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转载]【济南战役中的粟裕和许世友】

$
0
0
                           【济南战役中的粟裕和许世友】



                                                          编著 灵犀一指



























                    一、粟裕提议打济南






    1948年7月,我华东野战军主力胜利结束豫东战役,山东兵团攻克兖州、泰安等城市,尚未结束津浦路中段战役,7月14日毛泽东就发电指示华野指挥员粟裕等人,要求乘胜连续作战,发起攻济打援战役,7月16日又连发四电指示华野粟陈唐张和许谭,对攻济打援提出具体方案,如:抢占济南机场,准备攻克济南,准备打邱清泉和黄百韬兵团的援济部队等等,对于攻打济南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

    7月16日,粟陈唐回电,基于华野部队连续作战,十分疲劳,急需休整和补充,马上打济南是不合适的,建议休整一个月,得到军委同意。

    7月26日,华野部队休整期间,毛泽东又发电指示粟陈唐张等华野指挥员,指示华野于休整后打邱清泉之五军。华野军事主官经过反复磋商,8月10日给军委发电提出三个作战方案:一、孤立徐州,歼灭五军;二、先攻济,后打援;三、同时攻济打援。

    8月12日,毛泽东复电指出要树立攻克济南的决心,敢于攻坚,真攻济南,真打援兵。 

    8月20日,粟裕前往曲阜,与山东兵团谭震林、王建安等会合,这是华野东西两大集团自1947年“7月分兵”以来的重新会合。 

    8月24日,军委同意调苏北兵团主力参加攻济及打援战役,留三十三旅、三十四旅在苏北。
 
    韦国清遂率苏北兵团七个旅北上,留下十一纵队三十三旅和十二纵队三十四旅坚持斗争。苏北兵团的参战保证了打援集团的兵力优势。

    8月25日到29日,粟裕、谭震林主持华野曲阜会议,讨论攻济打援问题。粟裕指出:济南战役将是一场严重的艰苦的战役,济南是徐州的屏障,敌人会死守济南,增援也会猛烈。

    8月26日、28日毛泽东在华野曲阜会议期间连电华野指挥员,对济南战役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攻济打援的部署作了指示。

    8月27日,粟裕给军委的电报也表示了担忧,他列举了一些困难,如:敌十九、五十七旅已空运济南,济南守敌总数已达十二万人;济南城防坚固;王耀武在敌军中的指挥是有才干的;华野部队减员大,阻援一个月有困难;内线未必可靠以及国军援军较多等等。 

    8月29日,这是曲阜会议的最后一天,华野商定济南战役的部署,决定以攻占济南为主要目标,力争短期内攻克,将部队分为攻城和打援两大集团。

    后来几经修正,成为如下正式部署:

    攻城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分东西两个集团;

    东集团为九纵、渤海纵队和渤海军区部队,由九纵司令员聂凤智指挥,担任助攻;

    西集团为三纵、十纵、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指挥,担任主攻;

    十三纵为预备队。攻城集团总兵力为十四万人。

    打援集团由粟裕指挥,一、二、四、六、七、八、十二纵和中野十一纵等部队,兵力为十八万人。 

    会议结束后,粟裕前往十纵,谭震林前往九纵,分别看望攻城部队,并作战前动员。谭震林于9月5日还召集了山东兵团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说:“华野前委研究决定并经中央批准,由许世友、王建安和我指挥攻城集团”。







                                                                        二、许世友火速到位







    华东野战军外线与内线共四个兵团重新会合集中后,因已经分隔一年之久,内部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和谐,组织纪律观念有所淡化。

    8月16日,粟裕前往兖州,准备与山东兵团许世友、谭震林进一步会商作战计划。四天后,他与谭震林在曲阜会面,而许世友正在胶东疗养,未参与计划的商讨。

    8月25日,粟裕和谭震林报告毛泽东:“攻克济南信心甚高。”

