第16旅。1945年1月,第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

 
    新四军第16旅 
 
  新四军主力旅之一,隶属第6师。1941年4月由新四军第2支队(新2支队)改编。旅长由第6师参谋长罗忠毅兼任,政治委员廖海涛。辖第46团(4团改编)、第47团(新3团改编)、第48团。1941年11月28日,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突然包围第16旅旅部和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经激战数日,一部突出重围,罗忠毅、廖海涛等27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由第46团团长黄玉庭、第46团政治委员钟国楚代理旅长、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军部任命第6师师长谭震林兼旅长,钟国楚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江渭清为政治委员,钟国楚改任旅长。11月,第16旅划归第1师指挥。1943年1月,第2旅南移与第16旅合并,仍称第16旅。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副旅长钟国楚,参谋长张开荆,政治部主任魏天禄,副参谋长陈铁君。辖第46、第48团。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第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
 
    新四军第18旅 
 
  新四军主力旅之一,先后隶属第6师和第1师。1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3支队(原江南抗日救国军)改编。旅长江渭清,政治委员温玉成,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张英。辖第52团(东路2,6支队合编)、第53团(东路1,5支队合编)、第54团(东路3,4支队合编)。5月又将第52团1个营和丹北等地方武装合编为第51团。9月底,第53团撤销,其第1、第2营分别补充第52、第54团。1941年10月北渡长江,到苏中江(都)高(邮)宝(应)地区执行开辟新区任务,并于11月改属新四军第1师。1942年3月兼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4月,温玉成任旅长。10月,以第52、第54团各两个营合编为第52团,以第52团一部与江都警卫团合并为江都警卫团,以第54团一部与高宝地方武装合编为高宝独立团,第51团划归第16旅指挥。12月,刘先胜任旅长,韦一平任政治委员,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冬,刘飞任旅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1945年6月,改编为苏中军区教导第2旅。
 
    警卫旅(由江防(长江)支队5个县常备队合编,辖1,2,3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