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晃侗藏红米稻保护情况

$
0
0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晃侗藏红米稻保护情况

 

2017.4.7

 

 

、新晃概况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南、西、北三面与贵州接壤。全县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总人口27万,其中侗族占总人口80.1%。新晃曾为国家级贫困县,现是湖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和革命老区县。

    新晃系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是湖南最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小县。新晃生态环境优良,全县以林地面积为主,156.9万亩的林地面积,67.8%的森林覆盖率,88.84%的植被总覆盖率,有“湘西明珠”之美誉。

新晃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是新晃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县内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新晃县政府加大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晃黄牛肉和龙脑樟等生态经济的开发,加大了农业文化遗产——新晃侗藏红米的种植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晃黄牛肉,年肉牛出栏量已达6.8万头,产值达1.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2%,被列为湖南省畜牧业基地县。以龙脑樟为代表的中药材列入湖南省首批世行贷款项目,累计种植面积达4万亩。2016年,新晃全县实现公共财政收入4.06亿元。

 

二、遗产申报情况

 

  新晃是源远流长的原始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新晃侗族是一个种植水稻的古老民族。新晃侗藏红米稻,旧时称“红谷子”,是侗乡的一个古老水稻品种,是侗家人的食粮之一,不仅在新晃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更是侗家人崇尚自然的精神支柱,被侗家人视为神米,与巫傩文化、祭祀文化、生育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等丰富侗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受优良水稻品种尤其是杂交水稻全面推广的影响,本地常规水稻品种大多退出历史舞台,但红米稻所具备的独特民俗文化内涵,一直被侗民珍藏并少量种植,故名侗藏红米稻。2008年以来,侗藏红米的营养价值被人们发现后,逐步在新晃的鱼市镇、扶罗镇、凉伞镇一带推广种植。因而侗藏红米是新晃继新晃黄牛肉、新晃龙脑等国家地标产业之后,最近也是最晚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级农产品。

2012年3月,我们收到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工作的通知》后,立即组织农业部门相关人员,对有丰富原始稻作文化底蕴的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进行详细调研和遗产申报工作。非常荣幸的是,在申报过程中,得到了湖南农业大学徐庆国教授、中南大学古稻作专家郭辉东教授以及袁隆平院士的大力支持。经过两年的努力申报,得到了农业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的考察和审定,中国农业部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有数千年原始稻作文化“活化石”美誉的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于20145月入列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三、遗产保护现状、配套设施建设、保护工作与措施、政策扶持情况

 

1、遗产保护现状

一是在地域保护方面,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新晃县政府的保护主要根据根据农业部出台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明确了鱼市镇、扶罗镇、凉伞镇等遗产地核心区面积10万亩侗藏红米核心保护区。其中核心保护区稻田面积约1万亩,核心示范区2000亩的保护地域。在遗产地树立了遗产标识,并在侗藏红米核心基地树立了“稻、鱼、鸭共生系统核心基地”及“侗藏红米种源基地”等标识牌。在新晃县城周边的梅子林建设了原始农耕文化展示园,在县政府四号楼建设了农业文化遗产博物馆。明确了由新晃侗藏红米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种植和开发新晃侗藏红米,并依托湖南农业大学,在种植区按“稻-鸭-鱼共生系统”的种植技术方案实施,全程以,即统一育种育苗,统一移栽管理,统一投放鱼、鸭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鸭、鱼和稻谷的“五统一”方式执行。目前,侗藏红米核心示范区基本实现原生态环和高品质。

二是在综合开发方面,我们在遗产地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原始农耕活动,积极拉动遗产地的休闲游。如春社狂欢活动节(3月)、插秧节(5月)、击鼓薅秧欢乐节(7月)、侗藏红米稻基地盛夏游(7月)、稻田捉鱼农家游乐节(8月) 、稻穗写真亲子活动节(9月)、侗藏红米稻开镰节、侗藏红米庆丰节(9月)等等。同时,借助活动的开展,引导并吸收遗产地农户参与开发侗藏红米的系列化产品,如侗藏红米甜酒、侗藏红米粽子、侗藏红米社饭、侗藏红米粑、侗藏红米汁等农业休闲产品,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户自产自销,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农户为核心的多方参与和惠益共享机制。

三是在品牌建设方面,农业部门已将遗产地及侗藏红米均成功申报了无公害产品,目前正做绿色食品认证,预计2017年秋季遗产地的产品可实现绿色食品认证。同时,县政府已将侗藏红米作新晃第三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向国家质量总局申报,现申报工作已初步完成。目前,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荐,种植系统中的品牌“侗藏红米”已作为新晃的特色农业品牌得较为广泛地强化。

2、遗产地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县政府利用水利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在核心基地的扶罗镇和鱼市镇整修了河堤,修建了水渠和机耕道,在核心基地安装上了太阳能生态杀虫灯。利用交通方面的专项资金,对进入扶罗核心基地的公路进行了炒砂路面改造等。

