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四大班子领导参加2017年义务植树活动
本报讯(记者杨光洪)立春时节,万物始生。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2017年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大力倡导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共建绿色家园,留住最美乡愁。2月3日,我州与省同步开展2017年义务植树活动。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李飞跃,州委副书记、州长冯仕文,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梁承祥,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耿生茂,州政协党组书记文松波,州委副书记、州委政法委书记杨昌鹏,州委常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班子成员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在凯里市滨江大道植树现场,一派热闹忙碌的劳动景象。州四大班子领导与500余名干部群众及部队官兵一起,挖坑、扶苗、填土、夯实、浇水,大家脚踩泥土、身体力行、分工合作,一丝不苟完成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合力种下一株株树苗,播撒绿色,种下希望。在植树间隙,李飞跃不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询问植树造林和栽后管理等情况,并对下一步认真组织好植树造林、巩固好生态优势等工作提出要求。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600余株樱花、桂花、石楠等树种新苗傲然挺立,为初春增添了一份绿意,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美丽。
参与义务植树的广大领导干部表示,一定要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好“大美黔东南”,留住最美乡愁。
“十二五”时期,我州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历史性彰显。总计完成营造林271万亩、治理石漠化435平方公里。同时,认真落实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森林蓄积量增加3000万立方米。环境保护“六个一律”利剑行动深入开展。2016年,更是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石漠化治理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82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51万亩。
跑步迈入“十三五”,全州上下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护生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力争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以县为单位森林覆盖率达到60%。2016年,实施营造林面积40万亩以上,新增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8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8.83万亩。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李飞跃,州委副书记、州长冯仕文,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梁承祥,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耿生茂,州政协党组书记文松波,州委副书记、州委政法委书记杨昌鹏,州委常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班子成员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在凯里市滨江大道植树现场,一派热闹忙碌的劳动景象。州四大班子领导与500余名干部群众及部队官兵一起,挖坑、扶苗、填土、夯实、浇水,大家脚踩泥土、身体力行、分工合作,一丝不苟完成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合力种下一株株树苗,播撒绿色,种下希望。在植树间隙,李飞跃不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询问植树造林和栽后管理等情况,并对下一步认真组织好植树造林、巩固好生态优势等工作提出要求。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600余株樱花、桂花、石楠等树种新苗傲然挺立,为初春增添了一份绿意,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美丽。
参与义务植树的广大领导干部表示,一定要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好“大美黔东南”,留住最美乡愁。
“十二五”时期,我州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历史性彰显。总计完成营造林271万亩、治理石漠化435平方公里。同时,认真落实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森林蓄积量增加3000万立方米。环境保护“六个一律”利剑行动深入开展。2016年,更是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石漠化治理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82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51万亩。
跑步迈入“十三五”,全州上下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护生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力争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以县为单位森林覆盖率达到60%。2016年,实施营造林面积40万亩以上,新增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8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8.83万亩。
耿生茂,男,侗族,1960年7月生,1985年10月入党,1980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讲师。现任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1968.07—1973.08 锦屏县瑶伯村小学读书,先后任学习委员、班长。
1973.08—1976.07 锦屏县平秋中学读初中,先后任学习委员、班长,连续是三好学生。
1976.08—1978.08 锦屏县平秋中学读高中,一直当班长、班团支部书记,连续是三好学生。
1978.09—1980.08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学习。
1980.08—1984.08
锦屏县中学任教,教重点班级,当班主任,先后任校少先队辅导员、团委书记,1982年被贵州省总工会表彰为优秀职工。
1984.09—1986.07 贵州省委党校本科理论班党史专业学习,优秀学员。
1986.08—1989.02 锦屏县委党校任教,教务科长讲师,发表数篇论文。
1989.03—1989.09
锦屏县三江区大同乡党委副书记,主抓计生、调处工作,计生工作从全县末位跃为全县先进单位;调处200多起历年纠纷,深受群众好评。
1989.10—1990.06
锦屏县九寨区副书记、区长,九寨区计生工作从全县末位跃为先进单位,社会治安良好,率先完成税收任务。
1990.06—1992.04
锦屏县九寨区委书记,通过积极争取,州政府立项实施九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九寨区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唯一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积累了贵经验。
1992.05—1993.03 锦屏县平秋镇党委书记,继续推进九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1993.03—1997.12
锦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兼任县林业局局长;组织安排植树造林,调整树种结构,创办乡村林场。在任期间,实行政事企分开林业内部体制改革,组织营造30万亩基地林,其中营造松树十余万亩,果树5万余亩,兴办600多个乡村林场,初步探索出“公司+林场+农户”林区综合开发模式,为集体林区林业改革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锦屏县是全州森林覆盖率最高、森林蓄积量最多的县份之一。(其间,1995年上半年在贵州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结毕时,是省委组织部重点考察的两个优秀学员之一。1996年上半年在中央党校贵州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结毕时是班上论文交流发言的4位同学之一。1997年下半年由中央三部委安排到重庆直辖市巴南区挂任区长助理,主要从事行政督查工作,研究总结出一套督查经验,养成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1997.12—2006.07
