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赢得翻身解放、发展进步的壮丽画卷。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可以清晰地看到,贵州各个民族的英雄儿女为翻身求解放,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身影;可以深切地感悟到,今天贵州的不断发展,是各个民族共同追求、共同奋斗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少数民族人民也融入到解放贵州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为贵州的解放做出重大贡献。今天的贵州,各个民族之间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关系,守望相助,不离不弃,奏响了多彩贵州一同谋发展的最强音。为此,本栏目特将之前曾刊发过与待刊发的“解放贵州的少数民族人物”重新编辑整理,集中刊发,将这些为解放贵州做出贡献的少数民族英雄事迹完整呈现给读者。
吴通明
吴通明是贵州省黄平县谷陇区山凯乡人,苗族;是苗岭山寨有影响的知识分子。1942年国民党政府为借吴通明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声望以收买人心,任他为山凯乡乡长兼中心小学校长职务。1949年11月,国民党镇远专署独立营营长孙绍武窜到谷陇街上,单独把吴通明叫到碉堡里,说到:“共产党来了,一抓乡丁,二杀乡长。”为摆脱孙绍武的控制,他躲进山林里,并暗中观察打听共产党、解放军的言行举动,发觉不但不抓人、杀人,还救济贫苦百姓,给群众发食盐,体贴民众,态度很好,他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
1949年11月14日,黄平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各区的领导人员于15日分赴工作岗位,唯有谷陇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领导班子没有立即进驻谷陇,而由区委书记带工作组来回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待条件成熟时再成立区政府。
按照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乡、保、甲人员一律留用的原则,吴通明从外乡返回家乡,出面邀约本乡开明人士和一些区乡旧职人员等40多名少数民族中上层人士商议,联名给中共黄平县委写信,请求成立谷陇区人民政府,他带头第一个签名,当即派人将联名信送到县委。县委接到信,经过研究后,决定成立谷陇区人民政府,于12月初进驻谷陇开展工作。吴通明被留任山凯乡乡长,从此他走上革命征程。
卢 涛
卢涛将军,壮族,广西宜北县明伦乡人。解放前夕,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带部队进驻贵阳后,想用镇压手段来控制日益动乱的局势。在这紧急关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告《约法八章》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在贵阳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许多上层人士都知道这张布告中明确提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各界人民不分阶层、信仰和职业都望保持秩序,采取和人民解放军合作的态度”以及对于“民族工商农牧家私入股份经调查属实等,当承认其所有权”等政策精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各民主党派和许多爱国人士都参加政府的工作,并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样的情况下,贵阳各界人士中的绝大数都希望有一个群众性的维持治安组织。解放军还未来到贵阳之前,贵阳市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和自卫队很快组织了起来,大家推举卢涛将军出任主任委员。卢涛将军任职后,愉快地说:“我是迎新的来,送旧的走。”他每天奔走呼召,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破坏活动。
刘伯龙临逃跑时,逼卢涛将军为他筹借20万银元作军饷,被卢涛将军顶了回去。卢涛将军还要求贵阳广大民众抵制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造谣诽谤,要大家防止反动派在贵阳烧杀抢劫。因此,刘伯龙对卢涛将军恨之入骨,于1949年11月14日早上7点,以开会为名,派人将卢涛将军骗出并杀害。噩耗传出,贵阳全城人民万分悲痛、义愤填膺。时任贵阳市长的秦天真遵照省委的指示,成立贵阳市党政军各界治丧委员会,隆重举行贵州解放而牺牲的烈士和卢将军追悼大会。
莫凤楼