    毛泽东发现许世友未在电文出现,当天致电粟裕和谭震林说:“此次攻济是一次严重作战,请考虑在许世友同志身体许可情况下请他回来担任攻城主要指挥员,王建安同志辅之。”

    王建安原为八纵司令员,之前跟随粟裕外线作战,逐鹿中原,转战豫东,刚调任山东兵团副司令员不久。1948年5月许世友旧伤复发,甚至病危的时候,军委考虑安排的副司令第一人选是王建安,也是有充分依据的。

    毛泽东解释说:“因王初到东兵团,不如许之熟悉情况。据饶漱石同志说许休息若干天是可以回部工作的。攻济任务完成,他仍可去休息。”

    他最后还以商量的口气说:“如何,请酌办。”

    让许世友担任攻城主要指挥员本是粟裕最初之意,8月10日便有指令,因许世友生病未到岗,而作战计划又由华野总部拟定已就,剩下的事情便是按部就班攻城,其实智勇双全的王建安完全可以胜任,因而粟裕未催促许世友到任。

    但毛泽东特别点将,粟裕只好遵从,随即给许世友发出了带病回部的指令。

    8月28日,粟裕与谭震林一道复电毛泽东,报告说:“已令许世友回部参战。” 

    曲阜会议期间,粟裕与谭震林奉毛泽东指令,电令许世友回部参战后。但许世友未见动静。

    攻城作战急需的是炮兵,粟裕最期待倚重的是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因陈锐霆正在中央驻地西柏坡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和豫东战役战况,他又致电中央军委转陈锐霆,请他于9月1日前赶回兖州。陈锐霆随即奉命如期赶到。

    8月25日至29日,粟裕以华野代前委书记的身份,在曲阜主持了各纵队以上将领参加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制定攻济打援的具体作战部署。许世友因病未及时赶回参加会议,对具体部署不清楚。

    曲阜会议形成的济南作战部署是,将华野全军初步分为攻城和打援两大集团,其中又细分为攻坚、打援、阻援和扫荡四个部分,具体是:

    一、攻坚集团,由东、西两个兵团组成:一是以原山东兵团的九纵、十三纵及渤海纵队(六个团)共二十四个团为攻坚东兵团;二是以原华野外线兵团的三纵、十纵及鲁中南纵队(四个团)共十九个团组成攻坚西兵团。

    二、打援集团,由原华野外线兵团所属的一纵、六纵、中野十一纵、山东兵团的七纵、苏北兵团七个旅和鲁中南纵队四个团共五十二个团组成。

    三、阻援集团,由原华野外线兵团四纵、八纵和冀鲁豫两个独立旅共二十个团组成。

    四、扫荡部队,由原华野外线兵团的两广纵队和野司特务团组成。

    粟裕这一作战部署的要旨是,为保持指挥上的高度统一和内部团结,克服“七月分兵”后带来的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特意将集中作战的华野全军混合编为攻城与打援两大集团。

    攻城集团中原山东兵团部队虽占多数,但并不是攻城集团的全部。山东兵团下辖七纵、九纵和十三纵三个纵队,以及其指挥的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共十万余人,约占华野全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但参加攻坚即攻城集团的仅为山东兵团的大部而非全部,其所属的七纵和半个鲁中南纵队被划入打援集团。

    攻城集团的主力是山东八路军系统的九纵、十三纵、三纵和十纵,即山东兵团和外线兵团各占两个。

    8月31日,粟裕与谭震林、陈士榘联合署名将作战部署上报毛泽东,攻城战斗,拟定于9月16日开始。

    9月2日,毛泽东复电说,“完全同意”他们“所提攻济及打援之整个部署”。

    9月3日,毛泽东致电华东局、谭许王、刘邓陈和粟裕:“你负总责,许世友为济南攻城总指挥。请许速来你处。”

    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因病没有参加曲阜会议。毛泽东致电粟裕、谭震林,指定正在养病的许世友担任济南攻城部队指挥员。毛泽东看重的是许世友勇猛的作战作风。

