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建大中城市是湘西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
近年来,怀化新晃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学术成就硕果累累。作为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重要支撑的专家学者,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第三届“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全国“十大教育英才”等光荣称号,被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贵州省核心专家。
2 月3 日上午,吴大华在贵州省社科院办公室,就怀化建成大中城市、奋力实施“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战略、抓实“法治怀化”建设等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对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要有意识地把怀化培养成一个比较大的大中城市,来辐射带动周边一些贫困地区”这句话有何感想?
吴大华: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有增长极的带动,在武陵山片区这个中国中西部结合的贫困区域更需要一个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徐书记提出“要有意识地把怀化培养成一个比较大的大中城市,来辐射带动周边一些贫困地区。”我的理解就是建成区域性中心(大)城市,这是湘西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对此,我有几点感想:一是将怀化培育成大城市有现实基础。怀化总面积27564 平方千米,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2015 年城市化达41.3%,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2013 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研究得出,怀化市成功跻身和谐城市竞争力前20 强,与香港、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一起位列和谐城市竞争力第12位。2015 年在全国选定12 个地级市、10 个县( 区) 开展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怀化市因多年来积极推进林业改革,成功入选,是湖南省这次唯一入选的市州。
二是将怀化培育成大城市有历史渊源。怀化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是东中部地区通向大西南的桥头堡和国内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
三是将怀化培育成大城市有国家战略考量。怀化是国家重点规划的枢纽城市,在全国宏观经济格局中,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大西南“联带临路”的重要节点,能辐射带动周边一些贫困地区。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推进沪昆高速通道经济带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是将怀化培育成大城市有发展潜力。怀化区位优势明显,是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 年)》把怀化市定位为湘西中心城市、武陵山地区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以及湘黔鄂渝桂五省边区中心城市,辐射影响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湘西州、贵州铜仁市、黔东南州等区域。这对落后地区开发实行集聚资源,培育“增长中心”战略,通过发挥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的聚合效应和扩散效应,将极大地带动周边地区间、城乡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记者:站在贵州看怀化,您觉得家乡有哪些令您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吴大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家乡怀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就。2015 年,怀化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全市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围绕打造鹤中洪芷生态城镇群,构建“一核三轴六组团”的空间格局;突出建设高铁新城,加快形成“一圈两水四山七园”的生态布局,全市进入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期。
二是交通枢纽初步形成。怀化作为全国九大铁路枢纽之一,沪昆、包海两条高铁在境内成“黄金十字”交汇,杭瑞、沪昆、包茂、娄怀、绕城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首位,芷江机场实现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日往返,水运通江达海,全市形成了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怀化作为中国东中部与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三是生态环境优良。怀化地处湘中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湖南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平均水平,是祖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以怀化为主体的湘黔川鄂边境山地,被《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列为9 个生态良好区之一,被誉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怀化是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的湖南省首个市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四是旅游资源丰富。怀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多元,民俗风情浓郁,自然景观秀丽,是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地、抗战胜利受降地。市区内有洪江高庙、黔城芙蓉楼,洪江古商城,沅陵黔中郡等文化古迹,著名丹霞地貌群——通道万佛山、溶洞奇观——辰溪燕子洞等自然景观,侗族、苗族等46 个少数民族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多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风情。
记者:作为怀化籍在外发展、又颇具影响力的全国第三届“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您对抓实“法治怀化”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有哪些建议?
吴大华:针对“法治怀化”建设,作为法学专家,我认为:怀化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应着力在三个方面突破:
一是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治市最要注意的就是,政府官员依法行政和法官依法审理案件,最重要的是法治政府的建设。要在现有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削减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各部门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
三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增强公众参与度。同时,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切实划清政府和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运行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制约。
记者:“四个怀化”其中之一“法治怀化”建设对怀化有哪些重要性?
吴大华:怀化市委四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奋力实施“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展战略。“一个中心”就是把怀化建成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四个怀化”就是建设绿色怀化、法治怀化、智慧怀化、幸福怀化。建设法治怀化,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平安怀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让老百姓有更多安全感,能够充分享受到公平和正义。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具有凝聚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城市,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中,文化具有独特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发展不仅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中,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对推进城市文化和民主法制建设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是培养怀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怀化市民法律水平,形成遵纪守法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从“法治怀化”建设视角,对有意识地把怀化培养成大中城市的重要性还在于:加强协调,把法治文化建设统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之中,融入怀化区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之中;突出重点,把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党政机关、纪检监察等工作元素融入怀化各级部门的行政工作之中,同时,增强文化色彩,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记者:您对怀化新定位为“一极两带”,即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和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有什么看法?
吴大华:我的看法可概括为三个字“准、好、适”。
这个定位准在哪里?怀化市地处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交接地,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怀化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在贵阳——重庆——宜昌——长沙——衡阳——桂林——柳州——贵阳这一半径约400 公里的环形空洞中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致力将怀化打造成为湖南省西部和我国西南地区的大都市,对于怀化,特别是对于湘、桂、黔、渝、鄂五省边区的发展, 意义深远。要充分发挥怀化市区位优势,将其打造成五省边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即打造为城区面积150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 万以上的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
这个定位好在哪里?怀化是举世公认的“杂交水稻故乡”和“杂交水稻文化”的发祥地,怀化是二战抗日战争胜利“侵华日军受降之地”的受降名城和芷江“国际和平文化”的发祥地,是武陵山片区和湘西地区区域的交通中心和资源集散地。丰富的矿产资源、重要的交通区位、强劲的发展态势,决定了怀化已经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从综合分析来看,怀化完全有资格成为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和湖南省副中心城市。且定位为该区域中心城市后,怀化完全可以通过做大中心城市来带动武陵山片区和湖南省西部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
这个定位适在哪里?打造怀化为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适应了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成渝经济区向东出海出境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国家建设沪昆高速通道并形成沪昆高铁经济带的必然要求,适应了湖南省实施“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以及推进形成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的时代步伐。
记者:怀化要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您认为要在哪几个方面下功夫?
吴大华:怀化提出要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我认为应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提出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建设,首先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在空间区位、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要加强整体策划和设计,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使顶层设计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达到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二是做好长远规划。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做好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尤其是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以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为平台,推进传统产业发展升级。不断完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打造“千亿生态工业走廊”,加强培育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加快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和物流商贸等基地建设。形成以生态园区为平台,生态产业发展为抓手,生态环保为发展底线,具有中心带动周边发展作用的核心区。
三是守住“两条底线”。守住“两条底线”,就是守住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一方面,我们对环境保护要有主动权,主动保护。主动保护就是要发展,在发展中去保护。另一方面,要强化发展,注重民生、民意。只为保护而保护,经济不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也是不行的。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不仅生态环境好,经济发展也要好,人民群众要有幸福感。所以要协调处理好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是抢抓政策机遇。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怀化被列入试点之一,要抓住这个机遇,研究吃透相关政策,做好空间产业布局,精心打造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生态补偿、低碳试点、循环经济、科技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五是营造优良环境。营造优良环境,就是要在建设好硬环境的同时,抓好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主要有三块阵地要抓:一块阵地就是人民群众,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素质,我们常见的手段就是宣传,宣传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从老百姓切实利益出发,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今后我们的生态补偿机制、循环经济等都要让老百姓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素质。第二块阵地就是我们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群体。要继续开展“三严三实”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领导干部对涉及环境污染等重大项目要负终身责任,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三块阵地就是企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加强企业生态指标建设,提高监管能力;本地企业要加快改造升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记者 陈甘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