莫凤楼,布依族,贵州独山县麻尾镇南寨村人。1950年3月土匪暴乱,莫凤楼经常同中共独山县委书记刁震川,县长曹勤修、王希祯(后任)、军分区领导等书信往来、互通情报,还与中共麻尾区委书记高学庆和人民解放军一五三团直接联系,多次商讨征粮任务和剿匪事宜。同时,他对初到地方开展工作的干部战士给予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莫凤楼靠拢党和政府,工作积极,受到贵州省党政军领导的重视。1950年4月18日,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和副主席陈曾固联名专函莫凤楼表示感谢,并由莫凤楼的儿子莫健从贵阳送到麻尾。当时,因莫凤楼身患风湿病严重,未能出行。在莫健离开麻尾返回贵阳途中的4月29日傍晚,匪首陈与参派刽子手莫廷毅带匪分队长何玉章等数百人突然闯入莫宅,威胁莫凤楼离家和他们合作。莫宅南寨距麻尾新街4华里,家无防备。莫凤楼临危不惧,义正辞严,断然拒绝,土匪隧动手枪杀莫凤楼于卧床上。随后,又指使匪徒搜查枪杀莫凤楼全家男女老幼50余人,造成震惊全省的“南寨血案”。
贵州省政府主席杨勇、副主席陈曾固闻讯后,于1950年5月16日向莫健发来唁电:“凤楼先生,不顾匪特威胁利诱,积极协助人民政府,不幸被匪特杀害,实为贵州人民的损失,先生坚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为贵州人民永不忘。”9月2日,贵州省领导机关隆重举行为解放贵州而牺牲的莫凤楼召开追悼大会。
蒙素芬
蒙素芬,女,布依族。曾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兼省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四大代表等。
1949年的一天,贞丰县者马寨来了一些陌生人,引起全村犬吠不断,一名十七八岁的布依姑娘呵开了狗群,并把陌生人带到家中,才知这些人是解放军,这位姑娘就是蒙素芬。
不久,她参加了县农代会,接着又参加了农民干部培训班。一个女孩能到县里学习,这在山村可是件新鲜事,乡亲们既高兴,又担心,时常叫人去打听消息。直到她学习结束时,大家连夜打着灯笼火把前往县城迎接。领导的厚望、乡亲们的关心,使蒙素芬更加坚定了为老百姓办事的信心和决心。
回乡后,她又被推选为农协组长、村妇女委员和副村长。白天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清匪反霸,晚上组织青年学习文化,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19岁那年,蒙素芬随西南各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就被任命为县妇联主任。
1953年,应苏联妇女反法西斯委员会邀请,她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参加纪念“十月革命”36周年庆典。还参观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的工厂、学校,苏联人民建设新生活的精神风貌,使她深受感动。
1983年,已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的蒙素芬主持了一次女知识分子综合情况的大规模调查。
杨初桂
杨初桂,女,侗族,曾任雷山县丹江镇和望丰乡土改工作组长、黔东南州妇联主席、贵州省妇联主席、第五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和执委,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
1950年的一天,十九军的一名女同志和一些男同志来天柱发动参军,在县中学读书的杨初桂报了名,并成为唯一合格的女生。她父母知道后,认为一个姑娘跟那么多男生出去不好,便把她关在家里。一天夜里,她从家中逃了出来,步行几十里赶到县城,此举改变了她的一生。
杨初桂与同事一起到镇远铺田搞土改工作,还不到3天,就有土匪来包围乡政府;还有两次被山上的老虎追赶,上演了“虎口脱险”的故事。
1952年3月,杨初桂被调往苗族聚居的雷山开展土改工作和妇女工作。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她积极向当地群众学习苗语,不久便能说30%的日常用语,40%的能听得懂。一次,一群苗家姐妹在会上用苗语说某地的鸟特别好捉,杨初桂假装听不懂,问她们说什么,大家回答说讨论政策。杨初桂说:“别骗我了,你们是在讲哪里的鸟好捉。”这些妇女都笑了起来。
杨初桂的爱人一直在北京某部工作,一遇下乡,她只得一头挑尿布,一头挑孩子。晚上想着在老家的儿子睡不着觉,她就看看毛主席的像,增加革命的信心。
当别人问她是怎样才取得这样好的工作成绩时,她说道:“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的成长,一方面靠党的培养,另一方面靠自身努力”。
王秉鋆
王秉鋆,布依族,1937年初中毕业后,报考云南立镇南师范学校,在昆明考区名列榜首,被指定为第三班班长。由于刻苦专心,品学兼优,得到镇师地下党李仲烈的特别关照,介绍阅读一些进步书刊,得到启发,懂得很多革命道理。