    在《毛泽东军事年谱》第666页上提到:9月7日,毛泽东致电华东局并告粟裕、陈士榘、唐亮电,攻打济南需要许世友担任指挥,他现在何处,何日可到,盼告。

    许世友给毛电称“伤病发作”,需要疗养。

    9月6日,毛泽东再次催促:战事重大,需你亲征。

    9月8日,得知许世友仍在益州未动,毛泽东对在西柏坡的饶漱石当面发火,饶当即发电华东局及许,将主席原话转告。许收到饶电,连忙先就近赶到华东局驻地,首次看到了华野司令部签发的济徐战役预备命令,一天驱车三百里,9月10日到指挥部。

    许世友看到济徐战役预备命令,认真研究后,经过思考,认为这一攻济打援的部署没有集中兵力,攻打济南没有绝对把握,感觉不大满意,于9月8日通过华东局电台致电粟裕,首先建议将攻城西兵团中的两个纵队抽一个纵队到铁路以东。

    粟裕当然知道集中兵力的重要性,问题是何处急需集中兵力。他没有当天答复许世友。

    粟裕在回忆录中说到,9月9日他到十纵,宋时轮说济南机场有敌五个旅,三纵、十纵两个纵队打可能有困难,就是打也很吃力,要花较长的时间。粟裕便电告许世友谭震林,要求把预备队十三纵加入西集团。有意思的是,同日,许谭回电,要求给东集团增加一个纵队。

    9月10日,粟裕正式答复许世友,否决了其从攻城西兵团抽调部队到铁路以东的建议,说:“攻济之第一步要求,似宜以迅速攻占机场断绝敌人空援为目标”,“攻城第二步再以主力转向济城即商埠”。

    粟裕和许世友之间有些隔阂。因为陈毅、粟裕与华野总部留在鲁中,指挥不便。为加强鲁西南部队统一指挥,粟裕与陈毅1947年8月3日致电毛泽东与军委:“拟成立华野西兵团,由陈士榘、唐亮分任司令员、政委。”8月5日致电军委建议:“请陈毅一同西去,以加强领导”“另组东兵团司令部,以谭(震林)为司令,许世友为副司令,黎(玉)为政委”。毛泽东8月6日复电批准说“谭黎许组成东兵团”同意成立东兵团,之所以让许世友出任副司令,一是考虑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兼任司令虽然名正言顺,合乎情理,但到底不会打仗,需要一个懂行的人协助;二是留在山东的二纵司令员韦国清、七纵司令员成钧、十三纵司令员周志坚和九纵司令员许世友中,以许年龄最大,资历最老。8月17日华东局致电陈、粟、张、邓、舒等并中央:“东兵团指挥部经考虑后以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为宜,如何请示。”8月21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这一电文让许世友由纵队领导一跃成为兵团领导。

    随后军委曾经明文山东兵团归华东局直接指挥,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的电令决定:“韦国清率二纵于丑月下旬赴苏北,与十一、十二纵会合,成立苏北兵团,以韦为苏北兵团司令员,陈丕显为政委”。“苏北兵团受陈粟指挥。”“许谭率七纵、九纵、十三纵为山东兵团,担负山东战场作战任务,受华东局节制,其作战、休整、补充等计划,经过华东局考虑向军委提出意见,得军委批准然后执行。”电文里决定山东兵团归华东局直接指挥。


    许世友对华野部署山东兵团打济南的方案有些不满。而粟裕毕竟仅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与可以名正言顺“撤职查办”的正式司令员兼政委一职有一定距离;而山东兵团又独立作战过一段时间,大兵团集中作战所需的高度统一观念有所淡薄,本位主义有所抬头,因而粟裕的指挥环境比较艰难,需要用不少的精力调整内部关系。

