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转载]定点深入生活总结

$
0
0


我于2015年经申请,获湖南省作协批准定点深入生活。当年底便多次深入到定点生活地区——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镇上菜园社区及老菜食品有限公司等牛肉加工厂及养牛贩牛大户家中。通过采访调查和实地了解情况后,创作了中篇小说《雄纠纠的牛》刊发于《吐鲁番》文学期刊,现将此次活动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新晃侗族自治县是我的家乡所在地,我曾经在这里工作过16年,在我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里,该县的经济发展的口号是“大力发展畜牧业”,那时我正在县委宣传部从事宣传工作,对该县发展畜牧业的“家底”很了解:一是老百姓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牛;二是老百姓有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人人都会养猪养牛;三是发展畜牧业符合新晃的实际,新晃山多旱土多。之后,新晃的畜牧业发展日渐红火,基本达到两人拥有一头牛的饲养量,黄牛肉成为新晃的地理标志性产品。特别是近年来,新晃牛肉产品越做越大,产品花样也越来越多,牛肉远销到了全国各省市,成为该县富县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晃侗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195612月才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匪患成群,民风刁悍。人民群众的思想愚昧观念落后。一些风俗习惯让外人难以接受。比如,牛在他们看来是宝贝,因为牛给他们的劳动减轻了负担,因此,对牛特别尊重。过年要给牛煮年夜饭,牛死了要高规格埋葬,更不能杀牛,因为“杀牛杀马犯剐罪”,意思是杀牛杀马者要挨千刀万剐,这是罪孽十分深重的事情。买牛卖牛都不能当着牛的面对牛直接说价,因为牛听得懂人话,只能将手藏在衣袖里打暗号……改革开放后,牛在新晃侗乡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耕田,更重要的是通过贩牛、牛肉加工,使得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特别是近年来,牛不再是种田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主要来源。

从对牛的敬畏,不能杀不能骂牛,到后来喂养“菜牛”,再到后来建立专门的肉牛加工基地,赚“牛”钱,通过这些以小见大,真实、生动、鲜活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各方面正在经历的深刻变迁和发展进步。



201510月省作协获准我定点深入生活后,我便开始收集有关新晃的牛俗资料,便多次深入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养牛基地进行调查采访,由于时至年底,单位的事情比较多,我便双方兼顾,周一至周三上午在单位上班,周三下午至周末呆在新晃,与牛客牛贩子牛肉加工老板座谈交流。使我掌握了大量的关于牛的第一手资料,并着手写作,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

一是了解了更多的民俗风情。之前,我总认为我是新晃人,还当过新晃县的文化局长,对于新晃的民俗风情了如指掌,特别是新晃养牛的民俗我还写过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过,这次我通过深入生活后,更加丰富了我的农村生活视野,填补了我的许多空白和无知,纠正了我的一些错误认识,为我搞好这次创作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比如,回族人为何不吃猪肉的问题,以前我听传说,说他们的祖先遭遇灾难死得只剩下一人了,是猪和狗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恩他们不吃猪肉狗肉,通过采访发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二是更加全面了解当前农村现状。我虽然出生在农村,一些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也还在农村,他们经常向我讲述农村的事,离开农村二十多年了,事实上对农村的了解也只是支离破粹的,通过这次的深入生活,我了解到现在的农村并不是像有的电视剧演的农村,其实没有那么好,也不是像有的小说中写的那样差,通过定点深入生活给了我一个真实的答案,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他们向往城市但是他们又留念乡村,他们不想离开乡村但又不想依赖土地生存……农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把粮食的收成放在首位,也不再起早摸黑的劳累了,农村人也穿裙子也打领带了。城市家庭有的农村家庭也有了,如电视、冰箱、电脑、手机、洗衣机、电饭锅、电磁炉等几乎家家都有,而且消费中的品牌意识也在增强着。



我在过去,对农民形象的刻画中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就像赵本山的表演一样,老是戴着帽子,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总认为他们“土”爱钱,没多少文化,没什么高尚的情怀,不懂得浪漫,不会想复杂的问题。以我自以为是的心态,或者是以我曾经是农村人对农村很了解的心态来写农民。带着一种有色眼镜来看农民,只注重他们物质层面的东西,很少关注精神层面的诉求。就是在表达农民真诚朴素的情怀时,也是建立在同情或可怜的基础之上,不是真实的表达。因此,在创作的一些农村题材的小说时存在有伪农村的问题。

三是给了我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和牛肉加工老板们的座谈,通过话语的感受,活灵活现的展现了他们的淳朴幽默智慧,为我作品中的人物增添了典型性。我与牛肉加工大户蔡根神老板座谈时,了解到他是新晃歌舞团的小提琴手,他说,生意再好再忙,只要剧团有演出任务他便毫不犹豫的放弃生意登台演出。我说是怕剧团扣你的工资吧!他说,整个剧团十二万块钱的包干经费,一个人一年还得不到一万块钱,还当不得他多宰两头牛,他说,人不能只讲钱,要有点追求。他还给我演奏了一曲《爱的礼赞》,看着他演奏时的投入与专注,很难想到他是一位牛肉加工老板。我虽然汲取的东西是一点一滴,零零碎碎的,但是这些东西所给予我的营养,相信将是深厚和绵长的。

2016年春节后,我便开始创作,按我最初的想法是创作一个长篇,但随着情节的推进,发现我所掌握的素材不足以构成一个长篇,于是我便将已写好的三万多字作废又重新构思创作,于20167月完成了一个三万字的中篇初稿,后来又数易其稿于10月定稿,标题定为《雄纠纠的牛》投给《吐鲁番》杂志,于当年的12月刊出。

如果要说一点不足的话,那就是时间短了一点,一年时间要采访要创作,还有单位上的事很多,加之我是单位的副职,单位的很多事还等着我完成,就是单位领导批准我的假,我也无法离身。还有一个遗憾就是经费少了点,按省作协支持的经费要自费出版一个长篇有难度。如果按市场运作的方式来写又难以表达我的初衷。因此,我最后选择了一个中篇的形式来完成这次定点深入生活任务。

衷心感谢湖南省作协为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使我的思想和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