1949年6月中旬,王秉鋆得知罗盘区主力团由杨江司令员率领挺近贵州边境的黄泥河,遭到国民党贵州保一、保五团的阻击。为策应主力团的活动,王秉鋆发展地下武装组织暴动,制定的作战方案是:由巴结韦万坤武装和争取过来的广西方季森武装负责主攻,永和武装打外围,龙广武装策应。
巴结、广西武装6月16日由巴结乘船顺南盘江到大湾上岸隐蔽在坡阴这个地方待命。这支100多人的队伍配有5挺轻机枪,白天行动暴露了目标,国民党永和乡的乡长王永锡知道后,急电县长田应铣。田马上派县常备队一个分队星夜赶到永和监视。
情况紧急,王秉鋆派王雄带几名武装赶到坡阴,传达作战方案并指挥战斗。王秉鋆和其他领导小组成员布署龙广武装做好策应准备。19日下午5点,永和送来捷报:暴动打响后,驻守永和常备队除两人持枪抵抗被消灭外,其余都交枪当了俘虏,乡长王永铣听到枪响后,带领乡丁仓惶逃跑。深夜,乡丁来到镇长王秉衡(王秉鋆的大哥,看过一些革命书籍,暗地里很支持王秉鋆的行动)家报告:县长急电。永和发现土共武装,命令你星夜召集壮丁到大洞坡、跳羊坎一线防堵。
当月20日中午,王秉鋆一行到永和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了三件事:一、21日召开群众大会;二、开仓济贫;三、扩大永和武装,组建后与巴结武装编为第一大队。韦万坤任大队长,杨永香为副大队长。作好反击来敌的准备,明确坡阴的武装担任警卫。
永和暴动震憾了国民党当局,省、专县电讯频传。说道:“参加暴动人员有四五百人,轻机枪11挺。重机枪1挺”。这一传非同小可,省、专立即命令安龙县长田应铣兼指挥,从黄泥河前线抽调保五团营、兴义师管区独立营及安龙县常备总队两个中队共一千余人赶赴龙广进剿。
当月24日,王秉鋆他们避实就虚地打了一阵后,25日在播雍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龙广武装夜间行动未暴露,就地分散隐蔽,由未暴露的领导小组成员王继勋、王汉钟、贺光裕领导转入地下待命行动;巴结武装由王秉鋆、王雄带领返回巴结,通知方季森武装回广西;永和武装由杨永香带领掩护群众到广西丫杈一带潜伏待命。
安毅夫
安毅夫,彝族,贵州六枝人,曾任贵州民族学院院长,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9年2月初,接到组织通知,要安毅夫到香港参加中共上海局组织部长钱瑛、青委负责人朱语今主持的学习班。全班20多人全是云、贵、川、湘、鄂几省的地下党员,学习一些基本理论和党的城市政策、统战政策等。3月初学习结束,组织决定派安毅夫回贵州,并介绍认识了姚国安。钱瑛、朱语今对安毅夫作出指示:到贵阳后,成立贵阳特别支部,姚国安任书记,主要发展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隐蔽发展,调查研究,迎接解放。不要求搞武装游击,不与张立领导的另一只贵州地下党发生横向联系。并叮嘱一定要保存有生力量,给了安毅夫香港的联络地址和暗号,必要时立即转移到香港。
同年3月中旬,安毅夫回到贵阳,梁燕就来和他联系。后来,黄正培也来到贵阳,再加上朱厚泽,中共贵阳特支就有5名共产党员了。具体分工是姚国安为书记,梁燕负责贵大工作,黄培正负责贵阳市部分青年工作,朱厚泽负责清华中学工作,安毅夫负责在社会上层、社会青年及在少数民族中开展工作。不久,贵大、师院、贵医及随后的贵阳8所中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运动”。贵阳特别支部才成立,但也立即投入这一运动中,并在运动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新联”盟员。安毅夫也发展了杨光文入党,陆宗棠、陆锦棠、陈明敏、丁颖、杜蓉入盟,并在他们各自周围以读书会、交朋友的方式团结了一批青年参加到“反饥饿运动”中。安毅夫还多次拜会梁聚五、杨汉先并和杨砥中等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继续与贵大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分析时局的发展;同时仍保持与四川凉山几位彝族上层人士联系,把搜到的贵州国民党的所谓“应变计划”以及一些调查材料交给姚国安;并向在贵阳工厂、电台、电话局等单位的几位浙大同学宣传解放时保护工厂的重要性(其中邓俨在贵阳解放前夕,在团结职工英勇地保护广播电台作出中了贡献)。
同年5月底,贵州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掀起白色恐怖,大肆逮捕革命进步人士。6月初,特务要逮捕姚国安、梁燕、黄培正,这几人在贵阳呆不下了,便转移到武汉。临走,姚国安吧特支、新联的全部关系转交给安毅夫。特支、新联依然存在并开展工作,只是采取更隐蔽的方法:以油印的内部刊物组织盟员、组织积极分子学习,后来又出了《理论与实践》,并加强了调查研究和护厂、护校的宣传工作。
同年6月中旬,杨光文、安鄂、廖崇美在贵阳也待不下去了,安毅夫就要他们随同陆锦棠去威宁。不幸的是,在毕节,除陆锦棠外,这三人都被捕。到7月中旬,特务包围了安毅夫的家,要抓安毅夫,幸好当天安毅夫不在家,逃过一劫。安毅夫在贵阳也呆不下去了,遵照党组织的决定,撤退到香港。临行前,安毅夫吧所有关系交给了朱厚泽,并主持成立了以朱厚泽为主要的负责人,以及由赵西林、陈庐山、梅德生、里惠华几人组成的“五人领导小组”交待了任务后,便离开了贵阳。
梁旺贵
