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转载]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
0
0
  文明记忆、文化经典的承载,许多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让我们大为受教。分类梳理人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的记忆(4)……
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2011年12月24日下午,我们盐阜藉海军转业在沪的一行12人,来到江苏盐城市建军东路的新四军纪念馆广场,在车上看到的首先是大门口横置的大理石,上面刻有江泽民题写的“新四军纪念馆”六个大字,再往后是一座巍峨的新四军号兵小战士的雕像,雕像高4米,底座3米,寓意着抗战号角。雕像的下方有陈毅同志手写的两个苍劲有力气势不凡的大字—“东进”。再往后即广场正中部位立有一座11.75米高的李先念的题字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的背面刻有黄克诚写的《盐阜会师记》碑文。下车后,我先匆匆几步到碑文处拍了两张图片,留待回去后细看全文。广场东西两侧屹立着 “英勇战斗”和“拥军支前”两组高5米、宽7米的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半圆雕、高浮雕组合的高大的红色花岗岩雕塑。
  广场十分宽阔、敞亮,纪念雕塑的数量、大小包括布置也恰到好处。此时此刻的第一印象是布局匀称、宽广大气、豪迈壮观。
  车停纪念馆楼前,这个纪念馆楼的主体建筑虽然是1986年建成,但看上去非常现代,造型体现了新四军的“四”字,正面上方东、西各有一幅“新四军盐城重建军部”和“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的花岗岩雕画。两幅画中间是新四军佩戴的“N4A”臂章图案。大厅左面墙上有江泽民题词:“江淮英杰,卫国干城”,右面墙上有邓小平题词:“中华儿女们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用血换来的!”参观是到二楼展厅循序而进,二楼的序厅里,正面呈半圆形墙上,中间镌刻着毛泽东的手书《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见我仔细去看“命令”两边的巨幅浮雕画题记时,解说员说这个“命令”两边的四幅画分别是“铁军出击、重建军部、浴血奋战、欢庆胜利”,而这个半圆形墙前的雕塑人物则是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五位重建军部领导人的雕像。解说员此时还让大家背转身去,看看对面墙上的大型画作,说是南京军区在新四军成立70周年时制作赠送此馆的铁烫画,由解说员引导大家远远看到的组画分别是北伐军、红军、新四军、解放军。解说员又让大家抬头看房顶的“N4A”标志,说起了逸事,当时的战士不识英文,只好标注汉字音为“恩4爱”,后来干脆借题教育是“报恩祖国、热爱民众”的简称。听到此处,忽然感到这应该说是当年政治工作人员把握随机教育的一个经典!
  进而依次进入六个展厅参观,展馆展出内容非常丰富,展览空间也非常大,新四军在华中坚持敌后抗战8年的1000多幅照片、大批文物史料及一批发绣、泥塑、油画等文艺作品分几个专题展出。在陈列内容上,应该说布展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以时间为序,以新四军全面抗战为经、以新四军各师和各个抗日根据地为纬的4个部分、32个单元,主要包括“进军华中,开辟敌后抗日战场”、“重建军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坚持抗战,纵横驰骋江淮河汊”、“反攻作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等部分。
  参观中感到能征集到刘少奇的猎枪、张云逸的大将军衔肩章、陈毅的围棋盒收音机帽子中山装、粟裕的公文包等文物,也确实不简单,使实物展示变得十分丰富,其实丰富的还是武器,有加拿大轻机枪、马克芯7.9毫米重机枪、苏德普式轻机枪、60毫米迫击炮等。内中还有“泰山庙”的模型和“陈毅托子”等雕塑,展出形式也比较活泼。不过此次没有时间看“音像馆”和“书画馆”。
  因为在2008年第一次参观时没有解说员作解说,而且时间紧张,匆匆忙忙,看得不细。这次情况不一样,内中有几个展品看得很仔细,有几个解说也听得入心入耳。
  一是对新四军成立的命令,虽然解说员简单提示了一句。但我还是靠近橱窗仔细辩看,原来是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发布的“核定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的通报,此事标志了新四军的成立,反复细看这个由毛笔书写内容的全文,感到有意思的是这张通报上还有多项命令,包括“任陆军少将黄维为六十七师师长”,叶挺的命令仅是其中的第七项,恰恰是这个第七项才使这张命令仍能在今天的展馆中公开展出,其它无数的“将军令”却都“风吹雨打去”了。一个失败的王朝,也曾任命过几千名将军,这类任命必然是难见天日了。
  二是看得较为仔细的是新四军挺进江南首战的句容战役,由粟裕指挥,解说员说是此战意义重大,既是首战,也是标志着战将粟裕是此战后成为成熟的“军事家”。战将的成名战,有这么一说,耐人寻味,对展板上介绍的内容就看得更全更细了。
  三是看得特别仔细的是在参观第三部分时解说员小苏说到“1942年苏中一师成立海防团的干部服、士兵服”,并说海防团是人民海军的“起锚地”,听到此处为之一震,因为在1996年梳理登五支队历史时,对华东海军第五舰队成立的历史,特别是前身为海防纵队,再前身为海防团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也知道泰州白马庙是海军的诞生地,但在此馆将海防团称为人民海军的“起锚地”,细想之下,认为用词“起锚地”非常精准,过去在看各类海军史资料时没有见到此说。在这里听说了,颇为感慨。因此,又驻足细看了橱窗中的干部服、水兵服,确实不错,袖口还镶绣红色标识线,当时的这类军服一定很帅。
  四是解说员小苏在介绍新四军七师战斗发展情况时说七师人数最少,但经济状况不错,并说有老同志来此参观时还讲了一段当年的顺口溜:“一师作战多、二师干部人才多、三师兵力多、四师战马多、五师吃苦多、六师文人多、七师钱最多”,我虽然以最快速度在小笔记本上记下这段话,但还是没有记下五师的特点,直至参观结束上车离开与解说员招手告别时,我又将此段念了一遍并明确询问五师是什么特点,解说员小苏当然对于这样的小测验是脱口而出“吃苦多”!
