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将军周志群 |
新华网 ( 2011-08-05 ) |
作者:吴道科 稿件来源:三穗县委宣传部 |
去年9月1日,《黔东南日报》设专栏,对各个方面突出的地方历史名人进行专题报道,其中一篇人物简介深深地打动了邛水河畔的人们,打动着住在邛水河最大支流台烈河东岸岑克周氏后裔,那篇文章第一次肯定了他们族人周志群,对其在抗战中的表现,地方志有关方面归结他为名将。 一、天生成就叛逆性 周志群号鹤立,1898年12月10日出生于邛水县(今三穗)青洞岑克,其家系当地望族,地方名儒,家道殷实富足,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周志群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读过私塾,少年时就读邛水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贵阳南明中学。他的中学阶段,正是各种思想汇集贵州时期,贵阳作为接纳各类新旧思想的前沿阵地,周志群求学期间深受感染,不久他弃学文改入贵阳讲武学堂,毕业之际正是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时,周志群不顾家父再三劝告加入黔军,在天柱人王天培任营长的黔军模范营当兵,此时护国运动开始,黔军共有六个团先后投入讨袁的护国战争,周志群随王天培出使湘西参加讨袁运动。护国战争结束后,以贵州军阀王文华为首的黔军驻湘西并把此地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由于军阀混战及横征暴敛,当地群众不堪重负对黔军十分反感,不得矣黔军只得撤回贵州驻防,周志群随即回籍。 然而护国战争后的贵州却陷入了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中,在南(孙中山所领导的广州军政府)北(北洋政府)对峙之际,贵州军阀袁祖铭指使人刺杀了黔军首领王文华,贵州军政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王天培及其跟随者周志群等都系王的部属,不想受袁祖铭节制、笼络和卷入纷争纷纷回到各自故乡,并以故乡黔东南及湖南接壤地带为根据地保存和发展自己实力产参与维持地方秩序,在家乡,周志群出任邛水团防局教练长,过着半军事半绅士的寓公生活。 回到家乡的周志群,一方面参与各类剿匪事宜,一方面广交天下朋友,三教九流皆为他朋友之列,由于他极其活跃的社交及花天酒地的生活和仗义执言的孤狂个性,宗法甚严的家庭传统及做文官光宗耀祖思想和已侵入周志群骨髓的资产阶级自由思想、散漫作风产生了巨大冲突,其父多次以宗法严训,然而,桀骜不训的周志群依然我行我素,在调和无果情况下周志群与他传统的家庭彻底决裂。离家后的他再次加入黔军,在王天培手下充当马前卒,从此走上了职业军人生涯。这一时期的王天培部队,主要以黔东南地带和湖南洪江等为驻防地,二次入黔军的周志群以王天培老乡身份及干练沉着得到重用,初当排长,不久又升为连长,在连长任上,周志群以超常规处理一起土匪遭遇战事受到另眼相看:那是在1920年的秋天,他奉命从湖南洪江押解饷银回贵阳,然而在天柱邦洞遭到土匪的袭击,但他不慌不忙,也不同于其他军人开枪滥杀,而是鉴于土匪中有许多是贫困子弟出于无奈果断决定抛洒部分银元于道上,土匪见钱眼开,纷纷俯地捡钱,周志群及其一个连队土兵乘此冲出重围回到三穗,所有官兵毫发未损,此事后不久,周志群就以其机智灵活被提升为王天培部营长,与王天培同属谷正伦部。这年,王天培、谷正伦等应孙中山之命援桂,攻打桂林地方军阀陆荣廷,在这次援桂之战中周志群英勇善战,率先攻入城中,战后受到孙中山先生嘉奖。1923年周志群随王天培进驻四川江津、白沙地区,1924年3月,周部奉命清乡肃匪,周志群剿匪与别人不同,他结合实际,多次派人深入侦探土匪实情,在掌握大量材料前提下他制定了剿抚兼施法,并亲自到土匪窝竹杠岭与土匪谈判,他的反其道的“侠义”再次发生了不同凡响作用,对方被深深感动了,不费武力为地方清除积年匪患,深得地方群众拥戴,绅民在其驻地李树坝竖“德政碑”,送“万民伞”、“得胜旗”,周志群本人也因功擢升为副团长。 