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王天培被害后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龙霖

$
0
0
王天培被害后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七十八团代理团长 龙霖 撰稿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农历七月下旬,王天培在南京被蒋介石、何应钦扣留。恶讯传来,第十军部队群龙无首,处于混乱之中。当时第十军军械处长周志群(三穗人,系王军长当第二团团长时的老干部)见到情况危急,觉得要挽救危局,非得一个有资深望重的人出来方可,便与留守南京的留守主任杨永荣、野战区医院院长蒋昌煜、军法处处长管濮失等商量,决定耋让周志群和刘××二人前往汉口诸李世荣来京商量第十军前途问题。周、刘于七月二十九日夜驰奔汉口请世荣,经悉李已迁居武昌骆珈山附近友人开设的四美公司内,周、刘随即寻到该公司拜谒李,面呈王军长被扣留经过和当前的情况。李世荣仍报怨王天培师长过去对他不仁不义,不愿去南京。周、刘只好又星夜赶回南京。此时情况更加恶化,周再与留京主要人员磋商,通知把南京所有留守人员星夜向距京六十华里的当涂县集中,只许可随带轻便行李,笨重的东西一律不带,限当夜鸡鸣头遍全部到达当涂,并与二十八师一团二、三两营和第二团一个营联系好,连泼离当涂向安徽省屯溪镇集中。各路人马于八月初五日先后到达屯溪镇,清点人员共二千一百八十九人。部队在该地休整开会;向地方筹借军饷,讨论带出来的部队的编制问题。对于部队编制问题,人多意见多,有些人要编为军,保存第十军建制,有些人提出要编为师。讨论时间较长,不能决定。最后,周志群提议:保存第十军建制是合理的,因为要替军长报仇,但是人员较少些,要编为师的同志是根据当前情况和人员来决定也是适当的。我建议,编为师的话,就由同出来的团体中,选举有资望、有经验的人来充当师长,如果要保持军的建制,那应派人请李世荣来任军长更为恰当。大家都同意周志群的意见,即派杨连长益增(原在广东随李世荣.当卫士,后任警卫连连长,天柱县葡萄寨人)携周志群函赴武昌,并面呈部队到达安徽屯溪的经过和人员数量。李世荣对杨益增说道:“你们到达屯溪已得到安全,无生其它顾虑,理当随同你前去看团体弟兄,只因贱躯欠健,暂不能前往,待你们到达江西后,定来看部队。南昌第三军朱培德总指挥部参谋长唐淮源(云南人)系我同学,我当去信给他,你回去向周志群说,先派人去向他联系。”杨益增返回屯溪如实向周志群汇报。部队遂按人员数量仍暂编为师(共三团),周志群任师长,并于十月上旬经鄱阳湖到景德镇休息,过旧历年。周志群持着朱总指挥培德的介绍信再次亲往武昌请李世荣来赣主持工作,但李世荣仍不愿动驾。周返部队后,于一九二八年春率部队到南昌百花洲,整编为陆军新编十一师,周志群任师长,归第三总指挥部第九军军长金汉鼎节制。随即被调到赣东上饶、河口、临川驻防,不久就调往黎川、广昌。
    一九二九年蒋介石与阎、冯之间的战争爆发,周志群拒蒋调遣,离赣入闽与卢兴邦总司令联合,在福建设防,保卫闽疆。是年秋,蒋介石派皖系部队刘和鼎的一个军,配合海军陆战队六个大队进攻福建,在南平、古田、洪山桥一带战斗月余,结果,皖军及海军陆战队被闽军打败,退回浙江浦城。我们部队扩编为福建省防军第一、第二两个旅:周志群任总指挥兼第一旅旅长,丁建藩任第二旅旅长;第一旅的一团团长是徐礼庭,二团团长张鹏宵;第二旅的三团团长杨杰臣,四团团长张定扬。部队分防于闽北的南平、建瓯、建阳。由于周部此次在福建驻防保卫闽北。打败了蒋派来的皖军及海军陆战队有功,卢兴邦总司令亲临南平县大为犒赏我军。两个旅的士兵,每人发给鞋、袜各一双,面巾各一条,酒、肉各一斤;排长以上的官员集中在南平联欢社会餐,尉级军官每人送给一套卡叽军服,校级的每人送给一套黄呢军服和二双黑皮鞋。在会餐当中,因为卢总司令不会讲普通话,就由其弟卢兴荣副总司令向大家敬酒。他首先敬周总指挥的酒,称赞周总指挥的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功勋昭著于福建全省,还勉励了两个旅的全体官兵的勇敢善战,发扬了北伐战争中光荣的第十军的战斗精神,从而打败了蒋派来的皖系刘和鼎部队及海军陆战队,全闽百姓感恩不忘。