梁旺贵,侗族,曾任从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贵州省民委副主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从江县巩安乡顶洞村是一个侗族聚居村。1950年为围歼土匪、保卫安全,这个村子组织了民兵自卫队,梁旺贵担任了自卫队的领导。
刘时铭是杨棉标匪部第四纵队司令、榕江县的县长。1950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一八六师五五七团收复榕江时,匪首刘时铭、潘子东等率领残匪500余人逃跑,盘踞在贵州从江、广西罗城县边界的杆洞、八寨、高武、甲朵等地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51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六师五五四团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后,每个乡只留一名同志担任指导员,乡人民政府的政治、军事工作移交当地干部接管。
部队调走不久,西山、翠岗两个乡的不法分子韦国玉、国民党乡长赵永恒与刘时铭通风报信。刘匪于2月23日纠集土匪500余人袭击翠岗,杀害了乡农会主席杨秀坤、乡农会自卫队队长杨秀林。24日,土匪又进犯西山乡,杀害午寨村民兵自卫队杨正培。刘匪进犯翠岗、西山两个乡,占据西山区公所时,威胁巩安、六百、大年、安里等乡,并扬言说要稳住西山,准备攻打从江县城,开牢释放被关押的匪首。在此危急的形势下,巩安乡顶洞村自卫队、人民群众和西山乡平寨、陡寨三个村的民兵自卫队在西山、巩安乡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2月24日到25日两天一夜配合人民解放军一五二团,分兵守山、封路口、放哨。25日凌晨6点,在西山乡政府后山、巩安乡顶洞村对门坡对刘匪进行围歼。西山民兵自卫队配合助理部队用迫击炮和机枪追击;顶洞村民和全村人民用步枪、土枪、土炮攻击土匪两翼。战斗一直打到下午5点,消灭了刘匪的一部分,刘匪见势不妙,仓皇向广西罗城洞头逃跑。有一股土匪企图逃跑进犯顶洞村,被顶洞村民兵和群众包围歼灭,共活捉土匪82人,打死土匪2人,缴获13只枪。刘匪于3月在从江的下江东岑被民兵活捉,1951年4月在榕江县公审枪决。
韦茂文
韦茂文,布依族,贞丰县人。曾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第一任州长、州人大常委员会主任。
1950年3月1日。贞丰县人民政府成立,周民轩任县长,派遣工作队下到各区宣传党的政策和人民政府的政令,开展征粮清匪工作。
二野军大西进干部李文鄂,下到韦茂文所居村(第五村)。李文鄂给韦茂文宣传党的政策和革命道理,经常叫韦茂文陪他到其他各村寨去发动群众。
他两发动群众,有些国民党乡镇长和保长威胁说:“共产党、解放军是水,不知哪一天要走的”旧保长陆荣光威胁韦茂文说:“你不要每天跟随工作队李文鄂啊!不知道哪一天我们要干掉他,那时就对不起你了,连你也要干掉啊!”但韦茂文不怕他的威胁,每天仍然陪着李文鄂工作。有些群众好意告诉韦茂文说:“陆光荣准备干掉工作队和你呢!望你小心点。”韦茂文将情况报告李文鄂。李文鄂原来下村只背一支连枪,知道情况后,下村工作就扛一支步枪,还背一支连枪,但还是单独一人来。每次下村都先到韦茂文家,韦茂文总是跟随李文鄂走村串寨工作。韦茂文只拿着一根打狗棍陪他一道走到各村,晚上李文鄂回区公所,韦茂文回家住。
有一天,李文鄂对韦茂文说:“在群众发动起来的同时,把你掌握的年青人组织成民兵。”韦茂文说:“我们一无枪,二无标,组织起来也是空手呀!”李文鄂就叫韦茂文安排开全村群众大会,并通知旧保长陆荣光带着自卫班来参加大会,维持大会秩序。
陆荣光如实地带着他的全部武装自卫班来参加。大会一开始,李文鄂就讲话,宣布第五村民协会成立了,提议韦茂文任村长、村农民协会主席,问大家赞成不赞成,大家一致赞成。李文鄂接着又说:“为了保护我们的胜利果实和村政权,民兵也组织起来了,由韦茂文村长统一管理,今天要陆荣光把他的武装自卫班的枪支交给村的民兵组织,由村农民协会来掌管。”气氛十分紧张,李文鄂把连枪子弹顶上膛面对陆荣光说:“你老实点,我命令你今天把你的自卫班的枪支全部交给农会民兵。”在这种情况下,陆荣光只得规规矩矩地答应。韦茂文就把议定好的青年人叫拢来,一个个上前把自卫班的枪支夺过来,并命令自卫班把放在衣服包里的子弹交出来。又限期叫保长将所有的枪支、子弹、手榴弹交出来。从此,农会就有了自己的武装民兵了,村的政权就真正掌握在人民的手里了,从此就结束了国民党在五村的保甲统治历史了。
编后语:
作为宣传展示贵州民族文化的前沿阵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本报“黔史纪事”专栏连续3期对为贵州解放做出突出贡献的9位少数民族人物进行了报道。到今天,该报道暂告一个段落,但仍有许多少数民族的仁人志士我们未能集中报道,这些为贵州解放做出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人物在党的领导下为国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激励着贵州各族同胞不忘初心,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