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亚高原侗族大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洪江侗族概况

$
0
0
洪江市共有20个少数民族,两个民族乡,即:深渡苗族乡、龙船塘瑶族乡,两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的镇,即:托口镇、沅河镇。少数民族总人口458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67%,即:侗族24998人,苗族13038人,瑶族6857人,土家族381人,回族114,蒙古族164人,维吾尔族14人,彝族53人,壮族56人,白族33人,满族24人,佤族4人,藏族28人,畲族2人,梨族1人,哈尼族1人,傣族1人,傈僳族1人、布依族19人,朝鲜族21人。

侗族是洪江市的土著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及市民委统计,洪江市总人口412352人,少数民族人口4580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 %,其中侗族24998人,主要分布在托口镇10709人,占全镇总人口25543人的42%,沅河镇8732人,占全镇总人口12060人的73 %,江市镇1825人、岩垅乡1502人、安江镇994人,黔城镇572人。其中杨姓、粟姓、张姓、钦姓是洪江市侗族大姓。

    洪江市是侗族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7400多年前的高庙原始部落就有高达三层的鼓楼,形成以“萨”为中心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唐末五代时,侗族首领杨再思就诞生在托口朗溪峒,并在黔城建立叙州杨氏土府政权,形成以“款”为中心的封建父系氏族社会。由于便利的水运交通,洪江市成为侗族最早开放开发的地区,在历朝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南版图的扩张中,从战争到设立郡县建置,从商贸的繁荣到大量的汉族移民,这里成为多民族文化的大融炉,土著民族文化逐步被汉化和消失。但从境内遗存的大量文物古迹、村寨民居、语言文化、民俗宗教、民族意识等方面仍保留有侗族特点。杨姓是洪江市第一大姓,且大多为侗族首领杨再思的后裔,境内修建大小飞山庙、杨公庙上百处,成为当地重要的土著神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庙文化遗址中的高庙就飞山庙。全市境内现有风雨桥、凉亭数十处。沅水两岸的托口镇、沅河镇本土方言中还残留有大量侗语词汇,少部分年纪大的人还能讲侗语北部方言。雪峰山区的龙船塘瑶族乡的瑶话其实就是侗语南部方言。1985年,在国家进行的较大规模民族识别工作中,洪江市周边县大多已恢复为侗族并实行自治,如芷江、会同、靖州、绥宁等。四面皆侗,中间不可能不侗。洪江市境内各姓氏族人纷纷要求落实民族政策,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特别是与周边侗族县同祖同宗的族群,这一愿望更加强烈,体现了民族意识觉醒和对祖源文化的认同。1993年,原黔阳县人民政府曾行文上报上级政府要求设立托口侗族乡和沅河侗族乡,因已撤乡设镇而未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洪江市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文化和旅游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托口古商镇保存了最完整的手工业作坊集群,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和侗乡商道文化的瑰宝,目前已引起了有关民俗专家和摄影家的关注。沅河镇沅神湾旅游度假区秀美的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态的北侗民俗已成为洪江市重要的乡村旅游景区。岩垅乡侗族柑桔开发大户钦万友的农庄成为中国山地开放开发的样板,胡锦涛、李瑞环等国家领导先后到实地视察并予以肯定。现在,国家已投资60多亿元在托口建设大型水电站,2年后,湘、黔、桂、渝、鄂五省边区最大的内陆海即将形成,移民搬迁、旅游开发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不远的将来,洪江侗乡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4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