  五是镇馆之宝的说法,这之前,曾在报上看到镇馆之宝的介绍是刘少奇的猎枪,这次参观中看到了一辆自行车,小苏介绍说也是镇馆之宝,认真听她介绍了这个“镇馆之宝”的来历,听后觉得这辆自行车确是充满传奇,橱窗中的自行车看上去是那种老式车,似乎没有多少特别之处,小苏先让我们看笼头与大杠之间的钢印是“满”字,仔细一看确实有,说明是由侵华关东军使用,后又介绍此车被我军1943年缴获后由新四军李春华使用,保管很好,建国后作为抗战胜利品捐献保存。奇在1988年《话说长江》的摄制组来参观,其中有日本人佐田,他曾在侵华日军中服役,这位佐田反复看了以后说此车就是他当年骑用的,并报出此车的钢印号,窗外看不清钢印号,打开橱窗仔细一查,果然不错,真奇了!四十多年前所骑的自行车,仍能记住号码并认出真身。如果此车为又一镇馆之宝,则是出“奇”制胜了。从革命主题的展馆确定珍贵文物的逻辑来看,以早期的著名的领导人、革命家使用过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为馆宝是常态,此馆却别出心裁,把一辆传奇的“自行车”也当镇馆之宝,以“奇”为先了。
  六是在参观第五展厅的战略反攻、夺取胜利部分时,解说员指着一幅祝捷大会的图片说是拍摄于阜宁,并又说了一件往事,说红二代洪虎来参观时,在这幅照片前停留很久,并讲了一段有趣的往事,洪虎说这个大会开会时他才五岁,因为父亲坐在主席台上,他就钻爬在主席台的桌子下玩,台下人看到哄笑了起来,他父亲低头一看是他在捣乱,一怒之下,一脚就将他揣下台……大家听小苏这么一说,倒也觉得此逸事不仅有趣,而且更添真实感。此时,联想到其他的一些关于红二代来参观的情况和解说中说到的逸事,确实感到这是此馆的优势所在,小苏说有400多红二代来参观过,有不少捐赠了很多宝贵的文物,如果靠征集,还不一定能得到如此之多的文物,这些红二代虽然很多也年事已高并退休,但大多都曾身居要职,为此馆增色不少,还有他们来参观也会留下很多像洪虎提供的故事,显然比其他展馆更能征集到生动的解说内容和精准的勘误。
  看完展馆时,大家正准备离开,我又给工作人员讲:再看看将军馆吧。因为上次参观时正在装修没有看到,后又听别人讲起过,这个馆非常有特色,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一个陌生的工作人员说今天将军馆不开放。不少人也就准备放弃这个参观,我还是坚持主张要看一看,因为我们是馆长带进的客人,虽然馆长此时正好走开,小苏马上又联系相关人员,打开主体建筑左铡的展馆,让我们参观。“将军馆”的全称是“新四军人物馆”,是由张震2008年9月题写的馆名。
  新四军人物馆内布展的第一部分是“治国精英”“一帅两主席”,一帅指的是陈毅、两主席说的是刘少奇、李先念,“治国精英”这个展区都是“一帅两主席”的各个时期的图片;第二部分是“将帅风采”,有图片有简介地展出了400多名将帅,主要有一帅四大将九上将和四十四位中将。此时,彭林说有一位将军与他同名,很快,彭林带着我们把彭林将军的名字找到,我让彭林站在彭林将军展板前拍了张照片“彭林上校与彭林中将”,彭林还说到这位同名将军是海军航空兵的领导,其儿子是海军学院教员,并说他到海军学院学习时,这位教员在讲台上第一次点名时看到彭林名字,惊讶说“谁跟我老爷子同名?”并让他站起来多看了一眼。解说员在旁听了这故事后,马上说这个

人物馆中有两位将军也是同名的,即李元将军,因为是姓氏笔划排序,两位李元将军排在一块展板上,仔细琢磨他们的经历,在新四军工作时,没有在同一单位工作过,估计不会出现我们经常见到的同一单位“重名”情况,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认识。第三部分“群星璀灿”,也是有图片有简介的展出了131位省部级领导,展出了文化名人41位,外交人才27位,在外交人才这部分,小苏还说到这也是建国初期一大特色,当时外交人才奇缺,是毛主席定下外交官由“军队当中派、将军当中找”。第四部分英烈千秋,这部分反映的是包括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新四军十万英烈情况,但展板上有名有姓的是380位团以上干部,其中仅有照片40多张。在这几部分之后,馆内还辟出一室,内中设立了一个“新四军无名烈士纪念碑”,在这个新四军无名烈士纪念碑前,我立正姿势、恭敬军礼,向十万英烈前辈致敬!陈本俊在一旁为我照了一张像片。
  出馆后,大家走向车辆时,我看到对面的“碑林”,抓紧时间急匆匆进去扫视一圈,感到地方很大,但立碑还不够多,门口铭牌介绍说是有120多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