1926年黔军北伐时,周志群已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二十八师第四团团长,此时他奉命由四川转战湘鄂皖苏,在津浦铁路上直接参加了对直皖军阀的作战并屡建奇功,他以一个职业军人出生入死,随军进入湖南新化、宝庆一带后,他又直接参加对桂系军阀沈鸿英、韩彩凤的作战,在周的勇攻下沈、韩被赶出湖南,周部乘势攻克宜昌,并击溃北洋军长江上游总司令卢金山部和四川军阀杨森的“川鄂联军”,解除了地方军阀和北洋军对革命中心城市武汉的威胁,周部乘胜追击,挥师北上参加攻打鲁直军事活动,6月2日占领徐州后又配合其它部队继续挥戈,26日攻克韩庄,进占枣庄,27日进逼兖州,28日攻克吕县、日照,29日占领腾县并攻入徐州。徐州大捷,全国轰动,这个中国南北军事要地的被克使第十军荣获“钢军”称号,周志群亦光彩照人。随着十军队伍的壮大,十军的军械粮饷日显突出,深得王天培喜爱的周志群出任第十军军械处长。这一年,周志群不足28岁。 二、收拾残局当大任 王天培所率的第十军是地方人组成的军队,不属于国民革命军主要领导的嫡系部队,他的发展和壮大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1927年7月,已当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的王天培在与鲁直军作战中所向被靡,7月10日,他独率第十军沿津浦线先后攻克临城、邹县,进逼泰安,敌55旅、33旅和直鲁军郭振才、马玉仁、孙百万、章斌等部闻风丧胆,相继投降十军,济南之敌也为之震动,张宗昌部军长张敬尧、曲同丰等派人与王天培联系,表示十军到济南愿倒戈归附,然而消息走漏,南京总队的蒋介石担心十军声势壮大王天培拥兵自重自己难以对付,于是采取卑劣手法,一面电令王天培停止前进,一面把配合王作战的部队抽到其它地方,致使王天培的十军在津浦线上孤军作战,大军围剿面前王天培求助无门,不得不撤退战场,7月25日徐州失守。徐州失陷,南京危在旦夕,坐镇南京的蒋介石声称要夺回徐州,并亲率四个军作正面攻击,周志群随王天培为左翼并奋力反攻,8月2日,王部一路高歌猛进,连克宿州、夹沟、九里山、卧牛山、云龙山等,占领津浦、陇海两车站,进驻肖县直指徐州,然而右翼在十里堡为敌所阻寸步不前,蒋介石的正面部队也一败涂地,无援的十军只得再次放弃徐州退守明光,孰知这是蒋的一计,蒋兵败回南京后即以总司令部名义电召王天培去南京“面商机要”,毫无提防的王天培一到南京便被扣抽,8月12日,蒋介石竟把徐州战败之责推给王天培并“行令正法”,总司令部随即以蒋指令扣王并列罪三宗,8月17日王被扣往杭州,9月2日王被秘密杀害。王天培的被害,十军濒临瓦解,这支多为黔籍子弟的军队陷入四分五裂之中,身为黔军主要军官的周志群病心疾首,为了黔籍子弟谋条生路,周志群受委托出面召集十军在各地人员往宁江镇军部集中,12月,28师师长、王天培胞弟王天锡及军部人员抵宜城,把队伍交周志群后辞职而去,危难时刻,周志群以江湖义气把大家团拢在身边,被公推为师长,随后率部进入江西,到宁国时已收集旧部2000余人枪,到屯溪后余部又纷纷来投,部队很快发展到3700多人。然而在奔往江西途中周部也不得安宁,蒋介石欲置周部及十军人马于死地而后快,逐指使国民革命军两个师和与第十军有旧仇的桂军一个师包围周部,周志群率全军奋力拼保,冲出重围后投奔朱掊德部,在江西景德镇得以休整并改编为新编二十一军第二十八师,周任师长,受金汉鼎节制。后师改旅,周亦改任旅长,调往抚州、赣西、闽北、闽东一带驻防,参加对红军作战。1931年周部在参与占领瑞金、汀州战役中在顺昌被红军包围,红军放路虚攻而脱围,至此,周志群看清了蒋介石欲借手杀人真面目,从此避开红军保存实力。这时,红军干部,周志群老乡,有解放军后勤之父美誉的杨至成致信周志群劝降红军,周持观望劝降未果。此时蔡廷楷率第十九路军宣布与蒋介石决裂拉笼周,周亦接兵未动。