二是卫生设施得到改善。新晃侗藏红米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我们启动了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由县财政投入611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带动整合各类资金1007.5万元,在遗产地的相关乡镇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地、垃圾焚烧炉等,在村寨路口、田边井边放置了垃圾桶,并为集中的村寨配备了垃圾收集车,每天往返村寨回收一次垃圾,使遗产地的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建设了一个乡村遗产博物馆。为保护遗产地的农耕文化,我们在新晃城边即梅子林处成功修建了乡村遗产博物馆,有力地收集和保护了遗产地与农业有关的遗产。如与稻作文化有关的口述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歌谣、史诗、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民间说唱文学、民间戏曲文学等;与稻作文化有关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杂技等;与稻作文化有关的民间工艺,如器械制做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木制工艺、器饰工艺、织染工艺、造纸印刷工艺、酿造炮制工艺等;与稻作文化有关的传统礼仪、节日、庆典等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手稿、典籍、谱牒等)、实物和场所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服饰、器具、用具等。

3、政策扶持情况

一是扶贫扶持。为支持遗产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县政府特出台了大力扶持政策,凡种植侗藏红米的贫困户,财政在原基础上每亩增加300元的补助。

二是产业扶持。对带动遗产地农户的主体实施单位——新晃侗藏红米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时,将侗藏红米种植基地纳入湖南省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并给予100万元的产业资金予以大力扶持。

三是已将遗产地的发展纳入新晃县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发展情况大力支持遗产实施单位,在遗产地重点打造成一座集种植、生产、观光旅游、教育展示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目标是在2020前发展侗藏红米稻种植10000亩,生态香米20000亩。建成一条20000吨的精品大米生产线,真正实现遗产地农户依靠种植有国家遗产品牌的稻谷而真正脱贫致富。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年来,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和保护,但因各种原因,与全国其他遗产相比较,仍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侗藏红米稻曾一度濒危。侗藏红米稻原产于新晃的晏家、禾滩、扶罗、中寨、凉伞等山区,曾经是这一带重要的常规水稻品种。新时期为发展现代农业,引进了大量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种,常规品种侗藏红米缺少产量优势和种植优势,加之2014年投资侗藏红米产业的原投资人因资金链断裂,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以致一些种植户的稻谷未能及时收购,因而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目前侗藏红米稻仅维持在2000亩左右。

二是劳动力严重缺乏。新世纪来,务工收益远远高于种田收入,且收益增速逐年增加。据计算,外出务工平均年收入可达3万余以上。而在农村种田,最多只能达到2万元左右。因此,新晃侗乡农村青壮年同其他地区农村一样,留下父母,抛下儿女纷纷外出务工。目前,在家种田的大都为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虽经宣传,多数农户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很有价值,但像以往一样精耕细作般进行耕作,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年轻人因长期在外,不懂也不想去像老一辈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认为侗藏红米种植系统采用传统方式种植,需要投入的劳力较一般杂交稻多一倍至两倍,那是落后的象征,是没有出息的人做的事,自己宁愿打牌赌博,也不愿做这种“傻事”。在这种思想下,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面临日趋消失,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和当地传统农业知识保护也成了一句空话。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侗家先民留存下来的新晃侗藏红米虽有悠久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由于历年来种在深山人未知,加之新晃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底子,省级贫困县的帽子,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现休闲旅游市场目前基本没形成,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宣传力度只能在周边城市及省内辐射影响,因而侗藏红米一直来都鲜为人知。

四是尽管国家层面上出台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但新晃属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县级财政资金非常困难,因而缺少遗产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造成遗产保护方面的组织机构还有待完善,除了对实施管理的新晃侗藏红米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项目资金补助外,还缺少缺少遗产保护方面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遗产地的一些基础设施,如遗产地的古村落没有及时修缮,也造成遗产地的休闲农业带动不起来。总之,新晃在侗藏红米种植系统的的综合效益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遗产地的效益相比,差距非常较大。

 

五、建议和想法

 

1、根据国家层面上出台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尽快形成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

2、建议农业部将对现有已经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62个遗产地,要按照其所处地域、农业类型和发展水平分为一、二、三类,针对每一类遗产地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做到因时因地、实施精准扶持,特别是进一步加大扶持目前仍处于薄弱环节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同时,每年组织发展滞后的农业遗产地人员到到发展较好的遗产地现场学习和感受,让全国目前的62个遗产项目齐头并进,同步发展。

3、建议农业部对现有已经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62个遗产地的农特产品,单独建一个遗产地特产营销售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全国的消费者方便快捷的体验采购遗产地的优质农产品,从而实现消费拉动生产,生产带动农户受益的遗产地良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xhblwh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