会餐之后又安排大家看闽剧,晚间用汽船护送到驻防地点。第二天中午卢总司令与卢兴荣副总司令及随行人员又在南平设宴,共同热烈答谢周志群总指挥,宴后并邀请周总指挥、胡代表醒樵、黄代表礼铨(均系福州人)由卢总司令陪同乘快艇到龙溪(卢总司令的家乡)游览,参观卢总司令的别墅中的珍藏、奇花异草等。游览、畅谈一个星期,给周总指挥以上宾礼遇,私赠给周总指挥为数不少的金银财物,还公开宣称愿补助周所属部队的经费、武器装备、以及给周总指挥较长时间的假期赴沪游览等。周回建瓯指挥部后就举行这次在闽北作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守洪山桥牺牲的第一团团长杨再禄(剑河县人);镇守福建兵工厂牺牲的杨耀宗营长(松桃县人),第二团一营的张营长;在南台督战与敌肉搏负重伤终至抢救无效死亡的杨松林以及各团的阵亡官兵等,皆一一安排灵位进行追悼,经时三天,各团营连队和地方机关、民众团体都赠献花圈或挽联,我代表我们的连队拟了一幅痛悼杨再禄团长的挽联,联语云:公我团长,私我兄长,功垂闽疆,重如泰山而去;仁你争先,义你当先,身属黔境,轻若鸿毛不来。
    是年秋,周志群总指挥携眷赴沪游览,同行的有胡醒樵,黄礼铨两位代表及黄膺钷秘书,从福州,乘轮船到达上海。他们玩乐了四个月,到过旧历年时,周总指挥与黄秘书曾返部看望部队,过了正月十五仍回上海。
    周总指挥去上海后,我第一旅二团分防进驻闽西上杭。到上杭不久,五月上旬红军全部由广东梅县回到闽属武平县,正在那里帮助农民种地。武平距上杭九十华里,省军闻讯即星夜逃跑。红军派四纵队(胡少海部)、一纵队(林彪部)分头取近道追赶截击,及至长汀、上杭交界回龙河边,省军正在开早饭时即接了火,两相交战约三个小时,省军胡团长及上杭王县长带了一部分省军逃回长汀,余二百多人被俘。我因在两军开火时,遇有伙夫吸鸦片烟、听枪响怆惶拔灯起火,我在浇水救火时,脚心被铁钉穿孔,疼痛不能行走,亦被俘,就在河边浮桥头休息。到了下午四时左右,红军朱总指挥来到回龙河,坐在一栋小屋的南面,四纵队副官刘忠明带我去见朱德总指挥,朱总很客气,叫警卫员拿凳子给我坐下,朱总就对我说;“你们这个部队是王天培的根子,我们早就寄有书籍和信给你们的周志群,不知你们得看红军的信和书没有?昨天你们要是不逃走,我们红军准备派代表来动员和欢迎你们来参加工农红军;听到你们逃走了,我们才派胡、林两纵队来追赶。”朱总还问到省军部队的武器、人员和总指挥部的参谋人才等情况,我都一一作了答复。红军予五月初六日由回龙河出发经禾田乡,初七日到达长汀县,他们一面帮助农民种地,一面做革命宣传工作。十九日在长汀东门外河坝上召开军民联欢大会及追悼大会,到会的红军和长汀全县赤卫队约五万多人,河坝上都挤满了。红军二十五日由长汀出发,准备于二十九日赶到兴国集中,听说要去打南昌牛行车站。我的脚心穿孔伤痛,不能随红军出发,就留下在长汀。到了八月十五日红军走光了,省军恢复原防,我也只好是老鸟归窠。
    是年十一月周志群总指挥由上海归来,买来二辆汽车(一部大卡车、一部小轿车)。随同来的有原第十军的秘书长甘风章先生(甘系王故军长的妹夫,三穗县人,也是周志群的同学、同乡),车到福州,由派往接候的官员把他们迎接刮建瓯。当抵达时,受到驻瓯部队的列队欢迎。同车到达的还有胡醒檐、黄礼铨两位代表,秘书黄膺钷及周总指挥的家眷。甘、周二人分别着西服和中山装。第三天,周总指挥、对全体官兵进行稿赏,士兵每人各一斤酒、肉和一些香烟等,官长则全体在师的大礼堂会餐以宴请甘秘书长。餐前举行仪式(奏乐、鸣炮、唱党歌),以表示对甘秘书长最热烈的欢迎和敬意,然后全体举杯互祝健康,共同干杯。甘秘书长接着端杯回敬并致谢词。他说:“感谢周总指挥和全体官兵,真天缘有幸地得随周总指挥到闽建瓯来同十军共患难的亲密兄弟们握手见面,实是梦想不到的,更承蒙总指挥和全体官兵的热烈欢迎、真诚招待,感谢铭刻心中。”接着他提到王军长天培被奸臣杀害,到今已历三载有余,幸得你们全体官兵不忘军长被害之仇上下团结,发扬十军的光辉业绩,让我转敬总指挥和全体官兵一怀幸福酒,云云。最后,甘秘书长从他的衣袋中取出王军长被扣、转押经沪去杭时,在车上所写、遗留下来的《归宁歌》,双手捧读给全体官长听。嗣后周总指挥把全文付油印转发给各连队,要求慎重地当书来读。