    9月11日,见华野总部不同意抽调攻城西兵团部队,许世友赶到济南前指正式就任攻城总指挥,发了一份电报给军委,称:“以现在情况打下济南是有把握的,但从部署上看,我们兵力不集中,没有重点的使用,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我不利,尤其是攻济南的兵力已布置好,不能变动,第一步就这样,但第二步我一定集中使用兵力。打下济南我们有最大的决心与把握,只要能挡住援敌。请令打援部队坚决挡住援敌,以争取时间解决济南。”

    ——许世友初到前方,对攻济打援部署的指挥关系似乎尚未完全清楚。攻城部队与打援部队由华野全军混编而成,华野济徐作战预备命令中已明确规定许世友负责攻城,陈士榘负责阻援,华野总部直接负责打援外,还负责全军三个集团的指挥。因而,“请令打援部队坚决挡住援敌”的对象不是军委和毛泽东,而应该是华野司令部和粟裕。

    毛泽东收悉电报,知道许世友已经返部履职,复电称:

    你已到前方,甚慰。你所说的有重点的使用兵力,是正确的。此次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的,即目的与手段应当联系而又区别。
    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则攻济必不成功。而以一、四、六、七、八、十一、韦吉等共八个纵队担任打援,以其余各纵担任攻城。
    这种部署,在下列两种情形下是准备予以改变的,即:
   (一)在阻援与打援有出乎意料的顺利(歼敌甚多,敌已停顿),而攻城尚未得手之时,应当从打援方面抽调兵力参加攻城。
   (二)攻城已有把握,但尚不能最后解决战斗,而援敌则因被阻难于急进之时,亦可从打援方面抽调一部兵力参加攻城。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应准备作和上述调动相反的调动,即在攻城第一阶段中,已经证明不能短期解决战斗,而援敌又已大举进犯,非歼灭援敌不能继续攻城,在此种情况下则应坚决由攻城兵团中抽调一部至半数兵力(除占领飞机场及其他必要部分外),加入打援。此点,你们亦应预先作精神准备。
    至于攻城部署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此点甚为重要,并应迅即部署。第二阶段则依战况发展,将主力使用于最利发展之方向,如果东面利于发展,则应使用于东面。
    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整个战役应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
    饶政委大约三天后即可由中央所在地动身回山东,并先到粟处及你处。


    从9月11日许、毛之间的电文看,许对济南战役的兵力部署是有看法的,许认为没有集中兵力,没有重点。但是许又因病没能参加8月25日到29日的曲阜会议,济南战役的部署早在曲阜会议就已议定,所以许说“不能变动”,“第一步就这样”,第二步他要“集中兵力”,就是要改变部署。

    毛泽东自然清楚粟裕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名义指挥的环境相当艰难,正如不久后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所说:“中央对各兵团服从中央服从前委的领导有所了解,曾反复指示全军要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

    在毛泽东的电文督促之下,许世友同意按原计划实施济南战役。   

    也就是说,无论攻城,还是打援和阻援,都由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负责总指挥。毛泽东如此强调,表明了他对粟裕指挥环境的了解和支持。

    收到毛泽东的长电后,许世友此后未再谈及兵力部署问题,但在与华野司令部来往的电报中,多次将华野司令部称为“西兵团”。譬如许世友在9月22日一份以许世友、王建安、谭震林、李迎希名义上报的电报中说:“军委、西兵团、华东局:商埠已全部占领,仅有一部残敌现正肃清中。”

    ——华野历史上从无“西兵团”的建制,陈毅和粟裕率华野司令部及主力外线出击后,为区别留在内线正式建制的东兵团和山东兵团,外线兵团有时候也被称呼为西线兵团或西兵团,但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通俗称谓,而不是建制。


    ——权威的《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三卷》记载:原本华野建议陈士榘担任西兵团司令员,但是军委要求粟裕担任。但是在粟裕要求陈毅一起去西兵团以后,西兵团没有组织兵团机构和任免兵团指挥员。虽然随后不时也有“西兵团”或“西线兵团”的称呼,但仅是一种泛指部队集团的通俗说法,以便与山东内线的东兵团区别。
    