从江县代理县长、县长、县委书记。一是兴修公路。修通11条通乡公路、100多条通村公路,实现乡乡通车目标,60%以上村寨通公路,从江交通落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兴办教育。在巩固普六成果的同时,初中教师从520余名增加到870余名,初中校舍从3万平方米增加到8万多平方米,初中入学率从2000年38%提升到96%,顺利实现“两基”目标。三是大搞村镇建设。城市率从16%提高到28%,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24平方米增加到4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从12平方米增加到25个平方米。四是培养人才。先后输送县级党政领导干部10多名,培养李春燕等全国性先进模范人物4名。五是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从江椪柑成为绿色产品,从江香猪成为有机食品;森林覆盖率从38%上升到61%,并率先试行生态林补偿;修建了一批水电站、兴办了一批农林产品加工工厂;岜沙、小黄等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从江县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成绩连续五年排列全州16个县市前4位。(期间,2001年被州人民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02年至2005年在职攻读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论农村土地改革”被评为优等,并推荐在《贵州日报》发表。2004年4月至9月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班进修培训,培训期间在《中国党政领导干部论坛》发表文章一篇。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两基”攻坚先进个人。)
2006.07—2011.11
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在理论学习研究上,坚持每年编写干部实用理论读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同级党委政府贯彻实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措施,介绍干部群众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在新闻宣传上,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深入开展主题宣传,营造强大舆论氛围,切实加强舆论引导,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鼓舞干劲,凝聚人心。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和“满意在贵州”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公共厕所、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连续五年荣获全省一等奖;蓬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建设了黎平会议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树立了李春燕等一批“道德模范”典型;对外宣传上,坚持以特色文化旅游推介为重点,精心策划“千年原生态,万象黔东南”、“苗乡侗寨、幸福家园”、“侗族大歌、世界遗产”、“壮美西江、千户苗寨”等主题外宣,借助中央电视台等高清媒体,发挥余秋雨等名人效应宣传推介黔东南文化旅游资源,配合州委、州政府重大招商引资、旅游推荐和文化交流等活动,认真策划重大外宣活动。积极组织演职人员参加“百花迎春”晚会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黔东南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黔东南文化旅游的发展。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上,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黔东南成为全国地市级非遗最多的地区,推动一批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选拨培养阿幼朵等一批文化拨尖人才,打造“侗族大歌,世界遗产”、“苗乡侗寨,幸福家园”等一批文化品牌,组织编写“原生态黔东南”系列丛书,生产“锦鸡舞”、“侗族大歌九姐妹”等十多个精品节目和《云上太阳》、《和平村》等十多部电影电视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文化综合执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文化综合执法改革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黔东南州歌舞团实行公益性、经营性职能分开的改革闯出新模式;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着力培育文化市场,扶持发展多种成份的文化企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州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000余家。(其间,于2009年4月—9月,在国家教育部挂任社科司副司长。挂职期间,参与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领导小组评审高校20余部社科教材,参加地方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组深入十多个省市区检查指导二十多所高校开展活动,参加国家检查验收团到贵州、甘肃等省区检查验收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挂职期间还在有关报刊发表数篇文章。)
2011.11—
改任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以来,着力抓好州委办公室的“三服务”工作。加强联系和指导,扎实抓好其他分管工作。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效能建设活动,不断提高州委办公室“三服务”水平。制定了《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开展“创先争优”效能建设活动暂行办法》、《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突出实绩、严重过错登记制度(试行)》等文件,建立创先争优工作机制,激发工作活力,办公室呈现出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进步,信息工作排全省前列、办文经验在全省推广。二、加强课题调研,发挥参谋作用。开展了同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行政体制改革、行政区划改革、产业园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等120个重大课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三、积极推行督查工作五步法,推动中央、省委和州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督查工作在全省党委督查系统中位居第一。四、坚持完善接访督办信访工作机制,打开信访工作新局面。坚持“以民生促化解,以化解促稳定”指导思想,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三级二次首接督办”信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试行)》、《黔东南州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信访维稳工作的深入开展,两年来,共计化解信访案件
件,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期间实现到京上访“四零”目标,信访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三级二次首接督办”信访工作机制先后被省信访联席办《情况交流》、省委办公厅《工作动态》、国家信访局《人民信访》刊载。五、创新文化接待模式,发挥接待服务带动发展作用。通过接待服务工作推动建设一批接待服务示范宾馆、生产一批民族特色的纪念品、开发一批特色名菜、培养一批接待服务员、打造一批参观接待示范点。树立了黔东南的良好形象,推动了黔东南的文化旅游发展。六、以申报和建设革命老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史研究工作。在成功申报黎平、榕江县为革命老区后,积极开展锦屏、从江、凯里、黄平、镇远等县市革命老区申报工作。在推动申报工作中,创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全州命名了黎平会议纪念馆等10处馆园单位为黔东南州第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锦屏县申报革命老区获得批准。七、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切实抓好机要保密工作。建立健全《黔东南州委机关政务内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四十多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规范机要文电网上传输办理程序,确保机要文电及时、准确、保密传达。紧密围绕省委和州委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州委办公室信息化建设,准确地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
敢于承担责任,果断处置突发事件。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做到不推诿、不退缩,深入现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在处理从江、黎平边界3.15辱尸事件中,及时连夜赶赴现场,蹲守一线,果断直接处理问题,迅速做好稳控局面、侦破案件、处理尸体等工作,受到省委分管领导充分肯定。在处置岑巩县思旸镇大榕村“6.29”特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事故中,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战斗在一线,精心布置,周密安排,尊重专家意见,及时消除了险情和隐患,被省作为正面典型案例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