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钊,男,1963年4月生,侗族。1984年毕业于湘潭工学院地质系,1989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科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研究员,期间曾于1997.12—2000.6和2002.3—2003.3分别在英国University
of Durham 和加拿大University of Regina作高访(一年)和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1、层序地层与古大陆边缘盆地演化;2、碳酸盐沉积学与成岩作用;3、储层沉积学;4、古海洋学与重要地质转折时期生物地球化学标识。
主要学术成就: 曾主持完成两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过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油气储层研究项目。发表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在我国较早地开展了海相层序地层的研究工作,用层序地层/旋回地层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泥盆纪台地碳酸盐地层的长距离对比和构造影响的鉴别问题。在盆地分析方面,以桂林阳朔地区为例,详细研究了台间拉分盆地同构造碳酸盐沉积作用规律以及走滑断裂作用对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大大丰富了该类型盆地的研究内容。最早报道了我国泥盆纪弗拉斯-法门(F/F)转折期生物大绝灭事件的碳同位素正向偏移响应,并提出海洋富营养化可能是造成此次事件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根据轨道旋回理论对该事件进行了准确定年(~450 Kyr)。在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方面也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
联系电话:010-82998112;Email:dzh-chen@mail.iggcas.ac.cn
主要研究方向:1、层序地层与古大陆边缘盆地演化;2、碳酸盐沉积学与成岩作用;3、储层沉积学;4、古海洋学与重要地质转折时期生物地球化学标识。
主要学术成就: 曾主持完成两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过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油气储层研究项目。发表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在我国较早地开展了海相层序地层的研究工作,用层序地层/旋回地层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泥盆纪台地碳酸盐地层的长距离对比和构造影响的鉴别问题。在盆地分析方面,以桂林阳朔地区为例,详细研究了台间拉分盆地同构造碳酸盐沉积作用规律以及走滑断裂作用对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大大丰富了该类型盆地的研究内容。最早报道了我国泥盆纪弗拉斯-法门(F/F)转折期生物大绝灭事件的碳同位素正向偏移响应,并提出海洋富营养化可能是造成此次事件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根据轨道旋回理论对该事件进行了准确定年(~450 Kyr)。在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方面也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
联系电话:010-82998112;Email:dzh-chen@mail.iggc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