全文如下: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驰呼号。凡我同胞兮,皆应有责。有形无形兮,革命工作。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适得其反兮,忽遭横祸。哀我将士兮,万里从征。枵腹从公兮,惨无人知。津浦国道兮,独立支撑。孙(传芳)、张(宗昌)合力兮,混以白俄。白俄铁甲兮,搏以肉体。孤军奋斗兮,两月余矣。敌众我寡兮,弹尽粮绝。昼夜广战兮;精疲力竭。再接再厉兮,不惜孵牲。死伤枕藉兮,惨目伤心。实情实境兮,有耳应闻。是非淆混兮,公理沉沦。青天白日兮,惨淡烟云。人心不古兮,悲歌慷慨。恶有未尽兮,恶潮澎湃。东海沧浪兮,吾宁速归。卫士环伺兮,不忍弃之。仰天长叹兮,夫复何为? 杭州道上兮,武穆徒悲! 人生至此兮,万念俱灰!民国十六年八月初六日植之
    是年在建阳过旧年后,正月,甘秘书长回上海,全体军官到场欢送,军乐队奏乐,大家振臂高呼王军长精神不死、英名永在等口号,临别依依,留恋之情,几乎泪下。
    一九三三年春,蒋介石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闽侯人)来闽与卢兴邦、周志群进行和谈。要求排除内部矛盾,一致对外,等等。双方达成协议后,省防军改编为国防军。我们的两个旅仍转编为师,接入闽前的原来编制分为三个团,第一团团长任盛濂(镇远县人);第二团团长胡庭扬(思南县人);第三团团长扬杰臣。部队改编完毕,即派干部到河南洛阳中央军校第三分校受训。我师选派九个连长去受训,我是其中一个。连参谋副官共去二十名,受训一年。一九三四年回部。我任二团三营副营长协助师参谋长吴绍周办教育。师成立军事训练班,班内设立军宫、军士、学生、机炮四个区队,我任军官区队副,吴参谋长兼教育主任。我部在建阳加紧训练,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才由闽调江西进贤改编为陆军四十九军:周志群升副军长,刘多荃任军长,刘雨卿任二十六师师长;我升本团第一营营长,随即参加皖省彭泽、致德、香、黄二山及马当要塞战役。一九三八年南昌沦陷,部队增援江西,参加了赣江、挠河、高安等战役,继又参加浙赣大会战。一九三九年浙江战事吃紧,绍兴沦陷,我师奉调金华、诸暨、兰溪固守。一九四O年奉命收复绍兴,攻城未奏效。是年又转战巨洲飞机场,伤亡枕藉,后调到铅山县整补。一九四一年又与日冠激战于龙游、金华、兰溪,旋转收复巨洲飞机场。一九四二年敌对巨洲失败不甘心,复以陆空联合再次大举进犯巨洲。我在巨洲外围古坊火车站督战,膝盖下部虽受重伤,但仍坚持战斗,终将敌人击退。我师因连续战斗,伤亡较大,且很疲劳,乃于一九四三年调至江山、玉山休整补充。一九四四年日冠由建德分水岭扩大包围巨洲,再图夺取我巨洲飞机场。我师奔驰分水蛉增援,与敌激战肉搏三昼夜,胶着不退。我七十八团团长于致贵(山东人、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阵亡。我奉命调七十八团代理团长继续战斗。直到一九四五年秋,我军胜利通电发出,但因敌方尚未接到其天皇的投降命令,不肯放下武器,仍进行顽抗。半天之后,他们接到其天皇的投降令,就立即放下武器向我军下跪投降,军犬也跟随跪下。
    胜利之后,我师奉命接收杭卅市敌物资。一九四六年调京沪线上的无锡、常州、丹阳休整。当时,蒋介石借裁军之名以扩充实力,进行内战。我深感本师官兵完全是十军根子,经过八年抗战,流血牺牲,所剩无几,而国民党反动派赏罚不明,全凭有背景后台做官,便不愿再为其卖命,就请准退休,结束了军中生活。以上的记述是我在十军军长被害后,追随周志群师长到江西入闽,以及参加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的耳闻目睹和亲历经过,但因年代很长,有些地方回忆不到,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仅以此点滴供参考。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jhzt0005.htm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