事后,国民政府以不参与“福建事变”,不为“共党引诱”及驻防筹粮有功授予四等宝鼎勋章,不久又获三等宝鼎勋章和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章,行辕主任蒋鼎文奖给周部银元10万,并将该旅升格为二十六师,周继任师长,由于周的不同凡响,十军精英得以保存。 三、抗击日寇急先锋 1937年7月,芦沟桥事件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周志群师改为独立第六旅,周出任旅长,授少将军衔。此时,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周志群奉命到浙江蒲田、宇德守海防,不久又调浙皖边界阻击日寇,直身参加了著名的以保卫武汉为目的的龙里张之役。1939年4月,江西南昌被日军攻陷,5月,国民政府下令攻南昌,周志群部随长官陈安宝将军从江西进贤、东乡星夜兼程渡抚河沿浙赣铁路攻南昌,军事上他被陈安宝将军指任为前敌指挥官,在距南昌15公里的莲塘与日寇交战,周部的对手是日军中强悍的101师团,该部有四个联队,配备有大炮、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陈安宝军连防御都成难题,何况是承担攻击,但29军将士不畏强暴,奋勇杀敌,5月6日凌晨,周率部发起强攻,派出工兵强行爆破,连续催毁了两个据点,歼敌200余人,拂晓,日军出动飞机十多架轮番轰炸和低空扫射,在飞机和重炮双重攻击下敌援军疯狂反扑,周部在接到军长陈安宝“坚决完成任务”命令不管惨重伤亡勇往直前,一直战斗到下午5时许,战斗正酣,一个不幸消息传来,老实本份的29军军长陈安宝在龙里张与日军拼杀中被日军杀害,在友军阵地动摇,而自己部队许多中下级军官相继战死的悲愤时刻,周下令部队死守到天黑,直至半夜接令才后撤,并从前卫转为后卫督战,此时的周团关节炎突发不能行动,但他不顾腿伤在卫兵身上坚持指挥作战,渡过抚河后部队即固守河口,敌虽多次猛扑,但在周志群部顽强抵抗下终不能过河。此次守住阵地对马当之战和后来的为保卫长沙赢得了宝贵时间,周志群也因此受到国民政府嘉奖,1939年,41岁的周志群被擢升为二十军副军长,此后国民政府组建中国邱缅远征军,周旋被任命为远征军第六军副军长兼贵(阳)毕(节)师管区司令,后又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四、毅然回家不为蒋 周志群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其职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他军事生涯中可以看出,他服从命令,但不盲从,进剿红军期间,他与肖克的少壮国际师正面作战,尽管武器先进装备优良,但他从长官王天培遇害一事中深知蒋介石的为人,遂多次不与红军正面交锋,尤其接到同乡杨至成信后更是避开红军主力,这为保存黔军实力及对中国红色革命都有一定影响;1943年,眼看抗战要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也磨刀嚯嚯,周志群一而再再而三称病,其中两次上书辞职,1943年他借为父奔丧得以获批后再未归队再也不受国民党反动派羁绊,直到1948年8月病逝亦未有任何政治行为。 纵观周志群一身,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作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对于围剿红军和打内战他是持消极态度的,给红军发展壮大和解放战争都间接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外辱坚决予以反抗,在抗击日寇方面不遗余力。今天来看历史,着实应为他写上重重一笔。 http://www.gz.xinhuanet.com/zfpd/2011-08/05/content_23399469.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