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周晶晶 在侗乡新晃,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的名字家喻户晓。放弃在北京大医院工作的优厚条件,杨文钦携藏族妻子回到家乡,行医近50年。现在,夫妇俩都已年过八旬,仍坚守在门诊一线。 2016年12月,杨文钦家庭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家庭之一。此前,杨文钦家庭还被评为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湖南“最美家庭”等。 近日,记者走进新晃,聆听杨文钦家庭的感人故事。 志同道合定终身 在新晃人民医院外科门诊,两张旧办公桌前,杨文钦在给病人做检查,动作缓慢而熟练。扎西志玛坐在他对面,静静登记病患信息。 时光倒回到60多年前。1952年,20岁的杨文钦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附中学习。后来转到医学预科班,杨文钦实现了学医的愿望,还遇见了他相守一生的伴侣扎西志玛。 扎西志玛来自四川康定。当时,这位藏族姑娘扎着两条长辫子,一双大眼睛总是含着笑。 杨文钦是班里的尖子生,扎西志玛学习上遇到难题,常向他请教。1956年,两人一同被保送到北京医学院深造,分在一个班。杨文钦喜欢这个单纯可爱的藏族姑娘,而扎西志玛也对这个聪明勤奋的侗家小伙颇有好感。 1961年毕业前夕,同学们聚在一起依依惜别,杨文钦与同学击掌立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毕业分配出乎意料,杨文钦填了回乡服务的志愿,却被分到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扎西志玛被分到了北京友谊医院。 都留在北京,杨文钦勇敢地向扎西志玛敞开心扉,两人很快喜结连理。 夫唱妇随护侗胞 在北京,虽然生活舒适,但杨文钦始终记着家乡,想回乡服务。1968年,他下定决心,带着妻子,回到了贫困落后的家乡新晃,被安排在扶罗卫生院。 基层卫生院条件不好,杨文钦和妻子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当清洁工,看病、动手术、洗器械、敷药,脏活累活样样干。 扎西志玛不会说侗话,杨文钦就给她当翻译。杨文钦做手术,扎西志玛负责麻醉等;扎西志玛做手术,杨文钦就给她打下手。 杨文钦夫妇已记不清,他们抢救了多少危重病人。一次,一位女村民肚子肿胀如孕妇,身体虚弱,家人已悄悄在为她准备后事。杨文钦夫妇为她制定治疗方案,还掏钱为她买来奶粉、鸡蛋等。1个月后,为她切下一个26公斤重的卵巢肿瘤。 杨文钦夫妇还常常挑着手术器械,进村入户,送手术上门。一次,一位产妇难产,夫妇俩连夜赶去。通过做剖腹产手术,把婴儿取了出来。但因为滞塞产道时间太长,婴儿面色青紫,没了呼吸。扎西志玛毫不犹豫地俯身吸出婴儿肺部的羊水,最终救活了婴儿。 医术高超,待病人如亲人,杨文钦夫妇在当地声名鹊起。 1983年,杨文钦出任新晃人民医院院长,他大刀阔斧改革,把医院建成现代化综合医院。1996年,杨文钦夫妇退休,一些私人医院高薪聘请他们,他们都婉言谢绝,继续留在医院坐诊。 “父母的心里总是装着病人,连吃饭都在讨论病人怎么治、手术怎么做。” 在杨文钦女儿杨京华的记忆中,她小时候,父母总在医院加班,医院值班室常常是她的卧室。 扎西志玛身体不太好,已不再坐诊,可她依然陪着杨文钦出诊。近年来,她的记性越来越差。她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条从家里通向医院的小路。这条路上,她和丈夫牵手走了几十年。 言传身教好家风 杨文钦家共有8人,夫妇俩及儿子一家三口、女儿一家三口。 “要严谨治学,自立自强,勤俭节约,孝敬长辈,诚实正直,懂得感恩。”这是杨文钦家训“六要”。 女儿杨京华10岁时,乡下大伯因病到县城住院。由于与大伯不亲近,杨京华和哥哥杨京没去探望,杨文钦严厉批评了兄妹俩。 杨文钦在北京学习期间,费用全靠哥哥、姐姐接济。对此,杨文钦心怀感激,在自己家并不宽裕时,全力支持哥哥和姐姐的小孩读书。 对子女的教育,杨文钦总是用行动来引导。嫂子来家里做客,杨文钦买来她最爱吃的菜;妻子家乡有亲戚来,杨文钦也总是安排得妥妥当当。 对这些,杨文钦的孙子杨序感受很深。2016年,杨序从贵州大学毕业后,留在家里复习准备考研。杨文钦生病,他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的责任。爷爷住院时,他天天陪伴在床前。 |
八旬“侗乡大医”半个世纪的风雨坚守湖南>要闻









半个世纪前,北大医院的青年医生杨文钦为了一句“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带着在北京友谊医院工作的藏族妻子扎西志玛,辞别北京,扎根湖南新晃侗乡。如今,80多岁高龄的夫妇俩依然坚守在门诊第一线,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侗乡大医”。每周一、三、五,杨文钦都会牵着妻子扎西志玛的手,来到新晃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坐诊。慕名而来的病人早就在诊室前排起了队,为了挂上杨医生的号,有的患者夜里两点就来排队,还有的人特意从贵州开了几个小时车赶来。杨文钦看病细致,在病人的病历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医嘱。随着年龄增大,他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有时需要在看病途中服药。而扎西志玛因为年纪大了,只帮杨文钦排队叫号。两位老人每天互相搀扶着来上班,下班再一起回家,他们还像以前一样,坚守在诊台前,帮助求医治病的人。“我还活着,我还能做事,这就是我所能尽到的责任,”杨文钦说。新华社记者程婷婷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