    军委此前也有西兵团一说,早在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五日电文里对陈粟说:“许谭东兵团及其他华东部队一切行动由华东局指挥,让漱石学习战争指挥甚为必要。胶东此次防御部署及反攻部署均甚适当,再过若干时期,漱石及黎玉均可在军事指挥上锻炼出来,你们有意见向饶、黎提出。你们则集中精力,指挥西兵团及规定区域一切武装之作战,该区一千万人民群众之发动,党及政权之建立与发展,部队给养之筹划等事项。”“你们部队对外仍称华东野战军,对内则属晋冀鲁豫建制,以利部队补给及地方工作之统筹。”

    粟裕自己8月27日曾经致电说:“依部队军政情况,东兵团打一个月至两个月进攻无问题,但西兵团担负一个月阻援,则很难完成任务”。

    济南战役中华野全军会合,华野司令部重新直接指挥外线兵团、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后,毛泽东几次明确华野司令部和粟裕担负济南战役“统一指挥”、“全军指挥;攻城集团部队也不仅仅是山东兵团部队,而是与外线兵团混编作战。
 
    因而许世友将华野司令部称为“西兵团”,将山东兵团与华野司令部并列,显然不大合适,也引起后来治史的一些误会。

    济南战役,中央一再明确“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在粟裕统一指挥下,攻城集团由山东兵团许、谭、王指挥,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粟提出攻济打援,而许世友则坚持攻济。结果还是毛泽东亲自出面给许世友做思想工作,这才统一作战思想。

    在指挥权的问题上,《粟裕传》中用了这样一句话:“除了集中精力对付敌人以外,还要用不少精力调整内部关系。他的指挥环境是相当艰难。”
 
    可见当时华野内部是什么情况。

    山东兵团的政委是谭震林,谭震林之前的身份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另一个身份是华东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一般的排名是先军后政,所以,在山东兵团的基本架构是“许谭”,即:军事指挥为许世友负责,而不是谭震林。在一年之前,围绕“七月分兵”,粟裕和谭震林有过很大的分歧,导致华野分家。 

    毛泽东给许世友的电文中说:“这次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的”,并再次重申“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这才把许世友给按住。

    可以说中央在经过豫东战役后,对粟裕的所有怀疑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支持。这封电报明确了战役的指挥关系。 

    济南战役后,许世友便再没到过前线。许世友在攻坚济南时,曾回忆:“压力十分大,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毛泽东文集》第五卷《济南战役的目的和兵力部署》“整个攻城指挥,由许世友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也就是说,攻城由许亲自负责,阻援由粟负责,整个战役由粟裕指挥和协调。

    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和山东局在曲阜召开了第二次整风会议,当时是饶漱石主持,主旨就是批评山头主义。

    打完济南,1948年9月24日到1949年5月,许世友一直在“养病”,5月后,许世友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打完济南战役后,病重的许世友把部队交给了兵团政委谭震林,回后方治病,没有参加淮海战役,而是继续留在山东,担任山东军区常务副司令员、司令员。

    从公开披露的史料看,许世友于济南战役后回胶东是为了养病。而在济南战役发起前,军委确定的济南战役方针就是“本次战役主要目的是攻克济南,其次才是消灭部分援兵”,许世友贯彻的准确无误。至于许世友就因腿伤复发到胶东休养治病,这一点在毛的济南战役电报中就有所记载。毛泽东亲自点将许世友为济南“主要指挥员”,以“王建安同志辅之”,理由是“因王初到东兵团,不如许之熟悉情况”。而对于许世友的伤病情况,毛也有所指示:“据饶漱石同志说许休息若干天是可以回部工作的”,“请考虑在许世友同志身体许可情况下请他回来”,“攻济任务完成后,他仍可去休息”。如此,许世友打完济南战役后回去养病其实是顺理成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