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暨粟裕大将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书画作品中的故事(二)
此次书画展重点征集了研究会新四军老战士的书画作品,除了103岁的吴瀚阿姨之外,要数李承烈和李友白两位叔叔的年龄最长,他们的书法依然遒劲有力。书画展共有30多位研究会老战士的80多幅诗词书画作品,有些作品还是夫妻、父子、前辈后代共同创作的。老战士的年龄大多超过90岁了,如此高龄尚能书写作画,令人赞叹。
98岁的老战士李友白为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敬书
98岁的老战士李承烈91岁时的书法
书画展为这些作品精心设计了标签,标签上有作者年轻时的照片和近照,并注明了老战士的年龄和参军时间。书画展的标签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有人还专门拍照,留作纪念。
为老战士精心制作的标签
几年前,我曾收到李路阿姨送的一本画集。是她的子女为老妈妈90岁生日而精心印制的。
画集的后记,记述了李路阿姨从事业余美术活动的三个主要时期:
1、萌芽期—抗日战争时期(1940-1945):在新四军时,曾为自制歌本画钢笔插图。
2、成长期—改革开放时期(1985-2005):离休之后,曾在老年大学系统学习美术,主攻国画山水,兼学花鸟。20年来笔耕不辍,临摹并创作国画300余幅。
3、收获期—新世纪初(2006):在交通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个人画展。
李路阿姨祖籍山东,1923年出生在东北吉林。“九一八”事变后,她的父亲李墨林卖光家产换购枪弹,毅然参加了东北义勇军王德林部队抗击日寇。她母亲带着孩子们随一批义勇军家属撤入苏联境内避难,后在宋庆龄基金会的安排下从海参崴乘船辗转来到上海。1940年冬,17岁的李路阿姨在中共地下党员秦鸿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的原型之一)的安排下,从上海到苏北参加了新四军。在艰苦的抗战年代里,她仍未放弃自己的美术爱好,利用废旧的公文纸和自己破旧的袍布裱糊做了三个小歌本,在上面工整地抄写了数十首抗日革命歌曲,并和战友一起为许多歌曲精心绘画了插图,以画配歌,图文并茂。
李路阿姨曾写道:“我把这三本小歌本当作宝贝一样随身带着。反扫荡突围时为了减负,多一张废纸都减掉,唯独这小小的歌本,就像我的命根子一样,只要我活着就跟着我走南闯北。最后跟着我走过了革命路程到了北京。亲爱的小歌本:你是我的革命伴侣,你是我的亲密朋友,有了你的陪伴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艰苦最难的时光。是你给我力量,是你教导我前进!”
1984年,李路阿姨从交通部机关党委的岗位上离休后,终于有了闲暇时光。她为了圆自己的美术梦,进入老年大学开始系统地进修绘画。2006年3月,由交通部老干部局东城离退休干部工作站主办,老干部活动中心承办,李路阿姨和与其共事50年的好友张福萱阿姨联合举办了个人画展。
每位参展的老战士都有自己与书画结缘的传奇故事,李路阿姨的故事给人启迪。
再选几幅《李路画集》中的画展示给大家。
东进晨曲(纪念陈毅元帅百年诞辰)
2001
水上渔家
2000
故乡渔歌 2004
鱼米之乡
2002
花中行
1988
水乡美
2002
林海雪原(送翔飞方红香港家中留念)
1992
雪后村庄(小儿子小曜送方印一枚)
2004
艰难岁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1995
雪后初晴(10岁外孙涞涞学作诗一首)
2004
画集精选了李路阿姨90幅佳作,在她创作的作品中,以江南水乡为题材,表达了她对战斗过的苏北苏中水乡的深情思念;以雪景为题材,表达她对东北童年生活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